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678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点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12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肾脏病理分型和疾病活动。

结果

发热、皮疹、关节炎、肾脏损害和贫血为儿童和成人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儿童SLE发热、肝脾淋巴结大、贫血、肾脏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成人SL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P=0.024;χ2=6.027,P=0.014; χ2=4.261,P=0.039; χ2=4.221,P=0.040; χ2=4.566,P=0.033; χ2=4.346,P=0.037)。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儿童SLE血清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高于成人S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5,P=0.169)。其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低于成人S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3,P=0.028);其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成人SL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χ2=7.977,P=0.004)。肾脏病理分型中以Ⅲ型和Ⅳ型最为常见,儿童SLE肾脏损害更为严重,其Ⅳ型的发生率高于成人S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42);SLE疾病活动以中度最为常见,儿童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高于成人S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31)。

结论

儿童与成人SLE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儿童SLE疾病活动性更强,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而且肾脏病变较严重,需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microRNA(miR)–22和miR–1825在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JSLE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肾病综合征(NS)、川崎病(KD)、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为病例对照组,选取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研究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VSD患儿介入治疗前后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变化,分析NT-proBNP水平变化的特点及其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儿100例为VSD组,男43例,女57例;年龄5~8岁[(6.3±2.1)岁]。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天、
儿童风湿性疾病因种类繁多,多数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涉及多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复杂,给诊断带来极大困扰。认识儿童风湿病的分类,梳理主要诊断思路,从局部到全身,除外感染及肿瘤,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加以甄别,才可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ITF)对肠组织NF-κB及TNF-α的调节及与肠损伤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24只10日龄的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脂多糖(LPS)组,ITF组,每组8只。NS组予9 g/L盐水1 mL/kg腹腔注射;LPS组予LPS(5 g/L)5 mg/kg腹腔注射;ITF组予重组ITF(5 g/L)0.1 mL/只+LPS 5 mg/kg腹腔注射。于腹腔注射后3 h处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后处理对3周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将雄性3周龄SD大鼠分为4组(n=6)。假手术组:开胸后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后并不断流;MIRI组:LAD穿线后用蚊式血管钳断流30 min,然后松钳再灌注120 min;ADP后处理组(ADP组):LAD再灌注前20 min经股静脉注射ADP,其余操作同MIRI组;ADP/磷脂酰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严重的难治性、慢性肠道疾病,尤其在儿童,炎症性肠病严重影响其营养、生长发育,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对该病的认识在儿童慢性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其最新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总结。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是一组由不同先天和遗传因素导致的一个或多个固有和/或获得性免疫功能受损的疾病,影响疫苗接种决策,而感染可能是影响PID患儿最终预后的关键因素。PID患儿因为其免疫功能受损,接种疫苗后可能并不能产生保护免疫效应,有些免疫缺陷患儿对接种疫苗均不产生反应,甚至因疫苗含有的活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疾病。现主要介绍不同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CD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CD与慢性非特异性UC统称为IBD。CD在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常有反复,不易根治。UC主要是侵及结肠黏膜的
期刊
心力衰竭涉及神经激素控制、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外基质矩阵重建、心肌细胞损伤、心肌细胞应力等生物过程,在每个过程中均有反映其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应用这些标志物对心力衰竭进程加以评估。在儿童患者中,通过病史、症状、体征等临床特征难以客观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病程,需要结合生物标志物来更准确地评估患儿病情。当前生物标志物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指导、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