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山西省能效信贷的现状
(1)、我省的能效信贷发展的必要性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山西省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当口,能效信贷的发展可以引导信贷资源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流动,通过金融杠杆的撬动作用,可以有效的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对资金支持的需要。
第二,投资主体稳健经营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很多能源企业以及其它非环保型企业由于不符合政策的要求,被迫关停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而这些企业往往吸纳了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企业的停产以及吊销营业执照使银行面临着严重的信用风险,造成大量的呆账、坏账。银行为了规避由于贷款企业的环境违规给自己带来的风险,便自动采纳能效信贷标准,来满足自身对稳健经营的需要。
第三,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山西省省能源企业以及环保企业分别呈现出“大少”、“小多”的特点,很多环保型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资金链条不稳定等原因,无法申请到银行的贷款,能效信贷的开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些小型环保企业的需要,扫除了资金短缺的障碍,促进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2)、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能效信贷业务体现了以下特征:
第一,信用贷款超过六成,占比略有下降。9月末,全省能效信贷中,信用贷款1005.25亿元,比年初减少52.25亿元,占能效信贷56.98%,下降8.02个百分点。保证贷款380.01亿元,比年初增加137.84亿元,占比21.54%,上升6.66个百分点。抵押贷款163.87亿元,比年初增加29.72亿元,占比9.29%,上升1.04个百分点。质押贷款214.99亿元,比年初增加21.91亿元,占比12.19%,上升0.32个百分点。
第二,中长期能效信贷占比高,增量大。9月末,中长期能效信贷余额1403.05亿元,占全省能效信贷79.54%,比年初增加75.67亿元,增长5.7%。短期能效信贷158.75亿元,
占比9‰比年初增加17.74亿元,增长12.58%。票据融资101.92亿元,占比5.78%,比年初增加22.32亿元,增长28.04%。其他能效信贷100.32亿元,占比5.69%,比年初增加21.49亿元,增长27.26%。
第三,能效固定资产贷款增量大,并购、流资贷款增速快。9月末,全省能效信贷中,固定资产贷款597.16亿元,比年初增加46.32亿元,增长8.14%,占全省能效信贷33.85%,
占比与年初持平。流动资金贷款168.03亿元,比年初增加23.15亿元,增长15.98%,占全省能效信贷9.52%,比年初上升0.62个百分点。并购贷款100.31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增长29.74%,占全省能效信贷5.87%,比年初上升0.93个百分点。其他贷款898.55亿元,比年初增加44.75亿元,增长5.24%,占全省能效信贷50.94%,下降1.55个百分点。
二、山西省能效信贷的问题分析
(1)从银行方面促进能效信贷稳健发展所面临的阻碍:
第一,信息共享机制缺失,银企信息不对称。在经济不发达的山西,由于征信系统的不完善,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严重,能效项目涉及的节能技术相对复杂,行业环境千变万化,银行机构对能效市场认识有限且滞后。同时,能效项目涉及诸多部门,部门问信息不畅通,银行机构缺少有效的能效项目信息获取渠道,银企信息不对称、对接不充分,影响能效信贷投放。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很容易引发逆向选择。绿色信贷的实施将使银行信贷风险剧增。所以为了自身稳定经营的需要,银行只得选择对这些环保型企业“惜贷”。
第二,能效信贷总体风险可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虽然能效信贷不良率低。9月末,能效信贷不良贷款5.97亿元,比年初减少0.11亿元,不良率0.34%,比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全部贷款不良率4.6个百分点。但是逾期贷款及欠息增加。9月末,能效逾期贷款1.14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欠息0.37亿元,比年初增加0.34亿元。
(2)、从政府方面促进能效信贷稳健发展所面临的阻碍:
政府迫于GDP压力暗中支持高能耗企业发展,导致能效贷款发展缓慢。山西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贫困问题突出的地区。一直以来都是靠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来推动本省经济的增長。煤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了推动GDP增长的主动力。对于这些非绿色企业,一般都是大型的能源企业,即使其处在“两高一剩”的行列,也会因为其对GDP的贡献,而获得一定的贷款,即使不能获得过多的贷款资金,也可以通过民间金融来解决自身生产资金的需要,毕竟对于大型的能源企业来说,民间金融较高的信贷成本还是能够承受的。一般情况下,政府在GDP的诱导下,会暗中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同时省内银行也屈于政府的压力对那些非环保型企业进行贷款。
第二,发展能效信贷的人才匮乏。由于山西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匮乏,商业银行里懂金融、懂环保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而能够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银行的日常工作和任务中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种人才匮乏的状况也影响到了“绿色”理念在银行文化中的传播,导致了能效信贷的不受重视,更谈不上如何去更好的开展能效信贷业务。呈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经济环境恶劣,人才的流动很大,尤其是高管层,高额的薪水对他们的吸引力已逐渐减少,近年来他们跳槽流向外省的频率越来越大,这無疑给山西省内银行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同时,引发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某项政策或者某个项目的实施很可能因为负责该项目高管层的流动而停滞甚至夭折。二是地区的贫困使得人才的引进较为困难,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银行这棵“常春藤”就不会有活力,行内员工的思想就会变得相对保守,很难接触到外来新鲜的经营理念,当然,也就无法更好的去接受“能效信贷”,去发展“能效信贷”。
(3)、从企业方面促进能效信贷稳健发展所面临的阻碍:
环保企业高风险的存在使得银行对其惜贷。能效信贷现阶段主要针对两类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能源企业;环保型企业。山西省内的能源企业规模大且数量少,资金比较充足,而且本身就拥有了足够的转型升级资金,不必要通过银行贷款来加重自身的财务负担。而省类的环保型企业规模小且数量较多,资金链条不稳定,多数需要银行贷款才能满足自身经营以及扩大生产的需要。但是能效项目周期长、见效慢,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上升。相当部分能效项目具有公益性特征,受政府调控价格的制约,项目自身效益一般,单位成本高,资金回收期长,收益率低,同时受配套设施制约,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单位成本明显高于火电,电网接入受制约,调峰电站配套建设缺失,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
(1)、我省的能效信贷发展的必要性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山西省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当口,能效信贷的发展可以引导信贷资源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流动,通过金融杠杆的撬动作用,可以有效的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对资金支持的需要。
第二,投资主体稳健经营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很多能源企业以及其它非环保型企业由于不符合政策的要求,被迫关停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而这些企业往往吸纳了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企业的停产以及吊销营业执照使银行面临着严重的信用风险,造成大量的呆账、坏账。银行为了规避由于贷款企业的环境违规给自己带来的风险,便自动采纳能效信贷标准,来满足自身对稳健经营的需要。
第三,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山西省省能源企业以及环保企业分别呈现出“大少”、“小多”的特点,很多环保型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资金链条不稳定等原因,无法申请到银行的贷款,能效信贷的开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些小型环保企业的需要,扫除了资金短缺的障碍,促进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2)、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能效信贷业务体现了以下特征:
第一,信用贷款超过六成,占比略有下降。9月末,全省能效信贷中,信用贷款1005.25亿元,比年初减少52.25亿元,占能效信贷56.98%,下降8.02个百分点。保证贷款380.01亿元,比年初增加137.84亿元,占比21.54%,上升6.66个百分点。抵押贷款163.87亿元,比年初增加29.72亿元,占比9.29%,上升1.04个百分点。质押贷款214.99亿元,比年初增加21.91亿元,占比12.19%,上升0.32个百分点。
第二,中长期能效信贷占比高,增量大。9月末,中长期能效信贷余额1403.05亿元,占全省能效信贷79.54%,比年初增加75.67亿元,增长5.7%。短期能效信贷158.75亿元,
占比9‰比年初增加17.74亿元,增长12.58%。票据融资101.92亿元,占比5.78%,比年初增加22.32亿元,增长28.04%。其他能效信贷100.32亿元,占比5.69%,比年初增加21.49亿元,增长27.26%。
第三,能效固定资产贷款增量大,并购、流资贷款增速快。9月末,全省能效信贷中,固定资产贷款597.16亿元,比年初增加46.32亿元,增长8.14%,占全省能效信贷33.85%,
占比与年初持平。流动资金贷款168.03亿元,比年初增加23.15亿元,增长15.98%,占全省能效信贷9.52%,比年初上升0.62个百分点。并购贷款100.31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增长29.74%,占全省能效信贷5.87%,比年初上升0.93个百分点。其他贷款898.55亿元,比年初增加44.75亿元,增长5.24%,占全省能效信贷50.94%,下降1.55个百分点。
二、山西省能效信贷的问题分析
(1)从银行方面促进能效信贷稳健发展所面临的阻碍:
第一,信息共享机制缺失,银企信息不对称。在经济不发达的山西,由于征信系统的不完善,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严重,能效项目涉及的节能技术相对复杂,行业环境千变万化,银行机构对能效市场认识有限且滞后。同时,能效项目涉及诸多部门,部门问信息不畅通,银行机构缺少有效的能效项目信息获取渠道,银企信息不对称、对接不充分,影响能效信贷投放。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很容易引发逆向选择。绿色信贷的实施将使银行信贷风险剧增。所以为了自身稳定经营的需要,银行只得选择对这些环保型企业“惜贷”。
第二,能效信贷总体风险可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虽然能效信贷不良率低。9月末,能效信贷不良贷款5.97亿元,比年初减少0.11亿元,不良率0.34%,比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全部贷款不良率4.6个百分点。但是逾期贷款及欠息增加。9月末,能效逾期贷款1.14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欠息0.37亿元,比年初增加0.34亿元。
(2)、从政府方面促进能效信贷稳健发展所面临的阻碍:
政府迫于GDP压力暗中支持高能耗企业发展,导致能效贷款发展缓慢。山西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贫困问题突出的地区。一直以来都是靠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来推动本省经济的增長。煤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了推动GDP增长的主动力。对于这些非绿色企业,一般都是大型的能源企业,即使其处在“两高一剩”的行列,也会因为其对GDP的贡献,而获得一定的贷款,即使不能获得过多的贷款资金,也可以通过民间金融来解决自身生产资金的需要,毕竟对于大型的能源企业来说,民间金融较高的信贷成本还是能够承受的。一般情况下,政府在GDP的诱导下,会暗中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同时省内银行也屈于政府的压力对那些非环保型企业进行贷款。
第二,发展能效信贷的人才匮乏。由于山西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匮乏,商业银行里懂金融、懂环保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而能够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银行的日常工作和任务中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种人才匮乏的状况也影响到了“绿色”理念在银行文化中的传播,导致了能效信贷的不受重视,更谈不上如何去更好的开展能效信贷业务。呈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经济环境恶劣,人才的流动很大,尤其是高管层,高额的薪水对他们的吸引力已逐渐减少,近年来他们跳槽流向外省的频率越来越大,这無疑给山西省内银行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同时,引发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某项政策或者某个项目的实施很可能因为负责该项目高管层的流动而停滞甚至夭折。二是地区的贫困使得人才的引进较为困难,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银行这棵“常春藤”就不会有活力,行内员工的思想就会变得相对保守,很难接触到外来新鲜的经营理念,当然,也就无法更好的去接受“能效信贷”,去发展“能效信贷”。
(3)、从企业方面促进能效信贷稳健发展所面临的阻碍:
环保企业高风险的存在使得银行对其惜贷。能效信贷现阶段主要针对两类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能源企业;环保型企业。山西省内的能源企业规模大且数量少,资金比较充足,而且本身就拥有了足够的转型升级资金,不必要通过银行贷款来加重自身的财务负担。而省类的环保型企业规模小且数量较多,资金链条不稳定,多数需要银行贷款才能满足自身经营以及扩大生产的需要。但是能效项目周期长、见效慢,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上升。相当部分能效项目具有公益性特征,受政府调控价格的制约,项目自身效益一般,单位成本高,资金回收期长,收益率低,同时受配套设施制约,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单位成本明显高于火电,电网接入受制约,调峰电站配套建设缺失,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