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的伊金霍洛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长眠地,这里资源富集、人杰地灵,素有“煤海绿洲,天骄圣地”之美誉。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片土地上长期碰撞、交融,形成了个性鲜明、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
如何把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助推经济发展,伊金霍洛旗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成吉思汗陵园,作为传承和保留了十三世纪蒙古王朝时期神秘祭祀文化和独特宫廷文化的承载地,其世界性、唯一性、历史性、神秘性早已闻名于世。为开发利用好这座文化宝库,从2002年开始,伊金霍洛旗将成吉思汗陵作为深挖人文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一张“主打牌”,先后投入近3亿元对成吉思汗陵园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修缮,突出成吉思汗陵在民族文化上的独一无二,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历史文化旅游景区。走进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风景如画的草原环境,神秘独特的人文景观凸显着草原帝王陵的雄姿。现在成吉思汗陵每年游客接待量达到了50万人次以上,实现收入5000万元,成为伊金霍洛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在成吉思汗陵旅游的带动下,该旗又接连推出了吉祥福慧寺、郡王府等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景区,使旅游业向着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方向发展。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反映蒙古族民风民俗的歌舞节目也渐趋完善,逐渐形成了反映蒙古习俗的蒙元文化。
早在1987年,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就开始挖掘、整理“鄂尔多斯婚礼”,多年来,伊旗乌兰牧骑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编排极具观赏性、艺术性,适合农牧民口味、体现地区特色的民族歌舞搬上舞台,连续9年蝉联全区乌兰牧骑第一名,曾多次代表全区乌兰牧骑参加国际演出,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2006年,《鄂尔多斯婚礼》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伊金霍洛旗委、政府适时提出了“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旅游资源强力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最广阔的平台”在伊金霍洛旗形成广泛共识。今天,拜谒成吉思汗陵寝,体验蒙古族祭祀文化,欣赏《鄂尔多斯婚礼》已经成为人们享之不尽的文化大餐。
为了让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惠及农牧民,成为提高农牧民收入的聚宝盆,当地政府开始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民族服饰、民族餐饮、农家乐、牧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现在仅在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的布拉格嘎查从事农家乐和牧家乐经营的牧户就达到80余户,蒙古包230余座,农牧户均年经营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蒙古族特色的酒店、蒙古包旅店和蒙古族传统服饰生产厂,2008年,又打造了蒙古族民间手工业景区。这些行业的兴起受到了游客的欢迎,也渐成规模,形成了与成吉思汗陵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产业配套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目前,全旗旅游从业人员已达到7057人,年创收4亿多元。
在刚刚闭幕的旗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伊金霍洛旗决定将围绕蒙元文化打造全国著名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重点在伊金霍洛镇规划建设“一核四区”,“一核”即成吉思汗陵文化保护核,“四区”即文化创意产业区、草原民俗度假区、圣地高尔夫度假区和蒙元影视娱乐区,建设蒙元文化主题公园和研究院、马头琴文化广场、马术俱乐部等文化项目。引进百年树人集团、仕奇集团与好莱坞建设蒙元影视文化公园。前不久,由鄂尔多斯华研集团投资4亿兴建的五星级酒店在伊金霍洛镇奠基。以民俗文化产业带动的旅游产业在这里正方兴未艾,一幅民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人们相信,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将继续推动伊金霍洛旗民族文化产业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