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部队通用车辆的不断更新,车辆维修保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对车辆维修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加强车辆维修保障问题研究,解决车辆维修保障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分析
(一)维修人员不足。当前,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人员的学历与能力、文凭与水平有较大差距。专业结构失衡和冷门工种缺编的情况比较普遍。根据某区的调查,目前,全区部队维修分队专业技术人员缺编现象相当普遍,甚至有的部队维修保障人员仅×-×人。
(二)新训质量不高。目前,车辆维修技工主要靠汽车技工训练机构培训。参训人员少,培训时间短,实习设备老旧,实际操作机会少,所学内容与新装备不同步,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于车辆的更新换代。学兵毕业后分到单位,往往不能很快胜任本职工作,培训质量亟待加强。
(三)信息管理缺乏。在维修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馈上,速度较慢,准确性不高,难以为研究分析维修情况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随着车辆装备的不断发展更新,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车辆将越来越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车型杂、训练保障条件差,致使训练质量不高,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维修技术力量储备也滞后于车辆发展。维修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难以满足车辆维修保障的实际需要。
(五)器材保障滞后。目前,车辆维修器材筹措除到社会化保障定点单位采购部分器材外,大部分是根据年度实物指标拟制下年度申请计划上报有关业务部门,由上级按计划统一订购,然后再分配到部队。通常情况下,维修器材的实物供应周期长,保障时效性差,难以及时满足车辆维修对器材的需求。
二、对策措施
(一)资源整合,提高整体素质。一是要确立大装备、大系统观念。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克服结构不合理、业务关系不顺等问题和现象,达到资源共享。二是要不断提高维修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将培养的汽车维修专业干部和技工按岗配齐,解决维修人员不足的问题;要选拔一些基础好年轻的干部、士官到军队或地方院校进行定向培训,改善和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要特别关注专业技术士官的保留,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车辆维修士官训不敷出的问题。三是要多方筹措,多方投入,配套完善车辆维修装备,解决柴油车专用维修设备配套和维修器材筹措还存在一定困难和薄弱环节等问题。
(二)规范化管理,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实现维修管理科学化。必须建立科学化的的维修管理机制,凡是部队需要修理的车辆,都要严格按照修理程序和修理规范要求,科学制定修理计划,严密组织车辆修理,切实加强质量控制,确保维修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二是实现维修作业规范化。首先要严格规范维修程序,按照维修程序,严密组织车辆修理,严格按照修峻质量检查验收标准检查验收修竣车辆,及时清楚地组织交接、签字等手续,确保维修程序的规范化。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车辆类型制定科学的维修工艺流程,严格按照"解体、清洗、鉴定、装配、试验"各步骤的维修工艺要求和维修规范组织维修作业;明确维修作业的各种岗位和各类人员的职责,统一作业方法和标准,使维修工作规范化。三是要实现维修质量标准化。要克服传统手摸、耳听、眼看的做法,要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科学的检测方法判定车辆故障,实现故障检测数据化;要认真落实维修器材消耗标准,凡是需要更换的备件、器材都必须按照标准进行更换,严禁使用代用品和旧品,并严格按照修理工艺进行装配;组装后的总成部件也要严格落实修峻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认真进行试验检验,以确保修理质量,减少重复修理,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实现检查考评制度化。必须建立检查考评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把考核与讲评有效结合起来,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落实考评的时间、内容、程序和标准,不随意更改或变通,使检查考评工作制度化。
(三)针对性训练,提高维修技术。一是抓好基本维修技能训练,打牢基本功。要在弄清车辆装备基本原理、构造性能及维修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维修训练大纲要求,狠抓岗位训练,坚持以老带新、开展岗前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二是抓好新型车辆装备的维修训练。各级装备管理部门必须按照修理任务区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下大力抓好新装备的维修训练,提高新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三是抓好一专多能的训练。要在对维修人员进行科学分工、专业化编组的同时,定期进行维修岗位轮换,使所有维修人员都能够对不同装备、不同部件进行修理。使他们能互相熟悉对方业务,从整体上提高维修分队的维修保障能力。
(四)改革创新,提升保障能力。一是要广泛组织新知识、新理论学习,努力探索维修保障新路子。要积极探讨不解体检测、自动化诊断、网上远程专家支援等保障理论;要着力探讨维修保障人员技术培训专业化、维修力量编组模块化、保障形式多样化等方式方法;要积极探索野战化抢修训练的方法路子,为实现能修、精修、快修提供理论依据。二是要抓好维修器材保障的方法创新。要敢于突破传统落后的器材保障模式,立足于野战条件下的应急作战车辆器材的供应保障形式,加强研究和摸索,为实现快速、精确、及时保障奠定基础。三是抓好保障手段创新。首先要按照筹措分工,确保维修机具设备到位、配套并发挥作用;其次要重点发展新型车辆的智能检测设备和野战抢修工具及设备,逐步实现维修手段的多样化、自动化、系列化和智能化,全面提高维修保障水平。
一、问题分析
(一)维修人员不足。当前,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人员的学历与能力、文凭与水平有较大差距。专业结构失衡和冷门工种缺编的情况比较普遍。根据某区的调查,目前,全区部队维修分队专业技术人员缺编现象相当普遍,甚至有的部队维修保障人员仅×-×人。
(二)新训质量不高。目前,车辆维修技工主要靠汽车技工训练机构培训。参训人员少,培训时间短,实习设备老旧,实际操作机会少,所学内容与新装备不同步,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于车辆的更新换代。学兵毕业后分到单位,往往不能很快胜任本职工作,培训质量亟待加强。
(三)信息管理缺乏。在维修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馈上,速度较慢,准确性不高,难以为研究分析维修情况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随着车辆装备的不断发展更新,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车辆将越来越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车型杂、训练保障条件差,致使训练质量不高,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维修技术力量储备也滞后于车辆发展。维修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难以满足车辆维修保障的实际需要。
(五)器材保障滞后。目前,车辆维修器材筹措除到社会化保障定点单位采购部分器材外,大部分是根据年度实物指标拟制下年度申请计划上报有关业务部门,由上级按计划统一订购,然后再分配到部队。通常情况下,维修器材的实物供应周期长,保障时效性差,难以及时满足车辆维修对器材的需求。
二、对策措施
(一)资源整合,提高整体素质。一是要确立大装备、大系统观念。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克服结构不合理、业务关系不顺等问题和现象,达到资源共享。二是要不断提高维修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将培养的汽车维修专业干部和技工按岗配齐,解决维修人员不足的问题;要选拔一些基础好年轻的干部、士官到军队或地方院校进行定向培训,改善和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要特别关注专业技术士官的保留,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车辆维修士官训不敷出的问题。三是要多方筹措,多方投入,配套完善车辆维修装备,解决柴油车专用维修设备配套和维修器材筹措还存在一定困难和薄弱环节等问题。
(二)规范化管理,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实现维修管理科学化。必须建立科学化的的维修管理机制,凡是部队需要修理的车辆,都要严格按照修理程序和修理规范要求,科学制定修理计划,严密组织车辆修理,切实加强质量控制,确保维修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二是实现维修作业规范化。首先要严格规范维修程序,按照维修程序,严密组织车辆修理,严格按照修峻质量检查验收标准检查验收修竣车辆,及时清楚地组织交接、签字等手续,确保维修程序的规范化。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车辆类型制定科学的维修工艺流程,严格按照"解体、清洗、鉴定、装配、试验"各步骤的维修工艺要求和维修规范组织维修作业;明确维修作业的各种岗位和各类人员的职责,统一作业方法和标准,使维修工作规范化。三是要实现维修质量标准化。要克服传统手摸、耳听、眼看的做法,要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科学的检测方法判定车辆故障,实现故障检测数据化;要认真落实维修器材消耗标准,凡是需要更换的备件、器材都必须按照标准进行更换,严禁使用代用品和旧品,并严格按照修理工艺进行装配;组装后的总成部件也要严格落实修峻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认真进行试验检验,以确保修理质量,减少重复修理,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实现检查考评制度化。必须建立检查考评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把考核与讲评有效结合起来,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落实考评的时间、内容、程序和标准,不随意更改或变通,使检查考评工作制度化。
(三)针对性训练,提高维修技术。一是抓好基本维修技能训练,打牢基本功。要在弄清车辆装备基本原理、构造性能及维修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维修训练大纲要求,狠抓岗位训练,坚持以老带新、开展岗前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二是抓好新型车辆装备的维修训练。各级装备管理部门必须按照修理任务区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下大力抓好新装备的维修训练,提高新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三是抓好一专多能的训练。要在对维修人员进行科学分工、专业化编组的同时,定期进行维修岗位轮换,使所有维修人员都能够对不同装备、不同部件进行修理。使他们能互相熟悉对方业务,从整体上提高维修分队的维修保障能力。
(四)改革创新,提升保障能力。一是要广泛组织新知识、新理论学习,努力探索维修保障新路子。要积极探讨不解体检测、自动化诊断、网上远程专家支援等保障理论;要着力探讨维修保障人员技术培训专业化、维修力量编组模块化、保障形式多样化等方式方法;要积极探索野战化抢修训练的方法路子,为实现能修、精修、快修提供理论依据。二是要抓好维修器材保障的方法创新。要敢于突破传统落后的器材保障模式,立足于野战条件下的应急作战车辆器材的供应保障形式,加强研究和摸索,为实现快速、精确、及时保障奠定基础。三是抓好保障手段创新。首先要按照筹措分工,确保维修机具设备到位、配套并发挥作用;其次要重点发展新型车辆的智能检测设备和野战抢修工具及设备,逐步实现维修手段的多样化、自动化、系列化和智能化,全面提高维修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