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视觉魅力,本真质朴、生动有趣,且装饰意蕴浓郁。东北地区民间视觉符号的装饰性特征主要表现在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探析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语言如何应用在造型和色彩方面,以期实现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创新和再发展。
关键词:东北民间美术;造型;色彩;装饰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文化生态观视域下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归属与共建”(JJKH20200444SK)研究成果。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装饰意蕴浓重,有着显著且朴素的地域性特征。东北民间美术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装饰性的视觉符号来进行的,通过装饰性的视觉符号实现和完善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促使其成为别具一格的民间美术形式。近年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受社会发展、舶来艺术和新兴艺术的影响,传承匠人愈发稀少,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处境濒危。研究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装饰性特征,对于中国民间美术资源文化特征分类研究和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发展都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一、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具体是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民间百姓创作出来的美术形式。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早期美术形式以陶塑和雕像为主。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种类颇多、内容充实、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狭义上的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包括东北地区民间剪纸、民间绘画、民间雕塑、玩具、地方皮影、民间陶瓷、民间服饰与刺绣、木作与编作等。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从产生到发展,都充斥着东北地区显著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和视觉特色。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除具备地域性艺术风格外,因东北地区聚居着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加上特殊的森林、农田、草原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人文和民俗特征、历史文化背景等,使得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愈发绚丽多彩。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具有装饰性特征,它的产生就是为了丰富东北地区人民生活和美化东北地区人民环境而衍生出来的审美交流形式,充分体现了东北地区人民的审美特点和性格特征。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多带有功能性作用,如为了祭祀神明、美化环境、民俗巫术、宗教信仰、庆祝丰收、年岁庆祝、婚丧嫁娶等方面。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跟多个民族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呈现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审美倾向。就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整体风格而言,造型质朴率真可爱,色彩对比度强。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形式体现着东北地区人民的性格特征,彰显着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性。总而言之,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具有装饰性、实用性、多民族性、美观性、纯朴性等特征。本文重点探析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装饰性特征。
二、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特征
装饰性是美术视觉符号中的重要特征之一,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中充斥着大量的装饰性特征。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来自于东北民间,题材主要来源于森林、草原、农田等自然环境和地域性人文环境。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需要满足当地百姓物质、精神和审美三大需求。首先要满足东北地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然后再上升到审美需求。功能性是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第一要素,装饰性是其第二要素。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创作者们根据民间生活情景、民俗民间文化、宗教信仰、戏曲神话传说,充分发挥自身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运用东北地区原生材料创作出实用且美观的民间美术作品,用来美化生活和环境。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装饰性语言就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的语言,其能够准确地将东北地区许多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间生活以及民俗文化以民间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装饰性特征具体体现在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造型、色彩、构图、风格、空间、氛围、节奏等诸多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前二者。
(一)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造型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造型和题材通常选择与人们生活和劳作息息相关的事物,且其造型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多取材于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情景和戏曲神话,受自然环境、材料、制作工序和工艺的限制。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造型精巧且生动传神、流传广泛,是东北地区人民情感和价值观的视觉再现和美化,是人们对情感和价值观的审美提升。
首先,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造型是民间百姓情感和价值观的真实反映,是百姓审美需求的具体体现。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形式——农民画和树皮画、鱼皮画以及粘贴画中的装饰性造型能够充分再现东北地区人们情感和价值观。如吉林东丰县农民画、辽宁大连庄河农民画、黑龙江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黑龙江哈尔滨赫哲族鱼皮画等,都是将农民生活、农耕等场景再现,运用几何形体或动物、植物等带有装饰性和象征性的纹样,形成具备审美性的视觉符号,从而创作出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主要用于室内装饰、环境美化,反映出当地人的淳朴率真、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东北地區民间剪纸,包括剪纸、刻纸、刺绣花样纸以及撕纸等,其造型凝练、夸张恣意,无不体现着创作者们的审美意趣,装饰性造型丰富。创作者们在剪纸作品创作过程中,将自身的审美感受和构图理解运用到剪纸中,粉饰和装点了生活,赋予了民间美术极高的审美价值。
其次,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造型通常表现为造型元素的打散和重组。以吉林东丰县农民画为例,农民画作品确定好创作主题后,对相关视觉符号进行认真甄选,而后对整体视觉符号进行重新配置,将其进行打散、重组和再现,不必重视事物原态及其空间感、立体感。这种重新配置不需要尊重客观逻辑,需具备一定的视觉装饰性,从而增加整个农民画作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重新配置中的视觉符号的位置、大小、色彩、线条和形体都会对整个农民画作产生显著的影响,使得农民画呈现朴素、生动、热烈的视觉魅力。打散造型元素后重新组合还可遵循吉祥如意词语的谐音之法,符合百姓迎祥纳福的心愿。如将福娃与莲花、鱼组合在一起,成为“连年有余”,表达人们对丰收的期盼。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装饰性造型通常采纳写实和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民间美术画面和形体的情感化和艺术化。在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造型中增加装饰性特征使得整个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作品不再只是对客观事物的复制和表现,而是赋予了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作品灵魂。 再次,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造型具有平面化、审美化、艺术化的特征。装饰性造型将人物和事物、景物采用抽象和写实相结合的原则,画面或形体中的主体物一般呈现为正面、45度面、正侧面三个角度,辅助物通常用颜色和大小来区分,表现民间美术形式的空间、层次和意境。如黑龙江省黑河市鄂伦春族树皮镶嵌画和满族剪纸造型都以生活场景和萨满教神像为主要造型元素,使用平面化造型手段,不注重空间感的塑造,着重添加装饰性元素,强调美感的表现,使画面显得既粗犷又美观,符合装饰性的造型特征。
最后,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造型还带有民族性特点。东北地区是多民族融合地区,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民间美术造型各不相同。比如鄂温克族有鹿哨工艺造型,朝鲜族有民居装饰和建设造型技艺,鄂伦春族有漆壶酒容器制作造型装饰技法和树皮镶嵌画造型工艺,满族有民间剪纸和布贴画造型技法,蒙古族有蒙古包装饰技艺,等等。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装饰性造型又因民族不同、生活和信仰不同呈现造型的差异性。如鄂伦春族在制作桦树皮器时都会注重美感表现,常在桦树皮器外表面装饰本民族的图案,久而久之形成了树皮镶嵌画工艺;满族剪纸因满族信仰萨满教,故而其上有大量萨满教祭拜神明、神话传说的装饰性图腾等。
(二)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色彩
首先,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色彩表现为用色纯粹、对比度强、色彩斑斓。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受民间美术性质、东北地域以及民族性格的影响,其色彩通常较为艳丽、醒目,色彩基调常采纳十分明艳的基础色,色彩之间的对比度强烈,用色明度高、纯度高,颜色丰富。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装饰性色彩对比度虽然强,但观者在五颜六色中仍能探寻到与其他美术形式相同的规律与效果,那就是既对比又和谐。如被誉为东北亚艺术宝库的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墓葬壁画,其绘制内容丰富,色彩艳丽,但画面整体观感仍十分协调,是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中的装饰性色彩的典型体代表。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色彩用色虽然种类多,偏爱补色和纯色对比,但并未形成杂乱质感,反而有一种独特的活泼、明艳可爱的质感,色彩的装饰意味浓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其次,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色彩还表现为用色大胆。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造型线条凝练、用色纯粹、对比度强导致视觉上立体感和空间感弱,促使创作者们大胆采纳以色传神的方法来表述情感,用色夸张,视觉吸引力强,作品通过装饰性色彩恰如其分的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凸显出色彩表达的间接性和饱满性。所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色彩虽用色大胆,却搭配协调,有浓郁的艺术性和强烈的观赏性。如吉林东丰县农民画中的装饰性色彩通常表现为农民通过自身对绘画的理解,在色彩方面他们彰显着独特的思维理念,常忽略画面主体人或物的固有颜色来表现居家和劳作的场景,去掉环境色和光源色,运用夸张的色彩塑造画面。他们通过夸张的装饰性色彩来补充主题的朴实无华和造型的简约本真,这种手法是是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风格的重要体现。
三、结语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朴实自然、装饰美妙、造型可取、色彩纯粹,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近年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随着时代和东北地区民间审美结构的变化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吉林省东丰县农民画的造型、色彩和主题都发生了部分变化,变得更有时代痕迹和韵味,题材中富含当代农民生活的真实反映,体现了当代农村建设的新场景和新生机。尽管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主题和造型及色彩技巧发生了部分变化,但民间美术的装饰性特征、審美意境以及民间美术所蕴含的内在精神、文化内涵并未发生改变。虽然目前多项民间美术资源濒危,传承人越来越少,但相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众多学者、民间艺人的重视,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1-39.
[2]张景明.东北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08-114.
[3]关德富.东北民间美术的文化阐释——《萨满绘画研究》读后[J].文艺争鸣,2004(5):95-96.
[4]李莹.满族民间剪纸的造型特征与形态语意[J].大观,2020(2):25-26.
作者简介:李莹,硕士,吉林师范大学讲师。
关键词:东北民间美术;造型;色彩;装饰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文化生态观视域下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归属与共建”(JJKH20200444SK)研究成果。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装饰意蕴浓重,有着显著且朴素的地域性特征。东北民间美术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装饰性的视觉符号来进行的,通过装饰性的视觉符号实现和完善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促使其成为别具一格的民间美术形式。近年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受社会发展、舶来艺术和新兴艺术的影响,传承匠人愈发稀少,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处境濒危。研究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装饰性特征,对于中国民间美术资源文化特征分类研究和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发展都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一、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具体是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民间百姓创作出来的美术形式。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早期美术形式以陶塑和雕像为主。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种类颇多、内容充实、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狭义上的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包括东北地区民间剪纸、民间绘画、民间雕塑、玩具、地方皮影、民间陶瓷、民间服饰与刺绣、木作与编作等。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从产生到发展,都充斥着东北地区显著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和视觉特色。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除具备地域性艺术风格外,因东北地区聚居着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加上特殊的森林、农田、草原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人文和民俗特征、历史文化背景等,使得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愈发绚丽多彩。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具有装饰性特征,它的产生就是为了丰富东北地区人民生活和美化东北地区人民环境而衍生出来的审美交流形式,充分体现了东北地区人民的审美特点和性格特征。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多带有功能性作用,如为了祭祀神明、美化环境、民俗巫术、宗教信仰、庆祝丰收、年岁庆祝、婚丧嫁娶等方面。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跟多个民族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呈现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审美倾向。就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整体风格而言,造型质朴率真可爱,色彩对比度强。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形式体现着东北地区人民的性格特征,彰显着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性。总而言之,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具有装饰性、实用性、多民族性、美观性、纯朴性等特征。本文重点探析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装饰性特征。
二、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特征
装饰性是美术视觉符号中的重要特征之一,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中充斥着大量的装饰性特征。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来自于东北民间,题材主要来源于森林、草原、农田等自然环境和地域性人文环境。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需要满足当地百姓物质、精神和审美三大需求。首先要满足东北地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然后再上升到审美需求。功能性是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第一要素,装饰性是其第二要素。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创作者们根据民间生活情景、民俗民间文化、宗教信仰、戏曲神话传说,充分发挥自身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运用东北地区原生材料创作出实用且美观的民间美术作品,用来美化生活和环境。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装饰性语言就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的语言,其能够准确地将东北地区许多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间生活以及民俗文化以民间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装饰性特征具体体现在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造型、色彩、构图、风格、空间、氛围、节奏等诸多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前二者。
(一)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造型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造型和题材通常选择与人们生活和劳作息息相关的事物,且其造型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多取材于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情景和戏曲神话,受自然环境、材料、制作工序和工艺的限制。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造型精巧且生动传神、流传广泛,是东北地区人民情感和价值观的视觉再现和美化,是人们对情感和价值观的审美提升。
首先,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造型是民间百姓情感和价值观的真实反映,是百姓审美需求的具体体现。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形式——农民画和树皮画、鱼皮画以及粘贴画中的装饰性造型能够充分再现东北地区人们情感和价值观。如吉林东丰县农民画、辽宁大连庄河农民画、黑龙江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黑龙江哈尔滨赫哲族鱼皮画等,都是将农民生活、农耕等场景再现,运用几何形体或动物、植物等带有装饰性和象征性的纹样,形成具备审美性的视觉符号,从而创作出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主要用于室内装饰、环境美化,反映出当地人的淳朴率真、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东北地區民间剪纸,包括剪纸、刻纸、刺绣花样纸以及撕纸等,其造型凝练、夸张恣意,无不体现着创作者们的审美意趣,装饰性造型丰富。创作者们在剪纸作品创作过程中,将自身的审美感受和构图理解运用到剪纸中,粉饰和装点了生活,赋予了民间美术极高的审美价值。
其次,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造型通常表现为造型元素的打散和重组。以吉林东丰县农民画为例,农民画作品确定好创作主题后,对相关视觉符号进行认真甄选,而后对整体视觉符号进行重新配置,将其进行打散、重组和再现,不必重视事物原态及其空间感、立体感。这种重新配置不需要尊重客观逻辑,需具备一定的视觉装饰性,从而增加整个农民画作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重新配置中的视觉符号的位置、大小、色彩、线条和形体都会对整个农民画作产生显著的影响,使得农民画呈现朴素、生动、热烈的视觉魅力。打散造型元素后重新组合还可遵循吉祥如意词语的谐音之法,符合百姓迎祥纳福的心愿。如将福娃与莲花、鱼组合在一起,成为“连年有余”,表达人们对丰收的期盼。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装饰性造型通常采纳写实和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民间美术画面和形体的情感化和艺术化。在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造型中增加装饰性特征使得整个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作品不再只是对客观事物的复制和表现,而是赋予了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作品灵魂。 再次,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造型具有平面化、审美化、艺术化的特征。装饰性造型将人物和事物、景物采用抽象和写实相结合的原则,画面或形体中的主体物一般呈现为正面、45度面、正侧面三个角度,辅助物通常用颜色和大小来区分,表现民间美术形式的空间、层次和意境。如黑龙江省黑河市鄂伦春族树皮镶嵌画和满族剪纸造型都以生活场景和萨满教神像为主要造型元素,使用平面化造型手段,不注重空间感的塑造,着重添加装饰性元素,强调美感的表现,使画面显得既粗犷又美观,符合装饰性的造型特征。
最后,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造型还带有民族性特点。东北地区是多民族融合地区,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民间美术造型各不相同。比如鄂温克族有鹿哨工艺造型,朝鲜族有民居装饰和建设造型技艺,鄂伦春族有漆壶酒容器制作造型装饰技法和树皮镶嵌画造型工艺,满族有民间剪纸和布贴画造型技法,蒙古族有蒙古包装饰技艺,等等。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装饰性造型又因民族不同、生活和信仰不同呈现造型的差异性。如鄂伦春族在制作桦树皮器时都会注重美感表现,常在桦树皮器外表面装饰本民族的图案,久而久之形成了树皮镶嵌画工艺;满族剪纸因满族信仰萨满教,故而其上有大量萨满教祭拜神明、神话传说的装饰性图腾等。
(二)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色彩
首先,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色彩表现为用色纯粹、对比度强、色彩斑斓。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受民间美术性质、东北地域以及民族性格的影响,其色彩通常较为艳丽、醒目,色彩基调常采纳十分明艳的基础色,色彩之间的对比度强烈,用色明度高、纯度高,颜色丰富。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装饰性色彩对比度虽然强,但观者在五颜六色中仍能探寻到与其他美术形式相同的规律与效果,那就是既对比又和谐。如被誉为东北亚艺术宝库的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墓葬壁画,其绘制内容丰富,色彩艳丽,但画面整体观感仍十分协调,是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中的装饰性色彩的典型体代表。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色彩用色虽然种类多,偏爱补色和纯色对比,但并未形成杂乱质感,反而有一种独特的活泼、明艳可爱的质感,色彩的装饰意味浓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其次,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色彩还表现为用色大胆。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造型线条凝练、用色纯粹、对比度强导致视觉上立体感和空间感弱,促使创作者们大胆采纳以色传神的方法来表述情感,用色夸张,视觉吸引力强,作品通过装饰性色彩恰如其分的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凸显出色彩表达的间接性和饱满性。所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色彩虽用色大胆,却搭配协调,有浓郁的艺术性和强烈的观赏性。如吉林东丰县农民画中的装饰性色彩通常表现为农民通过自身对绘画的理解,在色彩方面他们彰显着独特的思维理念,常忽略画面主体人或物的固有颜色来表现居家和劳作的场景,去掉环境色和光源色,运用夸张的色彩塑造画面。他们通过夸张的装饰性色彩来补充主题的朴实无华和造型的简约本真,这种手法是是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风格的重要体现。
三、结语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朴实自然、装饰美妙、造型可取、色彩纯粹,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近年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随着时代和东北地区民间审美结构的变化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吉林省东丰县农民画的造型、色彩和主题都发生了部分变化,变得更有时代痕迹和韵味,题材中富含当代农民生活的真实反映,体现了当代农村建设的新场景和新生机。尽管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主题和造型及色彩技巧发生了部分变化,但民间美术的装饰性特征、審美意境以及民间美术所蕴含的内在精神、文化内涵并未发生改变。虽然目前多项民间美术资源濒危,传承人越来越少,但相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众多学者、民间艺人的重视,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1-39.
[2]张景明.东北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08-114.
[3]关德富.东北民间美术的文化阐释——《萨满绘画研究》读后[J].文艺争鸣,2004(5):95-96.
[4]李莹.满族民间剪纸的造型特征与形态语意[J].大观,2020(2):25-26.
作者简介:李莹,硕士,吉林师范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