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造型艺术是工程建筑的灵魂,水利建筑也要讲究造型艺术。在祖国无垠的大在上,出自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之手的外形美观、结构独特的各类水利建筑物星罗棋布,增添了祖国山河的绚丽风彩。但是,由于多年”左”的思想禁锢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水利建筑物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建筑的造型艺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农田水利工程造型往往是平淡苍白的,除了资金投入的制约外,设计者缺乏前瞻性考虑,自身造型艺术修养不足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原因。笔者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多年,在这里仅谈一下水利建筑造型艺术设计的粗浅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造型、设计、程序方法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很少顾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因而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开始越来越多地注重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与旅游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
二、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方法
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3、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4、建筑材料
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水利工程建筑的造型设计与美学理念相结合
1、美学与水利工程力学的结合
水利建筑物的造型設计,需要融合美学、水利工程力学。从发展的长远上看,其与建筑的艺术也有密切的相关性,美学与水利工程力学的结合可以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想象以及奇妙的感受。结构是建筑美学主要的研究对象,结构作为建筑的重要因素是建筑艺术感观之一。优美的结构能够为观赏者提供一种超乎想象的美学表现力。当然,结构本身必须是耐用的与安全的,结构的各种元素也必须符合其特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符合简约、受力均匀、美观、灵活、节奏感强、能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那就会引发人们一种审美的愉悦感。这样建造出来的水利建筑将会具备美感的造型。
2、水闸工程的造型美学设计
一般来说,水闸是架空房屋、连接陆地、水上构筑的桥梁,是天、地、水三系统的聚焦点和交叉点,它有着架空而非空、似陆而非陆、近水而非水的特点。对水闸这种水工建筑物来说,在进行造型设计时,考虑到其美感,需要充分把握它与水之间的关系,如:跨越、横卧、导向、拦蓄、分流等,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合适的景观。
3、渠道工程的造型美学设计
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转变,这对河渠的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渠的功能也由传统的保安防洪型转变为原生态、旅游、环保型,并日趋完善。在进行渠道工程的造型美学设计时,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水利与园林、景观设计与功能设计、安全与亲水、防洪与生态、美化与净化、历史与现代、人文与水利等。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从继承文化传统和恢复自然生态这两点出发,来创造有亮点的河川文化。
四、结束语
发展多功能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创造丰富的水利环境景观,让环境创造价值,实现水土资源的再开发与利用,使之成为都市外花园式的水利观光区,从而吸引社会消费,带动水利经济的发展,促进水利的良性循环,推动水利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这将不失为一条水利建筑事业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发展之路。结合工程水利,加强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发展景观水利的设想,对于水利建筑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将成为水利建筑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容丽嫦:《建筑表皮的变革——空透的砖墙》,《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年11期
[2] 甘立娅:《认识建筑表皮的多种维度》,《高等建筑教育》,2007年03期
[3] 卞洪滨 邹颖:《基于绿色设计方法的零能耗会所评析》,《建筑学报》,2012年07期
[4] 罗劲松:《垂直铺塑施工技术在水工建筑中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造型、设计、程序方法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很少顾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因而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开始越来越多地注重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与旅游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
二、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方法
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3、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4、建筑材料
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水利工程建筑的造型设计与美学理念相结合
1、美学与水利工程力学的结合
水利建筑物的造型設计,需要融合美学、水利工程力学。从发展的长远上看,其与建筑的艺术也有密切的相关性,美学与水利工程力学的结合可以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想象以及奇妙的感受。结构是建筑美学主要的研究对象,结构作为建筑的重要因素是建筑艺术感观之一。优美的结构能够为观赏者提供一种超乎想象的美学表现力。当然,结构本身必须是耐用的与安全的,结构的各种元素也必须符合其特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符合简约、受力均匀、美观、灵活、节奏感强、能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那就会引发人们一种审美的愉悦感。这样建造出来的水利建筑将会具备美感的造型。
2、水闸工程的造型美学设计
一般来说,水闸是架空房屋、连接陆地、水上构筑的桥梁,是天、地、水三系统的聚焦点和交叉点,它有着架空而非空、似陆而非陆、近水而非水的特点。对水闸这种水工建筑物来说,在进行造型设计时,考虑到其美感,需要充分把握它与水之间的关系,如:跨越、横卧、导向、拦蓄、分流等,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合适的景观。
3、渠道工程的造型美学设计
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转变,这对河渠的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渠的功能也由传统的保安防洪型转变为原生态、旅游、环保型,并日趋完善。在进行渠道工程的造型美学设计时,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水利与园林、景观设计与功能设计、安全与亲水、防洪与生态、美化与净化、历史与现代、人文与水利等。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从继承文化传统和恢复自然生态这两点出发,来创造有亮点的河川文化。
四、结束语
发展多功能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创造丰富的水利环境景观,让环境创造价值,实现水土资源的再开发与利用,使之成为都市外花园式的水利观光区,从而吸引社会消费,带动水利经济的发展,促进水利的良性循环,推动水利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这将不失为一条水利建筑事业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发展之路。结合工程水利,加强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发展景观水利的设想,对于水利建筑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将成为水利建筑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容丽嫦:《建筑表皮的变革——空透的砖墙》,《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年11期
[2] 甘立娅:《认识建筑表皮的多种维度》,《高等建筑教育》,2007年03期
[3] 卞洪滨 邹颖:《基于绿色设计方法的零能耗会所评析》,《建筑学报》,2012年07期
[4] 罗劲松:《垂直铺塑施工技术在水工建筑中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