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元代文人山水画的独特性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元代,文人画逐渐发展趋于成熟并达到顶峰,中国绘画进入由文人画主导的时代。其中以山水发展为主流,表现最为突出。山水画是元代文人画家抒情达意最好的载体和体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元代文人山水画也呈现出其独特性。
  关键词:文人山水画;隐逸;山林精神;文学化
  中国分类号:J2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6-1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时代,处于被生产力和经济落后的民族所统治,而文化艺术却得到较大的繁荣和发展的特殊时代。由于其时代的特殊性,元代在政治上进行严格的控制,但在文化艺术上,却有着相对的宽松,而且由于异族统治,士人的地位出现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前所未有的低下局面,于是在民族受到欺凌、摧残,士人地位低下的社会环境下中国绘画开始进入由文人画主导的时代。其中以山水画为主流表现最为突出,山水画是元代文人画家抒情达意最好的载体。在元代,以赵孟頫和元四家为首的文人画家多以山水为主,并且以山水画成就闻名于世。在发展的过程中元代文人山水画也呈现出其独特性。
  一、元代文人山水画家有强烈的隐逸情结
  在中国历史上,归隐潮流在此之前有过两次,而在元代,当时的中国处于空前的统一,但由于当时是由异族统治且科举不兴,在这样的状况下绝大多数的士人选择不与统治者合作,从而导致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归隐。而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的隐逸山林却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得不提的联系。魏晋南北朝天下极其动荡,文人对仕途不抱希望,寄情山水,于是萌发了山水画;唐末五代,社会动乱,文人学士只好处山林之远,终日吟诗作对,写字画画,山水画便高度成熟,出现荆、关、董、巨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山水画高峰,而元代士人归隐带来了山水画的第二个发展高峰。
  元代文人隐退的原因是多样性的,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复宋无望继而“独善其身”誓不与元朝合作的遗民。一类是因为科举不兴仕途无望,自身又地位卑贱。还有一类则是在仕途中升迁无望,或者是仕途受挫之后,看破世事,归隐山林。如黄公望曾是低级小吏,被诬下狱,出狱后绝意仕途后入道教,归隐山林。于是,元代文人,为了于乱世中保全性命,也是为了保持人格尊严不被践踏,最终选择了“隐”。
  二、元代文人山水画家完美的体现了山林精神
  山林精神是一个山水画家的基本品格。山水画的起因应当是由于文人的山林精神,而这种山林精神集中体现在文人隐逸的心态中,这些隐士创造了中国特有的山林文化。东晋名士普遍认为“朝亦可隐,市亦可隐”“身在庙堂之上,心在山林”。在归隐中,士人们发现,“山水有清音”①,体味到山水之美进而促进山水画的发展。
  山水画是精神的产物,更是精神食粮,早在宋代山水画作为“君亲心两隆”②状态下的文人向往山林精神的寄托,深刻体现出这一点。宋人既想居庙堂之高,又想满足林泉高致的乐趣,但最多只能像宗炳人生后期一样,“卧游”山水,宋代士人居庙堂之高毕竟不能专心于绘事,无法与山林融为一体,不能彻底体会林泉高致,其与山水画终究有些隔膜,与动乱之际因对政治彻底失望而全心山水的元代文人相比,总是有些不同,故而宋人提出林泉高致的山林精神,但真正完美体现的却是元代绘画,尤其是后期的元四家绘画。
  三、元代文人山水画的文学化与抒情性的有机结合
  中国绘画在元代之前并不怎么在画上题诗,通常只是为了抒发心声,一画就尽兴了,若一画不足以尽兴,才题诗文。号称元代山水画四家的吴镇、倪瓒、黄公望、王蒙在画上经常题写很多诗文。题辞必然讲究会书法,于是王冕又将书法用于刻印上,形成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同时出现在同一画幅上,使画幅更为丰富,更具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绘画独有的艺术模式。这一模式的发展起初是逸士传达胸意和聊以自娱,但实质也是将元代绘画文学化推向一个高峰。
  任何艺术均是情感的表达,即抒情性。不同的是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方法。小而言之与个人所受的教育、生活习性,以及个人的心理、审美品位有关;大而言之与人们共同生活的生产方式、民风民俗,甚至国力的强弱,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等有关。而元代独特的社会背景所造就的抒情性也同样反映到了元代文人山水画上。
  文学化的起点皆于抒情。唐宋之后,有的画幅上绘画形象已退至次要位置,只是洋洋洒洒、感慨系之的借题发挥而已。有时画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而所题的诗也成了发泄胸中郁闷的一部分。诗书画印成了山水画抒发作者感情的必备构成,缺一不可。文人们将绘画发展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为文人制造喜怒哀乐,同时借助绘画为他们抒发宣泄。
  总之,元代的文人山水画,在继承了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跨越性的发展,并对明清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异族的统治下,在政治镇压严格而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的大环境下,大多文人入仕无门,促使更多的文人归隐山林,促进山水画的发展;然后在异族统治压迫的迷茫和痛苦下,借画来抒情,借在画上题诗来进一步借题发挥,使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为一体。在元代的独特的社会环境下使文人画趋于成熟并达到高峰。
  注释:
  ①左思:《招隐》。
  ②郭熙:《林泉高致》。
  作者简介:
  蒋娟,女,湖南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
其他文献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压电驱动器技术,驱动器通过调节相邻两根陶瓷杆的伸长量,经机械放大后再耦合可在横向圆周预定方位输出角位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驱动器的力学模型和耦合数
1992年春,在中国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今年是邓小平南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的数据,改进了传统的测算垂直专业化的指标,将FDI因素引入指标设计中,建立了从投入产出系数矩阵中分离跨国公司生产和进口的中间投入品的方法,测算了FDI对一国参
2011年1月20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HS中心携手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及通标标准技术有限公司(SGS)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新MBA大楼举办了“广东节能投、融资国际研讨会”。来自
摘要:赵无极以其高屋建瓴的心胸与智慧撷取中西文化艺术的精髓,用西方的艺术表现方式创造出一种浑厚华滋、气象博大的绘画形式。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独到的领悟与观照,使得他在艺术探索中能够从文化精神的高度汲取传统文化艺术营养,进而转化并融合于他的作品之中。他以开放的艺术思想传承着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精神,以独特的艺术个性展示出极具时代气息的艺术文本。  关键词:赵无极;油画;传统艺术  中图分类号:J21
摘要:汾阳圣母庙壁画是明代壁画的精品之作,通过对壁画的艺术风格的解读,总结其艺术特色的独到之处,阐释汾阳圣母庙壁画在人物形象、线描构图、色彩的运用方面的艺术特点,从而浅析其对现代工笔重彩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壁画;艺术特色;启示;运用  中图分类号:J2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0-1  汾阳圣母庙,庙址位于汾阳县栗家庄乡田村。当地相传建于唐代,据《汾
摘要:林风眠终其一身都在致力于将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相结合,并且创作出了一系列富含中西意味的作品。本文以林风眠画作的构图艺术为例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林风眠;构图  中国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7-1  林风眠曾在《中国绘画新论》中提出:“在现在西洋艺术冲进来的环境中,希求中国的新画家,应该尽量的吸收他们所贡献给我们的新方法。传统摹仿和抄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数码摄影的飞速发展,各类图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就与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开始时,画家
摘要:唐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唐代石狮是中国石狮造型艺术的高峰,而乾陵中的石狮可堪称为唐代石狮中的经典之作。乾陵石狮,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有特色,也是最受欢迎的表现形象之一,在继承前朝风格的基础上,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更加完美的艺术样式。  关键词:石狮;造型;乾陵;陵墓  中图分类号:J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4-1  唐朝是我国
时过二十年,再次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备感其勇于创新的博大精神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当前,经济社会都到了转型发展的关头,今天学习小平南巡精神的最大感悟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