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座书橱话金瓶梅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yc4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时期,上层社会普遍生活奢侈,纵情声色。这一现象也折射于同期制作的大漆家具的纹饰图案之中,常见“行乐图”和“出行图”这样的题材。其中还有以当时风靡全国的社会写实性小说《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著)中的情节来构图的,本文中这件朱黑漆彩绘描金金瓶梅故事纹箱座书橱就是最明显的一例。
  一橱多用
  此书橱高66厘米,长87厘米,宽59厘米。其造型稍方,上顶四边略作笔顶斜坡,对开双门,中设闩柱,门芯为落堂作,边框圆脊起灯草线,橱体下带有原配的箱式矮束腰须弥座。铜饰件的造型,前面为条形面叶、双孔屈戌及方环形拉手,侧面为两端外撇的粗壮提手,这是明代家具最典型的样式。其底胎为香杉木制作,至今橱内仍香气清幽。橱体的大面先糊疏絮一道,然后通体内外连反底再用网孔疏布缠裹包糊,披灰后髹朱、黑双色大漆,橱里则为黄漆。在双色漆饰中,朱边黑芯的髹法成本较高,所见甚少,加之通体遍施彩绘描金的图案纹饰,可见此橱当年是一件价格不菲的高档家具,得自于晋南地区。
  明代后期,山西的经济相当繁荣,仅分封的朱姓皇族就繁衍至一万多人,极大地促进了对豪华奢侈品的需求。人数庞大的晋商在江浙地区更是十分活跃,并把当地出产的漆饰及硬木家具运到山西,尤以箱匣类便于贮物的庋具为多。晋南本地尤其是新绛生产的漆饰家具也很有名,时尚风格与江浙地区几乎同步。
  这种箱座书橱在明代的南北方均有制作,由于气候等多种因素,矮座类的箱、橱在南方多已朽坏不存。上图中一件约为清代中期南方制作的贮藏经史书籍的带座书柜,高95厘米,长88厘米,宽56厘米,它虽然已经整体“长”高了,被称为“书柜”,但仍可清晰地看到这一家具品种的演变轨迹。
  文中这件朱黑漆彩绘描金金瓶梅故事纹箱座书橱在明代时亦称“经橱”,除了可藏经书、画轴外,也可一器多用,贮藏各种细软之物,橱顶亦可置放物品。
  明代的柜橱相对于清代普遍偏矮,精制的佛橱、经橱、宝橱等高档家具大多带有底座。晚明的苏州鉴赏家文震亨在《长物志》卷六中说:“小橱以有座者为雅,四足者差俗……经橱用朱漆,式稍方,以经册多长耳”。
  这件书橱的宽度足以容纳大部头的经册,杉木底胎具有驱虫作用,橱内四框连同闩柱都有子口,潮气难以侵入,实为贮藏经册及珍本秘笈之佳器。其造型小巧雅致,便于移动使用,更具典型的明代家具风格。在存世的明代宫廷家具中,也有亦箱亦柜的,比如上图中所示题有“大明万历年制”款的黑漆描金云龙纹箱式柜。
  与其他家具相比,现在人们概念中的柜橱形态在历史上出现得较晚。早期的柜橱很像箱子,箱座橱可能在明代中期前后才定型,在《金瓶梅词话》中可以见到它的踪迹。该书第十四回写道,李瓶儿除了有装元宝的箱子以外,还有公公花老太监留下的四口描金箱柜,在月夜里,这四口盛着蟒袍玉带、珍玩细软的描金箱柜由她同两个丫环登着梯子举到院墙那边。由此可知,其体积和重量都不会很大,或与第六十二回李瓶儿遗物中的“箱座橱”为一物多称,是带有提手的箱式柜橱。
  与清代衣箱的尺寸出入很大不同,明代的带座衣箱尺寸基本都差不多,可以一个叠一个地架到屋顶,其大小适合于摆放在拔步床前两侧的地平上。
  听琵琶 赏屏风
  此橱五面有画,除了后背为一株单纯彩绘的芙蓉外,其他四面均采用金理钩描漆工艺,又称“彩绘描金”。上顶绘有双狮戏球,但磨损严重;两侧均绘仕女人物图案,保存最为完整;前脸的边框上绘有缠枝花卉,尤以一对橱门芯板上的人物故事图案绘工最为精致,虽然有所磨损,但其表现的题材内容仍清晰可辨,十分难得。
  在左边橱门的芯板上,绘有一个红袍官员,右手扶玉带,左手下垂,盘右腿跏趺坐于四出头扶手椅上。椅后有一个男仆手执长扇侍立,背景衬有一座步障。官员的对面有一女子坐于高束腰朱漆绣墩上,左手伸出呈握状,所持之物隐约可辨,是一支琵琶。官员周围众多姬妾、侍女环绕,园中楼阁高起,梅花盛开。
  右边橱门的芯板所绘内容是《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五回中的一段情节:“西门庆与(应)伯爵放下双陆,走出来瞥看,原来是三尺阔,五尺高,可桌放的螺钿描金大理石屏风,端的是一样—样黑白分明。”
  在画中,西门庆坐于步障之前,左手拈须,上半身探出作观赏状,左右各有几名姬妾、侍女。他的对面有一件长方形立式带座屏风,两名男仆手执纱灯将其照亮。屏风前面那个穿半袖长衫的男子当为应伯爵,他躬身朝向西门庆,左手指屏风,右手翘拇指作夸赞状,虽未见到嘴脸,但其谄媚逢迎之态已然毕现。
  这件书橱的纹饰题材,取自于万历后期广泛流传的《金瓶梅词话》刻本中西门庆听琵琶和赏屏风的故事情节,而构图与画风则先于崇祯年间风行的《绣像金瓶梅》刻本插图,从造型、纹饰和漆地老化等观察,此橱约为明朝天启年间制作。
  由于当时的皇帝常年不理政事,宦官揽权,虽然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却也伴生着吏治的迅速腐败。将西门庆绘于家具之上,不以其为丑,映现出当时腐朽、恣肆的上层社会生活,这在汉族上层社会受到摧枯拉朽般打击的清代早期家具中是看不到的。清代早期的家具以纯素、尚黑、淡雅为主流的设计风格,是当时社会环境与时尚潮流的必然表现。我们在给家具断代时,应该客观地认识这一点,不可脱离其时代的大背景。
  类似造型、年代的箱座书橱,原画篇比较清晰者颇为罕见,而此图案则为笔者目前所仅见,因此十分难得。
其他文献
在我的一生里,胶片的味道早已浸透心灵,挥之不去。  感光  出生的婴儿就像初升的太阳。满月、百天、周岁直到上学、插队、当兵,生命中的每一束光,逐渐在底片上感光,大座机后面用黑布裹着的摄影师,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每一个中国人,不管是在城市或乡村,或多或少都拥有这样神奇的经历。拍照是一个庄严的仪式,是生活中的坐标,每张底片都像一个纪念印章,记录着感光一刹那的情感沉淀,深深地凝刻在每个家庭成长的轨
期刊
“庶民弗得一窥”的珐琅彩瓷,从其创烧到衰落都是仅仅局限于宫廷之中的御用品。当初,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宫造办处的匠师将传统上铜胎画珐琅的技法成功地移植到了瓷胎上,开始使用珐琅彩料在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由此创制了一个瓷器新品种。雍正继位后,更是持续推动珐琅瓷的烧制,无论从技术还是装饰上都取得了承前启后的突破。  金成 旭映  传世珐琅彩瓷绝大多数属于清宫旧藏,其器表纹样极其精美细致,故早已成为藏家鉴
期刊
8年时间,相对浩渺的历史长河只是白驹过隙,然而,对于那些默默却执着地在某一领域耕耘的人们来说,8年是一个坚守和经历的重要过程。  2012“谁是藏界英雄”,已是“中国收藏年度风云榜”第八届。自2005年“张榜”,我们的宗旨始终如一,那就是—真实的记录、理性的倾听,从思考中关注并推动藏界发展。所以,从这张略显“低调”的榜单中,可以看到,纵然收藏界、艺术界、文博界如何风云变幻,但公信力和影响力以及公平
期刊
乾隆朝御窑素以实力雄厚、品质卓绝著称,本文所展示的两件器物既秉承御窑风范,又于规格、工艺诸方面达到极致,在精品云集的乾隆御窑中亦可脱颖而出,堪称盛世御瓷典范之作。  粉彩御制万花献瑞大葫芦瓶乃“英国首富”詹姆士·莫里森(James Morrison)家族“放山居”(Fonthill Heirlooms)之旧藏。“放山居”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威尔特郡,毗邻闻名遐迩的放山修道院,至今已有超过150年的历
期刊
陆俨少《稼轩词意册》 1975年作
期刊
我常常会怀想起家乡山东高密的一种花纹图案极似手绘年画的风筝。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风筝在当地十分常见,多为硬架(固定架,也称“硬翅”),其画面上的题材、内容,皆移植于年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人物传说和吉禽瑞兽、花鸟鱼虫等,带有浓浓的乡土野趣。它们一般体积不大,在30厘米至60厘米之间,很适合儿童牵引戏耍,其色彩对比强烈,空视效果极佳,即使放于百米高空,也一目了然。  与扑灰年画的渊源  
期刊
维也纳女学者克里斯蒂安·英曼(Christiane Inmann)花5年时间写了一本书《禁果:美术史上的女人与书》(Forbidden Fruit A History of Women and Books in Art)。  英曼的女权主义解读艺术文本不是我关心的东西,她选的跟女人与书相关的历代美术作品却极令我倾倒。读书的非理性成分此又算一例子。  女人与书这个话题用文字表现难免枯燥无味。即便是经
期刊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大清户部银行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次试办国家银行,首任总办为张允言。该银行次年发行银两票及银元票多种,均交商务印书馆代印。1906年,户部改度支部。1908年,度支部奏请“臣部所设银行,即为中央银行”,名称改大清银行,总办职称改正监督。  由于国内此时尚无钢版雕刻凹印技术,商务印书馆所印票券容易遭伪仿及变造,损失甚大。为提高钞券品质,除筹设先进印钞法的印刷局,同时委托
期刊
4月初,清明小长假期间,香港苏富比、嘉德香港、保利香港、天成国际等多家拍卖公司在香港槌响2013年春拍。相继上演的春拍揭幕战被业内认为是今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调整行情下2013年春拍走势如何?嘉德、保利两大内地拍卖巨头今春再度在香江举槌,会延续去年秋拍的热度吗?内地市场将持续调整还是逐步回暖?  成交额下跌意味什么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拍品数量和成交数量均较去年春拍有所增加的情况下,2013
期刊
这件形制怪异的砚台藏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长19.5厘米,宽17厘米,厚6.5厘米,青灰色。砚侧三面平整,一面边缘参差错落,恰使砚堂围合如野塘,粗朴不雕。  砚台两侧有铭文,一侧楷书“沔阳州”,一侧楷书“武昌城砖,卅七年六月制”,阴刻。由此可知,这块砚台取材于武昌城墙砖,于民国三十七年六月(1948年6月)制成。  砚台覆以自制的木盖,黑地描有白字,由于经年摩挲,字迹模糊,但仍依稀可辨: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