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来到幼儿园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班男孩童童家养的一只母狗生了一窝小狗,小狗刚断奶,童童妈妈说,家里养不了,要把小狗都送人,童童很舍不得。有一天,他带了其中他最喜欢的一只小狗来幼儿园,提出能不能把这只小狗养在幼儿园里,这样,他还能常常看到这只小狗。班里的孩子见到这只小狗,都很喜欢。由于它全身都是黑色的,孩子们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黑。孩子们都希望能把小黑养在幼儿园里,园里讨论之后,觉得可以满足孩子们这个愿望。园里决定在户外给小黑找个地方安家,将来主要由保安负责管理,孩子适当参与。孩子们开心极了,提出想要帮助小黑安家。于是,教师带着孩子们到户外考察,看看哪里适合小黑安家。孩子们发现,小果园里有间废弃的小木屋,之前园里的兔子就养在这里,自从兔子搬家后,这里就空出来了。这间小木屋许久不用,有点旧了,里面还有蜘蛛网,门也坏了,周围还长了杂草。孩子们提出,把这间小木屋清理一下,修一修,不就可以让小黑住了吗?教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但没有立即组织孩子们讨论,而是请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和家人一起去查找资料,想一想怎样给小狗安排一个舒适的窝,并把自己的想法做成一份计划书。几天后,教师组织了一次“小小发布会”,孩子们介绍了各自的想法,有的说:“小木屋的门坏了,修一下,把木板钉好,就不会漏风了。”有的说:“把小木屋里面打扫干净,找些毯子什么的铺在地上,这样小黑就不会冷了。”有的说:“用颜料把小木屋粉刷一下,让它变得更好看,小黑一定会喜欢。”还有的说:“把周围的杂草清理掉,去木工坊做个门牌竖在小木屋外面,再找些鹅卵石装饰一下,到了春天还可以种点花。”孩子们还给这间小木屋起名为“爱心小屋”。教师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童童说:“天气已经很冷了,我们要抓紧时间了,不然小黑没有屋子可住,会冻着的。”教师觉得这是一个引导孩子分工合作的好机会。这时正好有孩子提出了合作的想法,说:“如果我们分工来做,一定会更快。”同伴听了都表示赞同,教师十分欣喜。那么如何分工呢?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后,大家决定按工作内容分组:清理组负责清理小木屋内外环境,如清扫、除草、擦拭,木工组负责修理、做门牌、设置围栏,装修组负责布置小木屋内部环境、粉刷小木屋外墙,美化组负责美化小木屋周边环境。孩子们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某一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各组分头开展工作。然而,在分组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原本希望孩子们虽然分到不同的组,但也可以一起讨论、互相启发,先完成任务的孩子也可以帮助同伴甚至加入其他小组。可是,实际上孩子们并没有这样做,每个组基本上各做各的。比如,清理组是最早开始工作的,他们在工作时,其他组都在忙着准备自己组需要用的材料,没关心过清理组是如何工作的。而清理组的孩子完成任务后,大多去玩别的游戏了,没怎么关心小木屋后续的改造工作。又如,木工组几乎是一头扎进园里的木工坊,对其他组的情况都不太了解;装修组和美化组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两组之间有一些交流,但也不多。经过一周多时间,爱心小屋改造完成,活动到此暂告段落。
   在教研活动中,该教师向大家介绍了爱心小屋改造的过程,并提出了关于分组活动的疑问。该教师谈到,孩子们分到不同的小组去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获得的经验是不同的,即便后期教师组织了集体分享活动,但由于孩子对没有亲身参与的活动缺乏体验,还是会出现经验的缺失,那么,到底要不要分组呢?教师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分组是出于自愿,生成活动、项目活动本来就不需要全班整齐划一地进行,分小组开展活动是必然的。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在不同的活动中会获得不同的经验,虽然这次选择了某一组,获得的是某一方面的经验,但在幼儿园各种各样的活动机会还有很多,教师不需要纠结于这一次活动中孩子获得了什么,错失了什么。有的教师认为,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分组似乎太急了,孩子们只不过提出了要做哪些事,还没有充分讨论,就在考虑分组了,几个组的工作量、工作内容等安排似乎也不够均衡,所以问题不在于分不分组,而在于何时分组、怎样分组。有的教师认为,分工不等于分组,完全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一步步地参与清理、修缮、美化等环节,其中同样也是可以有分工、有合作的,这样孩子们获得的经验就比较完整了。
   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如果是您,会如何对待?
  (江蘇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牌楼幼儿园 顾薛哲 提供)
其他文献
课程建构是一个漫长的逐步积累和发展的过程。我园有60多年的办园历史,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面向未来、坚持不懈地探索,秉持“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在行动中思考,逐步构建了“以情感教育为旨归的‘织网式’课程”。课程从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到一等奖再到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走过了“孕育—细化—整合”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儿童、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孕育起
在成年人的记忆里,经常会泛起童年时与同伴在户外嬉闹、追逐、玩耍的游戏场景和活动片段。那种亲近自然、极具开放性的户外游戏,扎根于质朴的土地与乡情,是童年岁月里抹不去的快乐印记,更是哺育个体幼年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   然而,伴随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居住环境的城镇化和高层化,户外游戏在童年成长中所占据的位置日渐衰微,而室内化的电子游戏渐成孩子们的新宠。今天,的确随处可见端坐于椅凳、捧着一板电子屏
今年的政协一号提案是《关于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提案》。该提案指出,与九年义务教育相比,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学前教育的投资少、资源总量不足、师资短缺、办园水平参差不齐、“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  “政协一号提案”成为媒体关注焦点,但“一号”只是一个时间序号,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这个提案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为某种程度上抓住了当前家长们要求政府帮助他们降低育儿成本、解决入园难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给予家庭专业指导,提高家庭韧性,帮助孩子拥有丰富的、有质量的居家生活,是我们作为幼儿园教师的责任。我园的“生活化课程”强调回归儿童、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我们也期待着它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够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空中生日会”的缘起  疫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家长们,并从2月初开始在班级微信群与孩子们持续开
目标:  1.学习理解图示和符号,在平面上感知上下左右等空间方位。  2.理解游戏规则,积极验证游戏结果,提高观察能力和专注力。  准备:  1.一块8×8的格子底板。  2.难度为1星、2星、3星的卡片若干套,每套包含翻牌本、提示卡、答案卡、反面有答案的问号提示卡。  3.不同特征的立体小人24个。  4.格子底板、立体小人、红色大箭头的后面均有磁贴。  玩法一:单人游戏  游戏前,幼儿根据翻牌
我刚接手了一个大班,发现这个班的孩子已养成了不错的整理习惯,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玩具材料,孩子都会自主根据标签的提示将它们整理归位。这个班正在使用的区域活动材料的整理标签很特别,是趣味题形式的,题目贴在材料柜上,答案则贴在材料筐上,孩子只要答对题,就知道该把哪个材料筐放在哪个位置了。这些趣味题都与孩子近期学过的知识有关,比如,学了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概念,就出现了“红 黄=□”这样的题;学了相邻数,就出
读者来信——  我的作文老写不好,老师让我加大阅读量,可是,他们和父母推荐的书,我一点也不喜欢读。有什么好办法让我爱上阅读呢?何况,每天的作业那么多,哪有时间去阅读啊!    一是阅读不用制定计划。要把它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任务。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用记读书笔记、不用抄好词好句,只要喜欢,该记住的自然记住了,该有心得自然会有心得,比如,你读书时会默默叹息,或哈哈大笑,或严
在翻阅园内孩子成长档案中的美术作品时,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孩子的绘画作品中都有蝴蝶形象,而大部分孩子笔下的蝴蝶形象都很相似:椭圆形的身体,身体的左右两侧各用两个半圆形来表现蝴蝶的一对翅膀,蝴蝶的头部延伸出两条弧线,代表蝴蝶的触角,而且触角的顶端通常会有一个小圆点。可以说,这些蝴蝶只在色彩、装饰等方面略有不同,整体的轮廓、线条几乎别无二致。这一现象在小班、中班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已有所显现,在大班
加强师资建设 把好幼儿园育人观   有媒体报道,西安某幼儿园看护点负责人崔某“不收村里娃,只养天鹅不养猪”的惊人之语,以及该幼儿园存在“无手续办园”“收费标准不一且偏高”等问题,引起家长不满。事件曝光后,当地教育局及街道办组成联合调查组介入调查,对崔某本人及园方主要管理团队进行了批评教育,负责人崔某已被解聘。  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
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于2012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与颁布的背景相呼应,教学活动游戏化,注重幼儿学习品质和人格品质培养是本届研讨会上被反复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上届研讨会的核心主题是“游戏音乐,快乐成长”;本届研讨会以“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为核心主题,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在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而下届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