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山区当老师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山里空气清新,孩子们心灵纯净,我觉得一切都特别美好。”刘涛说,17年的山区教育经历,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部分。
17年前,他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当一名山区教师。如今,他所在的山区教学点只有两名学生,他仍选择坚守大山。他就是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村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刘涛,今年35岁的他更是博爱县所有山区教学点中唯一的“80后”教师。在这条崎岖坎坷的山路上,刘涛用自己17年的坚守,守望着山里娃的期盼和希望,也守望着心中的梦想和崇高的师魂。2017年3月,刘涛荣登“中国好人榜”。
一位老师两个娃的“麻雀学校”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村教学点,被当地人称为“麻雀学校”,其实这个学校并不算特别小,空教室也很多,但真正利用率高的只有两个教室,一间是孩子们上文化课的教室,一间是集手工、美术、阅读为一体的教室。
之所以称为“麻雀学校”,是因为这个学校只有三个人,一个老师两个学生。空旷的校园里,一位老师的声音和两个女娃稚嫩的童声一应一答,在大山里久久回荡。
走进这所小学,离大门最近的就是教室了,刘涛正在给孩子上课。“不好意思,还有十分钟就下课了,你们稍等,我给孩子们讲完这节课。”刘涛说罢继续聚精会神地讲语文课。
“咱们下课吧。”刘涛说罢,两个孩子一前一后跑出教室,在校园里玩起了游戏。教学点没有上课、下课铃声,孩子们听老师的话上下课。每次该上课的时候,刘涛都得站在学校里面吆喝一声:“上课喽!”两个小女孩跑回班里。
刘涛一人身兼数职,担任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老师,还是教学点的校长、卫生员。虽然只有两名学生,刘涛每天仍激情满满。三个人的课堂也很热闹,一起读书时,声音十分洪亮。下课了,带着孩子们做游戏,整个校园充满了嬉笑的声音。
“今年开学后,就剩下两个孩子了,她们都上学前班,我给她们发了一年级的课本,已经开始学习一年级的课程了。”刘涛介绍说,去年学校有7个学生,因为人少,大家只能在一个教室进行复式教学。
“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时,一年级和学前班的孩子在看书;学前班的孩子识拼音时,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做题。”刘涛说,虽然那时的学习节奏很紧张,但孩子多热闹,现在孩子少了,上课更轻松了,他却有些怀念以前紧张但热闹的课堂和校园。
其实,小底村人口不多,适龄儿童很少,小底村教学点学生最多的时候11个人,去年这里还有7个学生,后来5个学生陆续到城里了,目前这里只剩下两个学生。
“就是只有一个孩子,我也会留在这里。”刘涛说,他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大山,就像他18岁那年一样。
记挂乡村 毕业后回大山工作
刘涛是寨豁乡黄塘村人,2000年,18岁的刘涛青春无限,刚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他曾经徘徊过,是留在机会更多的城市还是回到大山?最终,刘涛放不下对大山眷恋,怀抱着回报家乡的初心,回到大山当了一名山区教师。
回乡之后,刘涛先后在大山里的寨豁乡中学、探花庄村小学担任教学工作。2012年,小底村教学点原有老师退休,一度没有老师。“寨豁乡的教学点大部分都是离家近且年龄大的老师,老师退休后,教学点的孩子们没老师也不是个事儿。”后来,刘涛主动申请来到小底村教学点。
这里,比他之前所在的教学点离家更远了。从他家黄塘村出发到学校有二十多公里,比从县城到学校还要远,因此刘涛平时都吃住在学校,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山高路远,消息闭塞,刘涛的日常生活比较艰苦。山上买菜不容易,每次去学校,他都要带一些菜和米面。学校的生活用水,是从房顶接到水池里的雨水。
到了冬天,山里气温低得厉害,风又特别大,一到晚上,吹得树枝、电线呼呼作响,刘涛一个人睡得也不好。早上醒来,洗脸毛巾总是冻得像一张铁皮,桶里的水冻得是结结实实,有时连牙膏都冻得挤不出来,鸡蛋都会冻裂。这时,刘涛除了负责学生的安全和纪律,还要早早起来,用煤球炉子给住校的孩子们烧热水,让孩子们有热水洗脸。
即便是骑摩托车,回家和去学校也异常艰苦,刘涛骑车去学校时必须武装得严严实实,但依然挡不住山上的寒风。实在冻得不行,他就停下车把手捂在发动机上暖和一下,然后趁着少许的热劲继续赶路。有时车胎扎破了,他就找路过的三轮车帮忙把摩托车拉走,后来他干脆自己带了补胎的工具放在车上,以备不时之需。
“在山区当老师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山里空气清新,孩子们心灵纯净,我觉得一切都特别美好。”刘涛说,17年的山区教育經历,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部分。
用行动守护山里娃的梦想
学校只有自己一个老师,刘涛一直都把身体当成是铁打的,从没请过假。再坚强的汉子也有脆弱的一面。
2017年3月30日,刘涛上课时突然胃疼。因为条件艰苦,刘涛落下了胃疼的毛病,然而这次刘涛明显感觉和以前的胃疼不一样,他趁下课时去半山腰的小诊所买了治胃疼的药。
服下药后,刘涛觉得比之前更疼了。他赶紧给两个孩子的家长打电话,等确认孩子安全离校,刘涛骑车赶往侯寨乡中心小学找到同事,让同事送他去博爱县人民医院。医生告诉他,他得的是胃痉挛、胆囊炎还有胆结石,如果晚来一会,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个月过去了,刘涛的胃疼好了,但医生建议他做的胆囊切除手术却迟迟未做。“做手术少说也得休息一星期,孩子们的课程都得耽误了,”刘涛笑着说,“我不在,孩子们就没老师了。”
以校为家,刘涛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17年来,一批又一批学生从大山里走了出去,只要得知自己教过的学生在外有所成就,刘涛就非常开心。他觉得,正是自己的坚守,山里娃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从教17年,最让他感到有荣誉感的是很多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儿。最让他记忆犹新地是几年前,刘涛的摩托车坏在半山腰上,正在他把车停路边费劲鼓捣的时候,一辆从这里驶过的汽车又倒回到刘涛的位置。待他看清车里的人是他的学生后,刘涛非常感动,学生问清刘涛的车况后,想办法和刘涛一起把车拉到修车铺,修好了摩托车。“那时候我就想,这是我的学生啊,我心里的荣誉感油然而生,特别自豪。”说起学生,刘涛脸上满是骄傲。
17年前,他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当一名山区教师。如今,他所在的山区教学点只有两名学生,他仍选择坚守大山。他就是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村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刘涛,今年35岁的他更是博爱县所有山区教学点中唯一的“80后”教师。在这条崎岖坎坷的山路上,刘涛用自己17年的坚守,守望着山里娃的期盼和希望,也守望着心中的梦想和崇高的师魂。2017年3月,刘涛荣登“中国好人榜”。
一位老师两个娃的“麻雀学校”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村教学点,被当地人称为“麻雀学校”,其实这个学校并不算特别小,空教室也很多,但真正利用率高的只有两个教室,一间是孩子们上文化课的教室,一间是集手工、美术、阅读为一体的教室。
之所以称为“麻雀学校”,是因为这个学校只有三个人,一个老师两个学生。空旷的校园里,一位老师的声音和两个女娃稚嫩的童声一应一答,在大山里久久回荡。
走进这所小学,离大门最近的就是教室了,刘涛正在给孩子上课。“不好意思,还有十分钟就下课了,你们稍等,我给孩子们讲完这节课。”刘涛说罢继续聚精会神地讲语文课。
“咱们下课吧。”刘涛说罢,两个孩子一前一后跑出教室,在校园里玩起了游戏。教学点没有上课、下课铃声,孩子们听老师的话上下课。每次该上课的时候,刘涛都得站在学校里面吆喝一声:“上课喽!”两个小女孩跑回班里。
刘涛一人身兼数职,担任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老师,还是教学点的校长、卫生员。虽然只有两名学生,刘涛每天仍激情满满。三个人的课堂也很热闹,一起读书时,声音十分洪亮。下课了,带着孩子们做游戏,整个校园充满了嬉笑的声音。
“今年开学后,就剩下两个孩子了,她们都上学前班,我给她们发了一年级的课本,已经开始学习一年级的课程了。”刘涛介绍说,去年学校有7个学生,因为人少,大家只能在一个教室进行复式教学。
“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时,一年级和学前班的孩子在看书;学前班的孩子识拼音时,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做题。”刘涛说,虽然那时的学习节奏很紧张,但孩子多热闹,现在孩子少了,上课更轻松了,他却有些怀念以前紧张但热闹的课堂和校园。
其实,小底村人口不多,适龄儿童很少,小底村教学点学生最多的时候11个人,去年这里还有7个学生,后来5个学生陆续到城里了,目前这里只剩下两个学生。
“就是只有一个孩子,我也会留在这里。”刘涛说,他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大山,就像他18岁那年一样。
记挂乡村 毕业后回大山工作
刘涛是寨豁乡黄塘村人,2000年,18岁的刘涛青春无限,刚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他曾经徘徊过,是留在机会更多的城市还是回到大山?最终,刘涛放不下对大山眷恋,怀抱着回报家乡的初心,回到大山当了一名山区教师。
回乡之后,刘涛先后在大山里的寨豁乡中学、探花庄村小学担任教学工作。2012年,小底村教学点原有老师退休,一度没有老师。“寨豁乡的教学点大部分都是离家近且年龄大的老师,老师退休后,教学点的孩子们没老师也不是个事儿。”后来,刘涛主动申请来到小底村教学点。
这里,比他之前所在的教学点离家更远了。从他家黄塘村出发到学校有二十多公里,比从县城到学校还要远,因此刘涛平时都吃住在学校,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山高路远,消息闭塞,刘涛的日常生活比较艰苦。山上买菜不容易,每次去学校,他都要带一些菜和米面。学校的生活用水,是从房顶接到水池里的雨水。
到了冬天,山里气温低得厉害,风又特别大,一到晚上,吹得树枝、电线呼呼作响,刘涛一个人睡得也不好。早上醒来,洗脸毛巾总是冻得像一张铁皮,桶里的水冻得是结结实实,有时连牙膏都冻得挤不出来,鸡蛋都会冻裂。这时,刘涛除了负责学生的安全和纪律,还要早早起来,用煤球炉子给住校的孩子们烧热水,让孩子们有热水洗脸。
即便是骑摩托车,回家和去学校也异常艰苦,刘涛骑车去学校时必须武装得严严实实,但依然挡不住山上的寒风。实在冻得不行,他就停下车把手捂在发动机上暖和一下,然后趁着少许的热劲继续赶路。有时车胎扎破了,他就找路过的三轮车帮忙把摩托车拉走,后来他干脆自己带了补胎的工具放在车上,以备不时之需。
“在山区当老师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山里空气清新,孩子们心灵纯净,我觉得一切都特别美好。”刘涛说,17年的山区教育經历,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部分。
用行动守护山里娃的梦想
学校只有自己一个老师,刘涛一直都把身体当成是铁打的,从没请过假。再坚强的汉子也有脆弱的一面。
2017年3月30日,刘涛上课时突然胃疼。因为条件艰苦,刘涛落下了胃疼的毛病,然而这次刘涛明显感觉和以前的胃疼不一样,他趁下课时去半山腰的小诊所买了治胃疼的药。
服下药后,刘涛觉得比之前更疼了。他赶紧给两个孩子的家长打电话,等确认孩子安全离校,刘涛骑车赶往侯寨乡中心小学找到同事,让同事送他去博爱县人民医院。医生告诉他,他得的是胃痉挛、胆囊炎还有胆结石,如果晚来一会,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个月过去了,刘涛的胃疼好了,但医生建议他做的胆囊切除手术却迟迟未做。“做手术少说也得休息一星期,孩子们的课程都得耽误了,”刘涛笑着说,“我不在,孩子们就没老师了。”
以校为家,刘涛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17年来,一批又一批学生从大山里走了出去,只要得知自己教过的学生在外有所成就,刘涛就非常开心。他觉得,正是自己的坚守,山里娃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从教17年,最让他感到有荣誉感的是很多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儿。最让他记忆犹新地是几年前,刘涛的摩托车坏在半山腰上,正在他把车停路边费劲鼓捣的时候,一辆从这里驶过的汽车又倒回到刘涛的位置。待他看清车里的人是他的学生后,刘涛非常感动,学生问清刘涛的车况后,想办法和刘涛一起把车拉到修车铺,修好了摩托车。“那时候我就想,这是我的学生啊,我心里的荣誉感油然而生,特别自豪。”说起学生,刘涛脸上满是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