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治疗策略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栓治疗现状
  冠心病合并房颤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情况。在房颤患者中,合并冠心病的比例可达15%以上;在STEMI和NSTEMI患者中,合并房颤的比例为7.5%。也有数据显示,急性心梗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22.1%。合并冠心病会增加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来自丹麦的国家注册队列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可使卒中风险增加12%。国内的一项荟萃分析(12项研究)发现,房颤可增加心梗风险(HR=1.47)。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难点在于抗凝治疗。房颤患者的心房收缩功能降低,血液瘀滞,红细胞聚集,形成红色血栓;冠心病患者的血栓则来自于冠脉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的白色血栓。在房颤患者中,阿司匹林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无法预防卒中的,而且有出血风险。2006年发表于《lancet》的ACTIVE-W研究(n=6706)显示,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与华法林组的主要血管事件及严重出血均无明显差异。


  大部分房颤患者都需要行抗凝治疗。房颤抗凝首先需要评估患者风险,即CHA2DS2VASc评分,≥1分的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疗。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还需要抗血小板治疗,但数据提示推行双联或三联抗栓方案存在困难,主要的顾虑是出血风险。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首先需考虑冠心病的类型,是稳定性冠心病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亦或是支架术后抗栓。
  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而言,其冠脉血栓风险相对较低。2014年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荟萃分析显示,华法林+阿司匹林(HR 1.12)或华法林+氯吡格雷(HR 1.53)的心梗/冠心病死亡风险与华法林单药治疗风险相当;华法林治疗基础上加抗血小板药物不降低冠心病事件或血栓栓塞发生率,且出血增加。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或PCI术后的风险,双联或三联治疗的哪种效果更好呢?2013年发表于《Lancet》的WOEST研究显示,双联(华法林+氯吡格雷)抗栓的出血风险明显低于三联抗栓组,而且双联抗栓未增加支架血栓、卒中和心梗事件。由此可见,三联治疗的有效性没有增加,但出血风险明显升高。在长期抗凝且行PCI治疗的患者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治疗相比,氯吡格雷单药联合华法林可在不增加血栓事件的基础上,显著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2010年之后,临床治疗中出现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更新的支架和抗血小板药物。
  达比加群是一种直接IIa因子抑制剂,能够明显降低非冠心病房颤患者的缺血风险,效果不劣于华法林,出血风险明显降低。但是当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RE-DEEM研究)时,达比加群没有降低受试人群的缺血风险;但随着达比加群剂量的上升,受试者的出血风险增加。
  阿哌沙班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时也会显著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该试验是2011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临床研究。
  在NOAC中,唯一一个可能有效的就是利伐沙班。ATLAS ACS 2-TIMI51研究(n=15526)发现,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药物能够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缺血事件,同时出血率增加,但不包括致命性出血。但是由于临床证据相对较少,利伐沙班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二级预防一直没有得到FDA及欧洲药品管理部门的批准。
  指南中的房颤合并ACS/PCI抗栓策略
  2014年EHRA/EAPCI/HRS/APHRS专家共识推荐,对出血风险较低(HAS-BLED 0~2)患者,稳定性冠心病三联抗栓至少一个月(不超过6个月),OAC+氯吡格雷12个月;OAC抗凝终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三联抗栓6个月,OAC+氯吡格雷12个月;OAC抗凝终生;对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稳定性冠心病CHADS2VASc=1:OAC+氯吡格雷12个月,OAC抗凝终生;CHADS2VASc≥2:三联抗栓1个月,OAC+氯吡格雷12个月,OAC抗凝终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三联抗栓1个月,OAC+氯吡格雷12个月,OAC抗凝终生。2016年ESC指南对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抗栓策略推荐与上述意见基本一致,也是基于患者的出血及缺血风险判断抗栓治疗的时间。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相关证据不多,人们还想通过根除房颤来避免抗凝,只需抗血小板治疗来维持冠心病治疗。证据显示,导管消融可以降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若消融后成功维持窦律,患者可能无需抗凝治疗,只需维持冠心病所需的抗血小板治疗。但欧美指南推荐,若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较高,即便是成功消融之后仍需抗凝治疗。讲者表示,安贞医院的经验是可以对维持窦律的患者停用抗凝药,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总结
  这类患者的治疗需尽量降低出血风险,必须用三联时降低抗凝强度,华法林维持在INR 1.6~2.5即可;尽量减少双联抗 血小板时限,尽量应用裸支架,采用桡动脉入路;应用阿司匹林时需预防胃肠道出血;此外还可以采用导管消融治疗,维持窦律,避免三联抗栓的出血风险。
其他文献
在医院门诊,经常有病人说:今天我头晕,一量血压150/90mmHg,是高血压吗?给我开点降压药吧。  在体检的时候,有人量血压大于140/90mmHg,非常担心自己患上高血压了,急急忙忙赶来心内科就诊。  其实,一次血压升高,是不能被诊断高血压的。  不论是血压正常的人还是高血压患者,一天当中,血压都是持续波动的,在过度劳累、紧张焦虑、过度用力、寒冷或者炎热、咳嗽、饮食及用力大小便等,都会引起血压
期刊
游泳这种既可以减少关节损伤、又可以锻炼身体的项目,往往成为许多人运动的首选。  那不会游泳的,怎么办?别急,能减肥的水下运动选择,可不只有游泳。  水下运动更减肥  水下运动更减肥!水下运动更减肥!水下运动更减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过,这是为什么呢?  1.低水温下耗能大  水下温度较低,身体产生的能量除了要克服水中阻力,还要产生热量维持体温,所以我们在水中的能量消耗要远远大于陆地上。  2.膝
期刊
胸痛的病因复杂,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胸痛,以下五种疾病常常是导致高危性胸痛的“元凶”:  1、急性冠脉综合征  也就是常说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是供应心肌的动脉血管阻塞导致心肌严重缺血缺氧进而梗死,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引起心脏骤停。  2、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这是发生在全身最大血管管壁的一系列疾病,一般疼痛剧烈,尤其是其中的主动脉夹层会引起撕裂样疼痛,如果不及时救治,患者可能因主动脉破裂而死亡;  
期刊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各界瞩目已久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如同鲁迅说一部《红楼梦》解读视角各异,经学家看见《易》,革命家看见排满一样。一部两万字的规划,药品流通企业瞥见“鼓励联合采购……减少流通环节”,医疗信息化厂商看见“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传统医学的心水者盯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产业很大,指标很多,思路很新,我们该如何咂出这部纲领性文件背后的别样意味呢? 
期刊
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看到了C端收费的难度,转攻保险公司,试图以帮助保险公司降低风险、节省费用为出发点,让保险公司最终掏钱。在转型路上比较多的有两类公司,一种是以数据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和模型来评估风险;另一种则是慢病管理,希望从疾病入手,影响治疗流程和效果,最终达到控费效果。  这两类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有两个。一是操作模式个性化程度较高,意味着操作成本会变高,而适应人群有限。二是对支付方来说,直接经济
期刊
手机可以分时段预约挂号,看病无需到医院排长龙,看完医生可以立即用手机支付,不必再去收费处排队……移动互联网正在切实改变患者的就医模式,带来种种便利。而资本寒冬之下,转型正成为互联网医疗界的关键词。业内人士分析,网上挂号、在线问诊等商业模式难行,“互联网+医疗”正在回归“医疗+互联网”模式,而在医疗大数据挖掘等方面,仍藏着巨大的商机。  医疗信息化企业面临转型  移动互联网医疗目前发展上存在的最大问
期刊
心源性晕厥是指由心脏疾病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短暂意识障碍综合征。心源性晕厥的病死率可达 18%~33%,在临床上应引起特别关注。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慢快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缓诱发的晕厥,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易造成反射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伴或不伴有原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晕厥。治疗须根据心律失常的性质、严重程度及基础疾病。  该类患者如应用治疗伴发
期刊
女儿四岁,在自家人眼里当然是美得不能再美,好得不能再好,朋友圈点赞党们也天天“好萌”“好美”“好聪明”的夸。但除了这些不能太当真的赞扬外,女儿尚没显示出什么过人天赋,也没看出什么其他孩子都没有的美好德行。  这篇文章绝对不是育儿成功案例,而是一个普通妈妈的成长心得。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规划控制狂,做妈妈就是世界上最绝望的工作。不光因为小孩口水鼻涕,乱图乱画,更是因为他们多变,你控制不了孩子
期刊
痛风病友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得痛风也有些年头了,不去医院看病的时候,自己吃吃止痛药也这么过来了。怎么一去医院,医生就给我开那么多检查?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解开大家的疑虑,让病友们了解医生在评估痛风病情的时候会做哪些检查。  1.血尿酸的检测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多次提到高尿酸是引起痛风发作的基本条件,因此血尿酸的测定对于痛风的诊断、评估以及降尿酸治疗效果的评价非常重要。  “尿酸增高
期刊
【编者按】  有位医生朋友曾对笔者说,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患者不是那些什么都不懂的,而是在就诊前已经通过搜索引擎“懂得”了一些的,医生对他说什么,他总觉得医生与搜索引擎说的不同,是医生想多坑他的钱。  百度风波虽过去很久,但犹在眼前。在网络已经十分广泛的今天,智能机人手一个,随时随地都能搜索一下,无数患者对搜索引擎的信任度甚至超过医生。那么专业的医疗搜索引擎有没有人做呢?有的。做得如何呢?这就无法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