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有效学习;具体做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80—01
什么是有效学习?通俗地讲,就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习得有效果,探索得有收获。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有效学习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以下几点具体做法,现拿来与大家分享。
1.预习时,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两三遍课文,之后提出三个最不懂的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所提的问题勇敢说出来,并邀请其他同学给自己做出解答,这样就可以解决掉学生一部分疑问,老师将剩下的共性的疑难问题汇聚起来,最终在全班展开集体讨论,教师引导予以解答,或者教师直接讲解。就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价值体现了,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越来越敢于提问题,更喜欢提问题,尤其喜欢解答别人的问题了。这样,孩子们读课文的次数多了,发现的问题多了,理解的程度也深刻了。也就是说,老师灌输的知识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多了,有效学习率自然就高了。
2.课堂里,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骨子里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有自我价值被肯定的渴求。语文老师如果能尽量满足他们的这些心理需要,那语文课堂必定就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大舞台,当然,语文课堂也就自然而然地活跃了起来。
比如,在教学《草原散章》一文的时候,针对较长的篇幅,俯拾皆是的优美文字以及有限的教学时间,我决定把此文设计成一个活动课。全文共六个章节,每一个小组学习连续的“两章”内容,相同内容的小组,正好用来进行学法和成果的比较与补充。按顺序分好章节之后,我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要求,20分钟以后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当第一小组同学上台的时候,只见他们由一个人引导学生标生字词,注明读音,阐释词义,由两人轮流引导大家划喜欢的句子,并阐明喜欢的理由,重点讲解本句子的修辞和表达效果。擅长写字的另一个同学就在黑板上随时写上他们所述说的要点。接下来,他们开始合力表达他们对本章中“胖草”的认识,有人演唱歌曲《小草》,有人写小诗并深情朗诵,他们引用了“离离原上草”,又集体朗诵朱自清的《春》。其他的小组深受启发,一边听讲,一边鼓励赞扬,一边又随时捕捉和记录自己的灵感,他们唱《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他们写《草原,我的梦想》,接下来的小组各个不甘示弱,创新无限,好似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已经展示完的小组意犹未尽,没有展示的小组更是跃跃欲试。整个课堂掌声不断,高潮迭起,时而宁静,时而欢笑,课堂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息,洋溢着创造的氛围。
3.布置任务时,给不同学生不同的机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和性格志趣,所以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一样的任务,都得到一样多的收获。因此,老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和学情,给不同层次的孩子不同的作业,给不同的展示机会,让每个人都体现自己在語文课上存在的价值,让每个人都感到语文课的亲切和宽松。其次,给语文课堂教学较多的呈现方式。
一是让学生画一画。诗歌的意境深远,除了能用语言描述之外,还能用画画表现其美好的意境,深化学生对意境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美的感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我往往采用画画的方式。
二是教学生唱一唱。在许多篇目的教学当中,我还常常运用唱歌的方式,适时地深化文本的意蕴,将孩子们带入意犹未尽的美感当中,让歌声巧妙地完成语言完不成的任务,再次收到令人意外的效果。
三是激学生办一办。办手抄报是一项很好的作业,既能积累知识,又能展现书写,还能体现设计才华,更能表现办报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办报过程中,我要求每人用一段话表达自己手抄报的构思,包括报的名称的含义,图案的设计,材料的选取,还有色彩的用途,看看这些都是否协调一致。在提出要求之前先办了一次,当我提出要求时,办得好的同学就高兴得手舞足蹈,解说得滔滔不绝,没认真办的同学则结结巴巴,不知所云了,这是一群特不服输的孩子们,怎能忍受如此的难堪呢,于是他们强烈要求重办一次,结果办出来的报纸,大大超出了前面同学的水平,创意上别出心裁,讲解得更是头头是道。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说、写、思等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崭新的发挥和挖掘,办手抄报以及完成其他作业的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80—01
什么是有效学习?通俗地讲,就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习得有效果,探索得有收获。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有效学习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以下几点具体做法,现拿来与大家分享。
1.预习时,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两三遍课文,之后提出三个最不懂的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所提的问题勇敢说出来,并邀请其他同学给自己做出解答,这样就可以解决掉学生一部分疑问,老师将剩下的共性的疑难问题汇聚起来,最终在全班展开集体讨论,教师引导予以解答,或者教师直接讲解。就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价值体现了,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越来越敢于提问题,更喜欢提问题,尤其喜欢解答别人的问题了。这样,孩子们读课文的次数多了,发现的问题多了,理解的程度也深刻了。也就是说,老师灌输的知识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多了,有效学习率自然就高了。
2.课堂里,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骨子里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有自我价值被肯定的渴求。语文老师如果能尽量满足他们的这些心理需要,那语文课堂必定就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大舞台,当然,语文课堂也就自然而然地活跃了起来。
比如,在教学《草原散章》一文的时候,针对较长的篇幅,俯拾皆是的优美文字以及有限的教学时间,我决定把此文设计成一个活动课。全文共六个章节,每一个小组学习连续的“两章”内容,相同内容的小组,正好用来进行学法和成果的比较与补充。按顺序分好章节之后,我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要求,20分钟以后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当第一小组同学上台的时候,只见他们由一个人引导学生标生字词,注明读音,阐释词义,由两人轮流引导大家划喜欢的句子,并阐明喜欢的理由,重点讲解本句子的修辞和表达效果。擅长写字的另一个同学就在黑板上随时写上他们所述说的要点。接下来,他们开始合力表达他们对本章中“胖草”的认识,有人演唱歌曲《小草》,有人写小诗并深情朗诵,他们引用了“离离原上草”,又集体朗诵朱自清的《春》。其他的小组深受启发,一边听讲,一边鼓励赞扬,一边又随时捕捉和记录自己的灵感,他们唱《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他们写《草原,我的梦想》,接下来的小组各个不甘示弱,创新无限,好似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已经展示完的小组意犹未尽,没有展示的小组更是跃跃欲试。整个课堂掌声不断,高潮迭起,时而宁静,时而欢笑,课堂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息,洋溢着创造的氛围。
3.布置任务时,给不同学生不同的机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和性格志趣,所以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一样的任务,都得到一样多的收获。因此,老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和学情,给不同层次的孩子不同的作业,给不同的展示机会,让每个人都体现自己在語文课上存在的价值,让每个人都感到语文课的亲切和宽松。其次,给语文课堂教学较多的呈现方式。
一是让学生画一画。诗歌的意境深远,除了能用语言描述之外,还能用画画表现其美好的意境,深化学生对意境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美的感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我往往采用画画的方式。
二是教学生唱一唱。在许多篇目的教学当中,我还常常运用唱歌的方式,适时地深化文本的意蕴,将孩子们带入意犹未尽的美感当中,让歌声巧妙地完成语言完不成的任务,再次收到令人意外的效果。
三是激学生办一办。办手抄报是一项很好的作业,既能积累知识,又能展现书写,还能体现设计才华,更能表现办报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办报过程中,我要求每人用一段话表达自己手抄报的构思,包括报的名称的含义,图案的设计,材料的选取,还有色彩的用途,看看这些都是否协调一致。在提出要求之前先办了一次,当我提出要求时,办得好的同学就高兴得手舞足蹈,解说得滔滔不绝,没认真办的同学则结结巴巴,不知所云了,这是一群特不服输的孩子们,怎能忍受如此的难堪呢,于是他们强烈要求重办一次,结果办出来的报纸,大大超出了前面同学的水平,创意上别出心裁,讲解得更是头头是道。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说、写、思等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崭新的发挥和挖掘,办手抄报以及完成其他作业的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