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大同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国家功能区定位与自身比较优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形成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保障、新兴产业为支撑、宜居休闲为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大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大同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之一,因其煤炭储量大、质量高被誉为“煤都”,煤炭采掘业一直是全市的支柱产业。随着煤炭资源被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煤炭资源急剧减少,大同面临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煤都”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大同市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
1.多年以来,大同市在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目前,大同市产业结构面临着除第一产业基础不牢、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外,更为突出的是第二产业效益低下。产业结构的低效益,严重制约着大同市经济发展,短时间内改变现状,重新调整产业结构模式困难重重。
2.大同市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没有摆脱低层次、粗放型、竞争力偏弱的状况。产业规模不足以承担建设支柱产业的重任;产品品牌不足以有效吸引市场;竞争力不足以抗夺市场;在转型跨越发展上得不到突破。
二、大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起点
1.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大同丰富的煤炭资源让人们忽略了大同的另一张城市名片: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国务院公布首批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名列其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煤都”转型需从打造全新的历史文化名城着手。在山西省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把大同建成山西省中心旅游城市,大同市也决定把旅游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并进而发展成主导产业。
自2008年以来大同市对城市道路进行大规模改造,总里程累计超出300公里,基本实现了旧城区道路网络体系标准化、整洁化、优质化,整体提升了城市基础水平。同时,新区建设全面铺开,83公里的新区道路新框架也已形成,总投资20.14亿元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体育中心等标志性建筑都已奠基,一座与古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城即将展现在御河东岸。城市功能转型必将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同市的转型跨越发展已然起步。
2.升级传统产业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适度限制初级的采掘工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根据市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条件,以煤、焦、冶、电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主要依赖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转变,增加深加工的比重,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把传统的的产业从大做强,从粗做细,形成一个高、深、尖的产业链条。
3.新兴产业快速壮大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大同在各个方面全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大同积极推进大齿集团逐步形成中国重汽年产20~30万台变速箱的配套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同车公司系列大功率电力机车产品,提升大同市轨道交通产品的竞争力,建设北方轨道交通产业化基地。新型材料业方面,将重点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加快推进冀东水泥一期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进度,促进绿川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阳高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和兴旺集团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早日完成;食品业方面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入手,培育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乳、肉、菜、饮料、优质杂粮等种植加工六大系列产品。此外还将加快同煤集团12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的建设进度,实现全市煤化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4.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大同市制定出台《推进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的分类指导。同煤塔山工业园区在突出抓好1500万吨矿井、2×60万千瓦发电机组达产达效的基础上,加快扶持其他入园项目建设进度。开发区医药园区重点发挥威奇达药业、泰盛药业等现有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园区各项主要指标稳定增长。
三、对大同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1.转型不是否定资源优势,而是高效利用资源。转型就是要跳出资源城市“矿尽城衰”的怪圈。这不是舍弃资源,而是放大资源优势。目前,大同已基本打破“一煤独大”的格局,建成了煤化工、装备制造、医药、冶金化工、建材和特色农产品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调整产业结构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谋求产业新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型的重中之重,但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仍然是“主要内容”。围绕传统产业,实施能源工业、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集群规划和升级发展,瞄准产业链高端,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的增长点。
3.调整产业结构不是盲目舍近求远,而是持续发展的“远谋近施”。经济结构调整非一日之功,但不可因此否定当前的增长。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必须毫不动摇地保增长,但“保增长”不能忘转型。必须始终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相协调,不受眼前诱惑,忍住一时之痛,努力实现保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总之,近年来,大同市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国家功能区定位与自身比较优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煤炭能源基地向新型能源基地转变、由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市向真正的历史文化名城转变、由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向生态工业强市转变、由传统的商贸集散地向现代物流中心城市转变,形成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保障、新兴产业为支撑、宜居休闲为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宜居、魅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全市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摘要大同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国家功能区定位与自身比较优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形成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保障、新兴产业为支撑、宜居休闲为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大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大同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之一,因其煤炭储量大、质量高被誉为“煤都”,煤炭采掘业一直是全市的支柱产业。随着煤炭资源被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煤炭资源急剧减少,大同面临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煤都”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大同市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
1.多年以来,大同市在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目前,大同市产业结构面临着除第一产业基础不牢、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外,更为突出的是第二产业效益低下。产业结构的低效益,严重制约着大同市经济发展,短时间内改变现状,重新调整产业结构模式困难重重。
2.大同市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没有摆脱低层次、粗放型、竞争力偏弱的状况。产业规模不足以承担建设支柱产业的重任;产品品牌不足以有效吸引市场;竞争力不足以抗夺市场;在转型跨越发展上得不到突破。
二、大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起点
1.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大同丰富的煤炭资源让人们忽略了大同的另一张城市名片: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国务院公布首批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名列其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煤都”转型需从打造全新的历史文化名城着手。在山西省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把大同建成山西省中心旅游城市,大同市也决定把旅游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并进而发展成主导产业。
自2008年以来大同市对城市道路进行大规模改造,总里程累计超出300公里,基本实现了旧城区道路网络体系标准化、整洁化、优质化,整体提升了城市基础水平。同时,新区建设全面铺开,83公里的新区道路新框架也已形成,总投资20.14亿元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体育中心等标志性建筑都已奠基,一座与古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城即将展现在御河东岸。城市功能转型必将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同市的转型跨越发展已然起步。
2.升级传统产业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适度限制初级的采掘工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根据市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条件,以煤、焦、冶、电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主要依赖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转变,增加深加工的比重,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把传统的的产业从大做强,从粗做细,形成一个高、深、尖的产业链条。
3.新兴产业快速壮大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大同在各个方面全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大同积极推进大齿集团逐步形成中国重汽年产20~30万台变速箱的配套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同车公司系列大功率电力机车产品,提升大同市轨道交通产品的竞争力,建设北方轨道交通产业化基地。新型材料业方面,将重点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加快推进冀东水泥一期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进度,促进绿川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阳高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和兴旺集团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早日完成;食品业方面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入手,培育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乳、肉、菜、饮料、优质杂粮等种植加工六大系列产品。此外还将加快同煤集团12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的建设进度,实现全市煤化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4.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大同市制定出台《推进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的分类指导。同煤塔山工业园区在突出抓好1500万吨矿井、2×60万千瓦发电机组达产达效的基础上,加快扶持其他入园项目建设进度。开发区医药园区重点发挥威奇达药业、泰盛药业等现有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园区各项主要指标稳定增长。
三、对大同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1.转型不是否定资源优势,而是高效利用资源。转型就是要跳出资源城市“矿尽城衰”的怪圈。这不是舍弃资源,而是放大资源优势。目前,大同已基本打破“一煤独大”的格局,建成了煤化工、装备制造、医药、冶金化工、建材和特色农产品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调整产业结构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谋求产业新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型的重中之重,但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仍然是“主要内容”。围绕传统产业,实施能源工业、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集群规划和升级发展,瞄准产业链高端,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的增长点。
3.调整产业结构不是盲目舍近求远,而是持续发展的“远谋近施”。经济结构调整非一日之功,但不可因此否定当前的增长。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必须毫不动摇地保增长,但“保增长”不能忘转型。必须始终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相协调,不受眼前诱惑,忍住一时之痛,努力实现保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总之,近年来,大同市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国家功能区定位与自身比较优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煤炭能源基地向新型能源基地转变、由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市向真正的历史文化名城转变、由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向生态工业强市转变、由传统的商贸集散地向现代物流中心城市转变,形成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保障、新兴产业为支撑、宜居休闲为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宜居、魅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全市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步入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