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肩负着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工作的重任,在学生中起着纽带、骨干、助手、表率的重要作用,是高校组织和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在高校这个“小社会”中,由于社会外界各种消极现象、观念和作风的熏染,加上学生干部制度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等因素,高校学生干部被一些落后、腐朽的东西影响,导致学生干部中出现了“官僚主义”倾向。文章以东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研究对象,调查该学校中学生干部“官僚主义”的存在情况,并给出了高校防范“官僚主义”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学生干部;“官僚主义”倾向;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3-0006-03
“学生干部”一直都是一个形容某学生的领导、组织等综合能力突出的词语,不知何时,这个象征着学生荣誉的称号逐渐染上了贬义的色彩。在新浪微博上输入关键词“学生干部”,按关注度由多至少依次为“学生会借用学生名义办理贷款”“xx学院学生干部强制毕业生给学校捐款”“xx大学学生干部可怕官威”等极具负面影响的博文。有人将以往形容政治不当之风的“官僚主义”一词借用过来,称其为校园里的“官僚主义”。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着功利主义文化的兴起,以追求短期收益的“有用的就是好的”的观念冲击下,学生干部中逐渐出现这种“官僚主义”倾向。在新形势下,克服学生干部“官僚主义”倾向,对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学生干部是由班级成员或学生社团民主选举出的,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学生群体,他们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着表率和先进模范作用,同时也是教师班级管理中的得力助手,在班级或者学生组织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官僚主义”,则是用来形容国家工作人员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知发号施令的坏作风。表现为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独断专行,压制民主,以致专横跋扈,称王称霸等,还包括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互相扯皮,人浮于事,虚职过多,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在学生干部中产生的“官僚主义”倾向,则是指高校学生干部在行使自身权利的过程中形成的脱离学生主体、脱离学生工作实际、超越自身成长的一种“官”意识思想动态。具体表现为:学生干部组织机构部门众多,人员膨胀,工作效率低下;学生干部脱离群众,服务意识淡薄;热衷权力,盲目追求政绩;以工作为辅,大搞酒桌宴席等。
二、个案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查于2019年3月至5月期间随机抽取我校在校大学生及辅导员老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有利于保证研究的客观和深入。
具体方法为: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个体访谈。学生代表,我选择的是校学生会和院学生会的一些学生干部,以及两名校团委艺术团和校社团联合会下社团团长,总共涉及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4个院系。受访教师为5位校团委老师或现任辅导员。在访谈前,我提前列好将要提问的题目,并认真分析该题目调查的意义。在访谈中,认真记录好被调查者的观点,并尽量使被调查者进行详细阐述。在访谈后,我注意对其观点的保密性,在随后进行访谈结果分析时,有不确定之处及时与被调查者进行沟通,保证其观点被正确地统计和研究。
学生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学生干部的生存状态、官僚化倾向的表现是我进行调查所要了解的重要方面,据此我设计了针对普通大学生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三种类型。问卷的基本框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答卷者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选择题调查问卷或开放性问题内容。问卷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学院统计,自己是否是学生干部,你认为学生干部的产生程序是否合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学生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官僚主义”倾向是否凸显等问题。由于问卷发放给涵盖全部学院的共计100名学生,且为匿名问卷调查,因此笔者认为该调查能够反映学生的一些真实看法。
(二)研究结果
1.对“学生组织机构具有臃肿、事权分散、效率低下”的特征的研究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你认为目前各类学生干部组织机构臃肿吗?”“你认为目前学校里各类学生干部人数多吗?”这两个问题,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经调查,总计83%的人认为目前學生干部组织机构“非常臃肿”,即学生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出现组织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等问题。多数学生干部都认为学生干部组织机构呈臃肿状态。
我在与学院团委的Y老师的访谈中对其提问“您认为目前各类学生干部组织机构臃肿吗”,Y老师说:“我认为学生组织机构的确存在机构臃肿的现象。团委下设九个学生组织,总的来说学生干部数量庞大,每年分发聘书时亲眼见到一摞摞的聘书,比听到数字更令人震惊。现在很多学生干部都冠有名目繁多的头衔。我发现,与这些头衔不匹配的是,学生干部大部分工作主动性不够,尤其在大型活动面前主动请缨的干部就显得凤毛麟角了。没有事的时候,满眼都是团委学生会的大小干部,一到有活儿干的时候反而找不到人了。对于这个情况,学校领导也比较重视,尽力遏制这一现象持续扩大,目前团委各学生组织的改革也在进行当中。就拿我校学生会来说,曾经是九部一处,在近几年的机构精简中逐渐缩减,从2017年的六部一处,直到现在的五部一处。”
可见,确实存在某些学生干部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人浮于事,积极性下降,缺乏上进心的现象。
2.对“事权分散、工作僵化”特征的研究 我在对普通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你所在班级的班委每学期为班级组织一些大家都乐于参加的活动吗?”的问题,主要了解班级干部开展班级活动的情况,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选择“偶尔组织班级活动”的人最多,占到了50%,而选择“从来没有组织过的”有24%,可见班级的学生干部组织活动的频率并不高。
更深层次来说,班级里的学生干部,除了班长团支书工作任务大些,别的干部几乎都是挂名的,班长团支书长期承担班级的主要工作任务,取得的成绩却归属于整个班委团队,因此班长团支书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自然就比较少组织班级活动了。因此也就验证了高校学生干部“事权分散、工作僵化”的官僚主义倾向。
3.对“用过多精力应付文山会海”特征的研究
我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案例:Y学院宋某是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中共党员。他的一周基本全部被各种“会议”霸占:部门例会、组织生活会、班委会、权益大会、校团委会,等等。会议短的一个小时,长的达两三个小时。有时一天会两三个会议连轴开,甚至还会出现几个会议时间冲突的现象。星期一到星期五光开会就花去不少业余学习的时间,但星期六、星期天还要全泡在组织工作上,写计划、记录情况、联系分管老师,一个学期下来,宋某的学习成绩大滑坡。
为了显示工作的规范性,各类学生组织也纷纷制定出本组织内部的章程、工作条例、评优条例等。各学院的科层组织不仅要求学生记录所采取的行动以及活动结果,并且需要学生按时找教师过目,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档案”。几乎所有学生组织或者某组织中每一个部门都要通过搞活动来显示自己部门的工作成绩,于是各类学生干部组织举行的各项检查、评比、活动轮番上阵,而且要整理出大量的文字图片材料进行归档,作为评优的依据,因此弄得各级干部和下面的学生疲于应付,叫苦不迭。
以上研究和调查,反映出了中国的科层制和官本位等思想已经对高校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使高校的官僚主义之风逐渐盛行。这其中有学生干部自身的因素,但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管理机制不健全、他人不理解等。
三、遏制高校学生干部“官僚主义”倾向的对策
遏制高校学生干部“官僚主义”倾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学校、辅导员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建设,健全学生干部选拔、考核与监督机制,净化学校风气,把建立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干部队伍作为衡量高校教育工作的标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干部的道德素质,这是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的治本之策。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学生干部,一定要厘清的一点就是,依靠耍“官威”而获得的威严只是表面功夫,换来的只能是表里不一的奉承与敷衍。学生干部与其他学生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而是服务与被服务,一名时刻以“为同学服务”为宗旨的学生干部,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学生做贡献,最终必将心之所向,赢取教师与学生的认可。
其次,要健全学生干部选拔、考核与监督机制,走制度化管理之路。学生干部虽然本质上是学生,但其管理又归属于其所在组织,因此赏罚分明、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依靠民主制定出来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学生干部管理制度贯彻下去,就会大大减少“走后门升部长”“搞小团体排挤他人”的现象。另外,制度化管理下的学生干部,在其处事能力上会愈加规范化,这个能力在其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成为极为宝贵的财富。
最后,良好校风是一种无声而又极具穿透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内化在学校中的强大无形力量,是遏制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良久之策。良好的校风具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校园里开展防范学生干部“官僚主义”的系列宣传活动,能使学生干部耳濡目染,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能使普通学生有意进行监督,服务双方,互相促进,在校园中营造亲近和谐的“干群关系”。
参考文献:
[1]姜家兴.高校学生干部官僚主义治理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3(10):166.
[2]仲昭慧,杨建.论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治理路径[J].沈陽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585-587.
[3]张辉.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26):271,310.
[4]徐晓蕾.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剖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包志刚,斯日古楞.浅谈高校学生会组织存在的问题[J].才智,2013(8).
[6]覃优军,罗玉华.破除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旧习气”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69-72.
[7]吴进.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127-130.
[8]董晓婷.“官僚”与“忙碌”——高校学生干部角色适应性问题质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222-223.
作者简介:詹妍(1994—),女,中共党员,东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学生干部;“官僚主义”倾向;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3-0006-03
“学生干部”一直都是一个形容某学生的领导、组织等综合能力突出的词语,不知何时,这个象征着学生荣誉的称号逐渐染上了贬义的色彩。在新浪微博上输入关键词“学生干部”,按关注度由多至少依次为“学生会借用学生名义办理贷款”“xx学院学生干部强制毕业生给学校捐款”“xx大学学生干部可怕官威”等极具负面影响的博文。有人将以往形容政治不当之风的“官僚主义”一词借用过来,称其为校园里的“官僚主义”。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着功利主义文化的兴起,以追求短期收益的“有用的就是好的”的观念冲击下,学生干部中逐渐出现这种“官僚主义”倾向。在新形势下,克服学生干部“官僚主义”倾向,对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学生干部是由班级成员或学生社团民主选举出的,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学生群体,他们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着表率和先进模范作用,同时也是教师班级管理中的得力助手,在班级或者学生组织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官僚主义”,则是用来形容国家工作人员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知发号施令的坏作风。表现为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独断专行,压制民主,以致专横跋扈,称王称霸等,还包括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互相扯皮,人浮于事,虚职过多,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在学生干部中产生的“官僚主义”倾向,则是指高校学生干部在行使自身权利的过程中形成的脱离学生主体、脱离学生工作实际、超越自身成长的一种“官”意识思想动态。具体表现为:学生干部组织机构部门众多,人员膨胀,工作效率低下;学生干部脱离群众,服务意识淡薄;热衷权力,盲目追求政绩;以工作为辅,大搞酒桌宴席等。
二、个案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查于2019年3月至5月期间随机抽取我校在校大学生及辅导员老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有利于保证研究的客观和深入。
具体方法为: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个体访谈。学生代表,我选择的是校学生会和院学生会的一些学生干部,以及两名校团委艺术团和校社团联合会下社团团长,总共涉及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4个院系。受访教师为5位校团委老师或现任辅导员。在访谈前,我提前列好将要提问的题目,并认真分析该题目调查的意义。在访谈中,认真记录好被调查者的观点,并尽量使被调查者进行详细阐述。在访谈后,我注意对其观点的保密性,在随后进行访谈结果分析时,有不确定之处及时与被调查者进行沟通,保证其观点被正确地统计和研究。
学生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学生干部的生存状态、官僚化倾向的表现是我进行调查所要了解的重要方面,据此我设计了针对普通大学生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三种类型。问卷的基本框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答卷者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选择题调查问卷或开放性问题内容。问卷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学院统计,自己是否是学生干部,你认为学生干部的产生程序是否合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学生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官僚主义”倾向是否凸显等问题。由于问卷发放给涵盖全部学院的共计100名学生,且为匿名问卷调查,因此笔者认为该调查能够反映学生的一些真实看法。
(二)研究结果
1.对“学生组织机构具有臃肿、事权分散、效率低下”的特征的研究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你认为目前各类学生干部组织机构臃肿吗?”“你认为目前学校里各类学生干部人数多吗?”这两个问题,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经调查,总计83%的人认为目前學生干部组织机构“非常臃肿”,即学生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出现组织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等问题。多数学生干部都认为学生干部组织机构呈臃肿状态。
我在与学院团委的Y老师的访谈中对其提问“您认为目前各类学生干部组织机构臃肿吗”,Y老师说:“我认为学生组织机构的确存在机构臃肿的现象。团委下设九个学生组织,总的来说学生干部数量庞大,每年分发聘书时亲眼见到一摞摞的聘书,比听到数字更令人震惊。现在很多学生干部都冠有名目繁多的头衔。我发现,与这些头衔不匹配的是,学生干部大部分工作主动性不够,尤其在大型活动面前主动请缨的干部就显得凤毛麟角了。没有事的时候,满眼都是团委学生会的大小干部,一到有活儿干的时候反而找不到人了。对于这个情况,学校领导也比较重视,尽力遏制这一现象持续扩大,目前团委各学生组织的改革也在进行当中。就拿我校学生会来说,曾经是九部一处,在近几年的机构精简中逐渐缩减,从2017年的六部一处,直到现在的五部一处。”
可见,确实存在某些学生干部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人浮于事,积极性下降,缺乏上进心的现象。
2.对“事权分散、工作僵化”特征的研究 我在对普通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你所在班级的班委每学期为班级组织一些大家都乐于参加的活动吗?”的问题,主要了解班级干部开展班级活动的情况,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选择“偶尔组织班级活动”的人最多,占到了50%,而选择“从来没有组织过的”有24%,可见班级的学生干部组织活动的频率并不高。
更深层次来说,班级里的学生干部,除了班长团支书工作任务大些,别的干部几乎都是挂名的,班长团支书长期承担班级的主要工作任务,取得的成绩却归属于整个班委团队,因此班长团支书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自然就比较少组织班级活动了。因此也就验证了高校学生干部“事权分散、工作僵化”的官僚主义倾向。
3.对“用过多精力应付文山会海”特征的研究
我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案例:Y学院宋某是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中共党员。他的一周基本全部被各种“会议”霸占:部门例会、组织生活会、班委会、权益大会、校团委会,等等。会议短的一个小时,长的达两三个小时。有时一天会两三个会议连轴开,甚至还会出现几个会议时间冲突的现象。星期一到星期五光开会就花去不少业余学习的时间,但星期六、星期天还要全泡在组织工作上,写计划、记录情况、联系分管老师,一个学期下来,宋某的学习成绩大滑坡。
为了显示工作的规范性,各类学生组织也纷纷制定出本组织内部的章程、工作条例、评优条例等。各学院的科层组织不仅要求学生记录所采取的行动以及活动结果,并且需要学生按时找教师过目,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档案”。几乎所有学生组织或者某组织中每一个部门都要通过搞活动来显示自己部门的工作成绩,于是各类学生干部组织举行的各项检查、评比、活动轮番上阵,而且要整理出大量的文字图片材料进行归档,作为评优的依据,因此弄得各级干部和下面的学生疲于应付,叫苦不迭。
以上研究和调查,反映出了中国的科层制和官本位等思想已经对高校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使高校的官僚主义之风逐渐盛行。这其中有学生干部自身的因素,但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管理机制不健全、他人不理解等。
三、遏制高校学生干部“官僚主义”倾向的对策
遏制高校学生干部“官僚主义”倾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学校、辅导员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建设,健全学生干部选拔、考核与监督机制,净化学校风气,把建立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干部队伍作为衡量高校教育工作的标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干部的道德素质,这是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的治本之策。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学生干部,一定要厘清的一点就是,依靠耍“官威”而获得的威严只是表面功夫,换来的只能是表里不一的奉承与敷衍。学生干部与其他学生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而是服务与被服务,一名时刻以“为同学服务”为宗旨的学生干部,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学生做贡献,最终必将心之所向,赢取教师与学生的认可。
其次,要健全学生干部选拔、考核与监督机制,走制度化管理之路。学生干部虽然本质上是学生,但其管理又归属于其所在组织,因此赏罚分明、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依靠民主制定出来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学生干部管理制度贯彻下去,就会大大减少“走后门升部长”“搞小团体排挤他人”的现象。另外,制度化管理下的学生干部,在其处事能力上会愈加规范化,这个能力在其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成为极为宝贵的财富。
最后,良好校风是一种无声而又极具穿透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内化在学校中的强大无形力量,是遏制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良久之策。良好的校风具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校园里开展防范学生干部“官僚主义”的系列宣传活动,能使学生干部耳濡目染,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能使普通学生有意进行监督,服务双方,互相促进,在校园中营造亲近和谐的“干群关系”。
参考文献:
[1]姜家兴.高校学生干部官僚主义治理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3(10):166.
[2]仲昭慧,杨建.论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治理路径[J].沈陽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585-587.
[3]张辉.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26):271,310.
[4]徐晓蕾.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剖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包志刚,斯日古楞.浅谈高校学生会组织存在的问题[J].才智,2013(8).
[6]覃优军,罗玉华.破除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旧习气”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69-72.
[7]吴进.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127-130.
[8]董晓婷.“官僚”与“忙碌”——高校学生干部角色适应性问题质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222-223.
作者简介:詹妍(1994—),女,中共党员,东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