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转型”既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备考的难点问题。本文以“明清社会转型”为例,以点带面,分析社会转型考察的内容及特点,提出相应的高考复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社会转型;明清社会;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58-02
所谓社会转型指的是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形态、思想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1]“社会转型”既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备考的难点问题。本文以明清社会转型为例,分析社会转型考察的内容及特点,提出相应的高考复习策略,增强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一、明清社会转型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高考文综(政史地)三卷合一,篇幅有限,题量有限,如何在有限的题目中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及能力成为命题者的一大难题。从近几年的高考卷中可以看出,“社会转型”成为命题者青睐的对象,而明清明清社会转型几乎年年涉及,见下表:
〖XC38.JPG;%30%30〗
从上表中我们发现,考察明清社会转型,不仅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论述题,涉及内容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大题一般考中外关联,中西方的横向对比,考察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背景、特点、过程、影响等。
二、明清社会转型的专题复习策略
1.把握明清(17~18世纪)阶段特征,强化横纵联系。
(1)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2)转型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3)具体表现。
①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②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③思想文化:承古萌新,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要的文学、绘画和书法作品涌现。
④外交: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构建知识网络,确定考纲考点。
〖XC39.JPG;%30%30〗
相关考点链接: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新儒学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明清小说和文人画,中学西传,西学东渐;新航路开辟、欧美代议制的建立、世界市场、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3.注重中外关联,以文明视角看中西差异。
通过列表比较明清时期东西方的差异:
〖XC40.JPG;%30%30〗
【深化认知】明清从经济总量上看仍绝对领先,但落后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上,以农业为主,从事商品生产的手工业很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借古鉴今】从明清时期中西社会发展的不同的结果你能得到哪些认识、教训?
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转型需要适宜政治环境、经济政策;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重视科技,科教兴国;抓住机遇,紧跟时代和世界潮流……
4.高考链接,真题演练。
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2]研究高考试题是为了更好的备考,更好的备考必须研究高考真题。
例1:(2016年全国卷Ⅲ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WB〗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W〗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明朝是江南市镇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雇工需求量大,导致雇工态度发生变化。应该选A。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排除D选项。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BC。
【知识拓展】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市镇经济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材料虽然新,但考点是高频考点也是主干知识,考生比较熟悉,所以比较容易得分。解题逻辑思维是“雇工态度的变化(现象)——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本质)”。此题再次启示我们复习备考千万不能忽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例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WB〗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W〗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
【答案解释】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了农业跟市场的联系加强,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正确。
【知识拓展】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
三、关于社会转型的高考备考启示
社会转型既然是高考的热点与备考的难点,作为高三历史教师,必须要把握好专题的复习方向,认真备好关于中外社会转型時期的专题复习。首先要整体把握阶段特征,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注重纵横对比,中外关联;其次要关注历年高考真题,以点带面复习,让学生充分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第三教师要加强学习,在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分析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认识“转型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或革命,将是今后高考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戴世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第3期.
[2]刘凡.《考试文集》,477页.
【关键词】社会转型;明清社会;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58-02
所谓社会转型指的是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形态、思想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1]“社会转型”既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备考的难点问题。本文以明清社会转型为例,分析社会转型考察的内容及特点,提出相应的高考复习策略,增强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一、明清社会转型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高考文综(政史地)三卷合一,篇幅有限,题量有限,如何在有限的题目中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及能力成为命题者的一大难题。从近几年的高考卷中可以看出,“社会转型”成为命题者青睐的对象,而明清明清社会转型几乎年年涉及,见下表:
〖XC38.JPG;%30%30〗
从上表中我们发现,考察明清社会转型,不仅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论述题,涉及内容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大题一般考中外关联,中西方的横向对比,考察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背景、特点、过程、影响等。
二、明清社会转型的专题复习策略
1.把握明清(17~18世纪)阶段特征,强化横纵联系。
(1)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2)转型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3)具体表现。
①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②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③思想文化:承古萌新,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要的文学、绘画和书法作品涌现。
④外交: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构建知识网络,确定考纲考点。
〖XC39.JPG;%30%30〗
相关考点链接: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新儒学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明清小说和文人画,中学西传,西学东渐;新航路开辟、欧美代议制的建立、世界市场、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3.注重中外关联,以文明视角看中西差异。
通过列表比较明清时期东西方的差异:
〖XC40.JPG;%30%30〗
【深化认知】明清从经济总量上看仍绝对领先,但落后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上,以农业为主,从事商品生产的手工业很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借古鉴今】从明清时期中西社会发展的不同的结果你能得到哪些认识、教训?
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转型需要适宜政治环境、经济政策;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重视科技,科教兴国;抓住机遇,紧跟时代和世界潮流……
4.高考链接,真题演练。
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2]研究高考试题是为了更好的备考,更好的备考必须研究高考真题。
例1:(2016年全国卷Ⅲ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WB〗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W〗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明朝是江南市镇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雇工需求量大,导致雇工态度发生变化。应该选A。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排除D选项。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BC。
【知识拓展】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市镇经济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材料虽然新,但考点是高频考点也是主干知识,考生比较熟悉,所以比较容易得分。解题逻辑思维是“雇工态度的变化(现象)——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本质)”。此题再次启示我们复习备考千万不能忽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例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WB〗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W〗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
【答案解释】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了农业跟市场的联系加强,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正确。
【知识拓展】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
三、关于社会转型的高考备考启示
社会转型既然是高考的热点与备考的难点,作为高三历史教师,必须要把握好专题的复习方向,认真备好关于中外社会转型時期的专题复习。首先要整体把握阶段特征,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注重纵横对比,中外关联;其次要关注历年高考真题,以点带面复习,让学生充分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第三教师要加强学习,在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分析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认识“转型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或革命,将是今后高考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戴世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第3期.
[2]刘凡.《考试文集》,4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