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在早期发现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王登峰教授长期从事人格和临床心理学研究,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诊断、心理评估等方面造诣颇深。王登峰教授是北大心理系的博士生导师,并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他非常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近,我们走访了王登峰教授,他在百忙之中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问:王教授,您好。您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什么会如此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答:我曾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长期同大学生打交道,对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非常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希望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学业等方面都能够健康发展。另外,因为我担任临床心理学的教学工作,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诊断和心理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尤其是那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存在了。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早抓,学校(包括中小学)、家庭和社会都应重视。
  问:目前,中小学已经普遍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您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关于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如,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心理发展,让学生广泛参与,防止德育化、学科化、医学化倾向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说的是,第一,应切实了解中小学生所面临的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关于学业、人际关系以及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第二,根据问题的性质,采取讲座、个别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允许学生们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问:现在许多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说明中小学还是很重视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答:我个人认为,不能说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就算关注个别学生了。据我了解,目前主动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的中小学学生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很少。这与心理咨询在我国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有关。我所说的“关注”不是坐等学生上门咨询,而是指主动发现、主动关心和主动干预。
  问:在这方面,许多中小学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有些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在这方面,您认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测量,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必要的。但不能把心理档案固定下来,只凭一次测验就断定学生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动态的,是一个发展过程,应当从学生的行为中随时发现心理问题,以便及时给予帮助、干预和解决。
  问:您的意思是说,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答:是的。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应当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问:那么如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呢?答:应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评估上。
  问: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行为评估法?
  答:行为评估是临床心理学发展的概念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一,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对行为和行为问题的判定和测量,而且,对行为改变技术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行为评估同心理动力学评估、生理心理评估一样,都是基于一系列基本假设的。’行为评估的有关假设是:
  第一,社会一环境起因模型 这一假设认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环境事件,特别是与行为的社会学习模式密切相关的那些现象。这些决定因素包括社会或非社会性的事件、情境背景、学习、联想和体验等。其最基本的观点就是通过先前的或后续的社会环境事件来解释一大部分行为的变化。环境事件对人的行为起作用,通过判断这些事件与某个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我们就可以预见,作为行为问题起因的事件如果存在,该行为产生的概率就高一些。
  第二,个人一环境相互作用模型 这一模型认为人和他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比如,抑郁可能源于支持的丧失,但抑郁者的行为也会加速或夸大这些支持的丧失。其所要求的评估方法不仅要考虑相关的社会环境,还要考虑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途径,尤其是他的行为技能。
  第三,决定因素的暂时邻近性这一观点强调决定因素与目标行为暂时的紧密关系,认为当前的事件更能解释行为的变化,而不是历史上的事件。它假设当前发生的事件更易评估和矫正,也是行为问题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尽管早期的学习经验会对后来的行为障碍起一定作用,但首先要考察的问题还是那些有可能维持这些问题的当前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四,情境决定的行为变异 假设行为变异可以由先前的情境因素解释,即先前的环境刺激相当于诱发刺激,或者相当于辨别刺激。比如,睡眠困扰可能只发生于某些睡眠环境中;而儿童的头痛发生在学校中等。
  第五,多种起因和个体差异 这一假设的必然推论就是行为的决定因素很多,而且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比如,儿童的孤立,可能源于多个决定因素的组合,包括社会行为的双亲模式的不足、面向社会学习经验的不足,以及不恰当的社会影响等。
  问:您所说的行为评估,其目的是什么?
  答:行为评估有多个目的,它与其他评估体系的差别主要是在其评估的水平上。行为评估的结果是确定更具体更易操作的行为问题及其因变量。比如在行为评估中,更愿意判定是哪一种具体的原因引起了行为变化,行为评估的结果就是对有问题的人提出具体的干预策略。
  选择目标行为是行为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估测目标行为、目标行为的起因和中介变量的功能关系,通常将那些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问题的行为作为目标行为。
  行为评估的另一个功能是确定机能性反应级别。通常,这些级别包括那些形式不同但处在相类似的先前事件、后续事件或认知变量控制下的行为。如,对一个有侵犯行为的儿童的家庭进行机能分析应包括;侵犯行为具体类型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不同情境中侵犯行为发生的条件概率,侵犯行为之前的行为或环境事件,替代性社会行为的应变,侵犯行为的逃避功能以及其他与侵犯共变的行为。更广泛的机能分析还应包括有关儿童和其父母的起因事件、经济条件、先前或后续的认知因素、知识水平,是否存在学习障碍或其他缺陷,父母婚姻关系可能造成的影响,侵犯行为的可能模式以及注意同伴行为的影响等。最后,行为评估还要给出一套有效的干预措施。
  问:行为评估的具体方法都有哪些呢?
  答:我主要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行为评估方法和技术。
  第一种,自然观察法 这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对行为进行系统监测和记录的方法。该方法提供有关行为频率、持续时间、社会作用和条件概率的数据,对于评价行为极为有用。由于最少使用推论,在自然环 境中对行为的研究也最灵敏。该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目标行为和群体中,如家庭中双亲一儿童的相互影响,儿童恐惧和焦虑、社会焦虑、日常的社会适应性行为的表现,儿童夏令营时的相互影响,教室中的学习和指导行为等等。使用该方法时,观察者要注意克服个人偏见和反应定势。
  第二种,模拟评估法 模拟评估方法是安排一种使得目标行为易于发生的测量情境。这尤其适用于观察那些在自然环境中难以观察到的低比率行为。该方法的特点很明显,如情境模拟,即在一个人为布置的情境中评估个体。如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为一个不敢表达自己的学生创设一个需要自我表达的情境等。
  第三种,参与观察法 该方法使观察者成为个体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在观察中,由一个处于目标个体的自然环境中的人监测和记录在具体时间内的预先选定的行为。这不仅可以降低费用,而且还可以减少反应性,提高观察效果。例如父母亲监测其子女的行为,教师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等。因为参与观察引入了一种新的社会关系——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所以必须细心练习以排除这种关系的干扰,要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正当使用,防止观察者对有关信息的滥用。
  第四种,自我监控法 在自然环境中,自我监控是另一种关于被观察者行为以及行为一环境相互影响的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可同时获取定量和定性的数据。个体可使用这种方法记录他自己在一段时间之内的行为特性。目标可包括外显行为、思维、生理、行为一环境相互影响等。自我监控还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教室活动、吸烟、饮酒、社会技能及相互影响、头痛、睡眠障碍、血压、双亲对儿童的反应等。对自我监控最主要的威胁可能是反应性。自我监控的反应性效应极为显著,反应性会影响获得数据的外部效度,因为这些数据可能无法有效地反映个体不进行自测时的行为。因此自我监控常被作为一种干预手段使用。
  第五种,行为评估会谈 这是一种最常应用的行为评估手段。因为它的多重功能,所以对于几乎所有的评估,它都是必不可少的。评估会谈常被用来选择额外的评估过程。如考察有关的历史事件,确定行为障碍潜在的起因和中介变量,进行机能分析,设计干预程序,改变行为,评价干预效果等。与非行为评估会谈相比,行为评估会谈更倾向于关注当前事件及其决定因素、行为一环境相互影响的作用、获取具体的行为和环境事件的定量指数等。
  第六种,自陈方法 行为评估中还有一些自陈方法,如问卷、检核表、比率量表以及计算机辅助评估等。与非行为的自陈方法相比,它倾向于更具体的行为,关注更集中,包括更多情境因素,关注外显驱动行为和行为一环境相互影响的范围更广,较少使用推论,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
  第七种,心理生理评估法 行为评估中经常用到心理生理学评估。这是因为:首先,人们认识到生理变化是许多行为问题中的重要因素。如儿童恐惧、社交恐惧、吸毒障碍等行为问题中,生理反应可以作为重要的因变量、起因变量和中介变量。其次,生理行为障碍,如过度紧张、头痛、糖尿病、睡眠障碍等,这些障碍主要是因为生理系统的机能失调,所以同行为的、环境的、认知的因素一样,生理因素亦很重要。再次,心理生理反应的干预过程越来越多,如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等。再加上测量技术上的进步,使得心理生理评估有更好的适用性。例如计算机辅助采集数据、还原法、分析和流动检测等,这使得行为分析者更便于采集和分析更广泛的心理生理数据。具体测量包括:肌电图、呼吸、心率、心率波型、皮肤电传导性、周围血流量、血压、血清和尿样检验等。这种方法可提供具体的、定量的数据,使用推论最少。
  除此之外,还有行为结果测量法、关键事件分析法、操纵法等其他一些行为评估方法。
  问:进行行为评估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答:目前,行为评估与其他评估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主要是因为行为分析者在其临床和研究活动中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评估手段。人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些复杂的关系表明,很难只根据当时的情境或后续因素对行为变异做出满意的解释,需要全面的机能分析和行为评价,需要多种方法共用,需要考察多种情境,需要进行多目标的评估,需要考察行为等级和行为链等,这样才有助于准确的行为分析和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
  问:您是否可以结合案例介绍一下行为评估的方式方法?
  答:如果某人常常表现为感觉过于敏感,思想、行为固执呆板,对于别人既嫉妒又羡慕,缺乏负责任的勇气,常常把由于自己所犯的错误归咎于他人,并不停地责备和加罪于他人,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他人,对自己过分关心,并无端夸张自己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总是表现为不和谐等,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此人具有偏执型人格。
  如果某人平时常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害怕胆小,坐立不安,心神不宁,搓手顿足,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踱来踱去,惶惶不可终日等,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他有恐怖症。如果他不爱接触人群,一旦遇到陌生人、异性、不熟悉的老师或同学,甚至马路上行人,就会恐惧紧张,表现出局促不安,焦急忧虑,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心悸出汗等异常反应,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他有社交恐怖症或“见人恐怖症”。
  比如,某个学生感到心情不好,说自己患丁抑郁症,我们能不能说他真的患了抑郁症呢?不能!的确抑郁症是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一组特征的,但是并不是只要情绪低落就是抑郁症。抑郁症不仅心境异常低落,而且持续的时间长,并伴有思维行为全面抑制的严重心理疾病。抑郁症被称为“世界上最消极悲观的人”和“最危险的人”,患抑郁症的人有60%以上有严重的自杀言行。抑郁症的表现常常是对日常活动无兴趣或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少,产生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活动明显减少;自我评价过低,常自责或产生内疚感,可达到妄想程度;联想困难,能力显著下降;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者自杀行为;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可以概括为“五字要诀”:懒:无故疲乏无力,懒散怕动,简单日常生活也懒以应付;呆:思维迟钝,构思困难,动作减少,外表呆迟笨拙;变:与过去相比,性格完全变了,自我感觉很差;忧:情绪忧郁悲观,意志消沉,消极厌世,有自杀言行;虑:整天陷入痛苦思虑中,对一切无兴趣、无乐趣,表现出焦虑紧张、惶恐不安和消极的思想倾向。我们不能单凭一种不良行为就判定某人患有抑郁症,也不能单凭行为观察这一种方法,往往需要进一步采取心理病理学的方法加以验证。
  我之所以强调要善于运用行为评估的方法,原因是这种方法便于操作,可以随时进行,这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很有好处。
  问:您是说,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学会并自觉运用行为评估的方法?
  答:是的。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应当掌握行为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自觉运用这种方法,对每个学生的行为都予以关注,从学生的行为表现中发现行为和心理问题。我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重在早期发现,而早期发现的目的在于及时给予有效的帮助和积极的干预。
  记者:您的意见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有价值,对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不仅有启发,而且有指导意义。谢谢您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
其他文献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是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
期刊
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大型专题网站——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网(www.sinyu.com.cn)于今日正式开通,向教师节献上了一份厚礼。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网”(简称“心育网”)是在教育部基教司、师范司、中央教科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教委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由民进中央所属的开明出版社建立的。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大型专题网站。开明出版社遵循叶
期刊
作者简介:何友晖,香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国际著名的华人心理学家,曾任国际心理学家联合会主席,曾经在美国、加拿大、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重视,但是,在如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上,却还没有取得共识,仍处在探索的阶段。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强调的是改变学生的观念和行
期刊
赵老师:  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平时不爱与人交往,喜欢独处。同学们都以为我“清高”,其实,我内心特别渴望友谊,特别渴望和朋友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可不知怎地,一遇到人多的场合,我就会手足无措,紧张不安,目光不敢和他人接触,否则就特别不自然。我知道这样很别扭,竭力想避免这种尴尬,可是越这样,结果越糟:心“怦怦”乱跳,连呼吸都紧张,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我。因此,在生活中我
期刊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网(简称“心育网”HTTP://WWW.SINYU.COM.CN)是目前国内惟一一个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专题网站,该网站设领导在线、教师在线、学生在线和家长在线四个一级栏目,每个一级栏目下设若干二级栏目。  领导在线中有心育快讯、政策解读、心育导航、他山之石和全国心育战线巡礼。该栏目传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最新消息;报道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学
期刊
提 要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尤其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江泽民总书记、李岚清副总理曾多次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发表讲话,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未来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教科所于1999年牵头组织的全国20多个省市参加的大型教改课题《创新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业已启动
期刊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正确回答基础教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功能的问题;基础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问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问题;课程教材和评价制度建设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加强基础教育的科学研究问题等等。”由林崇德教授著写、开明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维、生动流畅的语言
期刊
为适应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需要,2005年6月教育部师范司审定通過了两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材建设方案,并于9月中下旬分另U在江苏省仪征市和河南省鹤壁市进行了面向教学人员的初级版教材的试用培训工作。
期刊
根据教学逻辑和学情分析,笔者大胆调整了原教材的教学顺序,把这部分内容调至“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多媒体信息”之后,使学生在掌握了插人多媒体信息的方法之后,就能感受到PowerPioint讓自己的作品动起来的效果。在时间上,笔者为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初步了解及简单掌握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第二课时进行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
期刊
WebQuest自從引入以来很是轰轰烈烈,许多教师在实践中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它花费的时间太多,对我们的教学任务帮助不大,很多教师在尝试过后并没有把它真正运用到平时教学中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