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确定杂草防除适期,在陇东旱塬区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对露地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呈逐渐改善、产量呈逐渐递增的态势。其中,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穗粒数、果穗粗及产量随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的幅度均以0~10 d的最大,10~20 d的次之;百粒重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呈持续较快的递增态势;果穗秃顶长随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呈持续缓慢递减态势。可见,玉米全生育期不除草(玉米苗后0 d无草)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等均有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玉米减产幅度接近70%;玉米苗后20 d内及时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对于改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确保玉米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玉米减产幅度可控制在5.85%以内。生产上宜将陇东旱塬区露地玉米田杂草的防除适期掌握在玉米苗后20 d以内。
关键词 露地玉米;杂草;防除适期;陇东旱塬区
中图分类号 S513;S45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10-02
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2 000万hm2左右,仅次于水稻和小麦。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产出国,适度保持玉米种植规模和提高玉米单产对于确保国内粮食安全、推动畜牧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目前,杂草依然是陇东地区玉米田最主要的有害生物之一,受其危害,玉米减产幅度一般在18%~70%之间,如何有效防除田间杂草是当地玉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玉米田杂草具有发生种类繁多、发芽出土时期不整齐等特点,对玉米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均形成危害,防除时期的合理选择是提高除草效果和降低除草成本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于2014年对陇东旱塬区露地玉米田杂草的适宜防除时期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为经济、安全、高效地防除玉米田杂草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布设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平试验站,所在地海拔高度1 360 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带,秋季多雨,冬季干燥,春季至初夏少雨多风,常年降水量511.2 mm,7—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4%左右,年蒸发量1 466.55 mm。试验地块平整,地力均匀一致,土层厚度80~100 m,土壤质地为中壤土,田间持水量21.3%,无灌溉条件,前茬为冬小麦。田内杂草基数大且分布均匀,主要种类有藜、狗尾草、反枝苋、龙葵、铁苋菜、水棘针、曼陀罗等[2],当年发生密度分别为62.68、118.68、40.00、2.68、20.88、18.68、1.32株/m2,其中藜、狗尾草、反枝苋为优势种。
1.2 试验材料
参试玉米品种为富农1号,由甘肃富农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玉米苗后0 d无草:玉米全生育期不除草,任其自然生长;玉米苗后10 d无草:玉米苗后1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玉米苗后20 d无草:玉米苗后2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玉米苗后30 d无草:玉米苗后3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玉米苗后40 d无草:玉米苗后4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玉米苗后50 d无草:玉米苗后5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玉米苗后60 d无草:玉米苗后6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全生育期无草(CK):玉米全生育期及时人工除草,确保始终无杂草发生。将试验地平均划分为8个大区,大区间距0.5 m,每个大区安排1个处理,不设重复,大区面积68.88 m2(4.80 m×14.35 m)。試验区四周均留有2 m宽的保护行,保护行内播种玉米。
1.4 试验实施
4月23日,整地、施肥(施尿素30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和旋地后按大区播种玉米,采用点播器宽窄行点播,宽行距70 cm,窄行距40 cm,穴距27.6 cm,每穴播3粒,定苗时每穴选留健壮植株1株,种植密度6.6万株/hm2。玉米出苗后,在设计的期限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无杂草发生,期限之后新发生的杂草任其自然生长。其他管理同大田。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玉米大喇叭口期(6月24日),在玉米全生育期不除草(玉米苗后0 d无草)处理区内斜对角线3点取样,样点面积0.25 m2,调查记载每个样点内的杂草种类及每种杂草的株数。玉米成熟后,每大区斜对角线3点取样,每点随机量取5株的株高;每大区在其中间位置选定3行玉米收获,收获面积为18.7 m2(11.35 m×1.65 m),按大区单独晾晒、脱粒、计产和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图1~5可以看出,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等均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递增态势,其中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穗粒数、果穗粗均以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0~10 d的递增幅度最大,10~20 d的次之,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超过20 d的各处理间递增幅度明显变小,其趋势线也变得较为平缓;百粒重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呈持续较快的递增态势。果穗秃顶长随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呈持续缓慢递减态势。可见,玉米全生育期不除草(玉米苗后0 d无草)对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等均有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玉米苗后20 d内及时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对于改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隨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玉米产量呈逐渐递增态势,与玉米全生育期无杂草危害比较,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0、10、20、30、40、50、60 d的减产幅度依次为67.90%、15.83%、5.85%、3.35%、2.43%、1.64%和0.50%。可见,全生育期不除草对玉米产量有很大影响,减产幅度接近70%;玉米苗后20 d内及时彻底防除田间杂草可明显降低杂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减产幅度可控制在5.85%以内,保产作用十分明显;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超过20 d时,虽仍可继续减轻杂草对产量的影响,但产量增加幅度较小,且不可避免的要增加除草成本,经济效益下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呈逐渐改善、产量呈逐渐递增的态势。其中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穗粒数、果穗粗及产量随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的幅度均以0~10 d的最大,10~20 d的次之,超过20 d的各处理间递增幅度明显变小,其趋势线也变得较为平缓;百粒重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呈持续较快的递增态势;果穗秃顶长随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呈持续缓慢递减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玉米出苗后20 d以内特别是10 d以内,田间主要杂草中的绝大多数都已出苗,且杂草个体较为弱小,对玉米生长发育尚未造成明显影响[3],在此期间及时彻底清除,可大幅度降低田间杂草发生基数,为玉米全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创造较好生态环境;玉米出苗20 d后,仍有少量杂草陆续出苗,亦有之前防除了的多年生杂草重新发芽,但新发生的杂草总量较小,且其生长发育较为滞后,易受到玉米群体的空间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有限,若继续采取除草措施不能取得应有的作用效应。
可见,玉米全生育期不除草(玉米苗后0 d无草)对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百粒重、产量等均有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玉米减产幅度接近70%;玉米苗后20 d内及时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对于改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确保玉米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6],玉米减产幅度可控制在5.85%以内。生产上宜将陇东旱塬区露地玉米田杂草的防除适期掌握在玉米苗后20 d以内,之后继续除草会明显增加除草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4 参考文献
[1] 翁凌云.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22-25.
[2] 岳德成,姜延军,史广亮,等.甘肃省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种类及主要群落类型[J].植物保护,2015,41(3):159-164.
[3] 徐淑霞,刘金荣,周青.玉米田杂草出苗规律及玉米与杂草共生竞争对产量影响的临界期[J].陕西农业科学,2005(4):18.
[4] 宋春林,吴秋平,韩成卫.4%烟嘧磺隆减量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4):157-158.
[5] 宋伟丰,陶波.不同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J].吉林农业科学,2015(5):68-70.
[6] 杨继芝,王宜,龚国淑,等.不同除草剂对夏玉米田杂草防效和产量的影响[J].杂草科学,2010(1):51-53.
关键词 露地玉米;杂草;防除适期;陇东旱塬区
中图分类号 S513;S45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10-02
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2 000万hm2左右,仅次于水稻和小麦。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产出国,适度保持玉米种植规模和提高玉米单产对于确保国内粮食安全、推动畜牧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目前,杂草依然是陇东地区玉米田最主要的有害生物之一,受其危害,玉米减产幅度一般在18%~70%之间,如何有效防除田间杂草是当地玉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玉米田杂草具有发生种类繁多、发芽出土时期不整齐等特点,对玉米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均形成危害,防除时期的合理选择是提高除草效果和降低除草成本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于2014年对陇东旱塬区露地玉米田杂草的适宜防除时期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为经济、安全、高效地防除玉米田杂草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布设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平试验站,所在地海拔高度1 360 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带,秋季多雨,冬季干燥,春季至初夏少雨多风,常年降水量511.2 mm,7—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4%左右,年蒸发量1 466.55 mm。试验地块平整,地力均匀一致,土层厚度80~100 m,土壤质地为中壤土,田间持水量21.3%,无灌溉条件,前茬为冬小麦。田内杂草基数大且分布均匀,主要种类有藜、狗尾草、反枝苋、龙葵、铁苋菜、水棘针、曼陀罗等[2],当年发生密度分别为62.68、118.68、40.00、2.68、20.88、18.68、1.32株/m2,其中藜、狗尾草、反枝苋为优势种。
1.2 试验材料
参试玉米品种为富农1号,由甘肃富农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玉米苗后0 d无草:玉米全生育期不除草,任其自然生长;玉米苗后10 d无草:玉米苗后1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玉米苗后20 d无草:玉米苗后2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玉米苗后30 d无草:玉米苗后3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玉米苗后40 d无草:玉米苗后4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玉米苗后50 d无草:玉米苗后5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玉米苗后60 d无草:玉米苗后60 d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期内无杂草发生,之后不再采取任何防除措施;全生育期无草(CK):玉米全生育期及时人工除草,确保始终无杂草发生。将试验地平均划分为8个大区,大区间距0.5 m,每个大区安排1个处理,不设重复,大区面积68.88 m2(4.80 m×14.35 m)。試验区四周均留有2 m宽的保护行,保护行内播种玉米。
1.4 试验实施
4月23日,整地、施肥(施尿素30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和旋地后按大区播种玉米,采用点播器宽窄行点播,宽行距70 cm,窄行距40 cm,穴距27.6 cm,每穴播3粒,定苗时每穴选留健壮植株1株,种植密度6.6万株/hm2。玉米出苗后,在设计的期限内及时人工除草,确保无杂草发生,期限之后新发生的杂草任其自然生长。其他管理同大田。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玉米大喇叭口期(6月24日),在玉米全生育期不除草(玉米苗后0 d无草)处理区内斜对角线3点取样,样点面积0.25 m2,调查记载每个样点内的杂草种类及每种杂草的株数。玉米成熟后,每大区斜对角线3点取样,每点随机量取5株的株高;每大区在其中间位置选定3行玉米收获,收获面积为18.7 m2(11.35 m×1.65 m),按大区单独晾晒、脱粒、计产和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图1~5可以看出,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等均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递增态势,其中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穗粒数、果穗粗均以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0~10 d的递增幅度最大,10~20 d的次之,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超过20 d的各处理间递增幅度明显变小,其趋势线也变得较为平缓;百粒重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呈持续较快的递增态势。果穗秃顶长随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呈持续缓慢递减态势。可见,玉米全生育期不除草(玉米苗后0 d无草)对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等均有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玉米苗后20 d内及时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对于改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隨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玉米产量呈逐渐递增态势,与玉米全生育期无杂草危害比较,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0、10、20、30、40、50、60 d的减产幅度依次为67.90%、15.83%、5.85%、3.35%、2.43%、1.64%和0.50%。可见,全生育期不除草对玉米产量有很大影响,减产幅度接近70%;玉米苗后20 d内及时彻底防除田间杂草可明显降低杂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减产幅度可控制在5.85%以内,保产作用十分明显;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超过20 d时,虽仍可继续减轻杂草对产量的影响,但产量增加幅度较小,且不可避免的要增加除草成本,经济效益下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呈逐渐改善、产量呈逐渐递增的态势。其中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穗粒数、果穗粗及产量随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的幅度均以0~10 d的最大,10~20 d的次之,超过20 d的各处理间递增幅度明显变小,其趋势线也变得较为平缓;百粒重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呈持续较快的递增态势;果穗秃顶长随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呈持续缓慢递减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玉米出苗后20 d以内特别是10 d以内,田间主要杂草中的绝大多数都已出苗,且杂草个体较为弱小,对玉米生长发育尚未造成明显影响[3],在此期间及时彻底清除,可大幅度降低田间杂草发生基数,为玉米全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创造较好生态环境;玉米出苗20 d后,仍有少量杂草陆续出苗,亦有之前防除了的多年生杂草重新发芽,但新发生的杂草总量较小,且其生长发育较为滞后,易受到玉米群体的空间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有限,若继续采取除草措施不能取得应有的作用效应。
可见,玉米全生育期不除草(玉米苗后0 d无草)对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百粒重、产量等均有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玉米减产幅度接近70%;玉米苗后20 d内及时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对于改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确保玉米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6],玉米减产幅度可控制在5.85%以内。生产上宜将陇东旱塬区露地玉米田杂草的防除适期掌握在玉米苗后20 d以内,之后继续除草会明显增加除草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4 参考文献
[1] 翁凌云.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22-25.
[2] 岳德成,姜延军,史广亮,等.甘肃省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种类及主要群落类型[J].植物保护,2015,41(3):159-164.
[3] 徐淑霞,刘金荣,周青.玉米田杂草出苗规律及玉米与杂草共生竞争对产量影响的临界期[J].陕西农业科学,2005(4):18.
[4] 宋春林,吴秋平,韩成卫.4%烟嘧磺隆减量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4):157-158.
[5] 宋伟丰,陶波.不同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J].吉林农业科学,2015(5):68-70.
[6] 杨继芝,王宜,龚国淑,等.不同除草剂对夏玉米田杂草防效和产量的影响[J].杂草科学,2010(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