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很多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和习题作业中存在的错误看的越来越重。本文将针对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素养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且从心理辅导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干预和操作,结合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错误资源;资源利用;小学数学;素养培养;实施方法
因为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比中学生,相对比较稚嫩,而且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有一定的不足,所以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远远不足以达到“既定”的状态,这是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最真实的反应和表现。针对类似情况,教师要准确的抓住这一问题,对学生开展教学和督导,调整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法,随即也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错误资源利用法则,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素养和课堂学习质量。
一、解读学生错误所在,体现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是准确无误的,但是学生在进行课后作业的时候,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错误,需要教师来做出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并且对其进行改正和帮扶,通过解读学生错误所在的方式,体现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
例如: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给出一道题目,如:A组学生在郊游,共120人,B组的人数是A组的3/5,C组的人数是B组的2/3,请大家算一算,C组有多少人?经过提问之后,学生最后得出的结果有C组为72人,也有人得出C组为48人。在此之前,笔者没有将正确答案提前公示。只是通过多媒体视频手段将题目投影在教学白板上。随后,笔者问其他同学:“这两名小伙伴谁的结果正确?大家帮忙分析一下。”这时候,一个女生说:“我觉得后者说的是对的,前者说的72人是B组的总人数。”最后经过计算得知,C组人员有48人,由此可见,后者回答是正确的。此时,笔者提问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什么觉得会是72人呢?”这时候,学生说:“我在计算的过程中,把A、B、C三个组的人数搞混淆了。最后计算出了B组的人数,却把它放在了C组上。”这时,笔者和其他学生都知道了这名同学为什么会发生错误,最终原因是以为身体不严格。在此,笔者对这位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告诉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有些题目里面的数据是故意迷惑人的,所以要特别细心的审题,这样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教师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干预学生的错题资源,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不仅能让学生在审题的时候更加细心,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避免一些题目的迷惑。
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变化的过程。但是在学生进步和变化的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面对这些错误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要批评学生,而是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会在这类题型上犯错,通过怎样的方法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时候,按照上文中的例题做参考。笔者在给学生指出错误之后,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暗示和引导,让学生在将来审题的时候要多加小心,认真分析题目,判断题目,不被题目迷惑。随后,笔者将题目进行了变形,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来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变形的过程中,笔者结合学生的错误,将题目由简单变难。设置问题为:有一根长竹竿,总长度共6米,小明将之插进水里,已知插进水里的部分是竹竿总长度的2/3,请问露出水面的部分有多少米?这道题从之前的“题目分散”变为了“题目结合”,也就是在一个总和中求解。相比较之前的题目更难。但是学生通过认真审题之后,很快计算出结果为2米。随后,笔者让学生自己按照此类方式给同学出题,学生的课堂热情非常高,而且在做题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过错误和困难。以此为法,通过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干预的方式,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再结合错题资源对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题目的分析能力。
三、收藏数学错误资料,长效机制形成丰富经验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在解题出错之后,教师要切记做好随堂记录,并且在课后要认真分析学生错题的板块,寻找学生存在错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随后对其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然后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和干预,让学生把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册中较难的题目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做,一起思考。
例如: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的时候,通过教师开始的“错题分析”和中间教师进行的“错题变形”以及后来学生独自进行的“错题创新思维延伸计算”等内容。教师要做的则是帮助学生收集错题,讲解难题。如练习册中,学生告诉教师:“这道题我一直不会做,做过几遍都是错的。”教师在看过题目之后,要在大脑中形成两个方向的讲解方式。第一是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题目,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如何做才不会错。第二是要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和干预,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题目没有那么难,放下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这样在将来的解题过程中,才能避免因为紧张出现错误。第一种讲解方式不言而喻,每名教师有自己的方法。而第二种心理干预,教师要以“鼓励为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的把教师所讲和难题错题中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融合,并且自省自身。教師要将收藏数学错误资料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去进行,同时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经验。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先“容错”,再“纠错”。并且结合心理辅导和鼓励干预的方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生错误。小学生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不打击、不强求、重包容、重引导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谢军宏.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16):39.
[2] 杨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浅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90.
关键词:错误资源;资源利用;小学数学;素养培养;实施方法
因为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比中学生,相对比较稚嫩,而且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有一定的不足,所以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远远不足以达到“既定”的状态,这是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最真实的反应和表现。针对类似情况,教师要准确的抓住这一问题,对学生开展教学和督导,调整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法,随即也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错误资源利用法则,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素养和课堂学习质量。
一、解读学生错误所在,体现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是准确无误的,但是学生在进行课后作业的时候,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错误,需要教师来做出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并且对其进行改正和帮扶,通过解读学生错误所在的方式,体现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
例如: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给出一道题目,如:A组学生在郊游,共120人,B组的人数是A组的3/5,C组的人数是B组的2/3,请大家算一算,C组有多少人?经过提问之后,学生最后得出的结果有C组为72人,也有人得出C组为48人。在此之前,笔者没有将正确答案提前公示。只是通过多媒体视频手段将题目投影在教学白板上。随后,笔者问其他同学:“这两名小伙伴谁的结果正确?大家帮忙分析一下。”这时候,一个女生说:“我觉得后者说的是对的,前者说的72人是B组的总人数。”最后经过计算得知,C组人员有48人,由此可见,后者回答是正确的。此时,笔者提问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什么觉得会是72人呢?”这时候,学生说:“我在计算的过程中,把A、B、C三个组的人数搞混淆了。最后计算出了B组的人数,却把它放在了C组上。”这时,笔者和其他学生都知道了这名同学为什么会发生错误,最终原因是以为身体不严格。在此,笔者对这位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告诉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有些题目里面的数据是故意迷惑人的,所以要特别细心的审题,这样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教师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干预学生的错题资源,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不仅能让学生在审题的时候更加细心,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避免一些题目的迷惑。
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变化的过程。但是在学生进步和变化的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面对这些错误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要批评学生,而是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会在这类题型上犯错,通过怎样的方法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时候,按照上文中的例题做参考。笔者在给学生指出错误之后,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暗示和引导,让学生在将来审题的时候要多加小心,认真分析题目,判断题目,不被题目迷惑。随后,笔者将题目进行了变形,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来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变形的过程中,笔者结合学生的错误,将题目由简单变难。设置问题为:有一根长竹竿,总长度共6米,小明将之插进水里,已知插进水里的部分是竹竿总长度的2/3,请问露出水面的部分有多少米?这道题从之前的“题目分散”变为了“题目结合”,也就是在一个总和中求解。相比较之前的题目更难。但是学生通过认真审题之后,很快计算出结果为2米。随后,笔者让学生自己按照此类方式给同学出题,学生的课堂热情非常高,而且在做题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过错误和困难。以此为法,通过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干预的方式,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再结合错题资源对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题目的分析能力。
三、收藏数学错误资料,长效机制形成丰富经验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在解题出错之后,教师要切记做好随堂记录,并且在课后要认真分析学生错题的板块,寻找学生存在错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随后对其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然后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和干预,让学生把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册中较难的题目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做,一起思考。
例如: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的时候,通过教师开始的“错题分析”和中间教师进行的“错题变形”以及后来学生独自进行的“错题创新思维延伸计算”等内容。教师要做的则是帮助学生收集错题,讲解难题。如练习册中,学生告诉教师:“这道题我一直不会做,做过几遍都是错的。”教师在看过题目之后,要在大脑中形成两个方向的讲解方式。第一是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题目,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如何做才不会错。第二是要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和干预,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题目没有那么难,放下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这样在将来的解题过程中,才能避免因为紧张出现错误。第一种讲解方式不言而喻,每名教师有自己的方法。而第二种心理干预,教师要以“鼓励为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的把教师所讲和难题错题中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融合,并且自省自身。教師要将收藏数学错误资料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去进行,同时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经验。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先“容错”,再“纠错”。并且结合心理辅导和鼓励干预的方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生错误。小学生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不打击、不强求、重包容、重引导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谢军宏.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16):39.
[2] 杨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浅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