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康复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理念,对于现代培智教育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作为现代康复技术里最重要的职业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的融合,也将成为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现代职业康复技术; 培智教育;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65-002
培智教育已经成为特殊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康复技术以其在智障儿童恢复方面良好的效果,越来越多地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一、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的预期目标体系
以特殊教育课标体系三大领域18个次领域的培养目标为基准,结合残疾人功能康复需求的五个层次,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走动、语言沟通)、学习能力和劳动能力(认知、作业职业技能)、家庭生活能力(心理适应调节功能)、社会生活能力(心理/社会适应功能)、取得良好生活质量的能力,笔者在实践中将培智教育的目标体系简化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的目标应该是注重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第二层面的目标应该是注重基本技能与康复;第三层面的目标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主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在教育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潜能,帮助学生提升;另一方面,要通过系统化的技能培训,让具有发展可能的学生学会一些职业技能,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之所以构建这样的目标体系,是希望简化特殊教育的目标,突出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和达成,分层次实现培智教育的目标。
二、职业康复技术运用于培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在能力、精力、师资配备、经费等允许的情况之下,对学校的课程进行重新的建构,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课程体系,致力于让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好地促进残障学生的成长和需要。
1.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的一般性课程的前提下,对现有国家课程结果进行整合,以期让课程的设置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1)培智儿童的课程设置:在实践中,笔者对培智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主要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唱律、生活、写字、电影课、计算机、绘画(手工)、面点制作、晨点(综合活动)、购物、保健、大课间活动、康复、蒙台梭利等。
(2)课程设置实施: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培养智障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
根据《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笔者在课程设置方面,将一般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进行了融合,调整、制定了培智教育的课程安排:
A.上午:主要为常规性课程。
第一项内容:晨点(综合活动):晨点课(综合活动)的时间大约为半个小时,主要内容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介绍、问候、教师点名、播报日期、天气情况、播放动感的奥尔夫音乐等内容。
第二项内容:一般l生课程:主要内容是常规的语文、数学、唱律、生活、写字等课程。
第三项内容:体育大课间: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老师根据学生康复的特点和需要,创作自编操,并指导学生跳操。再加上一些适合学生活动的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康复。
B.下午:主要内容为选择性课程。
第一项内容:选择性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设电影课、计算机、绘画(手工)、面点制作、康复等选择性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上针对自己特点的课程。
第二项内容:特色康复训练: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康复。我们结合各种传统的游戏,根据游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让学生参与。
第三项内容:夕会课:主要是班主任根据学生这一天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C.每周一次购物课(社会实践)。
购物课的设想来自于特殊教育学校经常会收到来自于兄弟学校、志愿者团体、社会各界捐赠的玩具、文具、食品等,这些东西平常都是直接发放给学生,对学生来说教育意义不大。因此,学校可以开辟专门的区域,把这些物品以及学校采购的物品共同作为学校超市的商品。
每周可以安排一次固定的时间,教学生在学校的超市购物,将购物课与代币券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在购物课上,引导学生认识商品、商标、核对价格、认识货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
代币券制度不仅能够教会学生购物,还能够培养他们储蓄等概念。比如学生在学校的超市里看到了某个喜欢的玩具价值5元,那么他一周最好的表现只能换到2.5元的代币券,为了买到这个玩具,他就必须把一周得到的代币券存起来和后面的代币券加在一起才能购买,这其实就是储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得到足够的代币券,他每天都必须好好表现;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购物课(社会实践)的设计就是生活场景的再现,这个过程将学生还原到了常态的生活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为学生以后的生活自理奠定了基础。
以上课程的开设是要达到以下目标:
德育工作目标:在社会公德教育基础上强调职业道德培养
智育工作目标:在认知能力发展基础上强调职业智慧发掘
体育工作目标:在体质全面发展基础上强调职业体能锻炼
美育工作目标:在审美能力提升基础上强调职业形象塑造
劳育工作目标:在劳动技能发展基础上强调职业技能形成
心育工作目标:在心理素质发展基础上强调职业心态的养成
(3)课程设置的特色:常态化,特殊教育尤其是培智教育的过程是长期的,其中很多内容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再现,比如学生的某种习惯或者某个意识的培养。为此,特殊教育学校必须不断拓展校本特色课程的内涵,不断将学生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融入到校本特色课程,同事也要注重课程的常态化和持续性,逐步将特色化的课程变为一般性的课程,最终将国家课程的内容融人到校本课程中,建立学校独有的常态化课程体系,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常态化的实施,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多样化与个性化,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是多样的。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培智常态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断开展多样化课程设置的研究,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与此同时,可以持续进行学生个性化教育方案的研究,将学生的小学和初中学段贯穿起来,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将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期让我们的教育方案更加贴合学生的成长需求。 2.环境文化的构建
在特殊教育学校,突出环境文化育人功能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物质环境文化的使用价值与功能作用,要使校园的每一处都是孩子们的课堂,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环境功能支撑。
(1)开放功能性器材:基于配置学生学习和锻炼的随机性特点,为配合康复教程和教育教学方案的实施,我们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放学校所有的康复器材,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康复锻炼,让孩子们感受学校的人文关怀;当然,开放的器材和场所要求有教师进行指导、看护,以期让学生的锻炼更加具有针对陛。
(2)生活场景的再现:将学生生活中的场景搬到学校中,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亲身经历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这样的环境才能让培智学生真正融入到生活的场景中,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加有效。如在校园的道路上设置常规的交通安全指示牌,包括红绿灯、斑马线、路标等,时时提醒学生过马路走斑马线、看红绿灯等交通安全常识,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的生活场景中,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具有实用性。
(3)设置主题景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会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我们要善于利用校园环境,设置相应的主题景区,培养学生自信、自强、感恩等品质。如笔者就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校园的景观进行了规划,设置了慈亭、励志廊、铭恩园、自强园、和融园等景点,每个景点都附有相关的说明标牌,让学生们在休息、娱乐中感受到一个充满关爱的祥和环境。
(4)校园墙面的布置:校园既是师生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的墙面布置方面也必须贴近学生。如校园卫生、学生行为习惯等文明标语,我们采用了“教师明星招贴画”的形式,通过学生熟悉的教师大幅照片作为背景,对学生进行提示,让提示语更加具有亲切感;同时在校园中,我们以“我的祖国”“我的学校”“快乐的我”“我的家乡”等为主题,展示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区域、文化以及老师、同伴,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知识,也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自立自强。
3.教育科研与教师队伍的成长融合
现代职业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的融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有一支师德高尚、高度敬业、团结协作、学习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
以我校为例,在现代职业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以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为基础,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校本的智障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为载体,将教育科研、课程探索与实施、教师队伍的成长融合起来,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人手,通过课题研究、交流学习、专家指导等途径,不断引导教师的研究,提升教师的能力,让教师在做中学,在做中研究,即学即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们的课程设置中的很多做法是教师们在实践中总结、研究出来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以及及时发现学生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提升很快;教师的敬业精神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把握也越来越游刃有余……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特殊教育面临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是个性的,必须通过研究和实践的有效融合与统一来提升教师的应变能力,这样我们的科研才能更加实用,我们的教师才能获得更快的提升,我们也才能更好地应对现代特殊教育的要求。
三.现代职业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的未来发展构想
培智学生的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在新时期的新尝试,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在已有的课程设置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提出以下未来发展构想。
1.专业技能训练是关键
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是2:3,但在实践中发现,培智学生技能的形成要比正常人多花几倍的训练时间,所以学校要在专业课上加大比重,学校要逐步调整,努力使其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调整为1:3左右,真正设置一套能适应培智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另外,对于培智学生而言,在课程设置中必须打破专业间的壁垒,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这是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逐年在变,培智学生如果只是单一地学习某一种职业技能,就有可能在就业时出现困难。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可以在主修的专业课之外,再选修一到两门的选修专业课,选修专业可以是其他专业的主修课,也可以只作为选修专业课出现(比如清洁技巧、保洁技能、净菜……)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避免因为只有一种技能而被市场拒之门外。
2.生存教育是基础
由于智障不同于其他的残障类别,有其特殊性,接受职业教育的培智学生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对于这些可能无法真正掌握职业技能的学生,也包括可以掌握职业技能的培智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应该是首要的。建议在社会公共课中再加设一门生活课,教授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3.培养学生的气质和教养
培智学生的心理灵敏度较健全人弱,对美丑的分辨能力也显得很薄弱,因此经常可见培智学生做出一些如当众剔牙、对着人打喷嚏等不雅的举止。对于一个社会人而言,有教养、有气质的言行举止常常可以使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他人认可。培智学生更需要这种认可。因此,在职业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礼仪和言行的训练非常重要。建议丰富美育课的内容,从引导他们欣赏艺术的美,深入到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形象气质的美。通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让学生成为形象美好、举止得体的人,进而更快、更顺利地融人社会。
4.注重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中,学校发现,由于培智学生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都不及健全人,因此,他们在拥有职业技能之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环境,顺利地开展工作。职业环境是纷繁复杂的,其中包括很多人际环境。帮助学生在进入真正的职业环境之前,学会如何在职业环境中调节心态、为人处世,也应该成为培智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建议在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模拟职业情境的训练,借助于一些具体实例和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职业环境,并学会在这些情境中应当怎样去做。这对于学生顺利进入正常社会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职业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的融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个工程中有许多个性化的实现方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融合方式等值得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为更好地促进培智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乃至走上工作岗位,让他们自身其力,实现自我价值,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行动起来,深入到现代职业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的融合研究和实践中。
关键词:现代职业康复技术; 培智教育;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65-002
培智教育已经成为特殊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康复技术以其在智障儿童恢复方面良好的效果,越来越多地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一、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的预期目标体系
以特殊教育课标体系三大领域18个次领域的培养目标为基准,结合残疾人功能康复需求的五个层次,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走动、语言沟通)、学习能力和劳动能力(认知、作业职业技能)、家庭生活能力(心理适应调节功能)、社会生活能力(心理/社会适应功能)、取得良好生活质量的能力,笔者在实践中将培智教育的目标体系简化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的目标应该是注重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第二层面的目标应该是注重基本技能与康复;第三层面的目标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主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在教育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潜能,帮助学生提升;另一方面,要通过系统化的技能培训,让具有发展可能的学生学会一些职业技能,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之所以构建这样的目标体系,是希望简化特殊教育的目标,突出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和达成,分层次实现培智教育的目标。
二、职业康复技术运用于培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在能力、精力、师资配备、经费等允许的情况之下,对学校的课程进行重新的建构,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课程体系,致力于让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好地促进残障学生的成长和需要。
1.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的一般性课程的前提下,对现有国家课程结果进行整合,以期让课程的设置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1)培智儿童的课程设置:在实践中,笔者对培智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主要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唱律、生活、写字、电影课、计算机、绘画(手工)、面点制作、晨点(综合活动)、购物、保健、大课间活动、康复、蒙台梭利等。
(2)课程设置实施: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培养智障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
根据《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笔者在课程设置方面,将一般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进行了融合,调整、制定了培智教育的课程安排:
A.上午:主要为常规性课程。
第一项内容:晨点(综合活动):晨点课(综合活动)的时间大约为半个小时,主要内容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介绍、问候、教师点名、播报日期、天气情况、播放动感的奥尔夫音乐等内容。
第二项内容:一般l生课程:主要内容是常规的语文、数学、唱律、生活、写字等课程。
第三项内容:体育大课间: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老师根据学生康复的特点和需要,创作自编操,并指导学生跳操。再加上一些适合学生活动的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康复。
B.下午:主要内容为选择性课程。
第一项内容:选择性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设电影课、计算机、绘画(手工)、面点制作、康复等选择性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上针对自己特点的课程。
第二项内容:特色康复训练: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康复。我们结合各种传统的游戏,根据游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让学生参与。
第三项内容:夕会课:主要是班主任根据学生这一天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C.每周一次购物课(社会实践)。
购物课的设想来自于特殊教育学校经常会收到来自于兄弟学校、志愿者团体、社会各界捐赠的玩具、文具、食品等,这些东西平常都是直接发放给学生,对学生来说教育意义不大。因此,学校可以开辟专门的区域,把这些物品以及学校采购的物品共同作为学校超市的商品。
每周可以安排一次固定的时间,教学生在学校的超市购物,将购物课与代币券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在购物课上,引导学生认识商品、商标、核对价格、认识货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
代币券制度不仅能够教会学生购物,还能够培养他们储蓄等概念。比如学生在学校的超市里看到了某个喜欢的玩具价值5元,那么他一周最好的表现只能换到2.5元的代币券,为了买到这个玩具,他就必须把一周得到的代币券存起来和后面的代币券加在一起才能购买,这其实就是储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得到足够的代币券,他每天都必须好好表现;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购物课(社会实践)的设计就是生活场景的再现,这个过程将学生还原到了常态的生活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为学生以后的生活自理奠定了基础。
以上课程的开设是要达到以下目标:
德育工作目标:在社会公德教育基础上强调职业道德培养
智育工作目标:在认知能力发展基础上强调职业智慧发掘
体育工作目标:在体质全面发展基础上强调职业体能锻炼
美育工作目标:在审美能力提升基础上强调职业形象塑造
劳育工作目标:在劳动技能发展基础上强调职业技能形成
心育工作目标:在心理素质发展基础上强调职业心态的养成
(3)课程设置的特色:常态化,特殊教育尤其是培智教育的过程是长期的,其中很多内容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再现,比如学生的某种习惯或者某个意识的培养。为此,特殊教育学校必须不断拓展校本特色课程的内涵,不断将学生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融入到校本特色课程,同事也要注重课程的常态化和持续性,逐步将特色化的课程变为一般性的课程,最终将国家课程的内容融人到校本课程中,建立学校独有的常态化课程体系,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常态化的实施,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多样化与个性化,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是多样的。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培智常态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断开展多样化课程设置的研究,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与此同时,可以持续进行学生个性化教育方案的研究,将学生的小学和初中学段贯穿起来,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将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期让我们的教育方案更加贴合学生的成长需求。 2.环境文化的构建
在特殊教育学校,突出环境文化育人功能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物质环境文化的使用价值与功能作用,要使校园的每一处都是孩子们的课堂,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环境功能支撑。
(1)开放功能性器材:基于配置学生学习和锻炼的随机性特点,为配合康复教程和教育教学方案的实施,我们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放学校所有的康复器材,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康复锻炼,让孩子们感受学校的人文关怀;当然,开放的器材和场所要求有教师进行指导、看护,以期让学生的锻炼更加具有针对陛。
(2)生活场景的再现:将学生生活中的场景搬到学校中,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亲身经历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这样的环境才能让培智学生真正融入到生活的场景中,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加有效。如在校园的道路上设置常规的交通安全指示牌,包括红绿灯、斑马线、路标等,时时提醒学生过马路走斑马线、看红绿灯等交通安全常识,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的生活场景中,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具有实用性。
(3)设置主题景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会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我们要善于利用校园环境,设置相应的主题景区,培养学生自信、自强、感恩等品质。如笔者就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校园的景观进行了规划,设置了慈亭、励志廊、铭恩园、自强园、和融园等景点,每个景点都附有相关的说明标牌,让学生们在休息、娱乐中感受到一个充满关爱的祥和环境。
(4)校园墙面的布置:校园既是师生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的墙面布置方面也必须贴近学生。如校园卫生、学生行为习惯等文明标语,我们采用了“教师明星招贴画”的形式,通过学生熟悉的教师大幅照片作为背景,对学生进行提示,让提示语更加具有亲切感;同时在校园中,我们以“我的祖国”“我的学校”“快乐的我”“我的家乡”等为主题,展示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区域、文化以及老师、同伴,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知识,也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自立自强。
3.教育科研与教师队伍的成长融合
现代职业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的融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有一支师德高尚、高度敬业、团结协作、学习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
以我校为例,在现代职业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以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为基础,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校本的智障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为载体,将教育科研、课程探索与实施、教师队伍的成长融合起来,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人手,通过课题研究、交流学习、专家指导等途径,不断引导教师的研究,提升教师的能力,让教师在做中学,在做中研究,即学即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们的课程设置中的很多做法是教师们在实践中总结、研究出来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以及及时发现学生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提升很快;教师的敬业精神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把握也越来越游刃有余……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特殊教育面临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是个性的,必须通过研究和实践的有效融合与统一来提升教师的应变能力,这样我们的科研才能更加实用,我们的教师才能获得更快的提升,我们也才能更好地应对现代特殊教育的要求。
三.现代职业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的未来发展构想
培智学生的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在新时期的新尝试,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在已有的课程设置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提出以下未来发展构想。
1.专业技能训练是关键
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是2:3,但在实践中发现,培智学生技能的形成要比正常人多花几倍的训练时间,所以学校要在专业课上加大比重,学校要逐步调整,努力使其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调整为1:3左右,真正设置一套能适应培智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另外,对于培智学生而言,在课程设置中必须打破专业间的壁垒,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这是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逐年在变,培智学生如果只是单一地学习某一种职业技能,就有可能在就业时出现困难。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可以在主修的专业课之外,再选修一到两门的选修专业课,选修专业可以是其他专业的主修课,也可以只作为选修专业课出现(比如清洁技巧、保洁技能、净菜……)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避免因为只有一种技能而被市场拒之门外。
2.生存教育是基础
由于智障不同于其他的残障类别,有其特殊性,接受职业教育的培智学生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对于这些可能无法真正掌握职业技能的学生,也包括可以掌握职业技能的培智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应该是首要的。建议在社会公共课中再加设一门生活课,教授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3.培养学生的气质和教养
培智学生的心理灵敏度较健全人弱,对美丑的分辨能力也显得很薄弱,因此经常可见培智学生做出一些如当众剔牙、对着人打喷嚏等不雅的举止。对于一个社会人而言,有教养、有气质的言行举止常常可以使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他人认可。培智学生更需要这种认可。因此,在职业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礼仪和言行的训练非常重要。建议丰富美育课的内容,从引导他们欣赏艺术的美,深入到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形象气质的美。通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让学生成为形象美好、举止得体的人,进而更快、更顺利地融人社会。
4.注重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中,学校发现,由于培智学生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都不及健全人,因此,他们在拥有职业技能之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环境,顺利地开展工作。职业环境是纷繁复杂的,其中包括很多人际环境。帮助学生在进入真正的职业环境之前,学会如何在职业环境中调节心态、为人处世,也应该成为培智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建议在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模拟职业情境的训练,借助于一些具体实例和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职业环境,并学会在这些情境中应当怎样去做。这对于学生顺利进入正常社会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职业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的融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个工程中有许多个性化的实现方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融合方式等值得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为更好地促进培智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乃至走上工作岗位,让他们自身其力,实现自我价值,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行动起来,深入到现代职业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的融合研究和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