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学的东西很多,所以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都要学习交朋友这门课程。
每天当我到幼儿园接我3岁的儿子的时候,我总是提前去并在教室外观察片刻,我想偷偷地观察儿子在没有我在旁边时的幼儿园生活是如何度过的。令我觉得遗憾的是,每次都毫无例外的,他总是站在那里独自地玩或者对着玩具自言自语,即使有大型的群体活动他也只是旁观。
虽然我一向了解我儿子的性格的确比较內向,以致有些孤僻,但在老师告诉我他整天都比较安静,也很少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动,缺乏参与精神的时候,我开始感觉到事情有些严重。
但是同样令我不解的是:每天回到家后,儿子却总是喋喋不休,不时地表现出机智、好奇和活泼,并不停地跑来跑去。可只要一把他放到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中,就会变成相反的样子。他完全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一块儿玩他没有感到乐趣——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的孩子也不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玩,那对于做妈妈的人来说的确是焦虑的。我不禁在想,这是否是孩子在开始的时候没有得到小朋友的友好对待?还是“怕生”是这个年龄段通常的状态?但是无论是否得到答案,都有一个疑问,“当他再长大些的时候,他又是否能够学会如何交朋友”。
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融入社会呢?
当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孩子们早期的行为并不一定就会影响到他们长大后的社会交往。小时候不听话的小孩长大也许会成为乖宝宝,胆小孤僻的小孩也会有一天与他信赖的小伙伴交换秘密。虽然以前的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在现在发展迅速的今天,这样的说法还有帮助吗?毕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学的东西很多,所以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都要学习交朋友这门课程。
初学走路的孩子,都是从新奇、害怕、区别、掌握一路走过来的,这是一个正常的阶段。家长要现实地看待这个阶段,看到孩子必须要面对的试验和挑战。事实上,对于内向或自闭的孩子,或者是蹒跚学步的孩子,由于他们在语言、自控和情感方面不是很成熟,所以很容易被其他孩子所孤立。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受到打击,并直接形成对他人拒绝的态度。那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交朋友又不使孩子对家长过分依赖,我们来看看下面几种可行的方法:
克服害羞
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宝宝,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和保护,使很多孩子有害羞的现象。
研究表明,约有11%~15%的孩子有过分害羞的倾向,这在交往中会是一个麻烦,因为对社交场所的胆怯,会造成孩子的离群,并使此恶性循环继续。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最简单的方法是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使孩子成为聚会的主人,让他来招待小伙伴,因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是非常容易克服胆怯的。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小型表演,并与孩子提前几周一块练习,以使孩子增强自信,通过分享食物、送给别人礼物及一起玩玩具等行为,也可增加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逐步克服害羞,培养与人交往的自信。
解决交往发生的问题
孩子在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与矛盾,我们要帮助他们通过商量的办法去解决。
对于低龄儿童交往来说,冲突往往是围绕争夺玩具展开的,家长一般不需要过多干预,由于对玩具控制权的争夺,会对双方有一定的约束性,从而使他们学习注意别人的需求与情感反应,以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孩子攻击性太强,家长需要及时干预,让孩子知道自己东西被抢走的感觉,并且多加强礼貌教育,
对子大些的孩子,冲突往往围绕其破坏纪律展开的。当小伙伴一块玩滑梯、攀登架、球类的时候,要避免孩子独占性太强或不遵守纪律,并使孩子逐步学会按秩序、等待、谦让、互助等更复杂的积极的交往行为,要让孩子尽早明白那样就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学会承受社会压力
由于社会压力的加大,有些家长从小就会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使宝宝小小年纪就琴棋书画、运动音乐样样精通,这无疑会对没有学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家长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强的好胜心,无疑对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如果家长认为当自己的孩子与优秀的孩子玩耍几次后,可能就会遭受挫折,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有可能会形成自卑情绪——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可能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对于心理健康的孩子来说,这并不是问题,也不会变成他的压力,
小孩子们眼里的世界远比大人纯净,他们通常有自己的骄傲,而不是父母们想象的那些。他们所需要也只是一块玩耍的伙伴,而不是“精英”,他们可以一块玩沙子、一块玩球,玩耍的过程会学到很多东西,并在其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点。因此,让孩子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一块玩耍吧,他们会找到自己的共同语言和乐趣。
参加户外游戏和运动
希望孩子活泼、开朗、勇于与人交往,平时就应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当孩子大些的时候。可以增加孩子户外玩耍的时间。当一群孩子一块玩的时候,即使内向的孩子也会被不自觉地吸引并融入进去,对于那些家里玩游戏的孩子,更应该让其多参加户外的群体运动和游戏因为家中游戏的“人物”不会和孩子发生争吵,也没有相互的配合,谦让,只会使孩子形成自大、任性的性格。
编辑:小 篆
每天当我到幼儿园接我3岁的儿子的时候,我总是提前去并在教室外观察片刻,我想偷偷地观察儿子在没有我在旁边时的幼儿园生活是如何度过的。令我觉得遗憾的是,每次都毫无例外的,他总是站在那里独自地玩或者对着玩具自言自语,即使有大型的群体活动他也只是旁观。
虽然我一向了解我儿子的性格的确比较內向,以致有些孤僻,但在老师告诉我他整天都比较安静,也很少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动,缺乏参与精神的时候,我开始感觉到事情有些严重。
但是同样令我不解的是:每天回到家后,儿子却总是喋喋不休,不时地表现出机智、好奇和活泼,并不停地跑来跑去。可只要一把他放到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中,就会变成相反的样子。他完全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一块儿玩他没有感到乐趣——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的孩子也不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玩,那对于做妈妈的人来说的确是焦虑的。我不禁在想,这是否是孩子在开始的时候没有得到小朋友的友好对待?还是“怕生”是这个年龄段通常的状态?但是无论是否得到答案,都有一个疑问,“当他再长大些的时候,他又是否能够学会如何交朋友”。
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融入社会呢?
当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孩子们早期的行为并不一定就会影响到他们长大后的社会交往。小时候不听话的小孩长大也许会成为乖宝宝,胆小孤僻的小孩也会有一天与他信赖的小伙伴交换秘密。虽然以前的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在现在发展迅速的今天,这样的说法还有帮助吗?毕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学的东西很多,所以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都要学习交朋友这门课程。
初学走路的孩子,都是从新奇、害怕、区别、掌握一路走过来的,这是一个正常的阶段。家长要现实地看待这个阶段,看到孩子必须要面对的试验和挑战。事实上,对于内向或自闭的孩子,或者是蹒跚学步的孩子,由于他们在语言、自控和情感方面不是很成熟,所以很容易被其他孩子所孤立。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受到打击,并直接形成对他人拒绝的态度。那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交朋友又不使孩子对家长过分依赖,我们来看看下面几种可行的方法:
克服害羞
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宝宝,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和保护,使很多孩子有害羞的现象。
研究表明,约有11%~15%的孩子有过分害羞的倾向,这在交往中会是一个麻烦,因为对社交场所的胆怯,会造成孩子的离群,并使此恶性循环继续。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最简单的方法是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使孩子成为聚会的主人,让他来招待小伙伴,因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是非常容易克服胆怯的。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小型表演,并与孩子提前几周一块练习,以使孩子增强自信,通过分享食物、送给别人礼物及一起玩玩具等行为,也可增加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逐步克服害羞,培养与人交往的自信。
解决交往发生的问题
孩子在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与矛盾,我们要帮助他们通过商量的办法去解决。
对于低龄儿童交往来说,冲突往往是围绕争夺玩具展开的,家长一般不需要过多干预,由于对玩具控制权的争夺,会对双方有一定的约束性,从而使他们学习注意别人的需求与情感反应,以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孩子攻击性太强,家长需要及时干预,让孩子知道自己东西被抢走的感觉,并且多加强礼貌教育,
对子大些的孩子,冲突往往围绕其破坏纪律展开的。当小伙伴一块玩滑梯、攀登架、球类的时候,要避免孩子独占性太强或不遵守纪律,并使孩子逐步学会按秩序、等待、谦让、互助等更复杂的积极的交往行为,要让孩子尽早明白那样就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学会承受社会压力
由于社会压力的加大,有些家长从小就会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使宝宝小小年纪就琴棋书画、运动音乐样样精通,这无疑会对没有学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家长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强的好胜心,无疑对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如果家长认为当自己的孩子与优秀的孩子玩耍几次后,可能就会遭受挫折,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有可能会形成自卑情绪——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可能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对于心理健康的孩子来说,这并不是问题,也不会变成他的压力,
小孩子们眼里的世界远比大人纯净,他们通常有自己的骄傲,而不是父母们想象的那些。他们所需要也只是一块玩耍的伙伴,而不是“精英”,他们可以一块玩沙子、一块玩球,玩耍的过程会学到很多东西,并在其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点。因此,让孩子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一块玩耍吧,他们会找到自己的共同语言和乐趣。
参加户外游戏和运动
希望孩子活泼、开朗、勇于与人交往,平时就应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当孩子大些的时候。可以增加孩子户外玩耍的时间。当一群孩子一块玩的时候,即使内向的孩子也会被不自觉地吸引并融入进去,对于那些家里玩游戏的孩子,更应该让其多参加户外的群体运动和游戏因为家中游戏的“人物”不会和孩子发生争吵,也没有相互的配合,谦让,只会使孩子形成自大、任性的性格。
编辑:小 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