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上海七所高校的成绩管理比例,与学生学习态度挂钩,试图寻找关于大学成绩管理比例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内在联系,并对当今大学成绩管理比例提出较有可行性的改进方法。研究表明,成绩管理比例的适当性对于大学生学习态度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成绩管理比例;大学教育与学习;学习态度
从近年来大学生课堂学习所反馈的情况来看,平时成绩评定标准的合理性和程序的公正性已成为关注的热点。大致分为三点:平时成绩判定的无序、期末成绩占据比例过大、学习态度的认真与学习效率。因此,加强平时成绩考核,对促进教风、学风的建设和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搜集网络资料,利用学校图书馆文献检索,以及采访调查上海各高校成绩管理比例及大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法,对课题进行了研究与比较,并通过电话采访对七所不同高校学生的成绩管理满意度进行了测评;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华东理工大学辅修学生以及一门英语选修课学生进行了调研,对大学成绩管理比例做一个大致的描述,对成绩管理比例对于自主学习以及课堂学习做一个详细的对比,从而了解大学成绩管理比例对于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此次项目优化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科学管理大学成绩比例,端正大学生平时学习的学习态度。
1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的现状
1.1大学成绩管理工作的开展
成绩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习成绩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理解、运用情况的综合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始记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措施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2大学成绩管理模式的中西对比
如今大部分高校成绩管理模式单一,许多高校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对任何科目的成绩管理都采用“三七开”,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种成绩管理方式既不科学也没效率,多数学生在这种成绩管理制度的执行下养成了“临时抱佛脚”的坏习惯,严重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对大学生学以致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所以,现阶段对于科学的成绩管理比例以及相关制度的探索、实施刻不容缓。西方大多数高校采取与中国成绩管理比例相反的管理模式,平时成绩占70%,甚至90%。西方社会尊重个体差异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使得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连贯性,通过平时成绩的不断累积,达到学生在平日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美国教育家拉尔·泰勒将“社会人”理论运用于教育管理。”而在中国,大学教育的成绩管理比例看重期末成绩,大课堂教学减少了教师对平时课堂情况的检验。调查显示,有73%的大课堂教学对平时成绩的管理仅以点名为主,说明大课堂教学平时成绩管理模式单一,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的改善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1.3大学成绩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如今人本管理的思想正逐步被接受,教师的作用,包括监督、倾听、关怀等也被逐渐凸显。在大学成绩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被动地执行学校平时成绩管理的规定,应当重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应该受到尊重和重视,应该保障他们的各项权利,聆听学生的想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这都体现了人本管理思想,也是如今大学成绩管理比例探究的基本路线。
2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的探索
在研究此次项目的过程中,笔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华东理工大学辅修学生以及一门英语选修课学生共210人进行了一次调研。此外,还通过电话采访对不同高校学生的成绩管理满意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如下:
表1 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电话采访汇总情况
■
上海各高校成绩管理比例比较相似,其中华东理工大学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一般不大于30%,若平时成绩比例需高于30%的课程应说明理由,并在考前报教务处备案。各项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问答、课堂作业为主)、期中成绩、课后作业成绩等。平时成绩中含作业量大,所占比例却很低,期末成绩多以考卷或论文为主,比例皆超过50%。受访学生对各自学校的成绩管理满意度各不相同,有92%的受访者认为已经习惯了当今的分配比例,当被问及是否能期望像国外那种80%左右的平时成绩比例,而期末考试不考也能及格的制度时,受访者都表示并不适应,一方面摆脱不了将近二十年的固有制度,其次也心存抱佛脚的侥幸心理,如果平时加大比例力度,将会限制很多平时的自由时间。但受访者表示,如今的成绩管理制度往往会造成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氛围,对课后的自主学习也造成极大的影响。
此外,笔者还向华东理工大学辅修学生以及一门英语选修课的210名学生做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针对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如下:
图1 受访学生的男女比例
■
图2 所在读专业成绩分配比例情况
■
从所读专业成绩分配比例来看,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的情况较多,那是因为目前各高校正在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例如学分制、弹性学制、选课制、分层次教学等。这些教学管理模式现在已经运行得比较成熟。但同时也给学生的成绩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学分制和选课制使得学生对课程的自主性增强,使得成绩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在这类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下,平时成绩的管理更加复杂、艰难。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如今期末成绩比例过半的局面。
图3 受访学生所认为的成绩比例漏洞
■
在受访者看来,大学成绩比例造成的最大问题是期末临时抱佛脚,比如部分学生不重视德育课的教学,不重视德育课的理论学习,有些学生临时抱佛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除此之外,逃课现象严重也是当今成绩比例所造成的一大难题。由于平时成绩的比例较小,许多学生便不重视平时的积累,常常逃课。他们认为平时成绩本来就占不了多少总分,即使平时不上课也能考及格。 图4 你所希望的成绩比例
■
在此次调查中,学生所希望的成绩比例呈现两极化趋势。有90%的学生希望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而有10%的学生认为平时成绩应占30%,期末占70%。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现在的成绩比例十分不满,而平时期末成绩各占50%是新成绩比例中最适应现在学生心理的。如果将成绩比例一下子改为平时90%,期末10%,学生很难接受并且适应新的极端比例,当然学生更不希望维持平时10%、期末90%的成绩比例。50%的平时成绩既能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积累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失期末成绩的比重,是在调查学生中最受欢迎的。
3结语
3.1当今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的缺陷
一是期末成绩比例太重,大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心理及行为愈演愈烈,忽视了平时积累的学习过程,削弱了大学生自主管理时间、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原本不受约束的作息时间转换成了玩乐时间,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成才比例。
从所调查的上海七所高校来看,大学成绩比例都以期末成绩为主。首先是自教育改革以来,成绩管理制度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对这种比例习以为常,对此更有一种恋根性,增大了成绩比例改革的难度。其次,平时成绩的考核标准难以确定,容易导致平时成绩的不公平。在中国各大高校中,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平时成绩管理办法,也自然很难形成平时成绩管理体系。再者,中国高校数量众多,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成绩比例。另外,平时成绩的测定规范化会造成教师的负担,对教师的素质考核也很难实施。
二是导致教师与学生过于注重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实践能力与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成绩比例的失调使得大学成为高效率的“毕业机器”,学生在大学期间大大增强了学习能力与应试能力,不过对于学生的礼仪素质、表达沟通能力等都无法保证,使得毕业的学生往往有与社会“脱节”的感受。
三是过于单调的考试手段无法使人才多样化地产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考试并非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如果成绩管理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就能增加追求自身兴趣的机会,为社会人才的多样性提供可能性。 (下转第81页)(上接第34页)
3.2建议与意见
通过对大学生的采访与调研,现将意见与建议总结如下:
一是扩大平时成绩的比例,采取50%的试用比例,以此使学生更为重视平时成绩的不断积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评测出较为有利的评分方式,形成一套规范的平时成绩管理制度,对平时成绩的评判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改正以单一卷面成绩为主的评分类型,增加开发性思维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平时成绩管理办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四是平时成绩可能只对出勤率有明显的帮助,仍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黄瑶.高校人本管理及其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李孟芒.高校成绩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3]潘惠锦,岳冬青.德育课程中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2,(02).
关键词:成绩管理比例;大学教育与学习;学习态度
从近年来大学生课堂学习所反馈的情况来看,平时成绩评定标准的合理性和程序的公正性已成为关注的热点。大致分为三点:平时成绩判定的无序、期末成绩占据比例过大、学习态度的认真与学习效率。因此,加强平时成绩考核,对促进教风、学风的建设和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搜集网络资料,利用学校图书馆文献检索,以及采访调查上海各高校成绩管理比例及大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法,对课题进行了研究与比较,并通过电话采访对七所不同高校学生的成绩管理满意度进行了测评;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华东理工大学辅修学生以及一门英语选修课学生进行了调研,对大学成绩管理比例做一个大致的描述,对成绩管理比例对于自主学习以及课堂学习做一个详细的对比,从而了解大学成绩管理比例对于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此次项目优化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科学管理大学成绩比例,端正大学生平时学习的学习态度。
1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的现状
1.1大学成绩管理工作的开展
成绩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习成绩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理解、运用情况的综合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始记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措施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2大学成绩管理模式的中西对比
如今大部分高校成绩管理模式单一,许多高校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对任何科目的成绩管理都采用“三七开”,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种成绩管理方式既不科学也没效率,多数学生在这种成绩管理制度的执行下养成了“临时抱佛脚”的坏习惯,严重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对大学生学以致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所以,现阶段对于科学的成绩管理比例以及相关制度的探索、实施刻不容缓。西方大多数高校采取与中国成绩管理比例相反的管理模式,平时成绩占70%,甚至90%。西方社会尊重个体差异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使得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连贯性,通过平时成绩的不断累积,达到学生在平日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美国教育家拉尔·泰勒将“社会人”理论运用于教育管理。”而在中国,大学教育的成绩管理比例看重期末成绩,大课堂教学减少了教师对平时课堂情况的检验。调查显示,有73%的大课堂教学对平时成绩的管理仅以点名为主,说明大课堂教学平时成绩管理模式单一,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的改善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1.3大学成绩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如今人本管理的思想正逐步被接受,教师的作用,包括监督、倾听、关怀等也被逐渐凸显。在大学成绩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被动地执行学校平时成绩管理的规定,应当重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应该受到尊重和重视,应该保障他们的各项权利,聆听学生的想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这都体现了人本管理思想,也是如今大学成绩管理比例探究的基本路线。
2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的探索
在研究此次项目的过程中,笔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华东理工大学辅修学生以及一门英语选修课学生共210人进行了一次调研。此外,还通过电话采访对不同高校学生的成绩管理满意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如下:
表1 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电话采访汇总情况
■
上海各高校成绩管理比例比较相似,其中华东理工大学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一般不大于30%,若平时成绩比例需高于30%的课程应说明理由,并在考前报教务处备案。各项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问答、课堂作业为主)、期中成绩、课后作业成绩等。平时成绩中含作业量大,所占比例却很低,期末成绩多以考卷或论文为主,比例皆超过50%。受访学生对各自学校的成绩管理满意度各不相同,有92%的受访者认为已经习惯了当今的分配比例,当被问及是否能期望像国外那种80%左右的平时成绩比例,而期末考试不考也能及格的制度时,受访者都表示并不适应,一方面摆脱不了将近二十年的固有制度,其次也心存抱佛脚的侥幸心理,如果平时加大比例力度,将会限制很多平时的自由时间。但受访者表示,如今的成绩管理制度往往会造成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氛围,对课后的自主学习也造成极大的影响。
此外,笔者还向华东理工大学辅修学生以及一门英语选修课的210名学生做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针对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如下:
图1 受访学生的男女比例
■
图2 所在读专业成绩分配比例情况
■
从所读专业成绩分配比例来看,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的情况较多,那是因为目前各高校正在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例如学分制、弹性学制、选课制、分层次教学等。这些教学管理模式现在已经运行得比较成熟。但同时也给学生的成绩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学分制和选课制使得学生对课程的自主性增强,使得成绩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在这类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下,平时成绩的管理更加复杂、艰难。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如今期末成绩比例过半的局面。
图3 受访学生所认为的成绩比例漏洞
■
在受访者看来,大学成绩比例造成的最大问题是期末临时抱佛脚,比如部分学生不重视德育课的教学,不重视德育课的理论学习,有些学生临时抱佛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除此之外,逃课现象严重也是当今成绩比例所造成的一大难题。由于平时成绩的比例较小,许多学生便不重视平时的积累,常常逃课。他们认为平时成绩本来就占不了多少总分,即使平时不上课也能考及格。 图4 你所希望的成绩比例
■
在此次调查中,学生所希望的成绩比例呈现两极化趋势。有90%的学生希望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而有10%的学生认为平时成绩应占30%,期末占70%。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现在的成绩比例十分不满,而平时期末成绩各占50%是新成绩比例中最适应现在学生心理的。如果将成绩比例一下子改为平时90%,期末10%,学生很难接受并且适应新的极端比例,当然学生更不希望维持平时10%、期末90%的成绩比例。50%的平时成绩既能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积累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失期末成绩的比重,是在调查学生中最受欢迎的。
3结语
3.1当今大学成绩管理比例的缺陷
一是期末成绩比例太重,大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心理及行为愈演愈烈,忽视了平时积累的学习过程,削弱了大学生自主管理时间、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原本不受约束的作息时间转换成了玩乐时间,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成才比例。
从所调查的上海七所高校来看,大学成绩比例都以期末成绩为主。首先是自教育改革以来,成绩管理制度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对这种比例习以为常,对此更有一种恋根性,增大了成绩比例改革的难度。其次,平时成绩的考核标准难以确定,容易导致平时成绩的不公平。在中国各大高校中,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平时成绩管理办法,也自然很难形成平时成绩管理体系。再者,中国高校数量众多,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成绩比例。另外,平时成绩的测定规范化会造成教师的负担,对教师的素质考核也很难实施。
二是导致教师与学生过于注重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实践能力与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成绩比例的失调使得大学成为高效率的“毕业机器”,学生在大学期间大大增强了学习能力与应试能力,不过对于学生的礼仪素质、表达沟通能力等都无法保证,使得毕业的学生往往有与社会“脱节”的感受。
三是过于单调的考试手段无法使人才多样化地产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考试并非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如果成绩管理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就能增加追求自身兴趣的机会,为社会人才的多样性提供可能性。 (下转第81页)(上接第34页)
3.2建议与意见
通过对大学生的采访与调研,现将意见与建议总结如下:
一是扩大平时成绩的比例,采取50%的试用比例,以此使学生更为重视平时成绩的不断积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评测出较为有利的评分方式,形成一套规范的平时成绩管理制度,对平时成绩的评判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改正以单一卷面成绩为主的评分类型,增加开发性思维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平时成绩管理办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四是平时成绩可能只对出勤率有明显的帮助,仍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黄瑶.高校人本管理及其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李孟芒.高校成绩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3]潘惠锦,岳冬青.德育课程中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