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认为,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
课本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语文不等于教材,它只是教材的一种,是《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一种载体,是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一个范例,一种素材。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使用语文课本时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创造地使用,甚至可以跳出课本、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积极开发身边的教学素材来补充、替换课本内容,也就是近些年来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就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一、立足教材,拓展活动内容
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语文还没有达到完全脱离教材的地步,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新型的语文教学体系。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怎么办?如果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就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就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在上《端午的鸭蛋》时,就可以开展一个关于“民风”的综合实践活动。具体为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电脑室上网,实地考察家乡习俗及其由来,并让学生把所收集来的资料整理成文字、图片、影像资料。活动成果为:1.以“习俗”为主题,出一期墙报;2.编辑手抄小报;3.汇集课件资料,刻录以“习俗”为主题的光盘;4.开展有关“民风习俗”的故事会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开展这样的活动,能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
二、立足校园生活,丰富活动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让语文学习走进校园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
1.实践竞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如组织开展“抓俘虏——找错别字”比赛。赛前宣布要求:(1)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2)到街上找广告牌、铺面等地方的错别字,在自己家、邻居家的门联等处找错别字,加以归纳记录,同时加以矫正;(3)根据收集整理的记录评出优胜队,予以奖励。实践证明,竞赛汇报时学生兴趣浓厚,同时也懂得了语文学习与社会沟通,懂得了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书写规范汉字的良好习惯。
2.课本剧表演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互相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让学生参与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很符合他们好动、好表现、好新鲜的心理特征。如《皇帝的新装》、《石豪吏》、《羚羊木雕》等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初步读后再进行角色表演,然后适时进行记者采访,问演员:“为什么这样演?”问观众:“他演得怎样?你们有什么建议?”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游戏活动
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教学《小石潭记》、《桃花源记》、《三峡》等课文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当导游”的游戏,让学生当导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景点。
4.辩论会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小型辩论会。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会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则争锋相对,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还可以开展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操作活动、绘画活动等,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体验。
三、联系现实生活,开掘实践渠道
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而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性和開放性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农村中学地处偏远山区,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精彩纷呈的歌舞,没有变幻莫测的现代背景,但却拥有一个比城市学生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有自然的天簌,有无穷的奥秘,更有丰富无比的人文景观。这个丰富得无与伦比的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料,因而我们要善待这些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比如在教学《春天的踪迹》综合实践活动时,就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利用假期让家长陪同孩子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来发现许多动植物在春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收集代表春天特征的花、草,已发芽的枝条,收集动植物图片、资料,拍照片,去野外录像。同时还根据个人兴趣、喜好开展和春天有关的各项活动,如种植活动、放风筝活动。
在进行这么多的活动后,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去写春、绘春。这时学生有物可写,有情可抒,升华了情感,滋生了热爱生活的情感,陶治了情操。
四、转变教师角色,做活动的引导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活动”,充当幕后指挥的“导演”角色,充分发挥“精心策划,积极引导,有效指导”的作用,使学生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绝不能把教学活动凌驾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上,为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而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身边特有的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位教师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程整合方面不断探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时空,真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3]陈旭远,柏云霞,熊梅主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
课本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语文不等于教材,它只是教材的一种,是《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一种载体,是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一个范例,一种素材。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使用语文课本时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创造地使用,甚至可以跳出课本、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积极开发身边的教学素材来补充、替换课本内容,也就是近些年来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就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一、立足教材,拓展活动内容
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语文还没有达到完全脱离教材的地步,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新型的语文教学体系。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怎么办?如果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就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就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在上《端午的鸭蛋》时,就可以开展一个关于“民风”的综合实践活动。具体为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电脑室上网,实地考察家乡习俗及其由来,并让学生把所收集来的资料整理成文字、图片、影像资料。活动成果为:1.以“习俗”为主题,出一期墙报;2.编辑手抄小报;3.汇集课件资料,刻录以“习俗”为主题的光盘;4.开展有关“民风习俗”的故事会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开展这样的活动,能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
二、立足校园生活,丰富活动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让语文学习走进校园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
1.实践竞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如组织开展“抓俘虏——找错别字”比赛。赛前宣布要求:(1)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2)到街上找广告牌、铺面等地方的错别字,在自己家、邻居家的门联等处找错别字,加以归纳记录,同时加以矫正;(3)根据收集整理的记录评出优胜队,予以奖励。实践证明,竞赛汇报时学生兴趣浓厚,同时也懂得了语文学习与社会沟通,懂得了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书写规范汉字的良好习惯。
2.课本剧表演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互相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让学生参与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很符合他们好动、好表现、好新鲜的心理特征。如《皇帝的新装》、《石豪吏》、《羚羊木雕》等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初步读后再进行角色表演,然后适时进行记者采访,问演员:“为什么这样演?”问观众:“他演得怎样?你们有什么建议?”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游戏活动
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教学《小石潭记》、《桃花源记》、《三峡》等课文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当导游”的游戏,让学生当导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景点。
4.辩论会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小型辩论会。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会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则争锋相对,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还可以开展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操作活动、绘画活动等,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体验。
三、联系现实生活,开掘实践渠道
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而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性和開放性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农村中学地处偏远山区,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精彩纷呈的歌舞,没有变幻莫测的现代背景,但却拥有一个比城市学生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有自然的天簌,有无穷的奥秘,更有丰富无比的人文景观。这个丰富得无与伦比的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料,因而我们要善待这些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比如在教学《春天的踪迹》综合实践活动时,就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利用假期让家长陪同孩子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来发现许多动植物在春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收集代表春天特征的花、草,已发芽的枝条,收集动植物图片、资料,拍照片,去野外录像。同时还根据个人兴趣、喜好开展和春天有关的各项活动,如种植活动、放风筝活动。
在进行这么多的活动后,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去写春、绘春。这时学生有物可写,有情可抒,升华了情感,滋生了热爱生活的情感,陶治了情操。
四、转变教师角色,做活动的引导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活动”,充当幕后指挥的“导演”角色,充分发挥“精心策划,积极引导,有效指导”的作用,使学生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绝不能把教学活动凌驾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上,为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而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身边特有的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位教师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程整合方面不断探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时空,真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3]陈旭远,柏云霞,熊梅主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