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要渗透语言美,促进师生交流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美的,这种美蕴含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老师要学做语文人,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儿,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我们语文老师,都应该通过美的语言紧紧和学生粘在一起,才能促进交流,让语文课闪亮生辉。
  【关键词】语言美;语文味;师生交流;语言基本功
  语言是美的,这种美蕴含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老师要争做语文人,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儿,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语文学习中师生共同体味语言美也就尤为重要。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多年上语文课的一些经验、体会谈几点自己对师生体味语言美的肤浅看法。
  1.语言美,美在音韵和谐。
  我们在谴词造句时,如果一个句子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和谐,就能气势贯通,渲染一种音韵和谐的气氛。有这样一个句子:“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落到地上的雪花。”这是个很平淡的叙述,经过全班同学努力,我们化散句为整句:“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一吹,红的像火焰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闪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落。”这样一改就让之音韵和谐,富有更强的表现力,体现了语言的美,学生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既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又使语文课堂真正的和谐起来。
  2.语言美,美在风趣。
  风趣即幽默,健康的幽默闪烁着智慧之光。教学中抓住时机使用幽默,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如我在教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窗外突然阴云密布,风雨大作,学生有些分神,我赶紧不失时机地说:“看,为了让大家好好体会这首诗,我特意把龙王爷请来作多媒体演示呢,大家赶紧用心观察狂风暴雨袭来的情景,遥想茅屋下的杜甫所遭受的痛苦——”学生微笑之余既集中了精神,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愉快地接受批评。
  幽默是课堂的“润滑剂”,它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还在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有一次,我不慎一条腿滑下讲台,差点推翻了学生课桌,我一边站起来一边说:“同学们,我是为你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所倾倒啊!”就使课堂上出现了和谐的气氛。
  3.语言美,美在蕴藉。
  语文,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语言要蕴藉含蓄得多、委婉得多。在教学郑愁予的《雨说》时,如果这样提问:“春雨来到大地说了些什么?”学生只好复述课文。如果我们把问题稍微变动一下“春雨为什么要说这一席话?”这样问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学生就会想:她这样对大地说的目的是什么?说出她来要教给我们勇敢地笑的用意又是什么?自然想到,春雨又说了什么?让我们感受到是春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能理解诗人写此诗时对中国大地儿童的期望,而又委婉含蓄,与作者产生共鸣。
  4.语言美,美在精心锤炼。
  教学中我们需要精心锤炼语言,请看下面的例子:夕阳西下,天快黑了。这个句子的表达非常一般,我们只有仔细雕琢,才可点石成金:天边一群大雁托着霞光齐飞,夕阳倚偎进了大山的怀抱。这样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举例剖析,学生被强烈地感染,觉得过瘾,这也是一种对语言美的感受。
  5.语言美,美在声情并茂。
  声音好出,情难出,声、情并兼尤为不易。我们语文老师要做“表情达意”的行家里手,驱“情”动人。郦道元的《三峡》是写景抒情的美文,第三、四段,作者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哀转”,渲染肃杀的气氛。朗读时,老师摇头晃脑,如痴如醉,学生无不被强烈感染。冯梦龙说:“世界万物如散钱,唯情一线牵。无情亲者疏,有情疏者亲。”通过语言的美传达的“情”,真乃一剂灵丹妙药,我们语文老师怎能漠视!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教师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才能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善课堂气氛。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们语文老师,都应该通过美的语言紧紧和学生粘在一起,才能促进交流,让语文课闪亮生辉。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著的《做最好的老师》 漓江出版社
  [2] 高名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 中华书局出版社
  收稿日期:2013-05-20
其他文献
1.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国内外教育对自主学习已有大量研究,其中美国学者齐莫曼在20世纪90年代,对各学派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将自主学习理论推向了新高度。他提出当学生的认识、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
期刊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开放性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练习和习题里,在初一、初二这些探索规律的题型需要在老师的协助下,慢慢寻找它的规律推导出来,而有一些同学的思维理念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对于需探索规律的题,往往感觉很困难,那么有没有很好的办法,从数学运算的角度出发,通过严密的运算,得出好的结果呢?  例如:题一、(1)如图所示,由一些点组成形如三角形的图形,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1)个点,下列每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推理严谨,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数学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转化成为有趣的数学。  【关键词】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是舟,兴趣是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数学有兴趣时,就会很投入地学习,而且印象深刻,并能激发人的潜在的数学才能。让我们扬帆遨游在浩瀚的数学海洋中一起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增强学生整体语文素质,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列宁说过:想象力具有伟大的价值和性质。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学生思维的活力,培养和创造活跃的想象,就要培养学生那种再现形象和创造形象的能力。学习时能把概念性的语言通过静静地想
期刊
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与关键。所以平时我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1 演示实验将学生引入化学之门。高一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事物,没理由喜欢听人
期刊
【摘 要】当前,中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环境能否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关系到人(略)谐相处。“环境教育”作为传播人类精神财富、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不仅能加深师生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观念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于提高师生的环境平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保护;教学模式;思考  环保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认知活动以及情感活动等。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更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在情境中有所准备,积极创设以疑、趣、思等课堂情境来吸引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探究能力,才能体现和完成新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生活情
期刊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懊恼,更有过攻克难题后的兴奋和欣慰。有清风明月相随,也有凄风苦雨相伴,一路走来,虽不平坦,却也用心地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我发现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大问题可以通过我们师生厚积薄发的慢功力达到滴水亦可穿石的好效果!我是这样尝试的:  1.口笔并重,提高能力。  现行语文教材安排了说话训练内容,只有学生敢说、会说、能说才能做到敢写、会写、能写。所以我训练学生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环境,创造读写讲练的浓厚气氛,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意志、情感和个性有较好的状态。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学;关系  在新的世纪,教育要适应新的形势,走素质教育的道路,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语文教学也摒弃为“应试教育”而教的落后思想。  中学语文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生活、感悟生活和提炼生活的能力呢?  首先,关于培养学生的感受生活能力。每次作文训练时,我先提供给学生一篇范文,指导他们去感受,进而产生共鸣以及写作的欲望。例如:为了训练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误会”,我先向他们提供范文:“假日在家,闲得无聊,就约了好友在村头见面。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愤愤地,我回家了。刚进家门电话铃声就响起,没好气地一接听,真让人哭笑不得——他居然也在村头等待,只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