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上学与放学的时候,常是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帮孩子背书包,不管是年轻的妈妈,还是年迈的爷爷,只见他们手里提着,身上背着,毫无怨言,孩子也习以为常,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有时,连学校的每日打扫都是家长包办代替。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事都依着孩子。有的长大后成了大学生,离开父母就不会生活了,离开家就一切都不会做了,个别学生甚至因为无法独立生活,不得不自动退学。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太“勤”,孩子当然就“懒”。不少家长说:“当牛做马也要让孩子读好书,有出息。”所谓“出息”,也就是脱离体力劳动。于是乎,家长们纷纷找出诸如“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之类的借口,在“一切为了孩子分数”的旗帜下,孩子们往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系鞋带这样的小事都由家长们承包了。尽管孩子们过着优裕的物质生活,但他们却丧失了最基本的劳动技能,完全沦为学习的奴隶。家长没有摆正劳动的“位”,孩子们自然不能品到“味”。所以家长们应从孩子的长远利益着想,注重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
雨果说:“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在我看来,这两种人实际上是一种人,因为思考也是劳动。一个有进取心的民族,必然是崇尚劳动的民族,只有崇尚劳动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大人们应从自身做起,尽可能全方位地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千万不要学生一犯错,老师就罚学生搞卫生,这样会误导孩子,让他们以为劳动是一种惩罚,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劳动的“位”偏了,“味”就变了。所以老师应以良好的自身形象影响学生,及时地整理杂乱的讲台,擦拭不太干净的黑板,捡起地上的纸屑,和学生一起拖地、擦窗户,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竞赛。在一次大扫除中,我带领同学们一起劳动,合理分工合作,从搬桌椅、扫地、拖地、洗拖把等开始,来了个一条龙服务。全员参与,脏乱的教室顿时焕然一新。看到孩子们挂着汗珠的笑脸,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这次劳动给大家带来的快乐——那种“味”是甜的。
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还应让孩子尊重劳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每个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浪费粮食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这种不珍惜劳动果实的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尊重劳动。我们针对这种现象,决定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双休日去一趟农村,和农民一道参与秋收。刚布置这项任务时,孩子们个个愁眉苦脸,叫苦不迭,有的甚至还想编个理由请假。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家长的配合下,我们一路歌声一路笑来到了郊区的农民家中。
到了那里,同学们既新奇又兴奋,还没有分配任务就有些迫不及待了,和来之前判若两人。在劳动中,虽然同学们不会做或做得不好,但他们很卖力,很虚心,也很乐意。虽然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脏得成了“盐鸭蛋”,每个人的脸却灿烂得像一朵花。农田间回荡着农民、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那场面是那么热闹,那么和谐。吃中饭时,同学们狼吞虎咽地吃着香喷喷的农家饭,瞧那场面,相信你会忍不住喷出饭来。劳动过后,孩子们偏食的现象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劳动的力量真是太伟大、太神奇了!我忍不住将这次劳动的情景拍了下来。
回到学校后,同学们争着看自己的照片,谈着劳动的经历,那种感觉是世界上最美的。在他们的作文中自然也少不了“劳动”这个主题,他们品着劳动的酸甜苦辣,由衷地发出感慨:“这才是生活。”家长们也纷纷写出自己的感言,有的在QQ上留言,有的在博客上交流。
从那以后,班上浪费粮食的现象明显地少了。
一次小小的劳动体验,带来的却是品不完的收获,享不尽的快乐,值!
(编辑 蓝 忆)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太“勤”,孩子当然就“懒”。不少家长说:“当牛做马也要让孩子读好书,有出息。”所谓“出息”,也就是脱离体力劳动。于是乎,家长们纷纷找出诸如“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之类的借口,在“一切为了孩子分数”的旗帜下,孩子们往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系鞋带这样的小事都由家长们承包了。尽管孩子们过着优裕的物质生活,但他们却丧失了最基本的劳动技能,完全沦为学习的奴隶。家长没有摆正劳动的“位”,孩子们自然不能品到“味”。所以家长们应从孩子的长远利益着想,注重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
雨果说:“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在我看来,这两种人实际上是一种人,因为思考也是劳动。一个有进取心的民族,必然是崇尚劳动的民族,只有崇尚劳动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大人们应从自身做起,尽可能全方位地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千万不要学生一犯错,老师就罚学生搞卫生,这样会误导孩子,让他们以为劳动是一种惩罚,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劳动的“位”偏了,“味”就变了。所以老师应以良好的自身形象影响学生,及时地整理杂乱的讲台,擦拭不太干净的黑板,捡起地上的纸屑,和学生一起拖地、擦窗户,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竞赛。在一次大扫除中,我带领同学们一起劳动,合理分工合作,从搬桌椅、扫地、拖地、洗拖把等开始,来了个一条龙服务。全员参与,脏乱的教室顿时焕然一新。看到孩子们挂着汗珠的笑脸,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这次劳动给大家带来的快乐——那种“味”是甜的。
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还应让孩子尊重劳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每个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浪费粮食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这种不珍惜劳动果实的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尊重劳动。我们针对这种现象,决定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双休日去一趟农村,和农民一道参与秋收。刚布置这项任务时,孩子们个个愁眉苦脸,叫苦不迭,有的甚至还想编个理由请假。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家长的配合下,我们一路歌声一路笑来到了郊区的农民家中。
到了那里,同学们既新奇又兴奋,还没有分配任务就有些迫不及待了,和来之前判若两人。在劳动中,虽然同学们不会做或做得不好,但他们很卖力,很虚心,也很乐意。虽然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脏得成了“盐鸭蛋”,每个人的脸却灿烂得像一朵花。农田间回荡着农民、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那场面是那么热闹,那么和谐。吃中饭时,同学们狼吞虎咽地吃着香喷喷的农家饭,瞧那场面,相信你会忍不住喷出饭来。劳动过后,孩子们偏食的现象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劳动的力量真是太伟大、太神奇了!我忍不住将这次劳动的情景拍了下来。
回到学校后,同学们争着看自己的照片,谈着劳动的经历,那种感觉是世界上最美的。在他们的作文中自然也少不了“劳动”这个主题,他们品着劳动的酸甜苦辣,由衷地发出感慨:“这才是生活。”家长们也纷纷写出自己的感言,有的在QQ上留言,有的在博客上交流。
从那以后,班上浪费粮食的现象明显地少了。
一次小小的劳动体验,带来的却是品不完的收获,享不尽的快乐,值!
(编辑 蓝 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