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紧密结合核行业安全生产特点和南华大学的办学优势,在核安全工程专业内分核电安全与铀矿冶安全两个人才培养方向。为实现卓越核安全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强化企业参与培养力度,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方向制定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企业管理及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关键词 核安全工程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成为本世纪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核能及其产业链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核安全问题已倍受人们关注,也成为制约我国核能开发的重要因素。上世纪末,我国已制订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了保证我国核能及其核技术应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不仅需要培养大量的核反应堆工程等核类专业技术人才,也急切需要培养保证核设施安全运行的安全专业人才。为适应我国核能开发战略,国家开始执行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制度,在核领域关键的安全与质量岗位配备规定数量的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为了培养我国核行业特别是核电事业急需的核安全专业人才,2010年3月南华大学向教育部申报了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并获得批准,2011年向湖南省教育厅申报特色建设本科专业获得批准,在 “十二五”期间南华大学启动了国内唯一的核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全面探讨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如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等,以保证我国核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質量。核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成长中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其建设尚无现成的参照模式,因此,必须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实践,拟定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以构建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形成适应新时期核电大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1.1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专业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建设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根据南华大学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我国核电大发展对核安全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依托南华大学在核科学与技术、铀矿开采等方面的优势,在核安全工程专业设置两个人才培养方向——核电安全和铀矿冶安全。两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点是均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核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敬业精神、较高道德水准和科学素养,既掌握扎实的数理与人文知识,又掌握较深厚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核与辐射防护的专业知识,不同点是核电安全方向的学生还需要掌握核电安全领域工作的基本工程技能,铀矿冶安全方向的学生还需要掌握矿冶安全领域工作的基本工程技能。两个方向均是培养具有核安全领域安全工程设计、科研、评价、监督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核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南华大学多年的办学经验、办学特色及核行业和社会影响为基础,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和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密切合作,探索卓越核安全工程师人才培养规律和模式,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确定与标准对应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2)围绕“核安全工程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以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核安全案例分析、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核安全专业实务四大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建立适应核行业认可实用的课程体系;(3)强化企业参与联合培养,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校标准、专业知识能力要求,同中核二七二铀业责任有限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和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4个产学研基地联合制订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2 核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及课程体系
目前,在国内只有南华大学开设核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因此,在国内没有可直接参照的建设模式,必须结合南华大学在核类学科专业建设上的资源,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调研等活动,科学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自核安全工程专业自2010年7月12日获得教育部批准后,南华大学成立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设调研活动,调研了一批核类企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三门核电站、中核福清核电站、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202厂)、中核锦原铀业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湖南省核工业宏华机械有限公司、中核272厂);通过发信函的方式向12家核企业人力资源部征求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修改意见,有6家企业作了信函回复(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秦山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浙江衢州铀业有限公司和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利用南华大学为中核集团开办第二期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班的机会,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分企业类别(研究院所、核燃料加工企业、铀矿冶企业、核电企业、核废物处理企业等)同中核集团第二期工程硕士班学员开展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座谈会;同时,核安全工程系集中组织了4次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讨论会,拟订了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不仅体现了《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和《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知识要求,而且体现核工业系统相关环节的生产特点,制定了与核电安全和铀矿冶安全两个方向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和专业课平台三大知识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是参考按教育部工程专业课程要求进行设置的,分方向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各培养方向专业课的前提。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三大课程模块分别设置了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性实践环节。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重在体现核行业对核安全工程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了将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企业管理及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重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与实验教学的内容,新增了项目设计,使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联合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实验教学学时所占的比例大大提高,其中企业培养阶段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项目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达40周。
(2)注重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及创新能力拓展模(下转第212页)(上接第130页)块,如人文素质选修课、学术讲座和学科基础课选修课等,通过这些模块选修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创新意识。
(3)按照“三层次”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基本技能层通过课程实验、CAD绘图等上机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课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基本的工程实践技能;在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通过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层通过学科竞赛、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各类科研项目、企业内的项目设计等方式,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在“十二五”的建设期内,南华大学将全面实施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将紧密结合国家核电大发展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管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010年湖南省教育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序号:205);2011年湖南省教育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序号:192);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编号:2010ZZ016、2009ZZ050、2009ZZ051)
参考文献
[1] 戴广龙,张国枢,刘泽功,等.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80-85.
[2] 曲方,袁昌明,郑颖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9):41-43.
[3] 翟小伟,邓军.突出行业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90-94.
[4] 方廷勇,曹爱虎,李云依托建筑行业特色,优化安全学科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70-76.
[5] 撒占友,王玉华,张永亮等.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模式[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 (增) :42-44.
[6] 翟小伟,邓军,罗振敏等.现代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需要方向及培养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4):111-114.
[7] 張金锋,董文庚.河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建设[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28-30.
[8] 叶勇军,李向阳,蒋复量,等.核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52-54.
关键词 核安全工程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成为本世纪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核能及其产业链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核安全问题已倍受人们关注,也成为制约我国核能开发的重要因素。上世纪末,我国已制订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了保证我国核能及其核技术应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不仅需要培养大量的核反应堆工程等核类专业技术人才,也急切需要培养保证核设施安全运行的安全专业人才。为适应我国核能开发战略,国家开始执行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制度,在核领域关键的安全与质量岗位配备规定数量的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为了培养我国核行业特别是核电事业急需的核安全专业人才,2010年3月南华大学向教育部申报了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并获得批准,2011年向湖南省教育厅申报特色建设本科专业获得批准,在 “十二五”期间南华大学启动了国内唯一的核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全面探讨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如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等,以保证我国核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質量。核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成长中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其建设尚无现成的参照模式,因此,必须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实践,拟定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以构建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形成适应新时期核电大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1.1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专业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建设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根据南华大学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我国核电大发展对核安全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依托南华大学在核科学与技术、铀矿开采等方面的优势,在核安全工程专业设置两个人才培养方向——核电安全和铀矿冶安全。两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点是均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核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敬业精神、较高道德水准和科学素养,既掌握扎实的数理与人文知识,又掌握较深厚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核与辐射防护的专业知识,不同点是核电安全方向的学生还需要掌握核电安全领域工作的基本工程技能,铀矿冶安全方向的学生还需要掌握矿冶安全领域工作的基本工程技能。两个方向均是培养具有核安全领域安全工程设计、科研、评价、监督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核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南华大学多年的办学经验、办学特色及核行业和社会影响为基础,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和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密切合作,探索卓越核安全工程师人才培养规律和模式,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确定与标准对应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2)围绕“核安全工程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以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核安全案例分析、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核安全专业实务四大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建立适应核行业认可实用的课程体系;(3)强化企业参与联合培养,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校标准、专业知识能力要求,同中核二七二铀业责任有限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和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4个产学研基地联合制订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2 核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及课程体系
目前,在国内只有南华大学开设核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因此,在国内没有可直接参照的建设模式,必须结合南华大学在核类学科专业建设上的资源,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调研等活动,科学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自核安全工程专业自2010年7月12日获得教育部批准后,南华大学成立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设调研活动,调研了一批核类企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三门核电站、中核福清核电站、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202厂)、中核锦原铀业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湖南省核工业宏华机械有限公司、中核272厂);通过发信函的方式向12家核企业人力资源部征求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修改意见,有6家企业作了信函回复(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秦山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浙江衢州铀业有限公司和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利用南华大学为中核集团开办第二期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班的机会,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分企业类别(研究院所、核燃料加工企业、铀矿冶企业、核电企业、核废物处理企业等)同中核集团第二期工程硕士班学员开展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座谈会;同时,核安全工程系集中组织了4次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讨论会,拟订了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不仅体现了《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和《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知识要求,而且体现核工业系统相关环节的生产特点,制定了与核电安全和铀矿冶安全两个方向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和专业课平台三大知识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是参考按教育部工程专业课程要求进行设置的,分方向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各培养方向专业课的前提。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三大课程模块分别设置了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性实践环节。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重在体现核行业对核安全工程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了将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企业管理及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重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与实验教学的内容,新增了项目设计,使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联合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实验教学学时所占的比例大大提高,其中企业培养阶段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项目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达40周。
(2)注重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及创新能力拓展模(下转第212页)(上接第130页)块,如人文素质选修课、学术讲座和学科基础课选修课等,通过这些模块选修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创新意识。
(3)按照“三层次”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基本技能层通过课程实验、CAD绘图等上机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课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基本的工程实践技能;在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通过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层通过学科竞赛、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各类科研项目、企业内的项目设计等方式,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在“十二五”的建设期内,南华大学将全面实施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将紧密结合国家核电大发展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管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010年湖南省教育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序号:205);2011年湖南省教育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序号:192);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编号:2010ZZ016、2009ZZ050、2009ZZ051)
参考文献
[1] 戴广龙,张国枢,刘泽功,等.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80-85.
[2] 曲方,袁昌明,郑颖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9):41-43.
[3] 翟小伟,邓军.突出行业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90-94.
[4] 方廷勇,曹爱虎,李云依托建筑行业特色,优化安全学科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70-76.
[5] 撒占友,王玉华,张永亮等.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模式[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 (增) :42-44.
[6] 翟小伟,邓军,罗振敏等.现代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需要方向及培养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4):111-114.
[7] 張金锋,董文庚.河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建设[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28-30.
[8] 叶勇军,李向阳,蒋复量,等.核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