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洞窟中的孙悟空形象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o126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第三版(1997年)在“榆林窟”词条里说:“西夏洞窟中唐僧取经的故事中,孙悟空已成为猴像在绘画中出现,可能是最早的艺术形象,比《西游记》还早300多年。”(《词典》第961页)这段记载犹如蜻蜓点水,匆匆掠过,对一般读者来说,颇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那么,西夏洞窟中出现孙悟空形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在甘肃安西县城南约70公里,大约开创于隋唐以前(一说从唐代开始开创)而延续至元代,历800年,从而形成一片颇具规模的石窟群。1961年,榆林窟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唐僧取经图发现于榆林窟第3窟。此窟为西夏王朝(1038—1227年)所开,其内壁画从形制、内容、风格和题记来看,都与莫高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敦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此外,据万庚育《莫高窟、榆林窟的西夏艺术》一文介绍,唐僧取经图在榆林窟第2、第29窟等也有发现。而前述第3窟的唐僧取经图,表现为一个和尚在普贤菩萨左侧,正双手合十向菩萨礼拜。和尚身后有一猴脸的人牵着驮有包袱(里面似乎就是经卷)的马,也着双手合十礼拜状。“西游”队伍中的孙猴子形象在文艺作品中出现得最早的大致是宋元之际的评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了。而榆林窟第3窟的孙猴子的绘画形象的出现时间则在两宋之际,从时间上看,大概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还要早一些。这不能不为今人叹奇。
  另据郁博文《瓷枕与〈西游记〉》一文介绍,在广东省博物馆的瓷器展览中,也陈列着一件引人注目的元代磁州窑瓷枕。枕呈长方形,白地黑花,色泽鲜明,长40厘米,宽17厘米半,前高11厘米,后高15厘米。上面也绘有唐僧取经故事,取经队伍中有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从榆林窟壁画到磁州瓷枕,乃“西游”故事发生、演变、成熟的一个缩影。榆林窟壁画中没有猪八戒和沙僧,则说明在“西游”故事中,孙猴子是最早加入取经队伍的。而从唐玄奘取经到西夏开榆林窟,中间间隔了500来年,这也是中国各族人民景仰玄奘法师不畏艰险、舍身求法精神而后开始形成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西游”故事的一个过渡时间。这之中,孙悟空率先加入唐僧的取经队伍。一旦加入,他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南宋刘克庄有《释老六言十首》诗,其四曰:
  一笔受楞严义,三节赠大颠衣。
  取经烦猴行者,吟诗输鹤阿师。
  又有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四,记述了永福县张僧人的一首诗,其中有“天上雄文贝叶鲜,凡生三藏往西天,……苦海波中猴行复,沈毛江上马驰前”等句。看来,两宋之际,孙猴子协助唐僧取经的故事也已流传很广,因此诗人才会用为典故。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类的“西游”文学作品,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其他文献
较大规模应用EPON和1550nm技术及设备,利用有线电视现有光纤资源。在40天内完成庞大的党教网建设项目,开通了深圳市宝安区接近1000个F1_TIH终端,实现了双向互动和开通了高清电视
成都市区有字库街、惜字宫街,都因街上建有焚化字纸的专用炉子得名。如今成都大慈寺南门尚有一座高达2米的六角砖塔字库(题图);文殊院大门右侧,也有同样的焚化砖炉。这都表明封建时代读书识字的人不多,书写并非易事,由此产生对书写文字的“神圣——神秘”感。无论士农工商都珍惜字纸,尽管是一张废字纸(不必是诗文稿纸),也不准践踏,只许焚烧;敬而畏之,甚至流传糟蹋字纸要瞎眼睛的说法。街头巷尾也常有患眼疾者背着贴有
《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以下简称《契约文书》)所收虽以成都龙泉驿区一百九十五年间的契约文档为限,但却具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览之每有收获。这里仅就其“
2010年9月27日,全疆广电网络整合工作现场会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召开,"全疆一网、互联互通"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新疆广电网络迈上数字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路。
老一点的人多知道黄炎培先生(1878-1965)是我国杰出的民主人士,是中国民盟和民建两民主党派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自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始终都是民主运动的先锋斗士。他同时又是倡导“中华职业教育”,提倡手脑并用、注重实践的著名教育家,也是有名的诗人。新中国成立前他是共产党的挚友、诤友;新中国成立后又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有代表性的有威望的统战成员。一贯不愿从政当官的他在周总
虚拟仪器在测试测量领域、自动控制和工业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提高本科生普通物理实验训练的起点,北京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将虚拟仪器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本文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