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区位商的方法进一步细分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产制造功能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发展状况。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发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城市组与以河北省各地级市为边缘城市组的功能分工显著;北京市主要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主要发挥生产制造功能;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负担过重,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生产制造功能冗余;本文结论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尚未真正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多中心协同的空间分工格局,不利于持续推进区域协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13&ZD02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区位商的方法进一步细分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产制造功能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发展状况。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发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城市组与以河北省各地级市为边缘城市组的功能分工显著;北京市主要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主要发挥生产制造功能;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负担过重,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生产制造功能冗余;本文结论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尚未真正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多中心协同的空间分工格局,不利于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亟需基于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其他文献
人口增长向低度均衡路径收敛,是大规模工业化之后发达国家的普遍经历,现在和未来较长时期,中国将面临类似的局面,这是城市化发展和结构条件变化的必然。借助"公共政策-经济效率"的一体化协调,实现低度均衡路径上人口增长的补偿,以免人口增长长期滑出合意的均衡路径。为了实现城市化阶段的发展可持续性,人口质量问题无疑是政策优先选项,唯此才有望实现"经济效率-民生保障"的良性循环。政策次序上以人口质量提升为先、兼顾质量提升和数量增长的再平衡,是理解中国城市化人口问题的根本切入点。
小农生产是造成我国农业竞争力持续弱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和政策制定必须面对的基本农情.在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国内外竞争包围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很有必要立足小农实际,构建竞争力导向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进而加快提升小农竞争力,这是我国农业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突围的现实选择。为了给我国竞争力导向的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选取参考价值较大的日韩两国进行经验分析,详细梳理了近年来两国旨在强化小农竞争力的系列改革的主要举措。发现日韩两国构建的旨在增强小农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具有强化政府主导、注重
2019年12月1日,“全国第十三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在郑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50多所大学的学者参加大会。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社与郑州大学商学院共同举办。与会学者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基于出口导向战略的全球价值链依附性嵌入模式是在国内供给和需求"双弱"背景下的理性选择,但这却造成了内需和出口之间的结构性背离,从而导致本土企业被锁定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化解这种结构性背离的关键机制,是以动态比较优势构建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即依靠强大的国内有效需求建立起"以我为主"的全球化产业分工组织机制。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拥有自生能力、强调动态竞争、重视大国优势和较长的产业链延伸四个方面。中国构建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需要从微观层面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从中观层面维
本文剖析了贸易竞争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国家的未来发展取向。结论显示:(1)贸易竞争呈现以社群内竞争为主的"内部型"社群特征;主要贸易社群演化为较固定的最大利益集团;社群间的利益协调是通过社群成员在社群间的匹配与流动实现的;(2)国家竞争优势呈现出非对称性;国家出口产业以社群内升级为主;贸易分工角色以社群间晋升为主;(3)分工角色竞争、全球治理模式、经济活动、地理邻近是影响贸易竞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未来发展取向上:(1)国家应积极参与社群内竞争,培育新兴竞争缺失产业,融入国际贸易分工体系,向高
2019年11月15-16日,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协调发展新征程、新战略、新机制”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各地科研院所、高校、党校行政学院、政府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媒体记者共30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邀请了《中国工业经济》《改革》《经济学家》等多家学术期刊参会交流。
习近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为何坚持和发展国有企业、发展什么样的国有企业、怎样发展国有企业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一套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发展方向、改革发展目标、改革发展重点、改革发展主体、改革发展方法论、改革发展方针等为核心的科学理论体系,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国资、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深入理解习近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思想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规律、增强改革发展定力、凝聚改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线始终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展开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村进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集体所有制运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以赋予农民群众更加自主的生产经营权;21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提高中国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作为改革重心,我国农村实施了“土地确权”和“三权分置”的政策服务于农民的土地流转。在以上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历程中,本文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进行归纳。如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主体由政府主导型转为农民主导型;通过土地权能多元化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切实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准确衡量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实际状况。本文从产品和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运行状态5个方面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并深入分析了中国1978-2018年的高质量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稳步提升,年均增长率为2.51%。(2)中国高质量发展5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由1978年的0.489上升至2018年的0.836。(3)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扩张速度明显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创新的结果,是包含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力范畴,它使社会生产力基础产生变化。智能化因素渗透在生产力各要素中并带来人机关系的变化,使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呈现出新的特点。人的劳动表现为智力劳动力提供的富有创造性的智能劳动,劳动资料因基于大数据的应用而具有智能化、系统化、无形化的特征,劳动对象更具可开发性、可拓展性、可培育性。智能化机器体系加剧"机器排挤人"的同时产生了"人-机"的重新分工,并使人机融合趋势加强。人的智能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并呈现出新特点,智能劳动发挥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