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联网”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新的联网与计算模式,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关联领域广、知识更新快、社会需求量大。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物联网工程专业也只有两届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物联网行业背景、国内院校物联网发展,对民办应用型高校对新建物联网专业的一些研究。
  关键词:物联网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应用型
  中圖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7(a)-0225-02
  物联网自问世以来,就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2015-2016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7500亿元,较2014年增长24.59%,“十二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5%,公众网络机器到机器(M2M)连接数量突破1亿台,占全球总量的31%,成为全球最大市场。预计到2018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较2015年翻一番,达到15000亿元。物联网技术通过与其它ICT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增长,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乃至以井喷之势在增长。
  1 物联网工程专业背景
  1.1 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
  “物联网”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新的联网与计算模式,它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了物品与物品以及人与物品之间的互联。“物联网”尚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之中,甚至其定义也有多种不同的表示形式,通常认为,物联网是一种新型网络,它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一般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3个特点。
  陕西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电子信息软硬件产品、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传感传动、微电子等物联网技术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汇聚了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和产品涵盖了物联网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智能天线、软件与应用平台、系统集成方案等全产业链,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陕西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1.2 国内院校物联网专业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促进了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蓬勃发展。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开办的新型专业,覆盖计算机、控制、通信、电子、信息安全和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
  2011年首批招收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有27所,2012年招收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有80所。截止到2016年,全国有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共有433所,本科高校350所,其中陕西省21所,民办及独立院校共5所,分别是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京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占陕西省高校的23.8%。该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2 专业建设分析
  2.1 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本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以学校“国际化、应用型、新体验”的质量战略为指导,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培养过程中贯彻工程化和职业化教育理念,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探索并践行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该专业计划实行“2.5+0.5+1.0”的培养模式。即前2.5年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大三下学期0.5年按就业方向与不同企业合作进行精细化培养,最后1年在相应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2.2 毕业要求梳理
  依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和市场岗位调研等来确定本校物联网专业毕业要求。深入理解工程教育认证的12条毕业要求,再结合本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分解12条毕业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课程体系构建
  依据本专业定位、培养模式和毕业要求,确定本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通修课程模块、学科专业课程模塊、开放选修课程模块、集中实践模块四部分。其中,通识通修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专业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如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知识;开放选修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欧亚DNA、专业方向课程等;集中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4 实验室建设
  物联网工程专业自设置至今不过一年,目前,该专业除了与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专业共用部分实验室之外,其余实验、实训室尚处于空白状态。目前能与其它专业共用的实验、实训室有:电子技术装配实训室、嵌入式实训室、单片机与微机原理实验室、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室、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和计算机应用实训室。在现有实验室与实训室基础上,新建与物联网相关的实验室与实训室,如智能感知与无线传感网实训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训室、智能家居与健康照护实训室等。同时改造现有实验室,如嵌入式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等。到2020年,新增实习实训基地1~2家,确保90%以上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方向,到不同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逐步形成以“集成、开放、创新、服务”为主要内涵的实践基地特色。
  2.5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适应本专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具有较好的教学、社会服务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满足需要,结构合理。按1∶18的师生比计算,到2020年专兼职教师总人数应为14名,其中专职教师1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学科带头人1~2人,能够直接服务企业、从事应用开发的教师达到50%以上。
  3 结语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英特网之后的第三次浪潮,其行业发展迅速、应用领域广、人才需求缺口大,这给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但是物联网是新兴产业,还不够成熟,物联网工程专业也是个新专业,它的学科基础、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尚不清晰,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
  [1] 郑艳华,揭海,罗琼.地方高校“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与方向建设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5):255-256.
  [2] 杜暖男,马莹莹.校企“双主体”模式下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实践探索[J].物联网技术,2017(2):119-120.
  [3] 胥楚贵.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物联网专业建设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8(32):41-43.
  [4] 陈生庆,陈广明.应用型本科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研究与探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6):110-112.
其他文献
首先推导得到最小输出能力准则的无约束形式,得到易于NLMS算法实现形式;在该NLMS算法实现的基础上,通过重复归一化迭代运算推导,得到重复跌代的等效形式;基于该形式提出一种新的变
消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消防现代化、高效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将遥感技术与城市消防相结合,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消防救援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可根据报警手机号来确定报警人位置信息,在获取报警人地理位置信息后,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对应位置的地面火势情况图像,服务器获得报警人所处位置的地面火势情况图像后,对图像进行分析,根据火势的情况,服务器中的处理器生成应急处置方案,辅助消防指挥中心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实现消防
介绍制袋自动生产线中的纸边导向装置,分析导向机构的原理,介绍其驱动元件及控制系统.
本文以螺杆长径比,螺杆压缩段长径比,模口直径作为实验因素,以双螺杆挤压机的功率消耗为目标函数,通过实验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双螺杆挤压机系统特性的影响.利用三维曲面图和等
低空机载平台的运动存在剧烈的扰动和不确定性,使得通过其进行SAR成像的难度增大,本文提出了将快速后向投影(FFBP)算法和RTK系统高精度定位信息结合进行运动补偿,从而可以快速地获得高质量的SAR图像的方法。由于定义测绘区和成像过程中的子图像划分采用不同的坐标系,使得成像时需要对感兴趣区域进行锁定,本文提出成像区域锁定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最后将RTK系统的空间位置信息引入FFBP算法时本
摘 要:该文在相似模拟实验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3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模式强调实验意义及目的,以实践操作教学为基础和CAI教学、数值模拟技术有机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该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采矿工程 相似模拟实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
战场情况的愈趋复杂,增加了识别过程的不确定因素,降低了识别结果的稳定性。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综合识别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识别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但由于传感器自身
熟熏兔肉营养丰富,风味浓郁,色泽鲜艳,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本文从熟熏兔肉生产工艺确定、物料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几个方面,对熟熏兔肉整条生产线进行了设计,设计出了一条
摘 要:唐张重载铁路采用特殊设计的双块式轨道及新型WJ-12扣件系统。该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精密测量控制网、专用测量仪器及线路设计参数;逐根轨枕测量并得到线路精调数据;以精调数据为依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每根轨枕进行平面、高程的调整;作业中随时检验轨向、轨距、变化率、长平、水平、三角坑等作业情况;对复杂调整困难地段利用人工复测重新确定调整方案;利用阶梯提高速度的轨检车图谱动态检查、对比分析精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