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祠堂室内空间的活化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祠堂是我国古代宗族制度的象征,它记载一个宗族的兴衰,历经着一个民族的变迁,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祠堂利用不合理,受到自然、人为、社会、经济等原因影响。祠堂室内空间“活化”,需要尊重历史文化、保证持续利用、注重实用需求和紧跟时代潮流。重点要因地制宜,“活化”过程的成本控制和室内空间侧重于文化场所的利用。
  关键词:祠堂;室内空间;活化
  一、祠堂相关概念
  “祠堂”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指特定的祭祀场所。到宋代,祠堂开始走进老百姓家,具有家庙性质。明代嘉靖皇帝颁布“联宗立庙”诏令,民间有声望之人多建祠立庙,祠堂发展迅速。到了民国初期,祠堂已经发展演变成为族人聚集的精神活动场所,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还具有私塾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文化的浸入使得祠堂原有的功能逐渐削弱。
  纵观祠堂发展历史,祠堂既是我国古代宗族制度的象征,又是宗族文化的载体。它记载一个宗族的兴衰,历经着一个民族的变迁。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祠堂一直保持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是民间建筑的典范。
  概括来说,我国祠堂:一是作为祭祀场所,承担着祭祖的仪式与制定,发挥着增强宗族凝聚力的作用;二是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强化了全族人员的家族意识和观念;三是作为活动中心,起到了调解同族纠纷、纳税赋税、赈济等功能;四是全族议事商讨的主要场所。
  二、祠堂利用不合理原因
  1.自然原因。祠堂建筑具有一定的歷史感,常年受到风雨侵蚀,其屋脊、外墙、门楼、门面、挑梁、框槛、檐柱等外部建筑均受不同程度的毁坏;门窗、格扇、梁架、墙壁等室内空间也因潮湿等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祠堂遭受自然损坏情况较为严重,修复难度较大。
  2.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人为破坏。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以扫“四旧”为由,破坏了诸多祠堂,尤其是祠堂内部空间的木雕、石雕等被当作封建迷信破坏。此外,面积较大的祠堂还被当地工场占用,墙体甚至都被拆除,已改变了祠堂原有的面貌。
  3.社会原因。祠堂产生的根系在于传统的宗族组织与传统文化。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祠堂逐渐开始走向衰落。尤其是在我国特殊的历史阶段,祠堂的文化遭受了最严重的破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祠堂社会功能的丧失。
  4.经济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祠堂延续后代的功能属性不复存在,族内关系越来越淡化,祠堂逐渐湮没在城市的时代变迁中。
  5.思想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的变革之中,特别是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侵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虚无”等价值观冲击着祠堂等传统文化,其生存空间变得十分狭隘。
  三、祠堂室内空间“活化”原则
  祠堂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在对祠堂室内空间进行活化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当地实际情况,深入调研,保证活化的作用。其一般要遵循四点原则:尊重历史文化、保证持续利用、注重实用需求和紧跟时代潮流。要达到这样的设计目的:与乡村积极融合,祠堂继续在当代乡镇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良性发展,祠堂找到适合自身功能属性。
  1.尊重历史文化
  祠堂“旧”,是针对其建筑年限而言。“旧”不是其缺点,而是祠堂独特的价值所在,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体现。在祠堂的活化过程中,一定要守“旧”,保留其最原始的特征,这是室内活化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设计时,一方面需要考虑祠堂材料方面的使用,保证新的材料使用与原有祠堂材料的兼容性,仿造的旧感需要在视觉感官上达到统一的效果,最忌造成现代工艺与古代工艺极大差别。例如,在祠堂墙体的修复中,可以考虑使用仿青砖,以此还原祠堂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2.保证持续利用
  祠堂自身是一个良性的建筑系统。要达到其使用的持续性,需要注重祠堂生态性的保护,必须要走可持续设计,贯彻绿色设计的理念。第一,在设计时,应对祠堂室内进行建筑的可行性分析,在不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前提下,探索一个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能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气候、土壤、装饰材料、木结构等因素的设计方案,充分保证室内空间中的保温、纳凉、通风、采光和损耗等。第二,在材料的选用上,要提高使用年限,通过活化,获取收益,用以日常的消耗和后期维护。
  3.注重实用需求
  祠堂如需在当代恢复昔日的光彩,赋予其新的实用功能显得非常重要。祠堂本身是一个较大的空间,并且归集体所有,其空间共享可以进一步增加人们情感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打破人与人交往的壁垒。从另一个意义而言,祠堂活化的价值就在于加强人与人、人与空间之间的交互。所以,在设计中首要任务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查和考虑人的需求,深入挖掘其使用价值,从实用性出发,以人的需求为起点,通过多渠道使得祠堂成为休息区、交流学习区等。
  4.紧跟时代潮流
  祠堂活化需与时俱进。具体到祠堂室内空间的“活化”,则是指设计师需要将设计理念、功能定位等跟上时代的脚步和潮流。紧跟时代,说到底就是祠堂要与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融合起来,老百姓的生活变了,祠堂的“活化”就需要跟上老百姓变化的日常生活。一方面满足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四、祠堂“活化”设计重点
  活化的侧重点在于祠堂空间的合理利用而不是停留在怎样保护祠堂,保护意味着无利用,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祠堂文化的流失,通过祠堂空间这个载体来传播祠堂文化。简而言之,设计思维侧重点主要考虑三方面:因地制宜,“活化”过程的成本控制,室内空间侧重于文化场所的利用。
  1.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在空间结构、材料和功能上都要因地制宜。
  首先,祠堂空间结构的因地制宜体现在设计测绘时发现祠堂原始布局结构,除了需修复的区域,其他区域是否存在无法变动的情况,后期“活化”室内空间时还是要结合最初的空间结构,保证稳固性为前提,实用性为目的。其次,在空间功能的因地制宜上,活化过程中先考虑结构是否合理,然后根据需求定功能,空间功能的因地制宜主要表现在用在哪和怎么用的层面上,有个别祠堂结构保留完整,后期不需要改变太多墙体结构,在“活化”空间的设计思路中还是要以功能属性为导向。例如祠堂室内墙角处有地沟,如果把它移去则增加成本与人力成本,在设计初可以根据祠堂结构将地面抬升,使地沟空间可以为后期利用,可以蓄水养鱼或水仙等植物。再次,在材料的因地制宜上,祠堂室内空间的“活化”不是大面积使用新材料,而是选用同一时期或属性颜色相近的材料,材料的因地制宜是指结合当地有限资源来满足施工要求。比如有的祠堂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材料运输造成成本开支过大,而山区占据木材较多优势,在后期“活化”室内空间时则可多使用木材料替代部分砖材料。
  2.侧重文化利用
  众所周知,祠堂不仅拥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民俗价值和旅游价值。祠堂不要封闭,闭塞的建筑物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祠堂需要敞开,让祠堂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播出去,发挥其文化价值。然而,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祠堂往往沦为商业卖场,并没有建立在文化的传承之上。在祠堂空间的合理利用上,需要政府、老百姓及其社会力量更多的赋予其文化严肃性。
  3.控制成本
  祠堂空间一般都较宽敞,大面积的“活化”施工势必造成人财物的大量损耗。祠堂活化要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一是要严格预算,尤其是资金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在避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利用空间,科学优化功能分区。二是祠堂活化的目的不是闲置,不是拆东补西,而是要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节省成本开支,避免出现使用性破坏现象。
  参考文献
  [1]李秋香,陈志华.宗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吴宗敏.城市一般性古建筑改造利用的设计探讨——以广州青云书院艺术馆为例[J].设计艺术研究,2013.
  作者简介
  李芳,女,湖南省长沙市,汉族,硕士研究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室内照明设计。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不婚”现象作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新趋势,应结合婚姻制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社会各主体对于婚姻的态度及做法,明确分析“不婚”现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当代婚姻制度的有待改进之处。结婚率的不断下降,意味着我国选择结婚的适龄人口数量正不断上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经济水平,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社会关系不断变化,文化氛围受多种影响与冲击,我们这一代人在寻找伴侣、决定人生大事的时候,面临的情况
期刊
摘 要:音乐表演专业作为高校尤其是音乐院校的传统学科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专业的音乐表演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迎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推动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和教学体制改革成为摆在相关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对当前应用型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并有针对性的
期刊
摘 要:包装是集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购物买点的视觉综合表现形式,它可以引发消费者的关注度,直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冲动。中国有句古话,叫“人靠衣装马靠鞍”,正所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好的食品包装就如弓箭能够高度聚焦消费者的记忆点、注意力与关注力。试想,在各类终端休闲食品云集的情况下,唯有具备一定闪光点的包装才能快速提高产品的吸引力,精准传达品牌价值及差异化卖点,最终激发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诱
期刊
摘 要:灯是人们现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明工具,自远古时期的古人就用火把照明、御寒和烧烤,再到后来的油灯和蜡烛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灯具不仅仅是照明工具,同时也是人类历史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缩影。而汉代的铜灯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重要时期。  关键词:汉代青铜灯具;艺术鉴赏;功能  身为中国古代灯具典范的汉代铜灯,它集艺术欣赏与实用功能与一身,是我们研究汉代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汉代铜灯不仅是汉人用来照
期刊
摘 要:境外代购在消费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因其跨国性、非接触性等特点致其较传统交易而言更为复杂,信用依赖的程度也更高,随之产生诸多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围绕产品质量发生的侵权及违约纠纷,本文以法律关系分析为视角,结合已有的法律规定,以期对境外代购中消费者权益救济提供若干建议。  关键词:境外代购;间接代理;救济  一、概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支出在个体生活及家庭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期刊
摘 要:《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一部重要的科学技术名著。全面系统的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在具体的介绍工艺方法之外作者还在卷序和每一章的开头又进行了简略的论述,并且说明了他的观点及看法。有些论述是具有前瞻性的,不仅适用于明代社会,即使是置地于今日,依旧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此次论文重点研究了《天工开物》一书中通过技术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从而揭示出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进而引发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北海银滩迷你仓的市场需求,迷你仓的造型设计,以及北海旅游政策引导与迷你仓项目管理等三个方面来论证北海银滩迷你仓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行性—真正让迷你仓储小空间在银滩为游客提供大便利。  北海银滩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自然沙滩,东西绵延约24公里,因其沙质柔软细腻洁白如银而闻名全国。随着北海旅游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景区的管理水平和公共设施配套亟待完善。据统计,近年来北海每年的游客数量已达2000多
期刊
摘 要:随着家庭加湿器拥有量的增加,加湿器作为一种提高室内空气湿度的小型家用电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使用加湿器不但可以使室内相对湿润度保持在最舒适的40%~60%之间,保证人体健康。尤其对于儿童而言,保持室内空气适度湿润、冬季室内舒适度是让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传统的加湿器为创造室内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并没有针对儿童的需求做相应的设计因此,当前研究开发新型节能、
期刊
摘 要:《考工记》作为中国较早也較为完整的艺术论著之一,其设计思想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中“画缋”以其简约的文字不仅体现了上古时代关于色彩方面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其中还包含着先秦在服装的纹样、装饰方面的设计思想。本文主要提炼其中几个设计要点,并加以说明分析。  关键词:《考工记》;画缋;色彩;设计思想  《考工记·画缋》中有:“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
期刊
摘 要:绘画是可以利用静态媒介来实现动态视觉效果的一类艺术手法,它自身并不会运动,但作家们常常会利用绘画中所体现的运动感抒发自己的艺术感情。绘画中倾斜原理的使用、线条关系的表现、几何图形关系的扩展、动态瞬间的形象截取以及形象的拆分与整合等手法都是体现画面运动感的表现手法,从而给予了绘画艺术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绘画;艺术手法;艺术创作;风格形式;运动感;  对于运动,物理上指的一个物体相对于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