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里,看得见是一门学问。
孩子兴冲冲地从兴趣班回来,一脸的愉悦和满足,并迫不及待地想和大人分享收获和趣事。可听完孩子的叙述后,很多父母都会心满意足地点点头,然后千篇一律地叮嘱孩子:“好好学习,以后学以致用,才能有前途!”
这些话如一盆冷水兜头浇下,顿时将孩子的快乐驱散得无影无踪。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个“它”,每个“它”,都是这件事的某一面。从感兴趣的技能里,孩子看到的是内在那个能令人快乐满足的“它”;而大人们看到的,却是外在的有功利色彩的“它”。
双方的对话,从始至终都不在一条轨道上,而是各说各话。很多人都会自以为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定义对方,从而看不见对方本身的需求。于是,整个过程看似在沟通,实则各自朝着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
结果可想而知。因为大人的眼里,只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往往是带着功利的东西,反而看不到孩子本身,孩子也觉得自己被忽视。长此以往,孩子越来越拒绝沟通。而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则越来越叛逆,不可理喻。双方之间的沟通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道路。
这样的相处模式,常常在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中出现。
比如夫妻之间会因为各种分歧发生争吵。男人熬夜看球,兴奋之余,手舞足蹈;女人不堪其擾之余,也往往难以理解这种行为。在女人看来,球赛仅仅是球赛,而对男人激动的表情视若无睹。男人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女人常常会对琐碎的小事那么在意,甚至发火,以至于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在男人看来,小事就是小事,这就是事件的本身,但男人往往看不见女人对所谓的小事赋予的不同的意义。
一件事情,一段感情,如果剥离所有的功利色彩,撕去那些外在的标签,剩下的还有多少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看得见,让一个人可以穿透功利的迷雾、外在的迷障,看到另一个人所看到的,而这正是人与人沟通中重要、关键的环节。
(摘自《广州日报》)
孩子兴冲冲地从兴趣班回来,一脸的愉悦和满足,并迫不及待地想和大人分享收获和趣事。可听完孩子的叙述后,很多父母都会心满意足地点点头,然后千篇一律地叮嘱孩子:“好好学习,以后学以致用,才能有前途!”
这些话如一盆冷水兜头浇下,顿时将孩子的快乐驱散得无影无踪。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个“它”,每个“它”,都是这件事的某一面。从感兴趣的技能里,孩子看到的是内在那个能令人快乐满足的“它”;而大人们看到的,却是外在的有功利色彩的“它”。
双方的对话,从始至终都不在一条轨道上,而是各说各话。很多人都会自以为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定义对方,从而看不见对方本身的需求。于是,整个过程看似在沟通,实则各自朝着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
结果可想而知。因为大人的眼里,只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往往是带着功利的东西,反而看不到孩子本身,孩子也觉得自己被忽视。长此以往,孩子越来越拒绝沟通。而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则越来越叛逆,不可理喻。双方之间的沟通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道路。
这样的相处模式,常常在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中出现。
比如夫妻之间会因为各种分歧发生争吵。男人熬夜看球,兴奋之余,手舞足蹈;女人不堪其擾之余,也往往难以理解这种行为。在女人看来,球赛仅仅是球赛,而对男人激动的表情视若无睹。男人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女人常常会对琐碎的小事那么在意,甚至发火,以至于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在男人看来,小事就是小事,这就是事件的本身,但男人往往看不见女人对所谓的小事赋予的不同的意义。
一件事情,一段感情,如果剥离所有的功利色彩,撕去那些外在的标签,剩下的还有多少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看得见,让一个人可以穿透功利的迷雾、外在的迷障,看到另一个人所看到的,而这正是人与人沟通中重要、关键的环节。
(摘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