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关键因素。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尤其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起到关键作用。现在大学生不是很喜欢阅读,尤其三表本科和专科大学生,学习习惯很不好,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文学阅读;大学生;人文素养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等教育发展明确了方向,即要求高校要把“育人”放在首位,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2013年,国务院将“全民阅读”列入立法计划。在此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应在大学生中推广文学阅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引起社会热议。
一、大学生阅读现状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寄托着我们民族未来希望、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课余的阅读状况如何呢?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编辑出版系梁春芳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系余皓明教授曾先后做过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调查的范围涉及杭州和广州的数十所高校的学生.因为参与调查学校和学生样本量较大,分布较广,所以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上网,上网时间超过了读书的时间;超过六成的大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兴趣爱好;他们喜欢阅读文学名著,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又困惑于不知道读什么书和不知道怎么去读书。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阅读量太少的状况在当今大学生中是具有普遍性的,尤其是现在无所不在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阅读的便捷性、丰富多彩的图像和易于理解的文字更容易吸引大学生,需要深刻思考的经典文本阅读却越来越被忽略,而恰恰是这些优秀文本著作的深入阅读才能使人们领略和思考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美感,形成精神领域的升华,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可以达到 500-800页各类书籍,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一位接受采访的原北大女生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如此悬殊的数字真该令我们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反思。
二、阅读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
人文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提供价值理性,塑造有理想和人格健全的人。“科学”提供工具理性,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为人类生活服务。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给人类发展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但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人们沉迷于物质享受,忽视了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和自身潜能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人们功利主义横行,价值取向偏轨,道德修养滑坡,环境问题突出,这些情况不容忽视,而在教育领域,功利色彩也日益浓厚,教学过分偏重职业素质教育,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因而,提倡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发挥文学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帮助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在当今社会非常必要。
(一)阅读可以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可以使我们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增加我们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古今中外,创造丰富物质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和民族,往往都有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关于读书的格言和典故,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正是这些格言故事鼓舞着读书人把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一代代传承下来.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也与其酷爱读书的传统有关,据有关统计,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的数量居世界之首,平均每 4500 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 德国一户普通家庭每月用于购书的支出达到 50 欧元以上,占业余爱好总支出的10%左右。德国有句谚语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二)阅读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
国家的综合实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组成,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是由这两种实力组成:硬实力是他的专业知识,软实力是他的人文素养,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丰富个人的人文知识,从而提升个体的人文素养.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通过直接经验去学习,但是通过读书学习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则是无限的.读古人之书好比与先贤对话,读今人之书好比与智者交谈.阅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深入一个人的内心,可以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读书给了我们观察世界的高度,让我们视野开阔;读书给了我们认识社会的深度,让我们思想深刻;读书给了我们改造世界的武器,让我们人生丰富.一个人由于读了一本书,可能改变思想观念从而前途命运也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些影响深远的名著往往成为改变社会甚至影响历史进程的思想先导“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读书可以让我们终身学习人类灿烂的文明,科学的前沿,增进智慧,提升境界。
(三)学习经典人物的品质,提升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渗透了儒家思想内容。儒家教育观念的核心是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目的是培养君子。《孟子》提出独立人格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们读《三国演义》,感受到了关羽的义,诸葛亮的忠,刘备的仁,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观;读《水浒传》,我们感受到的是梁山泊好汉除暴安良,为社会伸张正义的群体形象;“三言”“两拍”可算作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教科书,从中我们可以有分辨地学习中国传统道德的可取之处,完善我们的道德修养。修养最后一定要达到某种境界。我们读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学习他不为权贵折腰,回归自然生活,追求自由精神的人生境界;我们读王维、孟浩然的诗歌,会感受到山水田园的生活乐趣,甚至感受到王维诗中浓浓的禅意,给我们生命更多的启示。 三、大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
(一)开设通识教育
开设通识课程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它要求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应该是广泛而平衡的,不仅要深入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阅读本专业的经典著作,还要广泛阅读相关专业乃至人类历史上各类优秀文明成果都要去阅读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课程安排,调整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通识课程,毕竟一些优秀典籍内容深刻、博大精深,仅靠学生个人的阅读也许难解深意,如果能有专门的课程去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从而把学生引入阅读经典的桃源圣地,那么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就会逐步实现。比如,加强文科学生学习和阅读自然科学著作的课程,使文科生认识到科学的深邃和严谨,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从而增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重;加强理科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课程的设置.用文学经典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和文学修养,用历史知识使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有更深远的洞察;用哲学思想培养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这三维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的精神家园,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
(二)开展阅读主题活动
时事热点是人们一段时期关注的对象,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阅读主题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弘扬校园的书香氛围,在书香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4、25世界读书日”,设置“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主旨演讲,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书,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并推荐给大家,由此掀起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热潮.每年 10 月份世界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公布期间,开展“领略大师风采、攀登科学高峰”的诺贝尔奖相关图书阅读活动,比如获得诺奖的科学家的人物传记《诺贝尔奖获得者传略》、《居里夫人传》,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品集》,经济学领域的《24 位诺贝尔奖大师解读经济学与人生》等,既跟踪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成就,也领略了诺奖大师的风采,他们的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勇攀高峰的开拓精神都是对学生最好的感染和熏陶.2013 年 12 月,我国发射了嫦娥三号,开始了中国的探月旅程,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神秘的宇宙》、《万物简史》等,以知识竞赛、经典图书推荐、相关纪录片欣赏等形式开展活动,激发学对宇宙奥秘的探求,引发学生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成就的自豪感,对科学的敬重.
总之,高校担负着“育人”职责,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宣传与推广平台,培养大学生高雅的阅读趣味,让大学生在高雅、深刻、美好而纯净的文学经典阅读氛围中健康成长。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就可以一生与书为伴,在孤单的时候得到慰藉,在失败的时候给予前行的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人们前进的阶梯,在事业的发展中给人以指引和导航.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营造书香校园,使大学生在读书中提升修养,砥砺品德,成长为既有精深专业知识,又有高尚人文素养的优秀人。
参考文献:
[1]刘丽静,戴行德.面向高校留学生群体的阅读服务探索——基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留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4).
[2]蒋承勇,云慧霞.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
[3]沈文钦.纽曼博雅教育学说的历史渊源[J]. 高等教育研究,2009(06).
[4]梁春芳.大学生读什么书——杭州16所本科高校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J].中国出版,2009(04).
[5]刘淑红,朱海霞.阅读文化经典: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9).
关键词:文学阅读;大学生;人文素养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等教育发展明确了方向,即要求高校要把“育人”放在首位,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2013年,国务院将“全民阅读”列入立法计划。在此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应在大学生中推广文学阅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引起社会热议。
一、大学生阅读现状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寄托着我们民族未来希望、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课余的阅读状况如何呢?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编辑出版系梁春芳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系余皓明教授曾先后做过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调查的范围涉及杭州和广州的数十所高校的学生.因为参与调查学校和学生样本量较大,分布较广,所以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上网,上网时间超过了读书的时间;超过六成的大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兴趣爱好;他们喜欢阅读文学名著,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又困惑于不知道读什么书和不知道怎么去读书。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阅读量太少的状况在当今大学生中是具有普遍性的,尤其是现在无所不在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阅读的便捷性、丰富多彩的图像和易于理解的文字更容易吸引大学生,需要深刻思考的经典文本阅读却越来越被忽略,而恰恰是这些优秀文本著作的深入阅读才能使人们领略和思考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美感,形成精神领域的升华,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可以达到 500-800页各类书籍,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一位接受采访的原北大女生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如此悬殊的数字真该令我们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反思。
二、阅读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
人文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提供价值理性,塑造有理想和人格健全的人。“科学”提供工具理性,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为人类生活服务。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给人类发展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但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人们沉迷于物质享受,忽视了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和自身潜能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人们功利主义横行,价值取向偏轨,道德修养滑坡,环境问题突出,这些情况不容忽视,而在教育领域,功利色彩也日益浓厚,教学过分偏重职业素质教育,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因而,提倡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发挥文学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帮助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在当今社会非常必要。
(一)阅读可以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可以使我们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增加我们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古今中外,创造丰富物质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和民族,往往都有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关于读书的格言和典故,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正是这些格言故事鼓舞着读书人把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一代代传承下来.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也与其酷爱读书的传统有关,据有关统计,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的数量居世界之首,平均每 4500 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 德国一户普通家庭每月用于购书的支出达到 50 欧元以上,占业余爱好总支出的10%左右。德国有句谚语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二)阅读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
国家的综合实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组成,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是由这两种实力组成:硬实力是他的专业知识,软实力是他的人文素养,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丰富个人的人文知识,从而提升个体的人文素养.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通过直接经验去学习,但是通过读书学习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则是无限的.读古人之书好比与先贤对话,读今人之书好比与智者交谈.阅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深入一个人的内心,可以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读书给了我们观察世界的高度,让我们视野开阔;读书给了我们认识社会的深度,让我们思想深刻;读书给了我们改造世界的武器,让我们人生丰富.一个人由于读了一本书,可能改变思想观念从而前途命运也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些影响深远的名著往往成为改变社会甚至影响历史进程的思想先导“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读书可以让我们终身学习人类灿烂的文明,科学的前沿,增进智慧,提升境界。
(三)学习经典人物的品质,提升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渗透了儒家思想内容。儒家教育观念的核心是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目的是培养君子。《孟子》提出独立人格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们读《三国演义》,感受到了关羽的义,诸葛亮的忠,刘备的仁,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观;读《水浒传》,我们感受到的是梁山泊好汉除暴安良,为社会伸张正义的群体形象;“三言”“两拍”可算作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教科书,从中我们可以有分辨地学习中国传统道德的可取之处,完善我们的道德修养。修养最后一定要达到某种境界。我们读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学习他不为权贵折腰,回归自然生活,追求自由精神的人生境界;我们读王维、孟浩然的诗歌,会感受到山水田园的生活乐趣,甚至感受到王维诗中浓浓的禅意,给我们生命更多的启示。 三、大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
(一)开设通识教育
开设通识课程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它要求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应该是广泛而平衡的,不仅要深入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阅读本专业的经典著作,还要广泛阅读相关专业乃至人类历史上各类优秀文明成果都要去阅读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课程安排,调整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通识课程,毕竟一些优秀典籍内容深刻、博大精深,仅靠学生个人的阅读也许难解深意,如果能有专门的课程去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从而把学生引入阅读经典的桃源圣地,那么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就会逐步实现。比如,加强文科学生学习和阅读自然科学著作的课程,使文科生认识到科学的深邃和严谨,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从而增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重;加强理科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课程的设置.用文学经典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和文学修养,用历史知识使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有更深远的洞察;用哲学思想培养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这三维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的精神家园,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
(二)开展阅读主题活动
时事热点是人们一段时期关注的对象,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阅读主题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弘扬校园的书香氛围,在书香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4、25世界读书日”,设置“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主旨演讲,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书,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并推荐给大家,由此掀起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热潮.每年 10 月份世界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公布期间,开展“领略大师风采、攀登科学高峰”的诺贝尔奖相关图书阅读活动,比如获得诺奖的科学家的人物传记《诺贝尔奖获得者传略》、《居里夫人传》,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品集》,经济学领域的《24 位诺贝尔奖大师解读经济学与人生》等,既跟踪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成就,也领略了诺奖大师的风采,他们的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勇攀高峰的开拓精神都是对学生最好的感染和熏陶.2013 年 12 月,我国发射了嫦娥三号,开始了中国的探月旅程,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神秘的宇宙》、《万物简史》等,以知识竞赛、经典图书推荐、相关纪录片欣赏等形式开展活动,激发学对宇宙奥秘的探求,引发学生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成就的自豪感,对科学的敬重.
总之,高校担负着“育人”职责,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宣传与推广平台,培养大学生高雅的阅读趣味,让大学生在高雅、深刻、美好而纯净的文学经典阅读氛围中健康成长。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就可以一生与书为伴,在孤单的时候得到慰藉,在失败的时候给予前行的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人们前进的阶梯,在事业的发展中给人以指引和导航.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营造书香校园,使大学生在读书中提升修养,砥砺品德,成长为既有精深专业知识,又有高尚人文素养的优秀人。
参考文献:
[1]刘丽静,戴行德.面向高校留学生群体的阅读服务探索——基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留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4).
[2]蒋承勇,云慧霞.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
[3]沈文钦.纽曼博雅教育学说的历史渊源[J]. 高等教育研究,2009(06).
[4]梁春芳.大学生读什么书——杭州16所本科高校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J].中国出版,2009(04).
[5]刘淑红,朱海霞.阅读文化经典: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