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政府的公交改革方案从2005年起由重庆市发改委牵头制定,至今已历时一年。重庆市发改委改革处负责人表示,草案日前还仅限于小范围的讨论,近期将提交政府办公会议讨论。
2月16日,雨中的重庆异常寒冷。曾凡跃晚上9点半赶往大坪三院打吊瓶。与突袭而至的感冒相比,更让他焦头烂额的是他公司的事。
曾凡跃是重庆最大的民营公交企业互邦集团的董事长,他的另外‘个身份是重庆工商联道路运输商会副会长。尽管进入城市公交行业已多年,但由于实力悬殊,与国有公交企业持续5年的竞争,只落得败局。
就在2月14日重庆工商联道路运输商会的换届会议上,与会的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称,重庆市将有序地向非公资本开放公交市场,她希望非公企业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对于曾凡跃们来说,那封闭已久的大门是否就此真正敞开?
改革方案出台在即
按照重庆市的规划设计,到2007午,重庆市主城区300米范围内就要有一个公交车站,公交车需要增加到7740辆。
2004年年底,国有独资的重庆公交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公交集团”)曾在当地媒体上公开表示,因为公交车辆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缺口巨大。另有消息称,这一缺口在70亿元左右。
也就在当年底,重庆公交集团第一次对外宣称,欢迎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或控股、参股公交子公司等方式,参与公交各领域。
而重庆市国资委随即表示,对于整个重庆公交系统,民资只能参股不能控股,控股主体仍然必须是国有资本。
政府的改革方案从2005年起由重庆市发改委牵头制定,至今已历时一年。该市发改委改革处负责人2月16日表示,草案目前还仅限于小范围的讨论,将干一两周后提交政府办公会议讨论。
童小平在14日讲话中透露了一些基本的改革思路,即“公交领域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十一五”期间,重庆将有序地开放公交市场,鼓励非公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公交投资、建设和经营。
尽管如此,重庆民营公交企业对此普遍存观望态度。曾凡跃表示,“现行体制下,弱小的个体与强大的巨人要实现平等携手,是很难的事情。”
“92号文”的紧箍咒
重庆民营公交企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是2000年。
之前,尽管国有公交公司仍占主导地位,民营企业也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成立于1992年的互邦集团,曾在1996年推出“绿色巴士”,是当时设施最好的公交车,并推进了整个重庆公交车的转型换代。
2000年10月,“重庆市交委下属的运管局出台了针对民营客运的‘渝道运发(2000)92号文’,规定停止所有新增运力的线路的申请审批,停止主城十区客运车报废更新指标的启用。”
“由于不能换新车,早该报废的冒着黑烟的旧中巴车满大街跑,给市民留下了‘臭名昭著’的印象。”曾凡跃说。
2002年,重庆推出“3改1”改革,即3个19座以下的中巴车报废,换1个出租车指标。当时这样应报废的中巴车,全市国营公交有700台,民营公交有1500台。互邦的500台中巴在改革中换成了170辆出租车,“民营公交市场份额减少”。
2005年8月,重庆民营公交车车型再次升级,实行“2改1”:2辆20座以下中巴换1个蒙迪欧出租车指标。同时,将原民营公交大车“收编”,与重庆公交集团车辆相区别,这些车辆序号以“7”开头。
至此,在92号文的紧箍咒下,通过“3改1”、“2改1”,该市国有公交车车辆从2000年的1500辆发展到目前的5000余辆,而民营公车仅剩下471辆。
但“7”字系列公车2005年9月正式上路后,与重庆公交集团的矛盾空前激化。
当地媒体报道称,这些“7”字系列公交车乱停乱上现象突出,甚至擅自改换线路。作为“反击”,与“7”字头民营公交车同线的国营公交车数量激增,甚至发生双方直接冲突事件。
1月17日,重庆市政府组成联合执法队,对“7”字系列进行大规模清理整顿。但民营公交车也备感委屈,因为公交车站属于重庆公交集团所有,民营公交企业的经营线路只核定了始发站和终点站,没有沿途停靠站点,它们只能“乱停乱上”。曾凡跃称,到现在,站点的问题仍未解决,而互邦的营业额在直线下落。
合作的难度
“7”字系列公交车事件,在重庆引发了一场讨论。关于民营公交究竟是不是“公交”车,有人认为,他们不负担公益义务,只知赚钱,算不上公交,不能挂“公交”牌。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两者所受待遇不平等所致。
在重庆市“两会”期间,市工商联提出提案,指出民营公交受到数种不平等待遇,例如重庆市财政近3年每年对重庆公交集团提供补贴达7000万。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加各种税费减免等暗补,费用大概在3亿左右。而民营公交企业不仅没有补贴和优惠政策,还要交纳各种费用。
2000年颁布的92号文件仍然有效,民营公交企业至今不能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更新和新增客运车辆,不能参与新开线路营运。
据知情人土透露,重庆公交集团提了两个方案:一是民营公交企业参股,二是某些线路上的合作。但民营老板们都有顾虑,曾凡跃说,“参股与合作两种方式,在5000与400的悬殊的对比下,民营企业很难有话语权。”
似乎唯一可行的途径是将现有和新增公交客运线路等资源进行公开招投标,实行特许经营制度,但由于涉及资源重新配置,亦显得异常艰难。
2月16日,雨中的重庆异常寒冷。曾凡跃晚上9点半赶往大坪三院打吊瓶。与突袭而至的感冒相比,更让他焦头烂额的是他公司的事。
曾凡跃是重庆最大的民营公交企业互邦集团的董事长,他的另外‘个身份是重庆工商联道路运输商会副会长。尽管进入城市公交行业已多年,但由于实力悬殊,与国有公交企业持续5年的竞争,只落得败局。
就在2月14日重庆工商联道路运输商会的换届会议上,与会的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称,重庆市将有序地向非公资本开放公交市场,她希望非公企业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对于曾凡跃们来说,那封闭已久的大门是否就此真正敞开?
改革方案出台在即
按照重庆市的规划设计,到2007午,重庆市主城区300米范围内就要有一个公交车站,公交车需要增加到7740辆。
2004年年底,国有独资的重庆公交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公交集团”)曾在当地媒体上公开表示,因为公交车辆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缺口巨大。另有消息称,这一缺口在70亿元左右。
也就在当年底,重庆公交集团第一次对外宣称,欢迎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或控股、参股公交子公司等方式,参与公交各领域。
而重庆市国资委随即表示,对于整个重庆公交系统,民资只能参股不能控股,控股主体仍然必须是国有资本。
政府的改革方案从2005年起由重庆市发改委牵头制定,至今已历时一年。该市发改委改革处负责人2月16日表示,草案目前还仅限于小范围的讨论,将干一两周后提交政府办公会议讨论。
童小平在14日讲话中透露了一些基本的改革思路,即“公交领域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十一五”期间,重庆将有序地开放公交市场,鼓励非公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公交投资、建设和经营。
尽管如此,重庆民营公交企业对此普遍存观望态度。曾凡跃表示,“现行体制下,弱小的个体与强大的巨人要实现平等携手,是很难的事情。”
“92号文”的紧箍咒
重庆民营公交企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是2000年。
之前,尽管国有公交公司仍占主导地位,民营企业也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成立于1992年的互邦集团,曾在1996年推出“绿色巴士”,是当时设施最好的公交车,并推进了整个重庆公交车的转型换代。
2000年10月,“重庆市交委下属的运管局出台了针对民营客运的‘渝道运发(2000)92号文’,规定停止所有新增运力的线路的申请审批,停止主城十区客运车报废更新指标的启用。”
“由于不能换新车,早该报废的冒着黑烟的旧中巴车满大街跑,给市民留下了‘臭名昭著’的印象。”曾凡跃说。
2002年,重庆推出“3改1”改革,即3个19座以下的中巴车报废,换1个出租车指标。当时这样应报废的中巴车,全市国营公交有700台,民营公交有1500台。互邦的500台中巴在改革中换成了170辆出租车,“民营公交市场份额减少”。
2005年8月,重庆民营公交车车型再次升级,实行“2改1”:2辆20座以下中巴换1个蒙迪欧出租车指标。同时,将原民营公交大车“收编”,与重庆公交集团车辆相区别,这些车辆序号以“7”开头。
至此,在92号文的紧箍咒下,通过“3改1”、“2改1”,该市国有公交车车辆从2000年的1500辆发展到目前的5000余辆,而民营公车仅剩下471辆。
但“7”字系列公车2005年9月正式上路后,与重庆公交集团的矛盾空前激化。
当地媒体报道称,这些“7”字系列公交车乱停乱上现象突出,甚至擅自改换线路。作为“反击”,与“7”字头民营公交车同线的国营公交车数量激增,甚至发生双方直接冲突事件。
1月17日,重庆市政府组成联合执法队,对“7”字系列进行大规模清理整顿。但民营公交车也备感委屈,因为公交车站属于重庆公交集团所有,民营公交企业的经营线路只核定了始发站和终点站,没有沿途停靠站点,它们只能“乱停乱上”。曾凡跃称,到现在,站点的问题仍未解决,而互邦的营业额在直线下落。
合作的难度
“7”字系列公交车事件,在重庆引发了一场讨论。关于民营公交究竟是不是“公交”车,有人认为,他们不负担公益义务,只知赚钱,算不上公交,不能挂“公交”牌。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两者所受待遇不平等所致。
在重庆市“两会”期间,市工商联提出提案,指出民营公交受到数种不平等待遇,例如重庆市财政近3年每年对重庆公交集团提供补贴达7000万。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加各种税费减免等暗补,费用大概在3亿左右。而民营公交企业不仅没有补贴和优惠政策,还要交纳各种费用。
2000年颁布的92号文件仍然有效,民营公交企业至今不能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更新和新增客运车辆,不能参与新开线路营运。
据知情人土透露,重庆公交集团提了两个方案:一是民营公交企业参股,二是某些线路上的合作。但民营老板们都有顾虑,曾凡跃说,“参股与合作两种方式,在5000与400的悬殊的对比下,民营企业很难有话语权。”
似乎唯一可行的途径是将现有和新增公交客运线路等资源进行公开招投标,实行特许经营制度,但由于涉及资源重新配置,亦显得异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