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运输合作再开新篇

来源 :物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9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竣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出席竣工仪式,宣告中俄原油管道全线贯通。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竣工,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也标志着中俄能源运输合作再开新篇。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站,管道全长约1000公里。按照双方协定,俄罗斯将通过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年。
  近年我国进口原油数量剧增,然而,在庞大的进口量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通过中哈原油管道和火车油罐运往中国,大部分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船运到中国,因此马六甲海峡运输通道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的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运输安全的威胁,尽管俄方近年来大力扩充铁路运力,但输送量仍然受限。为此,中俄双方开始探讨建一条专用原油输送管道。早在1994年,中俄就开始对修建两国间的石油管线问题进行磋商。但在长达十几年的多轮“拉锯式”谈判后,中俄原油管道项目才得以最终落成。
  中俄石油管道的正式投运.将实现我国石油运输和供应途径的多元化.俄罗斯出几的原油也将作为我国石油的重要补充。有专家表示,管道建通将使中,俄之间的血脉相通。依靠铁路运输原油,速度很慢而且成本很高,海上运输也成本相对较高,且距离遥远,需要大量特殊的运油油轮,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瓶颈。而管道运输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管道运输要比海上运输安全;二是成本低。中俄管道开通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摘要:货运量是运输系统中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货运量的变化规律,对货运量进行科学合理预测,对交通规划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货运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了货运量的传统时间序列模型,观察到残差存在自相关,提出修正残差的ARMA模型,消除自相关。最后根据模型对货运量进行预测,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运量;时间序列分析;ARMA模型  中图分类号:U294  文献标识码:A    0、引 言    
本文提出化学能梯级利用新概念,从理论上证明了物质作功能力(ε)、化学反应作功能力(G)和物理能作功能力(ηc)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了传统热力循环在物理能转换利用范畴的局限。
嘉兴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使物流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既拉动了地方经济有效增长,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又好又
港口逐渐向联盟的趋势发展,为了总结国内外对港口群的研究情况,文章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分析总结了港口群物流系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有港口群物流系统的概念、港口
基于一类不可逆热机的一般循环模型,以每单位成本的功率输出作为热经济学目标函数,研究投资成本、燃料成本、其它费用成本和几种主要不可逆性对热机性能的影响.导出热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