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让莎翁经典中的角色说中国话

来源 :风尚志·质感达人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在中国的演出就不能变成中国的气质?用最地道、最当下的中文演一回中国人能真正理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让罗密欧与朱丽叶变成中国的男孩女孩
  排演《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田沁鑫接到的一个“命题作文”。2014年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香港艺术节的组织者邀约了国际知名的院团来分别排演不同的莎翁作品,田沁鑫和她所在的中国国家话剧院是受邀者之一。她拿到的题目,是难度比较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从个人情感上来讲,我不是很想排这部作品。”虽然同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但《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另外三部相比,情节有些简单,而且受众也没那么明确。“大家看《哈姆雷特》,思考生存与毁灭的问题;看《麦克白》,通过凶杀等罪恶拷问人性的复杂。” 但是经典的爱情故事似乎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两个少年试图用烈焰一样的爱情烧毁两个家族背后牢不可破的藩篱,在恋爱早已自由的当下,想要呈现这样的故事必须要考虑能引起共鸣的点。
  最初拿到“考题”是在2013年3月,田沁鑫曾经想过做成实验戏剧或者是不戴假发套的经典。到了秋天,她又摒弃了那两个想法,想让情节与情境都落地中国某个城市,也许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样子。但是年代戏总是很难逃离怀旧的影子,就像老相册中已经泛黄的照片,难以铺设一条通往未来的通道。经过几轮的试验与推翻之后,田沁鑫最终还是决定用现代戏来“作答”。“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一个假想的城市,这座城市很像发展中的中国的样子,有典型的城市,有失掉的信仰,也有城乡结合部。” 原著中贵族气质浓郁的社交场合变成了地下的墨镜舞会或者你来我往荧光色的自行车集会,由来已久的宿仇因为莫名其妙的“偷自行车”事件而升级,田沁鑫的改编像是砂纸,把几百年前大洋彼岸的故事打磨得粗粝而有现代的质感。那过程像极了一件礼服变成了破洞牛仔裤的改头换面,唯一与原著一致的是两个初识恋爱滋味的少年,尽管他们说的话从古典英文变成了胡同串子的口语;还有他们的两颗热烈、不谙世故的心,那是现代人对待爱情时最稀缺的代价。
  为了和人物相称,舞台就有了美国黑人街区的影子。两个象征着敌对势力的大院被搭建成了两个金属的架子,摇滚范儿的少年不时上上下下,需要的时候还能变成容纳鼓手和乐手的“舞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的阳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根斑驳的电线杆子。“如果处理成阳台,就会显得过于平实和直接。电线杆子同自行车一样,都能带给人一些年代的回味,又有一些先锋与现代的感觉。”于是两个年轻人说着再入时不过的话,在电线杆子上表达着再炽热不过的情感,直指天空的电线杆子见证了许多,也传递了许多。
  充满了胡同味儿、摇滚味儿、荷尔蒙味道的田沁鑫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仅仅是一曲热情洋溢的爱情颂歌。田沁鑫用她惯用的讽刺手法打破了简单的甜蜜和悲怆,为戏剧表达增加了更多的层次。在那个故事发生的假想的城市里,教堂只剩了半边,年轻的一代都不知道那一半的断壁残垣曾为何用;神父和修女都成了赶夜场的摇滚歌手,成全年轻人爱情的同时也在成全着自己心中残存的信仰。甚至在整出戏剧结束的时候,当两个年轻人相拥而亡,围观的人群中居然有人掏出手机,对着两个年轻的“尸体”拍照。“这个结尾的处理是一种讽刺。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大家对人的关心太少了,对通信交往的关心反而增多。两个人死了,那么年轻,他们为什么殉情?看到的人一定想知道,也一定会拿出手机照一张相,发微博,发微信,一定会的。”
  “我要解决的是中国人看洋玩意儿时候的懵懂”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出后台,有一张莎士比亚年轻时候的画像,每天的演出开始前,田沁鑫都会带着全剧组,在画像前向莎士比亚行礼。
  “当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的时候,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必学的课程,老师讲半学期,我也会和同学们讨论一些莎士比亚的台词和事,似乎已经对他老人家很熟悉,却又记不住戏里那些外国人名。那种感觉跟我后来看中国人翻拍莎士比亚话剧的感觉差不多,看舞台上的演员戴着假发套,说着似懂非懂的翻译腔的话,我们都是被那么理性的、懵懂的感动着。”
  田沁鑫真正被莎士比亚的作品打动,是由英国莎士比亚的皇家剧团演出《奥赛罗》。主角是一位白人女演员和一个黑人男演员,故事的背景被改编成了二战,表演真实,语言落地。“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散发着戏剧的光芒,故事情节是被演员的表演在推动,而不是演员被情节带着走。”那一次剧场里座无虚席,田沁鑫说她是蹭票进去的,坐在二楼的台阶上,终于被莎士比亚感性地感动了一把。
  如果说那次《奥赛罗》的感动是一条游丝一样飘在空中的灵感引线,那么在2013年,田沁鑫受到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邀请,去参加《赵氏孤儿》的座谈会,亲眼看到英国人排演中国话剧的方式,才是最终对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起到决定性影响的一次震撼。“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邀请我去参加是因为我曾在几年前排演过《赵氏孤儿》,我没想到他们会把一部非常中国的戏剧排出标准的莎士比亚气质的戏剧。在斯格拉夫小镇里我就思考,为什么在中国的演出就不能变成中国的气质?用最地道、最当下的中文演一回中国人能真正理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田沁鑫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时长为两个多小时,演员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体力,满溢的荷尔蒙的味道能够从舞台一直准确地、饱满地传达到剧场座位的最后一排。让人不免假设,如果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家庭的障碍,没有最终死去,他们又会如何?
  “我觉得他们会是一对儿非常活泼的老头儿老太太。”这是田沁鑫的答案。也有人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必须死,如果活着,他们也逃不开冗长平庸日子的磨练,他们之间的爱没有那么强的抵抗力,最终会变淡变质,那是莎士比亚也不想看到的结局。
  那也是田沁鑫不愿意看到的答案,她更愿意让走进剧场的人花两个小时感受一次可能在现实中已经太难感受到的天使一样的爱情。
  完美地完成了“命题作文”的田沁鑫如果能有一个自选“考题”的机会,她说她会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来排。“那应该是一出奇妙、现代、腐朽、奢靡的戏,哈姆雷特会光华四射,有非常阴柔的一面,会有更多层的意思在里面。”
其他文献
当电影《卑鄙的我2》里的小黄人之歌席卷全球各大音乐榜单时,作为该曲的创作者Pharrell Williams也因此风生水起。奥斯卡盛典上,他将棒球装混搭运动风刮到全场,一扫现场严肃阴霾。  Pharrell Williams  嘻哈哥的人气绝对不亚于外星男都敏俊,设计师、幕后制作、音乐人等N项全能。尽管他个人色彩浓烈的渔夫帽让粉丝褒贬不一,但“潮男”这一称号,他可是当之无愧!不管是台前幕后,街拍趴
期刊
之所以被称为型男,不仅看着装,更要看穿衣的态度。
期刊
最多,也就是在20年前,国外课堂的样子在少数人的讲述中令人神往——在牛津的课堂,教授上课的时候随意地把脚搭在前排的桌子上,手指间夹根香烟,讲两句吸一口,好像把知识和烟雾一起喷向了学生……  这种描述所呈现的,和中国学生所习惯的正襟危坐的课堂相去甚远。可是,每当站在地铁的闸机旁,看到有为数不少的人并不知道如何刷票进入;年轻人对于生活的基本技能束手无措;还有诸多常识,与我们坐在课堂里死磕的三角函数相比
期刊
轻熟男大多都蓄须,想用时间的胡须和阅历来掩盖掉一部分肌肤状态。  但是对于镜头来说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蓄须男人更需要保养。  蓄须肤质的护理  1.护理胡须首先要做的是了解须根的肤质,如果是油性肌肤,就需要加强对须根皮肤的补水。其次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润肤乳,无论是厚重的乳霜还是轻盈的啫喱,都要先让自己感受到愉悦,皮肤才能更好地吸收。  2.面部各区域会出现肤质不同的情况,所以你需要两瓶不同功能的化
期刊
用什么来改变形象最能快速见效?答案是蓄须。这一季,不管是T台的流行还是明星的示范,  都将让你重新点燃男人蓄须的想法。
期刊
作为亚洲时尚风向标的日本,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全球爱美女性的目光。新春伊始,LUX BIO FUSION力士生命奇迹系列携手20位国内主流时尚媒体的美容编辑,一起前往力士生命奇迹系列的诞生地——日本,开启了为期5天的 “焕活”之旅,共同探寻代表顶尖亚洲风尚的日本秀发风尚,并一探其背后的秀发文化及尖端科技理念。  日式极致护发理念:  步步“精心”  日本女性对于头发养护的极致追求,成为了一种精致的时尚
期刊
克服拖延本身就是种学习  Step 1:做个海绵宝宝 挤时间  “没时间”是个万能金句,它几乎适用在任何你试图回避的情景,学习——自然也不例外。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一起做个简单的减法,每天24小时—— (8小时固定工作时间+上下班交通时间1~2小时+睡眠6~7小时+三餐共1~2小时+发呆、玩手机各种软件1小时+其他私人时间1~2小时),按照每项取最大值计算,得出的空闲时间至少是2小时/天!  S
期刊
将刺绣、铆钉、编织穿上脚,在整个派对里Stunning。  沉闷的春寒已经过去,  新季热门单品充满玩味的力量。
期刊
在香港长大美国求学的庄家丰非常喜欢《东京赋》中的一句文言,“为之者劳,居之者逸”,以至于当他在创办自己的酒店公司的时候马上想到的就是这句话,毫不犹豫地用“逸”这个字作为酒店的名字,希望能用自己的创意和见识让居住在酒店的宾客安乐舒适。  我想用彩虹的颜色作为酒店的主题。  创办“逸”酒店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用彩虹的颜色来打造酒店的主题。从周日到周六的七天里,入住的客人每一天都能感受和体验到与不同
期刊
太多“标新立异”的“实验戏剧”把观众赶出了剧场,“二丁一笑”挺乐观,丁一滕承认,“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呐喊,去表达,去诉求”,这个巨人,是罗素,更是孟京辉。  下午三点,老国话三楼排练厅里放着 《I need a girl》,丁一滕正对着镜子练街舞,丁博轩拿着小摄像机游荡,关笑天为自己订的吉野家付钱,然后躲在角落里吃开来。这仨人就是孟京辉力捧的“二丁一笑”戏剧男团,正在排练根据罗素的《论幸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