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抑郁(PD-D)患者的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PD-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按常规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实验组除按常规护理外,还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干预措施.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RS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02%,高于对照组6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2,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助于提高PD-D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3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147次鞘内注射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干预组(75例次)和对照组(72例次).对照组按鞘内注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操作前、中、后予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儿依从率为81.3%,对照组患儿依从率为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7,P<0.01),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目的探讨眼内空气填充在视网膜有牵引孔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50例(50眼)PDR行玻璃体切除术中发现视网膜后极部或上方牵引孔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32眼),术中玻璃体腔填充空气;对照组18例(18眼),术中玻璃体腔填充硅油。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及视网膜复位状况。随访时间6~10个月。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28眼(8
我们班的教棍,可算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教棍了。因为我们班每一根教棍都有着变 成 两半的命运。  我们的魔方老师几乎每节课敲断一根教棍。多亏魔方课一星期只有一节,否则,我们班就要变 成教棍的死亡之地了。  星期三下午,我们班的张玉智又 闯 祸了,他也把教棍给敲断了。他还有一个帮 凶——徐泓阳。因为张玉智感觉教室里像有一群青蛙在“呱呱呱”地叫,所以他使劲地敲了几下教棍。凭我靠讲桌坐了两年的经验,一下就听出
期刊
目的 规范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水平.方法 将2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106例)和模板组(106例),普通组护士对入组患者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按照常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模板组对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症状和需要,将健康教育与临床路径理论相结合,制定并依据健康教育模板实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模板组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问题首次诊断合格率为83.9
目的 探讨晨间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每天早交班后,由护士长主持,围绕病区患者的情况进行30~40min的床边查房.观察实施前后主要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神经内科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实施前总体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3.55%,实施后为97.4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6056,P<0.05);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90
目的 探讨增强自我效能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