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的戏曲与舞台的话剧之区别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发展历史的古国,先后出现了各种灿烂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戏曲与话剧都是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看,无论是戏曲还是话剧都要归类到戏剧的艺术门类之下,在基本的创造力以及表现力上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如果把这两种艺术放到舞台上的时候,在许多方面则表现出了不同。
  关键词:戏曲;舞台;话剧;区别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人们在精神文化上的多样化需求也很好地体现了出来。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选择戏曲或者是话剧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戏曲和话剧而言,这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体现。本篇文章主要是围绕着黄梅戏与话剧《雷雨》来形象的表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详细展现了两者在写实写意、表演形式以及在舞台空间呈现等方面的不同,这样有助于人们从戏剧的层面对戏曲与话题实现更好地把握。
  1话剧写实,戏曲写意
  1.1话剧人物与景物的内外写实
  本质上,话剧是对动作的模仿,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完整性,语言是其表现的媒介,能够让人感受到悦耳的声音,在话剧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一定的应用。实际模仿的表达,是借助人物自身的动作来实现的,并不是选择叙述法。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当中,对模仿是这样定义的:就是对生活的逼真再现,这也是西方话剧非常注重生活再现的一个基本原因。从《雷雨》当中可以看出,在对人物与景物表现上做的非常逼真,可以很好地对原本生活面貌进行把握:四凤,穿着粉红色的绸缎衣裤,手持一块白手帕,从中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朝气与青春的力量,而鲁侍萍则穿着蓝色短衫长裤,完全是一副中国劳动妇女形象的再现。在对景物从外部进行表现上,为了对周公馆、鲁贵家环境进行有效的呈现,都采用了全景式的舞台布置。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注重抓住内心,重点体现心理本体,例如,在《雷雨》当中,蘩漪披着雨具,一路从鲁家来到了周公馆,在知道了周萍和四凤一起走出来之后,内心已经无法自我进行有效控制,这些都为后续与周朴园的激烈冲突埋下了伏笔。透过这个时候蘩漪自身语言乃至情感的表现,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其疯魔的状态,也能体会到其发自肺腑的反抗意志。从话剧《雷雨》当中无论是对人物还是环境的刻画以及人物内心真实体现上都可以看到其对生活本真的追求与执着。
  1.2戏曲时空与表演的写意构造
  从表演角色上,中国的戏曲一开始就具有浓厚诗意的展现,对于真实的再现并没有多少兴趣。唱念做打等是戏曲的基本表现形式,这些都是其“是与不是”的诗意再现,都为诗意的融入、表现创造了条件。《雷雨》当中,周朴园把仆人手中的二胡接了过来,看了一眼鲁侍萍的照片,一曲满腹伤感的曲子就这样拉了出来……周朴园通过自身面部表情以及行为动作的表现,完全与音乐环境融合到了一起,以诗意的手段对人物形象以及内心感受进行了灵活的表现。
  2话剧以对话和动作讲故事,戏曲以唱腔和舞蹈演故事
  2.1话剧之于对话和动作
  话剧在表现上,注重从对话和动作上对人物进行展现,这其中也少不了音乐、灯光等元素的影响,但是,对话和动作是最为主要的。哲理性语言的表达,个性化动作的再现,都是话剧审美的应有之义。例如,《雷雨》当中,周朴园说出了周萍的真实身世,冲着蘩漪大声叫道:别再有意问我,萍儿的母亲就是她,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死了。透过这一幕,我们可以感受演员对于自己话语的有效把握,也表现了内心的极度愤懑,再配合鲜明肢体动作的融入,更是塑造了一个逼真的生活场景。
  2.2戏曲之于唱腔和舞蹈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完整的演出样式在很早之前就形成了,更是把唱念做打等表现手段有机的融入到了其中,这是其他舞台表现所不能比拟的。研究发现,在黄梅戏《雷雨》当中,周朴园在解开周萍身世的那段戏当中,就和话剧《雷雨》在相关处理上明显不足,注重借助“唱腔”和“舞台”来对其进行展现,而话剧《雷雨》则是致力于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进行展现。
  3舞台空间的呈现:话剧真实自然,戏曲虚拟自由
  3.1话剧真实自然的舞台空间
  和戏曲相比,话剧在风格表现上更加注重对写实的表达。为此,对于舞蹈空间的布置、环境的塑造上也更加的注重写实的再现。在话剧《雷雨》当中,完全是采用了全景式的舞台布置方式,沙发、茶几……各种舞台道具都实现了逼真化的再现,让观众完全融入到了其中,这对于感情的拿捏,环境的塑造都具有重要影响。
  3.2戏曲虚拟自由的舞台空间
  戏曲舞台时空的形成,建立在叙事文学的基础上,借助手法的虚拟来对现实进行反映,戏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作者的再造以及欣赏着的想象能力。在黄梅戏《雷雨》,实际的舞台布置并不多,道具相对简单,把舞台空间实现了最大化,也给演員自身的表演创造了条件。依托于这个舞台,实现了对时间与空间的虚拟化表达,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也让演员实现了自我的彻底放松。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主要是从黄梅戏和话剧《雷雨》对戏曲与舞台话剧的区别进行了深入分析,深层次展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结合不同片段的描述实现了对两者更好地研究与把握。
  参考文献
  [1]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年第S1期.哲学与人文科学辑 F087-9-24.
  [2]张静.黄梅戏唱腔中“对板”的運用—以黄梅戏《雷雨》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5(4).
其他文献
摘要:陈洪绶乃晚明著名的画家,其在人物画方面取得的造诣最深。本文主要是从陈洪绶画卷中的清供物品入手,探讨画中的清供物品与画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陈洪绶之间的关系。通过画中的清供来烘托人物形象,表现画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创造意境,进而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陈洪绶。  关键词:陈洪绶,清供元素,应用与含义  一.清供概念概论  清供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放置在案头供把玩、欣赏的摆设,为文人雅士的书斋、厅堂增添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于2012版的《安娜卡列尼娜》进行分析。分别从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视听语言以及艺术创作角度来分析不同版本作品的特点。  关键词:艺术原理、视听语言、电影。  前言: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贵族的妇女安娜渴望爱情、追求爱情,但是由于卡列宁的虚伪和的渥伦斯基的冷酷和自私伤透了心,怀着报复之心最终卧轨自杀了。这部小说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让我们看到了
期刊
摘要: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从古至今,无数的经典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国画的创作根植于对真实生活与人生阅历的感悟。好的作品必然是用真情铸就、真情加工与真情提炼。国画创作的情感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壮烈的民族情感,国画之所以冠以“国”字,冠以中国的称谓,决定着其首先是民族的,是国家的,是属于全体中华子孙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国画;艺术创作;情感表现  一、国画创作来源自对生
期刊
摘要:国画以笔墨为主, 笔墨文化无论是在书法还是绘画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分析国画创作中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 更好地体现国画中笔墨文化元素的特点, 让人们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国画创作、笔墨文化、文化元素  一、中国画的笔墨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  笔墨文化追求的是一种深邃的艺术美,透露着创作者的匠心独运,表达着创作者的情感思路,笔墨的点、线粗细与位置,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涵义
期刊
摘要:作品中女性的自我意识是十分自然表现出来的,是对自身的思考,也是女性自身价值的体现。这种表达如果用人物题材表现的话,自然更加的直接明了。相对于花鸟题材借物言志的方式,人物题材使得画家表达起来更加直接、更加主动,这是从审美对象到审美主体的转化,这种转化能够让画家更加深层次的挖掘和表达出女性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国画;王仁华;女性意识表达  人物题材是现在很多女性画家表达情绪,表达自我常用的题材
期刊
摘要: 国画艺术创作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意境,讲究“情景交融”。绝大多数的国画作品都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方法,在作品中融入了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国画;艺术创作;情感表现  一、中国画的情感意境表现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十分看重意境的渲染。意境是创作者主体性情感与真实世界中的客观物质的互动。人的情感与客观环境的交融将生成某种创作者所向往的艺术创作氛围,使艺术创作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数字化技术革命的不断推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各种APP 等新型传播媒介受到热捧,电子商务网站也日趋成熟,使得大家可以利用的媒介工具日趋多元化,广告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平面广告的收入、典型的平面广告成功案例来讨论数字媒体发展对人们的影响。  关键词:童话书籍 插图艺术 数媒设计  一、书籍插图艺术概述  (一)书籍插图的应用  
期刊
摘要:宗师画家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从哲学角度分析,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而革新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二者在发展过程中是辩证统一的。所以,西方绘画中的“光影”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渗透是必然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没有了地域的限制,各种艺术观点和文化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等许多渠道迅速传播开来,艺术门类之间也渐渐模糊了界限,油画、水彩画、版画、动画、设计艺术、装置艺术、甚至是摄
期刊
摘要:《搜神记》体现出的干宝文学观念,即干宝对文学创作中同时存在“信”与“不信”这一观念的认可。干宝创作《搜神记》的目的,实則是通过记载神异之事来向人们证明世界上所存在的神秘法则。  关键词:《搜神记》;文学观念;探究  《搜神记》被称为“中国志怪小说鼻祖”。其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文学家、史学家。《搜神记》共二十卷,是明朝人胡应麟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而出的。全书钩稽古籍,博采今世
期刊
摘要:“纵观女性艺术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最为直观的变化便是题材的多样化、生活化、女性化。传统的中国画题材已不能满足当代画家们自我表达的冲动,女性画家亦是如此,她们在选材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这种独特主要表现喜爱以花自喻,偏爱花舟题材。  关键词:雷苗;国画;花鸟题材;女性意识  花鸟题材是中国传统绘的画题材,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用于比兴寄托的常用手法。其中花并不仅是男性画家一直热衷表现的题材,更是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