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离职员工欠薪 众泰突显运营之困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ao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全年汽车销量不足10万辆、在中国在售品牌份额中占比仅0.74%的众泰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众泰集团),今年却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今年年初,众泰集团将原比亚迪销售经理夏治冰招致麾下,众多业内外人士随夏的进入纷纷将目光投向这家一贯低调的浙江民营车企。然而,就在短短半年之后,夏治冰离职、“被架空”的消息再次让众泰集团成为焦点。
  随后,成立于2011年3月的众泰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众泰新能源)内部员工曝出公司欠薪,众泰集团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此前,有内部员工透露,众泰以“上海、北京、杭州等地订单过大,外购零部件,现金回转慢”为由,拖欠员工工资一月有余。“本月月初所发工资为7月工资,8月一月工资仍未发放。”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
  《投资者报》记者就此事向众泰品牌部媒介专员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错综复杂”的众泰新能源
  从众泰新能源公司公开资料中得知,众泰新能源公司是众泰控股集团在杭州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下辖营销中心、研发中心即纽贝耳汽车(杭州)有限公司及浙江太腾进出口有限公司。其中,纽贝耳汽车(杭州)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时间为2008年7月。
  “纽贝耳汽车公司的总经理毛黎明与众泰集团的董事长吴建中有一定的亲戚关系。纽贝耳在电驱动技术方面很厉害,众泰最初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时便与纽贝耳展开了合作。”上述知情人士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称。
  众泰集团自2003年开始涉足整车制造,此前,其一直以生产汽车配件为主业。当众泰进入汽车整车行业时,同处浙江的吉利集团已在汽车行业奋战了6年。为“与竞争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齐头并进”,众泰在经过了依靠引进生产线生产小众车型的初期阶段后,选择了对于众车企而言均为新鲜事物的新能源汽车为切入口。
  与纯电动车另一“先行者”比亚迪选用的垂直整合模式不同,众泰依托江浙地区汽车强大的零配件制造业,选择平台整合的方式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成本最高的电池上,众泰选择了与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万向集团合作。
  而在电控、电机和电池管理系统上,众泰则选择了与纽贝耳合作。“此前,纽贝耳与众泰属于合作关系,纽贝耳在技术上支撑众泰,但它一直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但在今年5月被并入众泰新能源后,原纽贝耳总经理毛黎明成了众泰新能源的副总,他与总经理董炜江之间现在属于上下级关系。”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9月20日记者致电众泰集团品牌部,希望就有关事宜采访众泰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回复称,“众泰新能源尚未建立单独的品牌部,所有媒体采访预约需先经过众泰集团然后转至众泰新能源。”
  而在众泰新能源的官方网站上,关于企业的介绍也只拷贝了众泰集团的相关简介,未对众泰新能源公司进行任何单独的介绍。
  在上述知情人士看来,如此不清晰的组织机构设置,“迟早要出问题”。
  新能源汽车推广之困
  但问题不仅仅出在内部。在纯电动车市场化还看不到曙光之时,众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尝试电动车租赁和推行电动出租车业务。“电动车要被个人接受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电动出租车或公交车要发展,配套跟不上也发展不起来。”在深圳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进行电池管理系统研发的工程师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主要生产厂商共销售新能源车型4460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227辆,混合动力汽车2237辆。众泰新能源在其中所占比重为4%,上半年累计销售263辆。
  “众泰新能源的车目前基本都是采购用作电动出租车,私人购买很少。但即使像杭州这种推行电动出租车走在前列的城市,到目前为止市区运营的电动车总量也仅有1000辆。”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如此小的量,众泰新能源生存下去的确不容易。众泰新能源现在的众泰集团的地位也比较尴尬,总是不挣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众泰集团也一直在考虑是否要将其划分出去单独运营。”
  而对于众泰另一力推的电动车租赁模式,上述知情人士称“这个模式是好的,但租车肯定是巨亏的业务,需要政府的支持”。
  众泰从2010年1月就以“租赁试运营”的模式,在杭州开始众泰2008EV的商业化试运营。但两年多过去,真正投入市场的用于租赁的众泰电动车数量十分有限,杭州目前仅70辆左右,2500元/月的价格并未引来众人的关注。此外,在2010年租赁计划推出初期,众泰宣称将在北京投入100辆电动车用于租赁的计划也无疾而终。
  “电动车租赁要发展,需要有充足的充换电配套,但现在配套还很不完善。另外,因为电动车初期投入很大,需要有政府补贴,但现在政府下一步的补贴计划并不明朗,厂商都不敢投入。”上述工程师称。
  据此前吴建中对外透露,根据国家针对私人纯电动车购买补贴6万元,杭州地方最高补贴可以达到6万元,以及电费租赁等方面补贴的相关规定,截至到2011年12月,众泰新能源已获国家、地方两级政府的补贴共计1500万元。
  “对于投入成本巨大的新能源汽车,这点补贴只是杯水车薪。”上述知情人士说,“如果众泰这种规模较小的企业无法获得政府更多的和持续的支持,生存下去将更加困难。”
其他文献
在美国纪念“9·11”十一周年之际,一部名为《穆斯林的无知》的美国制作电影,点燃了穆斯林民众的反美情绪。2012年佩尤全球态度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5的土耳其人、巴基斯坦人、约旦人、埃及人对美国持赞许观点。这种反美情绪对全世界——至少对美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反美情绪的表象  近几年来,穆斯林世界一直存在着反美情绪。一方面,与穆斯林长期以来感受到的美国和美国军方对他们的侮辱有关;另一方面,阿
期刊
在中国,1986年的1元钱广义货币大致能带来1元钱的GDP,而现在却只能带来0.50元的GDP。与此同时,1980年的1元投资能换回4.1元GDP,但到2011年却只能换回1.8元的GDP。这些都意味着什么?又是如何发生的?  全世界都承认,自1978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在这34年间取得了年均10.0%的GDP增速。作为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中国经济总量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
期刊
随着联想控股酒业公司(下称联想酒业)收购孔府家酒一事的尘埃落定,联想酒业旗下的白酒品牌增至3个,至此,其多品牌运作的发展路径也逐渐浮出水面。  “我们以‘既要买到,也要管好’为指导思想,会以品牌并购为主要发展路径,不会推出自有品牌的白酒产品。”近日,联想酒业总经理路通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目前的白酒行业中,多品牌并购模式并不多见,因其操作难度较大,难有人敢挑战。但联想酒业认为,多
期刊
近日,知名家居建材超市家得宝一夜之间关闭在中国的七家门店。  家得宝中国声明,从9月13日起,将全部关闭中国的所有七家大型家居建材零售商店,公司的业务重点将转型到专业零售店和网上销售。  9月19日,家得宝中国区新闻发言人栾晓菲也对《投资者报》表示,“家得宝并非关门,而是将公司的业务重点转型到专业零售店和网上销售。”  不过,对于家得宝转型电商,大多数业内人士并不看好。  关7家门店转型电商  9
期刊
大炼钢铁的战火正在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烧到西部内陆的新疆。除了宝钢旗下的八一钢铁,来自内地的山钢、首钢、新余钢铁和新兴铸管等纷纷参战入局,押宝新疆大开发所带来的钢材消费井喷机遇。  而此时,中国的钢材市场正在经历十来年所未遇到的产能过剩和市场低迷。  山钢冒进南疆  “山钢在山东本部就是亏损的,在不了解新疆市场的情况下,贸然进去风险很大。”北京科技大学许中波教授对于即将于今年10月底投产的山钢喀什
期刊
2012年9月19日,中国,上海。新飞电器——在家电行业里拥有超过28年制造经验的企业,于今天发布新品牌名称、及标识。在过去的28年历史进程中,公司迎来了第一次重大的品牌转型。在企业新品牌指引下,通过其对品牌定位、数字媒体和欧洲设计师设计的一系列新产品,并结合客户需求,来帮助新飞做持续的转型和承诺。  对于新标识来说,通过保留新飞的中文汉字和公司名称作为对新飞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在新标识发布会上,
期刊
9月13日,意大利汽车品牌菲亚特与广汽集团联姻2年后,推出了第一款国产车“菲翔”,菲亚特借此重返中国市场。  当年菲亚特与南汽合作的产物——派力奥、西耶那、周末风,已经在国人的视线和记忆中消失殆尽。菲亚特携“菲翔”再度回归,能否挽回16万“旧菲迷”的心?  “菲翔现在的销售情况不错,上市一周左右,已接到80辆车的订单。到店客流量较菲翔推出前也大大提高。”位于广州的一家经销商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
期刊
9月18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对雅虎76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全部完成。对于马云和他的团队来说,这次的股权回购也意味着,以马云为主的阿里集团管理层终于拿回了阿里巴巴的控制权。回购完成后,阿里集团估值上升至近4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开发银行为此次交易提供了10亿美元的银行贷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也巨资支持,两个“国家队”的鼎力相助颇有想象空间,由此,阿里巴巴进军银行业的风声再起。  对此
期刊
9月20日晚,蒙牛集团品牌新形象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蒙牛总裁孙伊萍宣布,从9月21日起,蒙牛将在全国100余万个销售网点逐步上架新包装牛奶,首批更换新包装的产品包括纯牛奶与基础功能奶两大品类。记者注意到,这是蒙牛集团成立13年来首次大规模形象切换。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孙伊萍接任总裁以后,蒙牛仍旧质量问题不断,此次换标可以视为蒙牛和原有形象的切割。”不过,王丁棉也强调,仅仅一次换
期刊
医药销售已成为电商争夺的新领域。  2011年初天猫医药馆开始首批招商,随后,京东商城与九州通合作,共同开展医药类B2C业务。而近日,消费类电商“一号店”也在筹备“医药馆”,准备杀入医药电商领域。  1号店医药事业部总经理陈华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1号商城健康馆已经推出了1年多,我们计划在未来的时间里扩充它的医药品类,将健康馆提升为医药馆,医药馆目前还在计划当中。1号商城医药馆目前在申请《互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