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升学率的强大压力,多数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练笔这一块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亦步亦趋,于是学生的作文就出现了“千文同面,万人同相”的窘迫境况,缺乏个性,缺失灵性!于此,“课外练笔”就尤为重要,借助它可以较好的打破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僵化和封闭的弊端,使得“墙外开花墙内香”为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练笔”,让写作行为延伸到课外,使作文行为贯穿于课堂内外。笔者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内容方面采取双线并行的原则
课外练笔的写作内容分为定向,不定向两种。定向,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结合课本内容确定的“每周话题”;不定向,就是在规定题目之外,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所作的不定内容、不定题材、不定字数的自由写作。
(一)依托于教材
教材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主阵地,根据教材选题,结合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我确定了“高中生活歌吟”的话题,让学生仿写诗歌;结合必修二的《短歌行》确定了“夜读曹操”的话题;结合必修四的《雷雨》确定了“中国现代话剧探微”的话题;结合必修五的《陈情表》确定了“忠、孝之我见”的话题;结合《文化经典研读》的“家国天下”确立了“家国情怀抒写”的话题。依托教材设立话题,既深化了对课本理解,又向纵深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来源于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我们的学生决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老师必须让学生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当下社会。对此,有时我根据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本周话题”,例如“青奥回眸”、“得失之间”、“钓鱼岛之我见”、“文化自信”、“我看“反腐””、“我说“家风””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话题。这些话题,或者富有哲思理趣,引发学生深层思考;或紧扣时代脉搏,写出指点江山的少年豪情。
关于不定向,就是学生无拘无束地写自己关心的话题,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如实笔录,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可夸张变形,反映生活的可笑可鄙,可穿越时空,“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可指点江山,纵论天下大事。
青春不设防,精神无枷锁。学生在自己的随笔中展示探索,宣泄率真,挥洒感悟,反刍历史,憧憬未来,以自己的真诚、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思考方式,自己独有的表达习惯,再加上自己的无知无畏,大胆放言,敢于放言,他們播种的思想种子只要有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就会生根发芽,他们的灵魂就会在创造自由的艺术时空中展翅翱翔。此时他们不再需要“肖申克的救赎”,更不会喟叹“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二、表扬鼓励,不断激发创作欲望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赞美犹如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更是学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得以养成的必要保证,我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课内推优表扬:即利用课堂讲评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推荐评析优秀习作,让相关学生谈写作感受,以达到鼓励的目的。
2.编辑成册,发放给所有学生:即集中优秀练笔,辑成一集,定期发放,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师生点评语交流: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十分看重这种交流,这不仅是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肯定,也是师生心灵的交流,尤其对学生的写作热情、兴趣等非智能因素的形成和导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积极向报刊杂志推荐:自己的习作能被报刊杂志录用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这是每一个同学的心愿和最感兴奋的事情。多年来,笔者总是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或亲自向报刊推荐。而后,师生共同品味那果实成熟后的欣喜,其乐融融。
三、联姻课堂作文,两相应和
即利用学生练笔中的材料和话题,引发课堂讨论,并以之为材料,进行课堂作文训练,使课外练笔和课堂作文训练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例如学生曾一度关注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地发起的“丢书大作战”活动,在日记、随笔等课外练笔中多有热议,借此东风我就在课内练笔中顺延了这个话题,以“书香伴我行”为题进行写作训练,结果是佳作频出,思想深刻!
“墙外开花墙内香”,课外练笔的无拘束让学生自由驰骋,视通万里,思想深邃,言语活潑灵动,自然这一切也会在课内练笔和高考考试中良好彰显,我们何愁无佳作,无良品?
一、在内容方面采取双线并行的原则
课外练笔的写作内容分为定向,不定向两种。定向,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结合课本内容确定的“每周话题”;不定向,就是在规定题目之外,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所作的不定内容、不定题材、不定字数的自由写作。
(一)依托于教材
教材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主阵地,根据教材选题,结合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我确定了“高中生活歌吟”的话题,让学生仿写诗歌;结合必修二的《短歌行》确定了“夜读曹操”的话题;结合必修四的《雷雨》确定了“中国现代话剧探微”的话题;结合必修五的《陈情表》确定了“忠、孝之我见”的话题;结合《文化经典研读》的“家国天下”确立了“家国情怀抒写”的话题。依托教材设立话题,既深化了对课本理解,又向纵深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来源于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我们的学生决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老师必须让学生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当下社会。对此,有时我根据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本周话题”,例如“青奥回眸”、“得失之间”、“钓鱼岛之我见”、“文化自信”、“我看“反腐””、“我说“家风””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话题。这些话题,或者富有哲思理趣,引发学生深层思考;或紧扣时代脉搏,写出指点江山的少年豪情。
关于不定向,就是学生无拘无束地写自己关心的话题,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如实笔录,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可夸张变形,反映生活的可笑可鄙,可穿越时空,“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可指点江山,纵论天下大事。
青春不设防,精神无枷锁。学生在自己的随笔中展示探索,宣泄率真,挥洒感悟,反刍历史,憧憬未来,以自己的真诚、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思考方式,自己独有的表达习惯,再加上自己的无知无畏,大胆放言,敢于放言,他們播种的思想种子只要有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就会生根发芽,他们的灵魂就会在创造自由的艺术时空中展翅翱翔。此时他们不再需要“肖申克的救赎”,更不会喟叹“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二、表扬鼓励,不断激发创作欲望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赞美犹如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更是学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得以养成的必要保证,我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课内推优表扬:即利用课堂讲评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推荐评析优秀习作,让相关学生谈写作感受,以达到鼓励的目的。
2.编辑成册,发放给所有学生:即集中优秀练笔,辑成一集,定期发放,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师生点评语交流: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十分看重这种交流,这不仅是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肯定,也是师生心灵的交流,尤其对学生的写作热情、兴趣等非智能因素的形成和导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积极向报刊杂志推荐:自己的习作能被报刊杂志录用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这是每一个同学的心愿和最感兴奋的事情。多年来,笔者总是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或亲自向报刊推荐。而后,师生共同品味那果实成熟后的欣喜,其乐融融。
三、联姻课堂作文,两相应和
即利用学生练笔中的材料和话题,引发课堂讨论,并以之为材料,进行课堂作文训练,使课外练笔和课堂作文训练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例如学生曾一度关注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地发起的“丢书大作战”活动,在日记、随笔等课外练笔中多有热议,借此东风我就在课内练笔中顺延了这个话题,以“书香伴我行”为题进行写作训练,结果是佳作频出,思想深刻!
“墙外开花墙内香”,课外练笔的无拘束让学生自由驰骋,视通万里,思想深邃,言语活潑灵动,自然这一切也会在课内练笔和高考考试中良好彰显,我们何愁无佳作,无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