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国内文献资料出发,结合自己多年担任班主任的体会,谈谈班主任应如何运用一些效应理论优化班级管理。
【关键词】效应理论 班级管理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88-02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稳定,班级管理的成效决定着班级的状况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法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如今的学生生活条件好,身体发育快,生理成熟提前;他们思想不再那么单纯,时刻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这个世界,他们张扬个性,崇尚自我,强调个人自由与权利,要求得到充分的尊重,但有些方面,他们又显得幼稚、缺乏责任感、任性、娇气、怕吃苦、眼高手低。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仅有责任心、爱心、耐心和信心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认真学习德育理论,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经过长期实践,本人深深地体会到,自觉运用一些效应理论来指导德育工作,管理班级是卓有成效的。
一、借鉴破窗效应,及时关注学生。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一项试验,找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摘掉车牌并打开顶棚,结果这辆车一天内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敲了个大洞,结果仅几个小时,这辆车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警惕“破窗效应”的发生。任何一件有碍于班级整体发展的事情,即使只是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一方面,犯错误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更加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难以控制;另一方面,错误的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其他学生便理所当然的接受了这种错误。久而久之,学生的认识混淆,是非分辨能力下降;即使学生对错误行为有所认识,由于班主任当时不明确表态、不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在学生心理会产生暗示作用,错误的发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在广大学生中将产生辐射作用。
二、学习羊群效应,注重树立榜样。
羊群是一个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羊也去哪里。羊群的这种现象称为“羊群效应”。
人虽不是羊,但也有很强的趋众心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如遵守纪律方面,有的同学自我控制能力较好,可以让他当纪律委员,帮助老师来监管班级,同时鼓励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在清洁卫生方面,有的同学勤劳、能做事、会看事,不仅能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能带动、安排全班同学开展活动,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既锻炼了自己,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还帮老师减轻了负担。
三、运用南风效应,充分尊重学生。
一则寓言,讲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暖,使行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称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影响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克服马太效应,平等对待学生。
《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他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此现象,班主任凝视着一部分尖子生,给予他们越来越多的关怀和好处,让他们锦上添花;对于差生则采取漠视的态度,不关心他们,甚至采用不恰当的手段打击他们,让他们失去原有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雪上加霜。作为现代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班主任必须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和热,无私、公平、公正地奉献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茁壮地成长。
五、强化自己人效应,沟通学生心灵。
所谓自己人效应,就是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自己人效应”,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以长辈或兄长的身份将学生看作家庭中的一员,用亲情和爱心去教育、感化学生,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动机、诱导学生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奋斗。
六、应用期望效应,激发学生潜力。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都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期望效应。
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班主任平时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使这种真诚的期待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获得生动、活泼、长足的发展。
总之,班主任除了有责任心、爱心、耐心和信心、强调“抓反复、反复抓”外,还必须认真学习德育理论,自觉运用一些效应理论,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班级管理是可以进一步得到优化的。
参考文献
1 刘学廷.班级管理中可利用的几个心理效应[J].山西教育,2006(12)
2 刘正平.小议班级中的破窗效应[J].班主任,2004(2)
【关键词】效应理论 班级管理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88-02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稳定,班级管理的成效决定着班级的状况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法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如今的学生生活条件好,身体发育快,生理成熟提前;他们思想不再那么单纯,时刻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这个世界,他们张扬个性,崇尚自我,强调个人自由与权利,要求得到充分的尊重,但有些方面,他们又显得幼稚、缺乏责任感、任性、娇气、怕吃苦、眼高手低。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仅有责任心、爱心、耐心和信心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认真学习德育理论,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经过长期实践,本人深深地体会到,自觉运用一些效应理论来指导德育工作,管理班级是卓有成效的。
一、借鉴破窗效应,及时关注学生。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一项试验,找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摘掉车牌并打开顶棚,结果这辆车一天内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敲了个大洞,结果仅几个小时,这辆车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警惕“破窗效应”的发生。任何一件有碍于班级整体发展的事情,即使只是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一方面,犯错误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更加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难以控制;另一方面,错误的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其他学生便理所当然的接受了这种错误。久而久之,学生的认识混淆,是非分辨能力下降;即使学生对错误行为有所认识,由于班主任当时不明确表态、不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在学生心理会产生暗示作用,错误的发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在广大学生中将产生辐射作用。
二、学习羊群效应,注重树立榜样。
羊群是一个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羊也去哪里。羊群的这种现象称为“羊群效应”。
人虽不是羊,但也有很强的趋众心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如遵守纪律方面,有的同学自我控制能力较好,可以让他当纪律委员,帮助老师来监管班级,同时鼓励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在清洁卫生方面,有的同学勤劳、能做事、会看事,不仅能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能带动、安排全班同学开展活动,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既锻炼了自己,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还帮老师减轻了负担。
三、运用南风效应,充分尊重学生。
一则寓言,讲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暖,使行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称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影响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克服马太效应,平等对待学生。
《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他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此现象,班主任凝视着一部分尖子生,给予他们越来越多的关怀和好处,让他们锦上添花;对于差生则采取漠视的态度,不关心他们,甚至采用不恰当的手段打击他们,让他们失去原有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雪上加霜。作为现代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班主任必须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和热,无私、公平、公正地奉献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茁壮地成长。
五、强化自己人效应,沟通学生心灵。
所谓自己人效应,就是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自己人效应”,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以长辈或兄长的身份将学生看作家庭中的一员,用亲情和爱心去教育、感化学生,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动机、诱导学生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奋斗。
六、应用期望效应,激发学生潜力。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都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期望效应。
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班主任平时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使这种真诚的期待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获得生动、活泼、长足的发展。
总之,班主任除了有责任心、爱心、耐心和信心、强调“抓反复、反复抓”外,还必须认真学习德育理论,自觉运用一些效应理论,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班级管理是可以进一步得到优化的。
参考文献
1 刘学廷.班级管理中可利用的几个心理效应[J].山西教育,2006(12)
2 刘正平.小议班级中的破窗效应[J].班主任,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