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OA)差异表达蛋白的病理作用.方法 分别从正常膝关节提取正常软骨(NAC,n=22)和从接受膝关节表面置换的OA患者提取OA软骨(OAC,n=17).分离软骨细胞,提取总蛋白直接进行双向电泳分析.胶图导入Imagemaster 2-D platinum3.0软件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点,切胶消化并提交质谱分析.质谱生成的肽段指纹序列输入到MASCOT,依托NCBI蛋白数据库确立差异表达蛋白的身份.结果 NAC和OAC组双向电泳胶图分别显示约1000个蛋白点,其中35个NAC蛋白点和31个OAC蛋白点被确立为差异表达蛋白.通过质谱分析识别19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6型胶原、与软骨细胞胶原代谢相关的酶、应激相关蛋白,以及功能未知蛋白.结论 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和识别提示了多方面的OA病理信息,为深入认识OA的分子病因学拓宽了视野。

其他文献
患者女,63岁,因排便不畅1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0年1月15日就诊.体格检查: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肛诊:距肛门约2 cm处触及肿物,位于直肠左前壁外,固定。
期刊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认为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的增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其耐药的主要机制是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carbapenemases)。
期刊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25个核苷酸左右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及器官的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其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第1个证据来源于对lin-4的研究。
期刊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哈萨克族(哈族)成年人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5月应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新疆35岁以上汉族、维族、哈族人群14 618名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PAD患病率,并对PA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新疆维族、哈族成年人PAD总患病率6.46%(542例),标化患病率6.51%.维族PAD患病率
目的 总结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影像特点,探讨其术前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因触诊或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并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501例,记录术前超声检查的结节的二维声像(结节数目、大小、声像结构、同声类型、形态、边缘、有无钙化及钙化类型)、内部及周边血流和颈部淋巴结异常肿大等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所有结节分为2组:良性组1864个结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美国其发病率居所有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近年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因此,能否通过人群干预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是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近年来,有关前列腺癌化学预防的研究是临床上的研究热点,希望通过药物干预减少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现将有关前列腺癌化学预防的临床研究进展及有关的问题简要介绍如下。
期刊
成人哮喘患者应用低-中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时症状常不能得到良好控制.治疗方案可以增加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或增加ICS剂量.然而,近来美国FDA和哮喘专家对LABA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并建议尽可能减少LABA的使用.因此,需要更多能够控制哮喘的药物.噻托溴铵是台疗COPD的长效抗胆碱能药物,但对哮喘的作用尚不清楚,尚未批准用于哮喘的治疗.Peters等提出了两种假设并进行了研究:
期刊
患者1,男性,34岁.咳嗽、咳痰半个月,发热6 d.半个月前出现咳嗽、咽痛.6 d前发热,体温39.9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2 d略好转.3 d前痰中带血,体温38.0℃,乏力,2 d前血气分析:pH 7.24,PCO2 53 mm Hg(1 mm Hg=0.133kPa),PO253 mm Hg,BE-5.1 d前明显呼吸困难,胸部CT:双肺弥漫性病变;咽拭子甲型H1N1 M基因、NP基因、H
期刊
患者女,20岁,因闭经3年于2009年4月17日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患者17岁初潮,父母无近亲婚姻史,家系中无遗传性疾病.体格检查:身高150 cm,眼间距略宽,皮肤色泽无异常,腭弓略高,未见颈蹼,甲状腺Ⅱ度肿大,乳房小,可见肘外翻,无胡须,腋毛、阴毛缺失。
期刊
随着对痴呆认识的不断深入、诊治手段的不断更新,既往沿用的ICD-10及DSM-Ⅳ的痴呆诊断标准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2010年国际认知障碍组着手制定并推出DSM-V认知障碍诊断标准供全球讨论借鉴,国际对痴呆的治疗也不再拘泥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及NMDA受体拮抗剂,而针对疾病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新的痴呆治疗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