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宣传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凝聚人心的有力手段,这就是常提到的“外树形象,内鼓士气”,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却平实地道出了企业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那么,如何写出一篇完整甚至优秀的宣传报道呢?抛开执笔人本身的文字功力先不提,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采访。那么,如何采访?结合笔者几年的工作实践,水平有限也略总结出一二,就在这里粗浅地谈一谈共享之。
去芜存菁,直捣黄龙——立主题
采访的过程就是了解事实真相的过程,必须有所选择:一是要选取最具备新闻价值的人、事进行采访;二是选取最适当的主题去了解和反映这个事实。善于选择主题,是采访中最重要的技巧。对于单位里层出不穷的新闻线索,一定要经过缜密地思考、判断,估量主题的意义再决定采访与否,主题若没选好,很可能最后会作无用功。
所以说,选题即采访目标上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宣传重点,选择主题。有些主题,平时可能没有多高的新闻价值,但在某个时间段会身价倍增,有的主题看似乎价值连城,但所有通讯员一拥而上,此时就不用再去凑“热闹”,而是另辟蹊径,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利”就是要充分结合本单位生产特点,选择那些与生产经营息息相关主题进行挖掘。采油行业在“油”上做文章,供汽在“汽”上下功夫。总之行业特点鲜明的主题,就会有利于采访工作的进行。“人和”就是善于发现身边先进人物和事件,利用在一起工作时间长的优势为基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面来挖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准备
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不管是专兼职通讯员要想高质量、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一定要在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必须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归纳工作。
俗话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当面对受访人提问,采访对象从问题中就能清楚判断你对其从事行业的认知程度。如果问了外行话,便很难获得采访对象的认同,无法将采访深入进行下去。若是采访个人,要掌握年龄、文化背景、职务、工作内容和简要事迹等必不可少的信息;若是采访事件,必须大概了解事件的时间、起因与行业背景。只有这样,采访中才能作到有的放矢,找到、找准采访的契合点。
其次,拟定采访提纲。
宣传人员要初步确定大概要问些什么问题,了解什么内容,全部中心就是为自己即将初炉的报道作铺垫。其中,提纲中还可以准备一些采访对象熟悉的问题来引导对方开口,表示你关注到对方的工作层面,这样更有助于控制采访局面,可以减少时间浪费,避免采访过程中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
第三,恰当选择采访时间与地点。
根据采访对象与内容的不同,可以选择工作时间深入一线采访、下班后办公室约访等方式。这样既能尊重采访对象,又能加强新闻报道的现场真实感。
以采访人物为例,采访程序应该事先与受访者单位取得联系,说明采访意图,提前一步取得沟通让受访者有个思想准备,直接打电话的方式欠妥显唐突。在受访者同意后,打电话约定采访时间,最好以受访者提出的时间点为优先,可以选择在他工作岗位不忙时、休息时或是下班后,采访时间一般控制在40分钟至1小时之间,最长不要超过2个小时。在地点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安静的场所,如对方办公室、小會议室或休息间,避免他人打扰,打断思路和采访连贯性。如果对方受条件和时间所限,这时候就采用电话采访。
抽丝剥茧,因势利导——提问题
提问题,这是采访过程中最为实质性的一个环节,是能否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一步。
要让采访者想获取的信息让被访者和盘托出,提问要切中要害,这会让采访对象感觉到你的坦诚直率,是个行家里手,值得和你深入交流,绝不能不懂装懂,适当示弱引起对方娓娓道来的兴趣。
在采访中要注意语言艺术,掌握好发问“火候”。提问语要简明扼要,忌用“审问”式口吻发问,少用、不用“是或不是”,多用“怎么”、“如何”等字眼,提问最好采有引导式的、假设性的,必要时也可以采取激将法式的,不要将回答给桎梏住,要给采访对象以充分的回答空间,对受访者的谈话给予充分的重视,中途尽量不要接打电话。采访时,也不能任由对象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地胡乱发挥,学会及时收紧“缰绳”,巧妙截断或另行发问,把握一定的火候,不要引起对方的不满或不快,在赞同对方自由发挥同时,不经意间在跑题过远后能及时引导其回正题上来。
细节描写的成败决定了宣传报道“血肉”是否丰满。随着采访的深入,就要慢慢就细节进行采访了。这也是考验宣传采访人员真功夫的时候,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和倾听,准确抓住回答中未能直接表现的事实,一步一步提问、细问,问到底,及时把握可能出彩的细微环节,进行深度追问。
以礼相待,建立和谐——控收尾
采访,是宣传报道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其过程也是人和人语言交流的过程,甚至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要在不长时间里通过语言交流获取想要的信息,和受访对象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是必要的。为了安抚一些略显紧张、激动采访对象的情绪,可以先谈一些轻松的、采访主题无关的话题,比如从采访对象的个人兴趣、业余爱好上打开突破口,也可以从拉家常开始,激发对方想说话的欲望。此时,再引慢慢导他们进入正式采访的状态,促使对方谈出真情实感或事件真相,采访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一个优秀的采访者、一个成熟的宣传工作人员应该把话语的主动权交给采访对象,自己在大多数时间里带上耳朵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从对方的回答找寻答案、总结问题、抓住稍纵即逝的线索,减少对他的干扰,促使谈出更多的想法。
在采访时间可把控范围内,宣传工作人员掌握到足够的信息量后,要自然而迅速地收尾,结束此次采访,不管受访者是厂领导还是基层员工,都要真诚地表示感谢,并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以便在后续写稿过程中提供帮助。
采访,有成功之说,却没有失败而言。如果说失败,也只能从采访人自身上找原因。一个成功的采访会为一篇完整的、优秀的新闻报道奠定基础,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摸索,勇于实践,勤于积累,采访便不会成为难事,采访任务一定能圆满完成。
立好主题、做好准备、列好提纲、把控节奏,做到了这四点,就是一次完美的采访历程。
那么,如何写出一篇完整甚至优秀的宣传报道呢?抛开执笔人本身的文字功力先不提,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采访。那么,如何采访?结合笔者几年的工作实践,水平有限也略总结出一二,就在这里粗浅地谈一谈共享之。
去芜存菁,直捣黄龙——立主题
采访的过程就是了解事实真相的过程,必须有所选择:一是要选取最具备新闻价值的人、事进行采访;二是选取最适当的主题去了解和反映这个事实。善于选择主题,是采访中最重要的技巧。对于单位里层出不穷的新闻线索,一定要经过缜密地思考、判断,估量主题的意义再决定采访与否,主题若没选好,很可能最后会作无用功。
所以说,选题即采访目标上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宣传重点,选择主题。有些主题,平时可能没有多高的新闻价值,但在某个时间段会身价倍增,有的主题看似乎价值连城,但所有通讯员一拥而上,此时就不用再去凑“热闹”,而是另辟蹊径,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利”就是要充分结合本单位生产特点,选择那些与生产经营息息相关主题进行挖掘。采油行业在“油”上做文章,供汽在“汽”上下功夫。总之行业特点鲜明的主题,就会有利于采访工作的进行。“人和”就是善于发现身边先进人物和事件,利用在一起工作时间长的优势为基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面来挖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准备
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不管是专兼职通讯员要想高质量、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一定要在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必须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归纳工作。
俗话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当面对受访人提问,采访对象从问题中就能清楚判断你对其从事行业的认知程度。如果问了外行话,便很难获得采访对象的认同,无法将采访深入进行下去。若是采访个人,要掌握年龄、文化背景、职务、工作内容和简要事迹等必不可少的信息;若是采访事件,必须大概了解事件的时间、起因与行业背景。只有这样,采访中才能作到有的放矢,找到、找准采访的契合点。
其次,拟定采访提纲。
宣传人员要初步确定大概要问些什么问题,了解什么内容,全部中心就是为自己即将初炉的报道作铺垫。其中,提纲中还可以准备一些采访对象熟悉的问题来引导对方开口,表示你关注到对方的工作层面,这样更有助于控制采访局面,可以减少时间浪费,避免采访过程中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
第三,恰当选择采访时间与地点。
根据采访对象与内容的不同,可以选择工作时间深入一线采访、下班后办公室约访等方式。这样既能尊重采访对象,又能加强新闻报道的现场真实感。
以采访人物为例,采访程序应该事先与受访者单位取得联系,说明采访意图,提前一步取得沟通让受访者有个思想准备,直接打电话的方式欠妥显唐突。在受访者同意后,打电话约定采访时间,最好以受访者提出的时间点为优先,可以选择在他工作岗位不忙时、休息时或是下班后,采访时间一般控制在40分钟至1小时之间,最长不要超过2个小时。在地点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安静的场所,如对方办公室、小會议室或休息间,避免他人打扰,打断思路和采访连贯性。如果对方受条件和时间所限,这时候就采用电话采访。
抽丝剥茧,因势利导——提问题
提问题,这是采访过程中最为实质性的一个环节,是能否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一步。
要让采访者想获取的信息让被访者和盘托出,提问要切中要害,这会让采访对象感觉到你的坦诚直率,是个行家里手,值得和你深入交流,绝不能不懂装懂,适当示弱引起对方娓娓道来的兴趣。
在采访中要注意语言艺术,掌握好发问“火候”。提问语要简明扼要,忌用“审问”式口吻发问,少用、不用“是或不是”,多用“怎么”、“如何”等字眼,提问最好采有引导式的、假设性的,必要时也可以采取激将法式的,不要将回答给桎梏住,要给采访对象以充分的回答空间,对受访者的谈话给予充分的重视,中途尽量不要接打电话。采访时,也不能任由对象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地胡乱发挥,学会及时收紧“缰绳”,巧妙截断或另行发问,把握一定的火候,不要引起对方的不满或不快,在赞同对方自由发挥同时,不经意间在跑题过远后能及时引导其回正题上来。
细节描写的成败决定了宣传报道“血肉”是否丰满。随着采访的深入,就要慢慢就细节进行采访了。这也是考验宣传采访人员真功夫的时候,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和倾听,准确抓住回答中未能直接表现的事实,一步一步提问、细问,问到底,及时把握可能出彩的细微环节,进行深度追问。
以礼相待,建立和谐——控收尾
采访,是宣传报道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其过程也是人和人语言交流的过程,甚至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要在不长时间里通过语言交流获取想要的信息,和受访对象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是必要的。为了安抚一些略显紧张、激动采访对象的情绪,可以先谈一些轻松的、采访主题无关的话题,比如从采访对象的个人兴趣、业余爱好上打开突破口,也可以从拉家常开始,激发对方想说话的欲望。此时,再引慢慢导他们进入正式采访的状态,促使对方谈出真情实感或事件真相,采访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一个优秀的采访者、一个成熟的宣传工作人员应该把话语的主动权交给采访对象,自己在大多数时间里带上耳朵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从对方的回答找寻答案、总结问题、抓住稍纵即逝的线索,减少对他的干扰,促使谈出更多的想法。
在采访时间可把控范围内,宣传工作人员掌握到足够的信息量后,要自然而迅速地收尾,结束此次采访,不管受访者是厂领导还是基层员工,都要真诚地表示感谢,并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以便在后续写稿过程中提供帮助。
采访,有成功之说,却没有失败而言。如果说失败,也只能从采访人自身上找原因。一个成功的采访会为一篇完整的、优秀的新闻报道奠定基础,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摸索,勇于实践,勤于积累,采访便不会成为难事,采访任务一定能圆满完成。
立好主题、做好准备、列好提纲、把控节奏,做到了这四点,就是一次完美的采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