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奶奶这样“炼”成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e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难让她更优雅
  黄炎贞永远良好的状态,常常被人“误解”。很多人看到她,总会说:“这样的外表和状态,应该是从小养尊处优才有的吧?”但事实并非如此。黄炎贞从小经受了很多磨难,也正是这些磨难,让她的内心变得更坚强优雅。
  黄炎贞是福建罗源人,家中兄弟姐妹四个,幼年时吃苦无数。为减轻家里负担,15岁时,她忍着眼泪,坐火车到福建三明钢铁厂“闯”生活。
  “我的青春都献给了三钢。”黄炎贞说。刚到三钢时,她在运输部总机,后来又做电焊等工作。虽然生活艰辛,但黄炎贞从不忘提升自己。工作之余,她抽出时间去读三钢夜校。后来,她又转岗回到总厂总机,担任话务员,一直到50岁。儿女成家后,她才从三钢退休。但退休后,她依然闲不住,又到一家民营企业跑了五六年的钢铁销售,每天骑着摩托车,跟各种人打交道。直到孙子出生,她才停止工作去厦门带孙子。
  美,靠生活历练出来
  有的人的美是天生的,但更多人的美,是靠生活历练出来的。
  黄炎贞从小就爱美,但年轻时她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还要参加单位文艺会演,积劳成疾,得了骨质增生症,落下了病根。但她仍坚持练习,让自己继续出现在舞台上。
  2015年4月,黄炎贞在家里绊倒,造成髋关节骨折。如果换作一般的老人,可能就选择长期跟轮椅为伴了。但黄炎贞生性要强,她努力康复,从坐轮椅,到拄着双拐忍着剧痛练习走路,终于能够行走自如了。
  2015年,首届海峡两岸旗袍文化节暨中国旗袍大赛第二届全球三项总决赛在厦门举行。那时,黄炎贞的腿伤还没全好,但为了圆梦,她报名参加。她与年轻人一样,每天进行几个小时的训练。
  为了配合大赛,她需要在一部关于旗袍的微电影《忆芳华》里出演主角。
  她的腿伤还没好利索,拐杖也是刚扔掉。有一个镜头需要她上楼梯,她只能扶着扶手,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导演说,她缓慢而深沉的步伐,刚好切合了角色的情感需要。不过,让黄炎贞意想不到的是,正当她酝酿好感情,全神贯注地才走了几步,导演忽然喊停,让她再来一遍。
  导演解释说:“不是你演得不好,而是总共就一个机头,拍了正面就无法拍侧面,拍了左面就无法拍右面,拍了中景就无法拍特写。所以得麻烦您多走几遍!”黄炎贞只得咬紧牙关,一遍一遍地完成导演交付的任务。
  更痛苦的,是在比赛时。“比赛时,我在舞台上的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但我却始终要优雅地微笑。”黄炎贞说,那时,只要撩开旗袍,就能看见她大腿上贴满膏药。“而且每比完一场,就得撕下来换一贴,换到最后,皮肤都撕扯破了,甚至在流血。”女儿给她换药,一边换一边哭。
  2015年底,黄炎贞通过“旗袍文化节”的选拔,作为厦门代表中年纪最大的一员参加全国决赛,拿了优胜獎,甚至进了北京的政协礼堂,参加颁奖仪式。有人问她这么辛苦图什么,她说:“人家都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可我觉得,得乐活、不服老。”
  骑着单车“飞”起来
  2016年6月,摄影师小野杰西结识了黄炎贞,并被她的气质折服——她的脸上看得出岁月的痕迹,但依然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美。
  小野杰西决定给黄炎贞拍摄一组时尚大片。于是黄炎贞有了橱窗前的花头巾“少女”、咖啡馆里的时尚女子、在街上遛狗的另类女子、英姿飒爽的哈雷摩托手、骑着单车飞奔的快乐奶奶等惊艳形象。
  拍骑哈雷的照片时,哈雷的主人看了看黄炎贞的个头,足足有1米7,于是点了点头:“嗯,您的身高足够,能驾驭得了。”于是,黄炎贞换上帅气的摩托装。手扶哈雷把手的一刹那,她年轻时骑着摩托风驰电掣跑市场的感觉又回来了。考虑到身体和年龄方面的原因,她不敢真正地骑上去冒险,只是摆拍了几张照片,但依然有模有样。
  骑摩托虽是摆拍,但那张骑着单车“飞”起来的照片却是货真价实!黄炎贞踩脚蹬上车时,模仿小野杰西给她看过的法国时尚大片,晃起两腿,“飞”了起来。
  拄拐攀登布达拉宫
  拍完照片后,黄炎贞在儿子的陪同下,飞到她向往已久的西部。在那里,她看到了青海湖,看到了昭君出塞的塞口,也登上了布达拉宫。
  其实,这趟旅程并不顺利。
  与其他人一样,黄炎贞的高原反应很强烈,头痛得厉害。但是她有一套独特的心法:“静”,安安静静地慢慢走,深沉地呼吸。渐渐地,她也基本能适应了。这对73岁高龄的她来说,真是个奇迹。尤其是攀登布达拉宫的时候,她拄着拐杖,深呼吸,平衡心态,一步一步努力地登了上去。
  黄炎贞没想到的是,回到在厦门的儿子家,她才发现自己忽然“红”了。小野杰西给她拍的那组照片轰动了朋友圈,人们惊呼她为“女神奶奶”!
  一个人的美貌或许是天生的,但一个人的优雅却是后天养成的。黄奶奶说:“年龄的增长无法抹平满脸的皱纹,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只有保持身心健康,不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其实任何时候,年龄都只是一个数字。人终有一老,或老而庸常,或老而优雅,我们总要选择。
  (王文华摘自《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7年2期)
其他文献
一差生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只得了59分。差生十分着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怎么办呢?他找到我:“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就1分,求您啦!”  我沉吟了一会儿,说:“可以。不过,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师借给你的。分数可不是随便借的,这次借一,下次还十,再下次甚至还百,不然就不借。”  差生迟疑了一下,终于鼓足勇气答应下来。我热情地握住了他的小手。期末考试,差生语文实际分数81分,我的判分是71+1
期刊
近日,台湾儿童福利联盟公布调查显示,面对“失去”带来的负面情绪时,1/4的孩子不会与人分享,近三成孩子感到悲伤难过也不会找人帮忙——“宝宝难过但宝宝不说”,会寻求他人安慰的仅3.8%。  其实,“失去”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经历。失落的情绪一般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然而,他们却远远不如成年人有处理内心危机的办法和自信。有无数案例表明:幼年时期的心理问题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
期刊
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一向听话的“乖宝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听话,甚至学会了顶嘴和说“不”,也就是开始叛逆了,不愿意听从大人的意见。比如,聪聪是个2岁的孩子,妈妈喊他“起床!”“不起”;“喊爷爷好!”“不好”。面对孩子的这种态度,妈妈总是十分“抓狂”,孩子如此小就开始“叛逆”了,长大了还怎么得了?但又不知该如何管教。  何谓“叛逆”?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
期刊
很多人坐地铁总是不太想碰扶手,总觉得很脏,回家也要马上洗手。地铁扶手究竞是不是那么脏呢?  诚然,客流密集的大城市的地铁当然会有更多的细菌,但坏家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放心,只要你是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坐个地铁不会那么容易让你生病。  旅行网站Travel math最近派出了一组工作人员,收集美国各大城市地铁扶手上的细菌,结果发现它们事实上“令人惊讶地干净”——只有一个例外:纽约地铁每平方英寸的
期刊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与刘子澄书》中云:“今日因看《大学》,见得此意甚分明。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意思是说《大学》里已经表明: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打開,可是人们并不理会,不但不心安理得地踏进门内,反而朝外大步走去。  “八”字的结构形似两扇门,朱熹在此以“八”喻门是十分形象的。之后的“八字打开”成语,即指将门敞开。“八字没一撇”,即是没有门。我们口头常说的“没门儿”“没门路可
期刊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钱”的兴趣时,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合理地“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并树立初步的理财观呢?  原始积累,始于压岁钱  绝大多数孩子在上了幼儿园以后,才开始对“钱”有了较为清晰的感知。  这时候,对于年轻的父母而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压岁钱到底怎么处理。  是全部“充公”,还是帮孩子把所有压岁钱都存起来?选择前者,无疑会让孩子产生失落感,而选择后者,又得考虑“
期刊
大師与他的童年好友交谈一番后,惊叹:“天啊,你已经垂暮老矣!”  “人是无法控制变老的,不是吗?”朋友问。  “是的,人是不能的,不过,一个人必须避免变老。”大师说。  威廉·詹姆斯说:一个人停止成长的那一刻,不管他年龄多大,都是他开始垂暮之时。  (元月摘自《广州日报》2017,2,17)
期刊
在山林中与野兽历久周旋的猎人,疲惫地回到他所栖身的那个山洞,往草堆上一倒——那一刻,许是会说一句“总算到家了”吧?即使不说。我想,他内心里也定会有那份儿感觉的吧?  云游天下的行者,某夜投宿于陋栈野店,头往枕上一挨,许是要说一句“总算到家了”吧?即使不说,我想,他内心里也定会有那份儿感觉的吧?  一位当总经理的友人,有次邀我到乡下小住,一踏入农户的小院儿。竟情不自禁地說:“总算到家了!”他的话使我
期刊
古人掛印辞官、挂冠归隐,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又是那么为人所津津乐道,人们慨叹他们“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觉今是而昨非”,羡慕他们的“如今便可抽身去”,也不解他们的“鸿鹄大志为何逝”。  从都市回归乡野,从官场墨海返归斗米仓黍,从谈笑鸿儒到举杯三人,从车水马龙到空山幽鸣……场景变,心性换,从十年苦读九载遨游一举成名恢复到一屋静坐两耳清净百事不扰,这需要勇气,更要智慧。做出这种选择不
期刊
我喜欢周梦蝶的那首《我选择》:“我选择紫色。/我选择早睡早起早出早归。/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几十行诗从头到尾全是“我选择”。  人各有选择。观其所选择,可以知其人。我也有选择,我选择在外面——在潮流的外面,在时好的外面,在圈子的外面,在种种潜规则明规则的外面。  既然格格不入,索性呆在外面,反而舒服,反而体面。里面外面,各有得失,选择在外面,寂寂寞寞的,优哉游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