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神经细胞凋亡等.目前,中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多有报道,部分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药对血脑屏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脑血流量及病理损伤、清除自由基、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及钙离子超载、减轻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表达、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栓形成、影响神经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等方面.中药可多层次、多靶点发挥脑保护作用,但目前中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临床应用有限,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缺少规范的中医辨证及系统
【机 构】
: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神经细胞凋亡等.目前,中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多有报道,部分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药对血脑屏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脑血流量及病理损伤、清除自由基、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及钙离子超载、减轻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表达、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栓形成、影响神经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等方面.中药可多层次、多靶点发挥脑保护作用,但目前中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临床应用有限,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缺少规范的中医辨证及系统的疗效评价标准,缺乏对干预时间窗及不同剂型给药途径的深入挖掘等.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建立规范的疗效评价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明确中药保护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积极研发疗效确切的新药和制剂.
其他文献
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发展和延伸.从最初《黄帝内经》的“九针理论”,到金元时期何若愚的“时间针法”、窦汉卿的“针刺十四法”,医者运用不同方法对穴位进行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将羊膜组织通过切开包埋的方式埋入喘息、大杼、风门等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案例.20世纪70年代后期,埋线疗法在治疗慢性病和虚证的基础上增加了急症和实证,病种涉及到内、外、妇、儿等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埋线中埋藏材料由原来动物组织的垂体、腺体发展到羊肠线;埋线工
十二时辰肇始于汉代,丑时是两个十二时辰的连接点,具有结束与开启的双重职能,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内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丑”古通“纽”,《说文解字注》释其为束缚、捆绑;升腾、萌发之意.《伤寒论》中,丑时同为太阴、少阴、厥阴的欲解时.三阴同为阳入阴出,太过、不及均会导致疾病发生,当阳入阴出之势头太过,势必发生阴阳升降出入的异常,导致阳气不能升发,阴气不能收藏,故此时需逆转阳入阴出的趋势,丑时的阴阳特点,恰恰符合这种逐渐冲破束缚,升提阳气的状态,所以其为三阴病共有之欲解时.丑时与开阖枢并无直接关系,但由于丑时与
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及致病特点与“伏邪”致病极为相似.“少阴虚寒”是前列腺癌内生伏邪的根本病因,痰浊、血瘀、寒凝是“伏邪成巢”的主要病机.同时,该病病变初期较为隐匿,受诸多内外因素影响,引发伏毒而为患,这与遗传学中的BRCA1/2基因突变存在较多相似之处.BRCA1/2基因突变在前列腺癌的遗传学因素中占居主导地位,发生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先天禀赋受父母遗传影响,形成少阴虚寒体质,在病变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若其时肾中精气充沛,肾阳可抑制少阴虚寒,前列腺癌未必发病;若其时肾中精气亏虚,前列腺癌易感性提升
《黄帝内经》中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理论,因历代医家对其内涵解释不同及其与西医解剖学位置相反,时常引起争议.“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理论可溯源于《周易》的阴阳之道,在《黄帝内经》中演变为阴阳升降,并奠定了脏腑气机升降的理论基础.临床中,“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体现了肝肺气机升降的特性,标识了肝肺病证反映于体袁的病位以及肝肺气血偏胜的病位,指导了中医法象用药.
《脉理求真》为清代黄宫绣所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脉法心要组成,主要介绍诊脉部位、各种脉象及脉证关系等内容;第二部分由四言脉要增删组成;第三部分由经脉歌诀组成,简便易知,供人习诵.《脉理求真》学术思想精要可概括为:气本一贯、不拘部位,即医者持脉,不应局限于某部,不可呆用俗传脉法而不知变化,应三部九候综合判断;胃气为本、重视中州,即胃气为诊脉之要,诊察胃脉有必要观察病家饮食;脉类阴阳、纲目比类,即用“对待”“比类”“纲目”三法门将脉学分类总结.
龙江韩氏认为,多种病因导致肝肾失调、阴阳失衡从而出现经行发热,并将经行发热分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血瘀证、肾阴亏虚证、肾虚肝郁证;分别采用疏肝解郁、凉血调经法,疏肝活血、凉血调经法,滋阴益肾、清热调经法,滋肾疏肝、清热调经法;针对性地应用百灵调肝汤、丹栀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滋肾汤、百灵育阴汤.
“一源三歧”学说中“一源”在女子为女子胞,在男子为男子胞.女子胞即子宫,已为学术界广泛共识,而男子胞所指为何,则始终众说纷纭.有学者从生理功能、《黄帝内经》相关条文角度,认为男子胞为睾丸;有学者从解剖位置、发病特点分析,认为男子胞为前列腺;也有学者从生殖之精并非为先天所得入手,明确分析男子胞不为肾.为此,笔者梳理文献,认为“男子胞”根据中医藏象学说特点,从结构上对应精囊及前列腺,从功能上对应中医概念中的“精室”.
中医认为,疾病病机进展一般包括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阳入阴、从热转寒、由实转虚等不同的情况,然表里之隙、阴阳之间、寒热之隔、虚实之化的转折中必然存在病机之“拐点”.在乙肝后肝硬化的病程进展中,亦存在一个短暂时期的病机“拐点”,在此“拐点”前,此病较为易治,肝硬化病程可逆;在此“拐点”后,此病较为难治,肝硬化不可逆.乙肝后肝硬化的病机拐点包括由热转寒和由气入血两类,前者可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理中汤治疗;后者可予柴胡桂枝千姜汤合旋覆花汤治疗.
病理性新骨形成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中医疗法主要是通过控制腱端炎、抑制Wnt/β-catenin传导通路、调节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及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途径干预AS病理性新骨形成.中医特色疗法众多,现有研究主要涉及中药汤剂、督脉灸、揿针、中医手法、中药活性成分等.中医疗法在治疗AS病理性新骨形成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其相关机制并未完全明确,腱端炎与新骨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待挖掘;穴位埋线、刮痧、刺络放血、拔
苓桂术甘汤为《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组方精当,药简效宏,可以治疗脾阳虚弱、水饮内停所致的各种痰饮病,对于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系疾病疗效确切,亦可广泛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腹水、胃胀、腹泻、鼻炎、肺炎等疾病.现有文献以心系疾病研究为主,对于肺系疾病、肾系疾病和脾系疾病的研究较少.同时,现有研究存在临床试验样本量小,部分实验设计严谨性、合理性不足,研究停留于较浅层次,作用机制探讨深度不足,常规应用研究较多,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故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重视实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