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制定了《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继续敞开收储,临时收储价格维持20400元/吨不变,收储质量按新棉花标准执行。收储时间为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由于收储棉价不及棉农预期,没有像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年年上调,加之用工成本上升、农资价格上涨等现实问题,反而打击了棉农种棉的信心。2013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在上年大幅减少的基础上继续减少。
棉花种植面积连续下滑
盐城既是江苏的产棉大市,也是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级优质棉主产区,历年来棉花产量一直占据全省半壁江山。2012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到120.4万亩,不及2007年的一半。2008年是一个重要节点,从那以后,盐城以至江苏的棉花种植面积连续下滑。盐城统计年鉴显示,盐城市2007年有棉田283万亩,2008年降到236万亩,2009年降到189万亩,2012年首次跌破150万亩。
盐城市下辖的射阳县,是国内著名的优质棉产销和加工地。2002~2007年,年均植棉面积占全省棉花种植总面积的14.86%,年产皮棉占全省总产量的18.13%,正常年景全县棉花种植面积都在60万亩以上,皮棉总产量也在5万吨以上。2009年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降到了50万亩,较上年净减少15万亩。2013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只有20万亩左右,比上年实际种植面积减少3.2万亩,减幅近14%。而现在,粮田和菜田迅速“吃”掉了棉田,“全县的50多家规模以上棉纺加工企业,大部分企业以后可能都要从外地进棉了。”射阳县棉花协会的专家说。
据国家统计局一季度经济运行公报,2013年全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下降6.2%。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消息:2013年山东、安徽、江苏的各地棉花种植面积仍将大幅减少,减少幅度在10%左右。与此同时,玉米和水稻占领了原来的棉田,2013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长1.0%,早稻和双季晚稻基本持平,中稻和一季晚稻增长1.6%;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增长4.1%。
种棉收入不如外出打工
放弃几十年种植的棉花,通常的解释是种棉成本大幅上升、比较收益下降。
虽然2012年棉花收储价格比2011年有所提高,但仍跟不上农资和人工费用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调查:2012年自投工日单价为42元,比上年增长18.5%,而临时雇请帮工的费用,在制钵、播种、移栽阶段已开出的工价,都比上年增加了25%左右。2013年盐城地区棉花种植雇工费价格都已超过百元,平均比上年上涨10%以上。射阳县海通镇沟浜村种植大户沈加良反映,今年移苗期间,一个工日工钱已达120元,比去年上涨20元,再加上一包香烟、一顿中饭大约需要150元。大丰市大桥镇中港村种植户邓开桂反映,今年一个工日工钱已涨到100元,比去年上涨10元,如果再算上一包香烟和一顿中饭大约需要120多元。
农民认为收储棉价偏低。由于全球经济疲软、棉纺织企业运营困难,棉花供过于求,皮棉现货销售清淡,国家储备棉数量大增,2013年国家收储棉价未达到农民的5元预期价格。
射阳县海通镇沟浜村种棉户曹恒富上年种了15亩棉花,今年只有10.5亩,减少的4.5亩全部改种小麦。他说:如果土地流转规划到他家,他连小麦都不想种了,因为土地流转费已涨到了800元/亩,不种田的收入也能超过长棉花。另外,玉米、水稻等其他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价格波动小,收益稳定,管理简单,用工成本少。2012年盐城地区棉价平均售价在4元/斤左右。按亩产500斤算,亩产值2000元,其中的纯收益只有500多元。“这就是说,在射阳这里,租种10亩棉花年收益5000多元,租种20亩年纯收益才1万出头,不如出去打工。”
长棉花只有棉花良种补贴15元,而水稻各类补贴有116.5元。棉花与水稻收益相差几倍,也远比不上种蔬菜、种桑的效益。江苏省统计局射阳调查局的丁亮局长说。射阳县海通镇沟浜村种棉大户沈加良也说“再差的农民工出去打工每天也可以拿80多元,种1亩棉花也就打几天工的收入”。
弃棉改粮将成趋势
在丁亮局长看来,这和近年来射阳乃至江苏粮食种植结构出现的根本性变化有关。因为如果种植棉花,1年内基本不能轮种别的作物。而如果种粮食,在秋季种植小麦后,夏季还可再轮种玉米或水稻,等于1年收了两季粮食。这两季,算1年的总成本,小麦的收入就可以消化掉全部成本,玉米或水稻的收入可以变成纯收益,2012年水稻亩产在1250斤左右,按照价格产值1600元左右;2012年玉米亩产在1200斤左右,按照价格产值1300元。这是每亩棉花纯收益的2-3倍。
而最终改变成本收益天平摆向的,是中国农村近年粮食种植方式悄然发生的巨变。丁局长介绍说:现在长小麦或者玉米,已不再要农民自己去收割。很多地方小麦收割机械化程度可以达到100%,每亩水稻机械化收割的成本只有100多元,而请人收需要200元左右。前者不仅更快,而且收割后就出谷子了,稻草都不用拉回去。
相比之下,如果种棉花,由于沿海产棉区雨水多,棉花采摘难以实现机械化,并且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工,只能把棉农全家人常年束缚在棉田里。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水平低,是棉花生产下滑的重要因素。
繁重的体力劳动难承受。棉花是大宗农作物在田生长期最长的,棉花生产周期长、技术复杂、用工数量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棉花种植劳动力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技术普及难度大、用工成本不断上升,这已成为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机械化作业的水平还比较低,轻简栽培技术尚在探索中,因此,从种到收,许多农活要靠人力劳作来完成。根据我们的调查,种植一亩棉花的用工是水稻的4-5倍,棉区经济迅速崛起,农民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远高于从事种植业收入,机械化程度高低、用工多少成为农民选择种植作物的关键,农民首先放弃或减少的种棉也在情理之中。
种一亩地的玉米,自投工只要5个工日就够了,仅是棉花的五分之一,省下来的时间还可以打打短工,一天也能有100多元的收入。也就是说,弃棉种粮,解放了劳动力。农民种下粮食后,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外出打工,去挣种粮收益之外的第二份收入。
有专家认为,棉花将变成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新格局。棉花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这将会深刻地改写中国棉纺产业的格局,棉纺加工企业也要适应国际棉价变化。
棉花种植面积连续下滑
盐城既是江苏的产棉大市,也是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级优质棉主产区,历年来棉花产量一直占据全省半壁江山。2012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到120.4万亩,不及2007年的一半。2008年是一个重要节点,从那以后,盐城以至江苏的棉花种植面积连续下滑。盐城统计年鉴显示,盐城市2007年有棉田283万亩,2008年降到236万亩,2009年降到189万亩,2012年首次跌破150万亩。
盐城市下辖的射阳县,是国内著名的优质棉产销和加工地。2002~2007年,年均植棉面积占全省棉花种植总面积的14.86%,年产皮棉占全省总产量的18.13%,正常年景全县棉花种植面积都在60万亩以上,皮棉总产量也在5万吨以上。2009年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降到了50万亩,较上年净减少15万亩。2013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只有20万亩左右,比上年实际种植面积减少3.2万亩,减幅近14%。而现在,粮田和菜田迅速“吃”掉了棉田,“全县的50多家规模以上棉纺加工企业,大部分企业以后可能都要从外地进棉了。”射阳县棉花协会的专家说。
据国家统计局一季度经济运行公报,2013年全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下降6.2%。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消息:2013年山东、安徽、江苏的各地棉花种植面积仍将大幅减少,减少幅度在10%左右。与此同时,玉米和水稻占领了原来的棉田,2013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长1.0%,早稻和双季晚稻基本持平,中稻和一季晚稻增长1.6%;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增长4.1%。
种棉收入不如外出打工
放弃几十年种植的棉花,通常的解释是种棉成本大幅上升、比较收益下降。
虽然2012年棉花收储价格比2011年有所提高,但仍跟不上农资和人工费用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调查:2012年自投工日单价为42元,比上年增长18.5%,而临时雇请帮工的费用,在制钵、播种、移栽阶段已开出的工价,都比上年增加了25%左右。2013年盐城地区棉花种植雇工费价格都已超过百元,平均比上年上涨10%以上。射阳县海通镇沟浜村种植大户沈加良反映,今年移苗期间,一个工日工钱已达120元,比去年上涨20元,再加上一包香烟、一顿中饭大约需要150元。大丰市大桥镇中港村种植户邓开桂反映,今年一个工日工钱已涨到100元,比去年上涨10元,如果再算上一包香烟和一顿中饭大约需要120多元。
农民认为收储棉价偏低。由于全球经济疲软、棉纺织企业运营困难,棉花供过于求,皮棉现货销售清淡,国家储备棉数量大增,2013年国家收储棉价未达到农民的5元预期价格。
射阳县海通镇沟浜村种棉户曹恒富上年种了15亩棉花,今年只有10.5亩,减少的4.5亩全部改种小麦。他说:如果土地流转规划到他家,他连小麦都不想种了,因为土地流转费已涨到了800元/亩,不种田的收入也能超过长棉花。另外,玉米、水稻等其他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价格波动小,收益稳定,管理简单,用工成本少。2012年盐城地区棉价平均售价在4元/斤左右。按亩产500斤算,亩产值2000元,其中的纯收益只有500多元。“这就是说,在射阳这里,租种10亩棉花年收益5000多元,租种20亩年纯收益才1万出头,不如出去打工。”
长棉花只有棉花良种补贴15元,而水稻各类补贴有116.5元。棉花与水稻收益相差几倍,也远比不上种蔬菜、种桑的效益。江苏省统计局射阳调查局的丁亮局长说。射阳县海通镇沟浜村种棉大户沈加良也说“再差的农民工出去打工每天也可以拿80多元,种1亩棉花也就打几天工的收入”。
弃棉改粮将成趋势
在丁亮局长看来,这和近年来射阳乃至江苏粮食种植结构出现的根本性变化有关。因为如果种植棉花,1年内基本不能轮种别的作物。而如果种粮食,在秋季种植小麦后,夏季还可再轮种玉米或水稻,等于1年收了两季粮食。这两季,算1年的总成本,小麦的收入就可以消化掉全部成本,玉米或水稻的收入可以变成纯收益,2012年水稻亩产在1250斤左右,按照价格产值1600元左右;2012年玉米亩产在1200斤左右,按照价格产值1300元。这是每亩棉花纯收益的2-3倍。
而最终改变成本收益天平摆向的,是中国农村近年粮食种植方式悄然发生的巨变。丁局长介绍说:现在长小麦或者玉米,已不再要农民自己去收割。很多地方小麦收割机械化程度可以达到100%,每亩水稻机械化收割的成本只有100多元,而请人收需要200元左右。前者不仅更快,而且收割后就出谷子了,稻草都不用拉回去。
相比之下,如果种棉花,由于沿海产棉区雨水多,棉花采摘难以实现机械化,并且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工,只能把棉农全家人常年束缚在棉田里。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水平低,是棉花生产下滑的重要因素。
繁重的体力劳动难承受。棉花是大宗农作物在田生长期最长的,棉花生产周期长、技术复杂、用工数量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棉花种植劳动力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技术普及难度大、用工成本不断上升,这已成为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机械化作业的水平还比较低,轻简栽培技术尚在探索中,因此,从种到收,许多农活要靠人力劳作来完成。根据我们的调查,种植一亩棉花的用工是水稻的4-5倍,棉区经济迅速崛起,农民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远高于从事种植业收入,机械化程度高低、用工多少成为农民选择种植作物的关键,农民首先放弃或减少的种棉也在情理之中。
种一亩地的玉米,自投工只要5个工日就够了,仅是棉花的五分之一,省下来的时间还可以打打短工,一天也能有100多元的收入。也就是说,弃棉种粮,解放了劳动力。农民种下粮食后,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外出打工,去挣种粮收益之外的第二份收入。
有专家认为,棉花将变成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新格局。棉花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这将会深刻地改写中国棉纺产业的格局,棉纺加工企业也要适应国际棉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