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厂供水质量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保障水厂供水质量成为水厂工作中的重点。同时,在节能降耗理念的推动下,水厂开展节能降耗是当前工作发展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促进水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此阐述水厂供水质量保证及节能技术。
关键词:水厂;供水质量;节能降耗;技术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水资源的需求。水是生命之泉,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水厂而言,保证水质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水厂供水的同时,开展节能降耗也是当前水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亦需要引起水厂的高度重视。
1、水厂供水质量保证措施
1.1 混凝、沉淀阶段
(1)水温。在进行水处理时,如果水温较低,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颗粒细小、松散,主要是因为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低温水粘度大,使颗粒碰撞机会减少,水温低时,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影響沉淀效果。为提高低温水处理效果,常用方法是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和投加高分子助凝剂。(2)PH值。水的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程度视混凝剂品种而异,而要选择适宜的混凝剂,应结合原水水质和混凝剂特征来定。经过多年的运行经验,现采用液态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原水PH值在7.0-8.0之间,效果较好。(3)原水浊度。冬季原水浊度底,夏季洪水期原水浊度高。为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在夏季原水浊度高时(200NTU以上),采用高效混凝剂,其它时候采用普通混凝剂,能够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4)进水量与水力条件。水力条件是影响混凝、沉淀的重要因素。在混合、絮凝阶段,无论是采用水力混合还是机械混合,都要做到快速、均匀。采用水力混合、絮凝时,应控制好进水水量,让其水力条件尽量符合设计要求,提升絮凝效果,确保沉淀阶段的稳定和可靠。(5)积泥。絮凝池、沉淀池积泥对其运行有较大的影响,合理排泥和定期清洗是保证处理水质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的原水浊度设置不同的排泥周期,运用自动控制排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沉淀池一般每年清洗一次。
1.2 臭氧消毒工艺
在现在技术条件下,臭氧冷却水系统主要有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种技术措施。直接冷却技术就是经过处理的出厂水作为冷却水,在与臭氧发生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带走内部热量;间接冷却技术则是额外在臭氧发生器中安装冷却水系统换热器,通过注入外部冷却水闭环带走设备多余热量。间接冷却水系统要求闭环内的水应使用高纯度且不容易产生腐蚀作用的水,而外部冷却水可以使用水厂的出厂水。不管采用哪种冷却技术通常由出厂的水质决定。当水厂的出厂水中的氯离子不超过50毫克/升时,选择用出厂水作冷却水直接冷却设备,否则,宜采用间接冷却的技术。这主要是因为,水质不佳的冷却水可能会造成管道腐蚀严重,损坏设备内部。即使是出厂水作冷却水,也应当定期更换系统配件,从而保证臭氧发生器的设备本体不易生锈。
1.3 消毒工艺
合理控制消毒是保证水质安全的关键。各水厂主要采用液氯消毒,氯气投加量根据原水、沉淀水、滤后水的水质情况而定。当原水氨氮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较多时,耗氯量会明显增加;夏季水温高,细菌、藻内和微生物繁殖快,冬季氨氮等污染物较高,都会增加氯气消耗;此外,PH、原水氯化物等也会影响耗氯量。目前一般控制出厂水余氯在0.5-1.0ppm之间。
1.4 加强设备管理
设备正常运转是确保水质的重要条件。有效的设备管理应当是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保养、备件备品管理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尤其应当在设备采购(设备定型、设备性能分析)、设备维护保养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1.5 加强水质监测
浊度、PH、余氯,氨氮等指标最好能实时监测,化验室应当在做好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项目外,重点对原水水质、消毒剂投加、絮凝剂投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生产提供指导。水厂除设化验室外,班组也应定时、定项进行水质检验,及时掌握工艺水质变化情况,指导生产安全运行。
2、水厂节能降耗技术
2.1 采取多种措施,不断降低电能损耗
首先,要通过对泵站进行优化,不断降低水厂生产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具体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可以考虑进行进行水泵的优选,利用水泵的优选不断提高水厂泵站的运行效率,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可以采用启发式方法、动态规划算法、图解法等水泵优选的方法。通过优选,可以在用水量和供水量发生变化时,使水厂的泵站运行始终保持较优的工作状态,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其次,要不断优化水厂泵站的配电方案,不断降低水厂生产过程中的电能损耗。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厂的泵站的供电系统主要包括供电系统接线方案、供电容量、供电点、供电电压等。从总体上看,大多数水厂的泵站的供电系统比较落后,因此,有必要对水厂泵站的配电方案进行优化,具体可以从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案优化变压器选型、主电动机设计等方面来进行优化。
另外,要优化泵站变配电工程设计,不断降低水厂生产过程中的电能损耗。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等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国内的一些水厂还在采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泵站变配电工程设计,大量是用三角型接线度手动投切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差。电容器组手动投切也难以起到有效的补偿作用,基本上达不到无功补偿以及节约电能的要求。因此,必须要不断优化泵站变配电工程设计,将手动授切改为自动授切,降低线路的损耗,减少电费的支出,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最后,要不断降低电能损耗,必须有效清水池的电能损耗。一方面,我国各地的水厂要不断优化自来水厂清水池的设计,提高清水池有效容积。在设计清水池时,不但要从容量方面考虑,还要考虑通过抬高清水池内水位,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改进清水池的工作过程。要采用异水位的设计方法,抬高池内水位,使清水池具有水量调蓄和抬高水位双重作用。同时,目前我国很多水厂的清水池的工作过程比较落后,基本上都是采用活性碳吸附、反渗透、离子交换、微滤、电渗析等方法,消耗大量的电能。积极采用新的处理方法,减少能量损耗,降低水厂的生产运营成本。
2.2 优化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不断降低药耗
首先,要不断降低矾耗。矾耗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消耗之一,目前,我国的很多水厂采用的是手动加矾,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矾耗。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游动电流检测仪进行辅助手动加矾控制,利用游动电流检测仪分析滤后水浊度变化情况,并确定最佳的加矾,不但可以确保为用户提供质量稳定一致的自来水。在相同的滤后水水质下,还可以可以大大降低加矾量。
其次,针对矾耗过高的情况,还可以要求水厂的技术人员与运行人员对原水异常波动以及水处理过程及时进行技术分析,通过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处理水平,为处理类似情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积极对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水厂的技术人员与运行人员水处理技能,促进矾耗的不断降低。
最后,要不断水厂生产过程中的氯耗。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厂采用是液氯消毒,要有效降低氯耗,必须采用其自动加氯系统。由前加氯与后加氯组成自动加氯系统,采用科学的流量比例控制。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氯耗。必须避免不必要的氯气消耗,可以采用降低首次氯的投加,确保二次氯的投加,不但可以降低氯耗,还可以确保自来水管网持续消毒效果和出厂消毒效果。
结束语
总之,水厂供水质量保证以及节能降耗技术是当前水厂工作中的重点,只有不断地加强水质保证以及不断完善节能降耗技术,才能够促进水厂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证人民的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延涛. 水厂运行管理与供水安全性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2(06)
[2] 潘春华. 浅谈给水厂技术节能改造措施[J]. 科技资讯. 2007(25)
关键词:水厂;供水质量;节能降耗;技术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水资源的需求。水是生命之泉,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水厂而言,保证水质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水厂供水的同时,开展节能降耗也是当前水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亦需要引起水厂的高度重视。
1、水厂供水质量保证措施
1.1 混凝、沉淀阶段
(1)水温。在进行水处理时,如果水温较低,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颗粒细小、松散,主要是因为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低温水粘度大,使颗粒碰撞机会减少,水温低时,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影響沉淀效果。为提高低温水处理效果,常用方法是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和投加高分子助凝剂。(2)PH值。水的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程度视混凝剂品种而异,而要选择适宜的混凝剂,应结合原水水质和混凝剂特征来定。经过多年的运行经验,现采用液态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原水PH值在7.0-8.0之间,效果较好。(3)原水浊度。冬季原水浊度底,夏季洪水期原水浊度高。为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在夏季原水浊度高时(200NTU以上),采用高效混凝剂,其它时候采用普通混凝剂,能够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4)进水量与水力条件。水力条件是影响混凝、沉淀的重要因素。在混合、絮凝阶段,无论是采用水力混合还是机械混合,都要做到快速、均匀。采用水力混合、絮凝时,应控制好进水水量,让其水力条件尽量符合设计要求,提升絮凝效果,确保沉淀阶段的稳定和可靠。(5)积泥。絮凝池、沉淀池积泥对其运行有较大的影响,合理排泥和定期清洗是保证处理水质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的原水浊度设置不同的排泥周期,运用自动控制排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沉淀池一般每年清洗一次。
1.2 臭氧消毒工艺
在现在技术条件下,臭氧冷却水系统主要有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种技术措施。直接冷却技术就是经过处理的出厂水作为冷却水,在与臭氧发生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带走内部热量;间接冷却技术则是额外在臭氧发生器中安装冷却水系统换热器,通过注入外部冷却水闭环带走设备多余热量。间接冷却水系统要求闭环内的水应使用高纯度且不容易产生腐蚀作用的水,而外部冷却水可以使用水厂的出厂水。不管采用哪种冷却技术通常由出厂的水质决定。当水厂的出厂水中的氯离子不超过50毫克/升时,选择用出厂水作冷却水直接冷却设备,否则,宜采用间接冷却的技术。这主要是因为,水质不佳的冷却水可能会造成管道腐蚀严重,损坏设备内部。即使是出厂水作冷却水,也应当定期更换系统配件,从而保证臭氧发生器的设备本体不易生锈。
1.3 消毒工艺
合理控制消毒是保证水质安全的关键。各水厂主要采用液氯消毒,氯气投加量根据原水、沉淀水、滤后水的水质情况而定。当原水氨氮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较多时,耗氯量会明显增加;夏季水温高,细菌、藻内和微生物繁殖快,冬季氨氮等污染物较高,都会增加氯气消耗;此外,PH、原水氯化物等也会影响耗氯量。目前一般控制出厂水余氯在0.5-1.0ppm之间。
1.4 加强设备管理
设备正常运转是确保水质的重要条件。有效的设备管理应当是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保养、备件备品管理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尤其应当在设备采购(设备定型、设备性能分析)、设备维护保养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1.5 加强水质监测
浊度、PH、余氯,氨氮等指标最好能实时监测,化验室应当在做好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项目外,重点对原水水质、消毒剂投加、絮凝剂投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生产提供指导。水厂除设化验室外,班组也应定时、定项进行水质检验,及时掌握工艺水质变化情况,指导生产安全运行。
2、水厂节能降耗技术
2.1 采取多种措施,不断降低电能损耗
首先,要通过对泵站进行优化,不断降低水厂生产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具体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可以考虑进行进行水泵的优选,利用水泵的优选不断提高水厂泵站的运行效率,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可以采用启发式方法、动态规划算法、图解法等水泵优选的方法。通过优选,可以在用水量和供水量发生变化时,使水厂的泵站运行始终保持较优的工作状态,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其次,要不断优化水厂泵站的配电方案,不断降低水厂生产过程中的电能损耗。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厂的泵站的供电系统主要包括供电系统接线方案、供电容量、供电点、供电电压等。从总体上看,大多数水厂的泵站的供电系统比较落后,因此,有必要对水厂泵站的配电方案进行优化,具体可以从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案优化变压器选型、主电动机设计等方面来进行优化。
另外,要优化泵站变配电工程设计,不断降低水厂生产过程中的电能损耗。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等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国内的一些水厂还在采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泵站变配电工程设计,大量是用三角型接线度手动投切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差。电容器组手动投切也难以起到有效的补偿作用,基本上达不到无功补偿以及节约电能的要求。因此,必须要不断优化泵站变配电工程设计,将手动授切改为自动授切,降低线路的损耗,减少电费的支出,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最后,要不断降低电能损耗,必须有效清水池的电能损耗。一方面,我国各地的水厂要不断优化自来水厂清水池的设计,提高清水池有效容积。在设计清水池时,不但要从容量方面考虑,还要考虑通过抬高清水池内水位,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改进清水池的工作过程。要采用异水位的设计方法,抬高池内水位,使清水池具有水量调蓄和抬高水位双重作用。同时,目前我国很多水厂的清水池的工作过程比较落后,基本上都是采用活性碳吸附、反渗透、离子交换、微滤、电渗析等方法,消耗大量的电能。积极采用新的处理方法,减少能量损耗,降低水厂的生产运营成本。
2.2 优化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不断降低药耗
首先,要不断降低矾耗。矾耗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消耗之一,目前,我国的很多水厂采用的是手动加矾,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矾耗。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游动电流检测仪进行辅助手动加矾控制,利用游动电流检测仪分析滤后水浊度变化情况,并确定最佳的加矾,不但可以确保为用户提供质量稳定一致的自来水。在相同的滤后水水质下,还可以可以大大降低加矾量。
其次,针对矾耗过高的情况,还可以要求水厂的技术人员与运行人员对原水异常波动以及水处理过程及时进行技术分析,通过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处理水平,为处理类似情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积极对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水厂的技术人员与运行人员水处理技能,促进矾耗的不断降低。
最后,要不断水厂生产过程中的氯耗。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厂采用是液氯消毒,要有效降低氯耗,必须采用其自动加氯系统。由前加氯与后加氯组成自动加氯系统,采用科学的流量比例控制。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氯耗。必须避免不必要的氯气消耗,可以采用降低首次氯的投加,确保二次氯的投加,不但可以降低氯耗,还可以确保自来水管网持续消毒效果和出厂消毒效果。
结束语
总之,水厂供水质量保证以及节能降耗技术是当前水厂工作中的重点,只有不断地加强水质保证以及不断完善节能降耗技术,才能够促进水厂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证人民的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延涛. 水厂运行管理与供水安全性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2(06)
[2] 潘春华. 浅谈给水厂技术节能改造措施[J]. 科技资讯. 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