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6年开始,江西省上饶县就被国家列为贫困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给予扶持。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工作当作第一要务,经过这些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奋斗,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全县GDP总值21,31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58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249元。全县“十五”期间3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面貌一新,建成公路380公里,不仅村村通公路,而且60%路面进行了水泥硬化。修建水利设施44处、河堤水渠24049米;1101户4954人深山移民喜迁新居,安居乐业。
瞄准目标,分类扶持
找准扶贫对象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前提。确定贫困对象,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对扶贫办来说则关系到能否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对贫困乡村和农民来说,关系到能否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对于这样政策性很强;而百姓和乡村又十分敏感的问题,我们采用了钢性和柔情并用的做法。所谓钢性,就是国家的要求和标准铁定不变,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因为上访或者说情就丢掉原则。使“帽子”错位。只要符合条件的不走不闹照样给予确认;不符合要求的即使再跑再找关系也不予考虑。并且做到确定对象,公开公平公正。贫困户、低收入户和移民扶贫对象,均要在行政村张榜公布;拟扶持的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列为扶持的扶贫龙头企业,要在县报和县电视台公示,半个月后无异议才给予确定和扶持。
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所在的地方不同,需要扶持的方式和项目也不同,如何让党和政府的扶持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将要扶持的对象进行分类,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贫困原因进行不同的扶持:对那些地处恶劣环境的贫困户,实行异地移民扶贫,去年和今年我县共为1000多户近5000人实行了移民安置,使他们彻底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享受到了与其他人一样的社会资源。对那些基础条件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扶贫开发重点村,我们采取整村推进的扶持办法,积极改善他们硬件、软件的条件,扶持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而对那些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贫困人更多的是通过能人和扶贫企业帮带的办法给予惠及。
创新思路,用活政策
在扶贫的实践中,我们不拘形式勇于探索,在充分地用足用好扶贫政策的同时;积极地将扶贫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挖掘整合扶贫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扶贫。
为了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更大效益,我们部分项目采用市场运作的新方法,吸引社会资金融入到扶贫开发中来。五府山甘溪村虽是库区,但因为长期饮水、用水均在库尾一处死角,水质很差,致使许多村民患有因水而致的疾病,安装自来水是村民强烈的呼声,但自来水工程投资需要40万元,我们采取市场运作与扶贫项目开发相结合的形式,由返乡创业的当地村民罗建华个人投资兴建自来水厂,这个项目扶贫办投入7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全村贫困户。低收入户进户水管、水表等初装费用,项目建成后,罗建华按照市场经营,村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十五”期间,我们用这种市场运作的方法先后建成小水电、自来水、有线电视等方面的项目共21个,吸纳社会资金1200余万元。实践证明,扶贫项目完全可以做到扶贫政策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是一条降低扶贫成本,提高扶贫资金效益的有效新路子。
我们在实施移民扶贫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移民乡镇的闲置房安置移民。高洲乡2004年是个移民任务较重的乡镇。这个乡山多田少,移民集中安置宅基地很难找到,而且价格昂贵,但是这个乡原来有一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现在房子还闲着,房产权归乡政府。于是我们对原共大的5300多平方米的教室宿舍进行维修改造后。以每平方米60元的低廉价格卖给贫困户,乡政府则负责小区绿化、公路路面硬化、兴建自来水以及建学习宣传栏等公益事业建设。这些移民户不仅用低廉的价格买到了住房,而且居住的环境优美。我们还把一些可利用的移民旧房变卖给企业使用,增加移民建房的资金来源。大地乡有一座大水库,在库区周围居住着22户贫困农民。去年这些农户作为移民对象已集中安置到移民小区,22栋4500平方米移民旧房,经过与开发水库的公司协商,以平均每平方米160元的价格全部卖给了公司用于生产,为这些贫困一移民建造新房减轻了经济压力。
让企业帮村带户这是我县扶贫的一个创举。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一做法,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有了新的更广泛的内容。贫困户和企业合成了互为依存互为作用的利益共同体。现在,我们用扶贫资金扶持起来的远泉实业集团、金标集团公司、盛水种养公司、田生养殖、三鼎蔬菜加工厂、府山实业、茗龙茶叶、农业科技示范园、恩泉油脂化工厂这些农业企业,不但解决了千家万户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而且为贫困农民提供资金、种苗和技术服务,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从1996年扶贫企业带动3000户农民,到2004年,这些企业共带动了2.8万户农民从事苗木、果业、毛竹、油茶、蔬菜等产业开发。为农民增收9200万元,吸收贫困户、低收入户就业1.6万人,年人均工资4800元,这些扶贫龙头企业还帮助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公路、水利等生产生活项目53个,捐献资金370万元。远泉实业集团是我县较早实行扶贫带村帮户的企业,现在成了全省苗木生产最大的农业企业。该公司利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和自身的示范作用,“十五”期间共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的18600余户农民发展苗木生产,发展的苗木面积30000多亩。扶持了600余户贫困户自建苗木基地。同时,公司还直接吸收了2800多名农民做工,其中60%是贫困户,全年支付务工人员工资450多万元。
根据各地的资源地理等条件。依托扶贫龙头企业,大力培植一村一品,是我们产业扶贫的一个重头戏。有大面积水面的村种草养鱼;毛竹资源丰富的发展竹业;靠近市县的种植蔬菜。通过“十五”期间的大力扶持,现在,不仅我们县形成了苗木、毛竹、茶叶、蔬菜、油茶、水产养殖六大农业产业,而且各乡村也都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半数以上的村具有各自特色的一村一品,甚至是一乡一品几乡一品,“十五”扶贫开发重点村90%形成了一村一品,70%以上的农户从事这一产业,收入也有四成来自该产业。
作风过硬 有为有位
创造性地做好扶贫工作,要求我们要有一支既能奋斗拼搏,又善于谋事干事的队伍。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扶贫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为提高扶贫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我们除了认真、反复学习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和工作要求外,更多地是组织了全办干部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从领导开始做起,主任、副主任每半个月参加一次县委县政府举办的新知识、新理念讲座;扶贫办每周都要结合扶贫政策精神和扶贫业务进行学习、讨论和总结。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在实践中,我们建立健全了扶贫工作责任制,扶贫办不仅对勤政廉政具有明确的规定,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上更有细化的要求和目标。比如对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和移民扶贫几项重要的工作,股级以上的干部都有明确的分工,包干到村,责任到人。这种工作责任制,受到了市扶贫办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县委、县政府将我们的扶贫责任制推广到全县,要求不仅扶贫办的同志要这样做,全县定点帮村扶的县直单位和部门也实行这样的做法,“十五”期间全县重点讨和移民安置点都立有工作责任单位、工作目标要求和负责人的责任牌。并且年度进行评比总结,实行奖惩。
三是发扬吃苦耐劳精神。扶贫工作对象大多在贫困山区,条件很差,但是,我们扶贫办的同志长年奔跑在这些地方,从不叫苦喊累,而是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感,艰苦地工作着。工作虽然艰苦,但却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更坚定了我们做好扶贫上作的奋斗精神和信念。
瞄准目标,分类扶持
找准扶贫对象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前提。确定贫困对象,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对扶贫办来说则关系到能否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对贫困乡村和农民来说,关系到能否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对于这样政策性很强;而百姓和乡村又十分敏感的问题,我们采用了钢性和柔情并用的做法。所谓钢性,就是国家的要求和标准铁定不变,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因为上访或者说情就丢掉原则。使“帽子”错位。只要符合条件的不走不闹照样给予确认;不符合要求的即使再跑再找关系也不予考虑。并且做到确定对象,公开公平公正。贫困户、低收入户和移民扶贫对象,均要在行政村张榜公布;拟扶持的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列为扶持的扶贫龙头企业,要在县报和县电视台公示,半个月后无异议才给予确定和扶持。
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所在的地方不同,需要扶持的方式和项目也不同,如何让党和政府的扶持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将要扶持的对象进行分类,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贫困原因进行不同的扶持:对那些地处恶劣环境的贫困户,实行异地移民扶贫,去年和今年我县共为1000多户近5000人实行了移民安置,使他们彻底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享受到了与其他人一样的社会资源。对那些基础条件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扶贫开发重点村,我们采取整村推进的扶持办法,积极改善他们硬件、软件的条件,扶持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而对那些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贫困人更多的是通过能人和扶贫企业帮带的办法给予惠及。
创新思路,用活政策
在扶贫的实践中,我们不拘形式勇于探索,在充分地用足用好扶贫政策的同时;积极地将扶贫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挖掘整合扶贫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扶贫。
为了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更大效益,我们部分项目采用市场运作的新方法,吸引社会资金融入到扶贫开发中来。五府山甘溪村虽是库区,但因为长期饮水、用水均在库尾一处死角,水质很差,致使许多村民患有因水而致的疾病,安装自来水是村民强烈的呼声,但自来水工程投资需要40万元,我们采取市场运作与扶贫项目开发相结合的形式,由返乡创业的当地村民罗建华个人投资兴建自来水厂,这个项目扶贫办投入7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全村贫困户。低收入户进户水管、水表等初装费用,项目建成后,罗建华按照市场经营,村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十五”期间,我们用这种市场运作的方法先后建成小水电、自来水、有线电视等方面的项目共21个,吸纳社会资金1200余万元。实践证明,扶贫项目完全可以做到扶贫政策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是一条降低扶贫成本,提高扶贫资金效益的有效新路子。
我们在实施移民扶贫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移民乡镇的闲置房安置移民。高洲乡2004年是个移民任务较重的乡镇。这个乡山多田少,移民集中安置宅基地很难找到,而且价格昂贵,但是这个乡原来有一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现在房子还闲着,房产权归乡政府。于是我们对原共大的5300多平方米的教室宿舍进行维修改造后。以每平方米60元的低廉价格卖给贫困户,乡政府则负责小区绿化、公路路面硬化、兴建自来水以及建学习宣传栏等公益事业建设。这些移民户不仅用低廉的价格买到了住房,而且居住的环境优美。我们还把一些可利用的移民旧房变卖给企业使用,增加移民建房的资金来源。大地乡有一座大水库,在库区周围居住着22户贫困农民。去年这些农户作为移民对象已集中安置到移民小区,22栋4500平方米移民旧房,经过与开发水库的公司协商,以平均每平方米160元的价格全部卖给了公司用于生产,为这些贫困一移民建造新房减轻了经济压力。
让企业帮村带户这是我县扶贫的一个创举。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一做法,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有了新的更广泛的内容。贫困户和企业合成了互为依存互为作用的利益共同体。现在,我们用扶贫资金扶持起来的远泉实业集团、金标集团公司、盛水种养公司、田生养殖、三鼎蔬菜加工厂、府山实业、茗龙茶叶、农业科技示范园、恩泉油脂化工厂这些农业企业,不但解决了千家万户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而且为贫困农民提供资金、种苗和技术服务,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从1996年扶贫企业带动3000户农民,到2004年,这些企业共带动了2.8万户农民从事苗木、果业、毛竹、油茶、蔬菜等产业开发。为农民增收9200万元,吸收贫困户、低收入户就业1.6万人,年人均工资4800元,这些扶贫龙头企业还帮助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公路、水利等生产生活项目53个,捐献资金370万元。远泉实业集团是我县较早实行扶贫带村帮户的企业,现在成了全省苗木生产最大的农业企业。该公司利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和自身的示范作用,“十五”期间共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的18600余户农民发展苗木生产,发展的苗木面积30000多亩。扶持了600余户贫困户自建苗木基地。同时,公司还直接吸收了2800多名农民做工,其中60%是贫困户,全年支付务工人员工资450多万元。
根据各地的资源地理等条件。依托扶贫龙头企业,大力培植一村一品,是我们产业扶贫的一个重头戏。有大面积水面的村种草养鱼;毛竹资源丰富的发展竹业;靠近市县的种植蔬菜。通过“十五”期间的大力扶持,现在,不仅我们县形成了苗木、毛竹、茶叶、蔬菜、油茶、水产养殖六大农业产业,而且各乡村也都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半数以上的村具有各自特色的一村一品,甚至是一乡一品几乡一品,“十五”扶贫开发重点村90%形成了一村一品,70%以上的农户从事这一产业,收入也有四成来自该产业。
作风过硬 有为有位
创造性地做好扶贫工作,要求我们要有一支既能奋斗拼搏,又善于谋事干事的队伍。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扶贫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为提高扶贫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我们除了认真、反复学习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和工作要求外,更多地是组织了全办干部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从领导开始做起,主任、副主任每半个月参加一次县委县政府举办的新知识、新理念讲座;扶贫办每周都要结合扶贫政策精神和扶贫业务进行学习、讨论和总结。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在实践中,我们建立健全了扶贫工作责任制,扶贫办不仅对勤政廉政具有明确的规定,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上更有细化的要求和目标。比如对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和移民扶贫几项重要的工作,股级以上的干部都有明确的分工,包干到村,责任到人。这种工作责任制,受到了市扶贫办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县委、县政府将我们的扶贫责任制推广到全县,要求不仅扶贫办的同志要这样做,全县定点帮村扶的县直单位和部门也实行这样的做法,“十五”期间全县重点讨和移民安置点都立有工作责任单位、工作目标要求和负责人的责任牌。并且年度进行评比总结,实行奖惩。
三是发扬吃苦耐劳精神。扶贫工作对象大多在贫困山区,条件很差,但是,我们扶贫办的同志长年奔跑在这些地方,从不叫苦喊累,而是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感,艰苦地工作着。工作虽然艰苦,但却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更坚定了我们做好扶贫上作的奋斗精神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