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院美育的着力点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123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美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和心灵教育,它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品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智、体、劳等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升。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高校中的书院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育人空间。中国画蕴含的造型设色理念,独有的笔墨语言,创作上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增进文化自信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书院制;以美育人;中国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110-04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1]
  一、高校书院美育与立德树人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美育指学校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美的事物,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也就是包括各种审美能力,如欣赏、表现、创造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协调发展,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3]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必须将“立德”教育作為根本,同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美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效融入日常的培养体系中。“树人”要求教师遵循育人和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培养有志向、有知识、有奉献精神、有责任感、有担当作为的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
  (一)审美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
  审美教育活动尤其是艺术审美活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陶冶情感、净化心灵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高校书院通过美育课程、活动、艺术展演等有效的审美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认知,审美鉴赏,表现美的能力,从而改变大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其以感性体验为突破口,让大学生平时在欣赏音乐会、舞蹈、合唱比赛、书法、诗歌、篆刻、绘画作品等艺术活动中将情感不知不觉地转化为内在的审美自觉,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调解自身情绪,应对复杂多样的周围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品质。与此同时,大学生应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传承和弘扬文化精髓,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良好的生活、学习心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进对民族的深厚感情,坚定文化自信。各类中华传统艺术题材,如诗词歌赋、民族音乐、中国书画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寓教于乐,润物无声。长期的审美教育,会使人的心理、心态、脾气、性格、气质等发生变化,让大学生在美的体验中理解民族文化精髓,继承和弘扬时代美育精神。
  (二)立德树人——艺术教育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应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进美育育人方式,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014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对学校教育中的艺术教育与美育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4]。
  当下高校书院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书院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艺术教育特点与美育育人规律,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引导启发学生理解中国画的造型理念、笔墨技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国画不是一门单纯的绘画技术学习课程,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不能把中国画的学习看成简单的技法训练。大学生应该把中国画课程的学习置于人文背景中,这样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感知、理解、拓展中国画的人文维度。
  二、中国画研习的审美育人功能
  “中国画”是相对于明代随传教士带来的“西洋画”出现后而出现的名词,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画”一词逐渐被国人所接受。中国画这种中华民族独有的绘画样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情趣。中国画艺术千百年来早已深深渗透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中国画在观察认识描绘对象和表达技法上,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精神。山水画家傅抱石先生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齐白石也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中国画的本质不是单纯地追求对描绘对象的真实再现,也不是片面地强调绘者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而是以借物借景转化的方式表现对自然和“道”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画理论和技法的学习感受体会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反过来,也可以通过中国哲学思想、传统文化思维去理解中国画传统意境,进而发现其中的密切联系。
  中国画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的独特上,在具体的观察和表现手法上,其与西方绘画截然不同。中国画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认知和表达技法。在前期的课程研习中可以以引导学生感知、鉴赏传统书画经典作品为主,使学生尽早进入中国画的语境和学习状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研习课程学习感知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了解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独特之处以及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联系,这个过程能让学生充分体会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让学生从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选择这门课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国画零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尽快让学生从熟悉中国画材料、笔墨意趣体验中突破出来。教师应通过案例鉴赏、课堂示范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画的观察方法,并将这个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国画是“观”的呈现,有别于西方绘画“看”的呈现;中国画讲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靠的是眼睛所观,内心所记。画家张璪(唐代)提出的绘画创作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绘者内心的体悟。艺术作品的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描绘,但是自然的美需要通过绘者的主观提炼加工才能成为艺术之美,需要绘者超越主体和客体对象的局限,自由表达空间对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观察是思维先导,感知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大学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基础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从临摹到写生,从画册到原作观赏,都要遵从每一期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整体水平,由简入繁,由表及里地分析、示范,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增进学生学习中国画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中国画,特别是北宋以后的文人画,注重画家自身的人品及素养,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通过笔墨的抒发直指人心和灵魂,给人以一种深厚而温暖的文化抚慰和关怀。苏轼提出“诗画一律”的观念是宋元士大夫阶层绘画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理念。李健在《书法通论》中强调:“作画而不通书道,则其画无笔;作书而不通画理,则其书无韵。”作品中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表达绘者的艺术感悟,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同时成为画面章法布局的重要组成。中国画作品艺术水平评鉴,更多是需要关注画家的道德修养和笔墨技巧两个方面。郭若虚(宋代)在《图画见闻志》中指出:“人品即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已,生动不得不至。”中国画的育人功能不论是人物画的鉴戒教化、颂扬功德,山水画的畅游、出世情怀,还是花鸟的托物言志,都始终关注着人的精神。中国画这种特有的人文属性,从产生时就具备教化世人、洗涤心灵的功能。中国画重人品学识、重才情和思想,继承的过程中超越画面的视觉范式;崇尚主体性、文化性、审美性,看重过程的认知方式,视绘画为精神生存方式。我们要传承并发掘中国画这种独有的人文精神和育人功能在大学生美育中的作用。
  中国画在大学学习期间是一种比较容易被感知和实践的文化形式,大学生可以通过笔墨来调节情绪,从紧张的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笔墨和宣纸是中国画特有的材料,具有独特而敏感的特性,适合表达个人情感。大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受中华文化“和谐”“中庸”审美思想的影响,获得精神愉悦,通过视觉表达的方式享受中国画提供的慢节奏,使学生在绘与悟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从而得以完善人格。研习中国画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提升学生审美和品味,开阔视野,拓展生活乐趣,重新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国画能促进人的自我提升,心灵的健全成长。
  三、汕头大学书院制与美育课程
  (一)汕头大学书院制
  2008年,汕头大学借鉴境外优秀大学的住宿学院模式,在国内高校率先成立第一家本科四年全程住宿学院——至诚书院,开始了住宿学院制的改革和探索。汕头大学书院制以培养团队精神、综合素质、自我管理为目标,通过混住的形式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宿生相互学习,开展形式丰富的户外拓展项目、职业规划讲座、艺术欣赏课程等,以丰富宿生生活。2016年,汕头大学进行“四院两部”行政改革,设立书院总院,再建成弘毅、知行、思源三座新书院。2017年,汕头大学举行“深化教育改革,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研讨会,姜虹书记在总结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广书院模式,突出书院的育人功能”“建设基于书院制的校院两级文化育人体系”,学校开始全面推行书院制。截至2017年10月,汕头大学本科生全部入住8所书院,书院改革工作进入新阶段。新书院没有按照中国传统大学以院、系、班级安排学生的住宿和课外活动,而是采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混住的生活模式。此外,书院还通过社区活动平台的搭建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建立一个关系密切、交流方便、互相学习的师生群体和温馨家园,提供课堂以外的学习场所,使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融于一体,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學院注重专业教育,而书院更注重人文素质教育。书院不单是住宿的宿舍,同时也是育人的重要场所,按照学校教育改革的设想,书院主要开展科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和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逐步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与学校各专业学院和教学部门的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美育对于实现大学生 “立德树人”的任务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探索美育对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价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思源书院中国画研习课程设计
  经过两年多的课程教学实践,汕头大学思源书院中国画研习课程基于课程学生基础,以课程为着力点,教学相长贯穿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和体验学习,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美育文化活动、广东青年i志愿者平台活动等,书院将学习、体验、推广美育、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从上述三个图表情况看,思源书院中国画研习课程自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共有三期学员研习修读,学员来自汕头大学所有学院和研究生院,其中本科生42人,研究生8人;除一所书院暂未有学生修读外,其余7所书院均有学生修读。修读课程中学生有书法(硬笔或毛笔)基础的9人,占修读人数的18%;有中国画基础的学生4人,占修读人数的8%;有篆刻基础的学生2人,占修读人数的4%;零基础的学生35人,占修读人数的70%。
  四、书院美育课程培育的发展思考
  (一)推进书院美育教学团队建设
  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是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优良的师资团队是保障研习教学正常、有序、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教师自己首先要喜欢中国画、研习中国书画,要有“五日一石,十日一山”的严谨治学精神,要了解中国画的意境,勤于练习。在示范中国画技法方面,学生不仅要模仿教师的画法,更多的是要在感知理解画面意境语境的前提下,将心中所想转化为画面语言。
  助教也是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课堂管理、画材采购,还能以朋辈互助的形式更好地完成审美教育。助教不仅要热爱中国传统艺术,而且在诗、书、画印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用1~2节课的时间让助教选择自己擅长的艺术专题进行备课和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丰富课堂学习方式,同时加强美育志愿服务团队的培养。
  (二)科学设计书院课程内容
  书院设置的课程包括学分课程与非学分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理论型课程与体验式课程并存,短期课程与长期课程相结合等。中国画相关人文素养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画,因此中国哲学、中国通史、画论、画史、诗词、书法、篆刻等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或者学校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慕课进行自主学习。   应加强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摆脱传统课堂学习的单一形式。中国画毕竟是一门需要实践体验的课程,对笔墨、观察、状物手法、脉络结构的熟悉和掌握都会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在题材选择和内容描绘上应结合当下学生喜欢的元素描绘学习,将传统文化节日,生活中常见的食材、花卉、虫鱼、校园寝室等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增加学生之间互动点评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想办法让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元素贴近学生,使得中国画的审美趣味被学生理解接受,进而得到继承和弘扬。
  (三)校园美育文化活动
  通过各种校园美育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用心感知、以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中,不断增强青年学生践行新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结语
  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灿烂辉煌的成就,蕴含着特有的形式要素,人文品格以及美育价值。现代大学书院具有教育、管理、生活、文化等功能,为美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育人空间,中国画研习教学在培养学生爱护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感知蕴含在绘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造型理念,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审美与修养,增进文化自信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要求我们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推动美育工作同步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5]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美育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下功夫培育学校的文化氛围、艺术氛围,让学生深层次地感受中国画的美,使他们增加對人生的爱,让他们产生感恩的心情,从而激励他们追求积极的、正能量的、更有品位的人生,提升自身的修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9-04-02)[2020-03-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
  [2]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5-09-15)[2020-03-16].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
   196.htm.
  [3] 邓佳.高校美育课程研究:助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D].重庆:西南大学,20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01-14)[2020-04-0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795/201401/t20140114_163173.html.
  [5] 叶朗.以美育培养时代新人(以美育人)[EB/OL].(2018-09-18) [2020-04-22].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8/0918/c1013-30299057.html.
  [责任编辑:陈 明]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工科”是教育部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国家行动计划”,对理工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来说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分析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基础上,河南理工大学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推动协同联动、强化师生培训夯实全程帮扶、优化专业布局适应经济发展、修订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拓展实践平台实现开放共享、出台激励政策激发持久活力等措施,构建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六位一体”工作体系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学科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普遍被忽视,这就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基于“双一流”建设要求和教学实践,通过学生认知视角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功能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实施3个层面对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认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课程达成评价是工程教育认证中重要的一环,是促进课程体系优化和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的依据。文章针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认证中课程达成情况评价量化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基于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的达成情况评价方法,以土木工程专业核心专业实践类课程“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并进行达成情况的计算与分析,为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毕业要求的达成评价提供依据。该评
期刊
[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实践体系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文章通过分析对标监测点数据,采用多元化评价达成度方法,分析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各个专业认证标准项的建设情况及达成效果。通过各项达成效果对比,找出与实践环节相关的建设点,进而对毕业生实践体系的构成、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实验领域、实习领域、设计领域的改革方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产出为导向、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进而提高
期刊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依靠人的脸部特征信息来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由于其直观、可靠和稳定等优点,在身份认证场景、证件验证场景和人脸检索场景等多个场景下都有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的人脸识别算法,但当前的人脸识别算法依旧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人脸识别算法在部分公开数据集上的识别率仍然较低;另一方面当下主流的人脸识别算法大多使用卷积神经网路作为特征提取模块,卷积神经网络的使用会造成了人脸识别算法的训练时间过长。本文充分调研了大量关于卷积神经网络和人脸识别领域的论文和报告,做了如下工作:
 
[摘 要]为了解山西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现状,文章以山西医科大学一到五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和免费定向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医学生自主学习存在自主学习时间不足、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不强、缺乏学习动机、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定期进行真实案例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
期刊
[摘 要]在共享工地施工生产实习新模式下,其实习教学文件有必要在传统分散施工生产实习教学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文章以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生产实习为例,结合共享工地施工生产实习的特点,对传统分散实习教学文件中的施工生产实习大纲、施工生产实习指导书、施工生产实习考核表、施工生产实习单位回执、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实习期间联系信息表和实习成果总结文件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完善,对新时期多种施
期刊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和国防军队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应用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缺少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统计理论与方法。文章根据学科特色,优化了课程體系,改革了教学方法,以“以战为任、以人为本、以思为核、以效为尺、以时为进”为教学理念,以“理论讲授、软件演示、知识练习、问题研讨、分组实践、分享展示”为教学手段,这对于军校本科学员的创新培养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
期刊
[摘 要]在旅游国际化背景下,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首先从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四个方面分析了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条件,由此提出了旅游国际化背景下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接着对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发展实践进行了案例分析,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化发展的五大路径:科学
期刊
RTD具有高频高速、微分负阻、双稳自锁、能用常规IC技术进行设计和制造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在改进GaN基RTD性能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在高压域内表现出密集持续电流振荡特性的GaN基RTD,该新型RTD的电学振荡特性与光学Franz-Keldysh振荡非常类似,故称之为Franz-Keldysh振荡二极管,简称FKOD。FKOD较高偏压域密集电流振荡特性的研究对于开辟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