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通络开窍汤;针刺;糖尿病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259.871;R2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071-02
糖尿病性脑梗死(diabetic cerebral infarction,DCI)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DCI的有效治疗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2009年2月-2012年11月,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络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DCI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与纳入标准
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及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②脑梗死病史不超过半年;③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者。
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状态;②伴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者;③血液病或有出血倾向;④脑出血或颅内占位性病变;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1.3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280例,均来自本院内科。按就诊顺序编号,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38例、治疗组142例。对照组中男70例,女68例;年龄62.4~74岁,平均(68.2±5.8)岁;糖尿病病程(12.0±5.3)年。治疗组中男70例,女72例;年龄63.2~75.4岁,平均(69.3±6.1)岁;糖尿病病程(13.0±6.2)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1.4.1 基础治疗 2组患者均予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诺和灵50 R早、晚餐前30 min适量单位皮下注射,拜糖苹50 mg,三餐时嚼服控制血糖。空腹血糖(FPG)控制在6~8 mmol/L,2 h餐后血糖(2 h PG)控制在9~11 mmol/L。
1.4.2 分组治疗 对照组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抗血小板等西医常规治疗。予0.9%氯化钠溶液250 mL+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台湾济生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C20090014)7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0.9%氯化钠溶液250 mL+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6783)4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拜阿司匹林100 mg,每日早晨一次口服。另可配合康复治疗。静脉滴注药物应用2周。其他治疗时间为6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络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①通络开窍汤药物组成:黄芪60 g,太子参20 g,川芎20 g,白芍15 g,当归15 g,生地黄10 g,红花15 g,石菖蒲20 g,远志25 g,地龙10 g,水蛭粉5 g。加减:口眼歪斜加僵蚕15 g、蜈蚣5 g;言语不利、吞咽困难者加胆南星10 g、郁金15 g;肢体活动不利者加桂枝15 g、川牛膝20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②针刺方:百会、水沟、内关、三阴交。加减:口眼歪斜加迎香、地仓、承浆、牵正;言语不利、吞咽困难者加廉泉;肢体活动不利者加顶颞前斜线、肩前、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八邪、环跳、风市、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太溪、太冲、侠溪、八风。运用提插及捻转补泻手法行针,每日1次,每次留针30~40 min。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进行下一疗程,共8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指标 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改善情况,评定临床疗效。
1.5.2 血液流变学检测 治疗前后用肝素钠抗凝管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混匀,放入自动流变仪测定杯,在恒温25 ℃下使用北京普利生PRECII.LBY2N6K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测定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1.5.3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空腹及早餐后2 h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后使用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FPG及2 h FPG;使用美国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1.5.4 C肽 采用放射免疫法,使用天津德普公司试剂盒测定C肽(CP):采静脉血测空腹CP水平(CP0')、进两主食后30 min CP水平(CP30')、餐后60 min CP水平(CP60')及餐后120 min CP水平(CP120')。
1.6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减少或增加18%以上[3]。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资料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4)
3 讨论
DCI是由于糖尿病日久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动脉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脑神经缺血缺氧,造成局部脑神经组织坏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疾病。研究表明,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以DCI为主,占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85%以上[4]。目前,西医治疗DCI常采用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控制血糖、调脂、控制血压,以及脑血管介入、干细胞移植等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DCI属于中医学“消渴”、“中风”范畴。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不行血,血瘀内阻,阴虚燥热,炼液成痰,痰瘀闭阻脑络,脑失濡养,脑窍失用为主要病机。本病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病机特点,治疗应以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为法。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通络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通络开窍汤以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川芎、白芍、当归、生地黄、红花养血活血,石菖蒲、远志化痰通窍,地龙、水蛭粉等虫类药物增强活血通络之功。百会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醒脑开窍;水沟为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交会穴,醒脑急救之要穴;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宁心调血安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益脑窍、调气血、安神志;配合随症取穴、局部取穴以改善局部症状。
本临床观察采用血液流变学、血糖、HbA1c及CP指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通络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DCI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能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R]. Geneva:WHO,199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6.
(收稿日期:2013-06-16,编辑:蔡德英)
中图分类号:R259.871;R2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071-02
糖尿病性脑梗死(diabetic cerebral infarction,DCI)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DCI的有效治疗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2009年2月-2012年11月,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络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DCI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与纳入标准
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及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②脑梗死病史不超过半年;③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者。
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状态;②伴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者;③血液病或有出血倾向;④脑出血或颅内占位性病变;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1.3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280例,均来自本院内科。按就诊顺序编号,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38例、治疗组142例。对照组中男70例,女68例;年龄62.4~74岁,平均(68.2±5.8)岁;糖尿病病程(12.0±5.3)年。治疗组中男70例,女72例;年龄63.2~75.4岁,平均(69.3±6.1)岁;糖尿病病程(13.0±6.2)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1.4.1 基础治疗 2组患者均予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诺和灵50 R早、晚餐前30 min适量单位皮下注射,拜糖苹50 mg,三餐时嚼服控制血糖。空腹血糖(FPG)控制在6~8 mmol/L,2 h餐后血糖(2 h PG)控制在9~11 mmol/L。
1.4.2 分组治疗 对照组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抗血小板等西医常规治疗。予0.9%氯化钠溶液250 mL+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台湾济生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C20090014)7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0.9%氯化钠溶液250 mL+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6783)4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拜阿司匹林100 mg,每日早晨一次口服。另可配合康复治疗。静脉滴注药物应用2周。其他治疗时间为6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络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①通络开窍汤药物组成:黄芪60 g,太子参20 g,川芎20 g,白芍15 g,当归15 g,生地黄10 g,红花15 g,石菖蒲20 g,远志25 g,地龙10 g,水蛭粉5 g。加减:口眼歪斜加僵蚕15 g、蜈蚣5 g;言语不利、吞咽困难者加胆南星10 g、郁金15 g;肢体活动不利者加桂枝15 g、川牛膝20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②针刺方:百会、水沟、内关、三阴交。加减:口眼歪斜加迎香、地仓、承浆、牵正;言语不利、吞咽困难者加廉泉;肢体活动不利者加顶颞前斜线、肩前、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八邪、环跳、风市、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太溪、太冲、侠溪、八风。运用提插及捻转补泻手法行针,每日1次,每次留针30~40 min。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进行下一疗程,共8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指标 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改善情况,评定临床疗效。
1.5.2 血液流变学检测 治疗前后用肝素钠抗凝管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混匀,放入自动流变仪测定杯,在恒温25 ℃下使用北京普利生PRECII.LBY2N6K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测定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1.5.3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空腹及早餐后2 h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后使用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FPG及2 h FPG;使用美国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1.5.4 C肽 采用放射免疫法,使用天津德普公司试剂盒测定C肽(CP):采静脉血测空腹CP水平(CP0')、进两主食后30 min CP水平(CP30')、餐后60 min CP水平(CP60')及餐后120 min CP水平(CP120')。
1.6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减少或增加18%以上[3]。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资料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4)
3 讨论
DCI是由于糖尿病日久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动脉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脑神经缺血缺氧,造成局部脑神经组织坏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疾病。研究表明,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以DCI为主,占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85%以上[4]。目前,西医治疗DCI常采用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控制血糖、调脂、控制血压,以及脑血管介入、干细胞移植等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DCI属于中医学“消渴”、“中风”范畴。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不行血,血瘀内阻,阴虚燥热,炼液成痰,痰瘀闭阻脑络,脑失濡养,脑窍失用为主要病机。本病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病机特点,治疗应以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为法。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通络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通络开窍汤以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川芎、白芍、当归、生地黄、红花养血活血,石菖蒲、远志化痰通窍,地龙、水蛭粉等虫类药物增强活血通络之功。百会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醒脑开窍;水沟为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交会穴,醒脑急救之要穴;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宁心调血安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益脑窍、调气血、安神志;配合随症取穴、局部取穴以改善局部症状。
本临床观察采用血液流变学、血糖、HbA1c及CP指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通络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DCI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能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R]. Geneva:WHO,199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6.
(收稿日期:2013-06-16,编辑:蔡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