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是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与规模报酬的递增为前提条件的贸易学说,通过国家政策上的调节去对市场运行状况进行改善,对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这种政策的实施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依然使用至今,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可以使我国的贸易政策的制定更加的科学、合理。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产业结构;调整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新贸易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的实施可以为政府在不完全竞争下开展的贸易干预提供新的依据,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需要增强的市场的开放性,但是贸易自由化的度需要把握清楚,在当前经济实力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自由贸易并不时绝对的,在国内的一些产业发展中会受到新形势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之下中国的产业结构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生背景
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各种新现象,如产业内部贸易等使传统理论无法解释,所以,许多国际经济学家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研究方法创造出许多新的理论,即新贸易理论[1]。这一理论的出现主要是建立在两方面的内容基础之上的,一方面就是规模收益的递增性,也就是对市场中存在的规模经济效益进行明确认证,主要包含内部与外部两种形式的规模经济效应,新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因素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规模经济的实施之下,是的国际贸易的格局比较分散,统一性不强,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实行规模经济的国家之间在专业程度上是比较随意的。因此一个国家实行的相应的贸易政策就变的比较重要,能够对国家的专业性方向以及区位配置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表现在市场的不完全性上,在实际的市场贸易中不完全性的竞争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市场出现分割的情况下,如果因为运输成本以及交易方面存在的障碍使得企业针对不同的客户提出不同价格,这样就会为寡头厂商提供进行价格歧视的动机,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呈现的方式就是针对国外市场实行的倾销行为。这两方面内容的应用会使贸易政策更加复杂化。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特点与应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属于一个动态的理论内容,开放性比较强,也就是说这一理论可以通过对新的论点的吸收来进行自身理论的不断完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动态性是指在国际贸易不断的发展以及现实背景进行改变的状态下,以往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在自身的重要性与关注度方面逐渐给新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了让位。但是在其发展进程中,国际间逐渐的形成了贸易的多边协定,出口补贴也被禁止,于是形成了生产方面的补贴。这种“利润转移”为主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实际属于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类型,所以,“利润创造”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得外部经济、提升本国竞争力,这种形式的贸易政策逐渐受到了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家等人的关注与重视。这一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争夺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所以通常情况下会认为相毕露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具备更充分的条件来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但是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在这种状况下继续使用这一政策,比如在美国与欧盟针对航空器的商业竞争中,都实行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最终两者是利用谈判的方式对这一政策的使用进行了限制,最终问题得到解决。对于这一政策的适用性不能进行简单的评判。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效应分析
1、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战略性补贴政策分析
在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市场本身的运行处于一种“次优”的状态,这种境界并不能保证潜在的收益一定能得以实现,适当的政府干预或许有可能改进市场的运行结果[2]。因此,这种状态下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当市场竞争中只是少数几个企业之间进行的博弈,那么谁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体地位,谁的市场份额更大,则谁就可以得到超额的市场利润,而其中政府可以利用补贴或者关税保护的政策来对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这种观念之下,贸易政策的实施可以利用对本国厂商产生影响与左右竞争对手的决策行为等出现经济转移租以及扩大本国市场份额的作用,其中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能够起到市场竞争中的战略性效果,可以被叫做“战略性贸易政策”。按照政府干预方式的差异,战略性贸易政策通常分为战略性补贴政策与战略性关税政策两种。第一种政策就是利用政府补贴的形式使得国内的厂商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降低其中的平均成本,使得商品的最终出售价格也会降低,所以消费者可以在这种低价格的状况下享受到更多的优惠与商品,改善国民的福利状况。但是这种福利水平的改善需要商品的需求弹性来确定,政府收集的信息的对与错以及决策制定的及时与否都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这一政策的实施表明政府实行的适当干预措施可以使贸易费用得到补偿,对于本国内部的经济生产进步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2、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战略性关税政策
战略性关税政策和战略性补贴政策有着类似的福利效应,贸易政策作为一种纠正规模经济所引起的市场机制失衡的政策措施,关键就在于它建立了一种风险分散机制[3]。在这种政策之下对风险的规避中产生的成本,会在对市场机制的纠正以及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的完善中得到补偿,主要表现在性质上是就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纠正市场失衡状态下采取的措施,也是建立社会风险的分散机制的前提下来对本国的企业的发展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的一种增强。从这里可以看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本质就是对不完全竞争以及规模经济的状况下利用政府的干预来创造贸易上的优势,它属于一种福利经济学上的理论内容。但是,还需要认识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行应具备严谨的与理论的假设前提相符合的条件,并不是能够在任何国家、时刻或者产业中都能随意的实施的。要是缺乏了其中的限制性,就会引起贸易双方的摩擦,严重的会出现贸易战的问题,使得贸易国家的利益遭到严重的损害。
四、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理论前提与条件
1、必须有垄断利润及供给要素特性的存在 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下垄断利润的存在使商品的初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会形成一种刺激,促使政府用补贴来鼓励出口生产,起到改善福利的作用[4]。并且如果市场的运行存在规模经济程度较低的情况,那么各个国家的企业都可以实现自由的进入,这样自由竞争的实施就会使本国企业不能从别的国家的企业中获得垄断利润,这种情况下,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行对自身国家企业的实施效果会造成很大程度的降低,严重的时候就会是无效的。而在这一理论的实施之下,还需要具备适当的供给要素特性。这一前提的具备主要是针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以及需求弹性来说的。国家通过实行战略性补贴想要将我国的某种商品的生产量提升,但是如果实际的世界市场上,这一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而我国市场贸易中这一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则实施这一政策就会使得我国在这一的商品出口过程中出现价格明显下跌的状况,这对于我国的贸易条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政府决策信息的准确性及相互贸易报复的阻断
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该按照国际市场中的发展结构以及竞争模式、市场垄断企业的与其利润来进行政策的确定,其中的任何一条信息都需要具备准确性与完整性、时效性的特点,在决策错误的状态下既会使原来实施的政策目的失败,还会使国内资源出现不合理的分配情况,造成国内生产效率的降低。因此,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一个基础性的条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获得的利益通常都是由另一个国家发生的福利损失而产生的。如果发展不合理就容易变成一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类型。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会遭到受损失国家的报复,而且这种情况也是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规章中所不允许出现的,可以说贸易报复的产生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基于前面所说的各种假设条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是不能在任意产业、时刻都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我国现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处于一个发展上升的阶段,其中的寡头竞争的产业发展不充分,而且在国家的信息机制发展中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政府在制定决策的时候有着较强的主观,这一政策的实施需要结合本国情况进行分析。
五、借鉴战略性贸易政策,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1、高新产业贫易的特点决定了其相关贸易政策要有战略性
在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中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比较难以承受这种产品的生产。现阶段大多数的企业规模还不完善,在规模经济效应方面比较缺乏,国际上的一部分国家因为自身的经济原因或者政府的干预比较早,已能够在高科技产品上显示出相应的竞争优势。对于自由贸易政策来说在这一领域的实施并不是最优的办法。另外,高科技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垄断竞争的模式,垄断利润比较高,使用的研发费用也很多,在发展的中容易形成有着规模经济效应的垄断类型的企业,因此,政府应该实行重点的干预,也是战略性贸易政策需要实施的领域。外部经济效应出现的收益不仅局限在其自身范围之内,而且还会对其他经济领域的经济活动产生好处与优势,增加其中的额外收益。新兴的高技术产业通常都有这种积极的外部经济作用,在其成为战略性支柱工业的时候,其中产生的知识以及技术、创新产品就会对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战略性贸易政策之下要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具体操作
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需要与国内产业政策相符合,对高科技企业或其他企业领域中出现的高科技产品实行一定的投资以及间接方式的补贴,在减免税收或者政策性金融等领域给予其一定的支持。强调政府对战略产业的扶持,并通过进口保护及出口鼓励的方法来推动我国产业的发展,这种策略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能产生更大的推动效果,从战略实施的层面对高新产业实行保护和扶持,特别是需有意识的对我国企业实行某些有待开拓的高技术产业的操作进行支持与鼓励。通过实行合理的关税政策,来进行合理、科学的保护率的选择制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引进进行优惠扶持,创造一个有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战略性贸易政策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逐渐形成,通过借鉴政策中的精华内容,推动外贸及产业的规模的扩大经营,不断开放进口政策,达到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一种格局的转变,增强政府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向更高的层次前进。
结束语:
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运用中应该确保其适当性,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关注与解决,正确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正确应用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也可以在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政策效果,对现阶段存在的一些政策应用限制进行改善,促进这一政策的更好的实施,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科学的引导。
参考文献:
[1]胡昭玲. 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相关产业的适用性问题[J]. 经济评论,2002,04:79-82+106.
[2]夏虹. 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J]. 江苏经济探讨,1999,11:28-30.
[3]刘望. 国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湘潭大学,2013.
[4]江霞. 贸易政策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产业结构;调整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新贸易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的实施可以为政府在不完全竞争下开展的贸易干预提供新的依据,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需要增强的市场的开放性,但是贸易自由化的度需要把握清楚,在当前经济实力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自由贸易并不时绝对的,在国内的一些产业发展中会受到新形势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之下中国的产业结构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生背景
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各种新现象,如产业内部贸易等使传统理论无法解释,所以,许多国际经济学家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研究方法创造出许多新的理论,即新贸易理论[1]。这一理论的出现主要是建立在两方面的内容基础之上的,一方面就是规模收益的递增性,也就是对市场中存在的规模经济效益进行明确认证,主要包含内部与外部两种形式的规模经济效应,新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因素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规模经济的实施之下,是的国际贸易的格局比较分散,统一性不强,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实行规模经济的国家之间在专业程度上是比较随意的。因此一个国家实行的相应的贸易政策就变的比较重要,能够对国家的专业性方向以及区位配置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表现在市场的不完全性上,在实际的市场贸易中不完全性的竞争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市场出现分割的情况下,如果因为运输成本以及交易方面存在的障碍使得企业针对不同的客户提出不同价格,这样就会为寡头厂商提供进行价格歧视的动机,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呈现的方式就是针对国外市场实行的倾销行为。这两方面内容的应用会使贸易政策更加复杂化。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特点与应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属于一个动态的理论内容,开放性比较强,也就是说这一理论可以通过对新的论点的吸收来进行自身理论的不断完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动态性是指在国际贸易不断的发展以及现实背景进行改变的状态下,以往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在自身的重要性与关注度方面逐渐给新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了让位。但是在其发展进程中,国际间逐渐的形成了贸易的多边协定,出口补贴也被禁止,于是形成了生产方面的补贴。这种“利润转移”为主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实际属于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类型,所以,“利润创造”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得外部经济、提升本国竞争力,这种形式的贸易政策逐渐受到了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家等人的关注与重视。这一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争夺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所以通常情况下会认为相毕露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具备更充分的条件来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但是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在这种状况下继续使用这一政策,比如在美国与欧盟针对航空器的商业竞争中,都实行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最终两者是利用谈判的方式对这一政策的使用进行了限制,最终问题得到解决。对于这一政策的适用性不能进行简单的评判。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效应分析
1、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战略性补贴政策分析
在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市场本身的运行处于一种“次优”的状态,这种境界并不能保证潜在的收益一定能得以实现,适当的政府干预或许有可能改进市场的运行结果[2]。因此,这种状态下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当市场竞争中只是少数几个企业之间进行的博弈,那么谁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体地位,谁的市场份额更大,则谁就可以得到超额的市场利润,而其中政府可以利用补贴或者关税保护的政策来对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这种观念之下,贸易政策的实施可以利用对本国厂商产生影响与左右竞争对手的决策行为等出现经济转移租以及扩大本国市场份额的作用,其中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能够起到市场竞争中的战略性效果,可以被叫做“战略性贸易政策”。按照政府干预方式的差异,战略性贸易政策通常分为战略性补贴政策与战略性关税政策两种。第一种政策就是利用政府补贴的形式使得国内的厂商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降低其中的平均成本,使得商品的最终出售价格也会降低,所以消费者可以在这种低价格的状况下享受到更多的优惠与商品,改善国民的福利状况。但是这种福利水平的改善需要商品的需求弹性来确定,政府收集的信息的对与错以及决策制定的及时与否都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这一政策的实施表明政府实行的适当干预措施可以使贸易费用得到补偿,对于本国内部的经济生产进步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2、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战略性关税政策
战略性关税政策和战略性补贴政策有着类似的福利效应,贸易政策作为一种纠正规模经济所引起的市场机制失衡的政策措施,关键就在于它建立了一种风险分散机制[3]。在这种政策之下对风险的规避中产生的成本,会在对市场机制的纠正以及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的完善中得到补偿,主要表现在性质上是就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纠正市场失衡状态下采取的措施,也是建立社会风险的分散机制的前提下来对本国的企业的发展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的一种增强。从这里可以看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本质就是对不完全竞争以及规模经济的状况下利用政府的干预来创造贸易上的优势,它属于一种福利经济学上的理论内容。但是,还需要认识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行应具备严谨的与理论的假设前提相符合的条件,并不是能够在任何国家、时刻或者产业中都能随意的实施的。要是缺乏了其中的限制性,就会引起贸易双方的摩擦,严重的会出现贸易战的问题,使得贸易国家的利益遭到严重的损害。
四、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理论前提与条件
1、必须有垄断利润及供给要素特性的存在 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下垄断利润的存在使商品的初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会形成一种刺激,促使政府用补贴来鼓励出口生产,起到改善福利的作用[4]。并且如果市场的运行存在规模经济程度较低的情况,那么各个国家的企业都可以实现自由的进入,这样自由竞争的实施就会使本国企业不能从别的国家的企业中获得垄断利润,这种情况下,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行对自身国家企业的实施效果会造成很大程度的降低,严重的时候就会是无效的。而在这一理论的实施之下,还需要具备适当的供给要素特性。这一前提的具备主要是针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以及需求弹性来说的。国家通过实行战略性补贴想要将我国的某种商品的生产量提升,但是如果实际的世界市场上,这一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而我国市场贸易中这一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则实施这一政策就会使得我国在这一的商品出口过程中出现价格明显下跌的状况,这对于我国的贸易条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政府决策信息的准确性及相互贸易报复的阻断
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该按照国际市场中的发展结构以及竞争模式、市场垄断企业的与其利润来进行政策的确定,其中的任何一条信息都需要具备准确性与完整性、时效性的特点,在决策错误的状态下既会使原来实施的政策目的失败,还会使国内资源出现不合理的分配情况,造成国内生产效率的降低。因此,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一个基础性的条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获得的利益通常都是由另一个国家发生的福利损失而产生的。如果发展不合理就容易变成一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类型。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会遭到受损失国家的报复,而且这种情况也是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规章中所不允许出现的,可以说贸易报复的产生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基于前面所说的各种假设条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是不能在任意产业、时刻都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我国现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处于一个发展上升的阶段,其中的寡头竞争的产业发展不充分,而且在国家的信息机制发展中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政府在制定决策的时候有着较强的主观,这一政策的实施需要结合本国情况进行分析。
五、借鉴战略性贸易政策,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1、高新产业贫易的特点决定了其相关贸易政策要有战略性
在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中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比较难以承受这种产品的生产。现阶段大多数的企业规模还不完善,在规模经济效应方面比较缺乏,国际上的一部分国家因为自身的经济原因或者政府的干预比较早,已能够在高科技产品上显示出相应的竞争优势。对于自由贸易政策来说在这一领域的实施并不是最优的办法。另外,高科技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垄断竞争的模式,垄断利润比较高,使用的研发费用也很多,在发展的中容易形成有着规模经济效应的垄断类型的企业,因此,政府应该实行重点的干预,也是战略性贸易政策需要实施的领域。外部经济效应出现的收益不仅局限在其自身范围之内,而且还会对其他经济领域的经济活动产生好处与优势,增加其中的额外收益。新兴的高技术产业通常都有这种积极的外部经济作用,在其成为战略性支柱工业的时候,其中产生的知识以及技术、创新产品就会对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战略性贸易政策之下要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具体操作
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需要与国内产业政策相符合,对高科技企业或其他企业领域中出现的高科技产品实行一定的投资以及间接方式的补贴,在减免税收或者政策性金融等领域给予其一定的支持。强调政府对战略产业的扶持,并通过进口保护及出口鼓励的方法来推动我国产业的发展,这种策略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能产生更大的推动效果,从战略实施的层面对高新产业实行保护和扶持,特别是需有意识的对我国企业实行某些有待开拓的高技术产业的操作进行支持与鼓励。通过实行合理的关税政策,来进行合理、科学的保护率的选择制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引进进行优惠扶持,创造一个有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战略性贸易政策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逐渐形成,通过借鉴政策中的精华内容,推动外贸及产业的规模的扩大经营,不断开放进口政策,达到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一种格局的转变,增强政府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向更高的层次前进。
结束语:
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运用中应该确保其适当性,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关注与解决,正确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正确应用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也可以在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政策效果,对现阶段存在的一些政策应用限制进行改善,促进这一政策的更好的实施,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科学的引导。
参考文献:
[1]胡昭玲. 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相关产业的适用性问题[J]. 经济评论,2002,04:79-82+106.
[2]夏虹. 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J]. 江苏经济探讨,1999,11:28-30.
[3]刘望. 国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湘潭大学,2013.
[4]江霞. 贸易政策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