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制约我国教师整体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障碍科学归因表明,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师自身等方面存在制约因素。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从优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控因素入手,强化农村小学助推器的作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意识入手,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专业发展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37-03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已实现了“有学上”的目标,但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观念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小学开始就把孩子从农村送到城里读书,究其原因还是与农村的教育质量有关,也就是与农村小学教师的质量有关。鉴于此,我们对安徽省H县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本次调查中,我们从全县的农村小学中选取87所,共134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教师生存环境、教师专业知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重重障碍。如何科学归因,寻找对策,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归因: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通过对被调查对象的问卷分析,并就分析的结果进行理论对照,将H县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归因如下: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影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
1.农村教师有不同程度的政策被歧视感。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由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从业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决定的,而教师的待遇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们的调查发现,85%农村小学教师对当前的工资待遇不满意,尤其是实施绩效工资以后,被调查学校所在县的绩效工资总量低于周边地区。因此,绩效工资的实施没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教师有不同程度的政策歧视感。
2.教师的专业发展缺少社会动力。除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的家长以外,大多数农村的家长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转移,或是亲戚、或是祖辈,甚至还有孩子无人看管的现象,他们没有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要求降低,仅仅停留在“看孩子”的低层次上。
3.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教学负担过重。由于近几年农村生源的自然减少,小规模学校大量出现,然而按1:25的师生比(县城为1:23)来编制农村的小学教师,学生少,班数多,包班、复式班现象出现。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每天只是疲于应付上课,根本没有时间从事学习与培训。在对学校布局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性调查中,87.2%的教师认为:农村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农村的学校布局有相关性,这说明大量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的存在成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4.聘用教师的尴尬境遇影响小学教师整体专业发展。全县还有近10%的临时聘用教师,他们的收入较低,职业意识不稳,专业意识不强,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较为特殊的群体,也影响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发展。
(二)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不可避免地通过学校的运行系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影响,通过我们的调查,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学校制度、学校的管理等是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归因。
1.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农村小学在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交通信息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具体表现为校舍简陋,现代教学仪器缺乏,图书资料极其短缺,交通不便,教师生活条件艰苦,信息闭塞,难以了解最新的理念、方法、技术等。
2.学校制度建设缺乏农村小学针对性。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如果决策是一种错误的判断,管理的效率越高就越坏事。学校管理是基于学校本身特点所制定的一系列的制度,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一种适用于一切环境和条件的‘管理模式’也没有万能的管理方法。”[1]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难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管理制度。在被调查教师看来,明知是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制度,学校不得不颁布,教师们不得不执行,特别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强行压到学校的一些制度对农村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没有针对性。
3.农村小学校长管理不高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具体的教学环境。被调查的学校有86%的学校教职工总数不超过15人,调查显示学校校长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何,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学校校长管理角色定位的影响,H县调查显示:现在农村小学校长75%是以前民师转正后提拔,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管理水平不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4.教师培训内容的过于理论化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作用有限。“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2]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有效的教师培训可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可以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可以加快教师的成长,使教师少走弯路。但通过我们的调查反映,农村小学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而在当地的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对自身素质提高有限。
(三)家庭因素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调查显示:这几年由于大中专毕业生陆续分到农村,农村的教师队伍结构也趋于多样化,但农村小学教师的家庭状况仍然制约着他们的专业发展。
1.通过调查发现:73%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为单职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大多数不景气,收入微薄,经济拮据。生活的窘况使他们不得不一边上课一边从事其他活动,靠耕种土地、饲养牲畜、或从事家庭手工业维持生计。这些教师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操持家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习、培训和发展专业。
2.近几年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在全县范围内统一分配新录用的教师,而且全部到农村偏远小学任教,据人事部门的数据显示,有60%的新分配教师不能在距自己家较近的学校上班,作为初任教师,大多新任教师上班以后选择调回居住地工作,因此初任教师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他们的专业发展。
3.由于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农村的经济状况,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家庭人员不支持他们的进修、自学等方面的专业发展,甚至不愿意花钱去购买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益的图书或杂志。
(四)自身因素
“只有具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产生内在的专业发展动力,进而获得专业发展”。[3]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和专业发展能力不强是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
1.调查显示,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由“民办”转为“公办”教师仍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农村教师所接受的教师教育本身就“先天不足”,加上“后天营养不良”,所以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差距较大,即虽然一些教师的学历达标了,但他们学历的获得往往是通过函授,自考的形式,学习的知识不系统,教师的实际专业水平与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3.农村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一方面他们没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把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不再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他们没有研究的意识,反思的习惯,或是安于现状,或者成为专家建议的盲目服从者、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关部门行政指令的机械执行者。
二、对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突破
(一)优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控因素
1.均衡农村编制管理,实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首先,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县城、农村三种类型的编制现状。目前,怀远县所在的蚌埠市小学的编制标准不一,城市、县城、农村的师生比分别是1:19、1:23、1:25,这种编制规定,明显不利于促进农村的教育公平。应该根据农村小学布局相对分散的情况,编制应适当向农村倾斜,确保农村的小学教师能按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有时间参加专业培训。其次,农村的小规模学校的布局调整力度应该加大,各地应认真研究本区域的布局调整方案,针对布局调整可能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应认真调研,尤其是解决好当地干部、家长的思想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只要工作做得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布局调整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优化教育资源重要意义,干部、家长还是认同小规模学校的撤并的,怀远县有的乡镇在布局调整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果,调整后的学校师资也比较充裕,各种教研活动也能规范开展。
2.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机制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切实建立农村教师队伍补充的长效机制,妥善解决临时聘用教师的归属,遏制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教师单项流动,科学安排新分配教师的初任教师岗位。同时,充分利用“国培计划”对农村倾斜的政策优势,培养一批优质的农村小学教师,从而带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对长期在编不在岗及不能胜任农村小学教育岗位的人员要及时、稳妥的进行推出,以优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3.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现行绩效工资水平,特别是区域内的差别过大的问题,同为蚌埠市的怀远县和固镇县农村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差别较大,作为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感到不理解,因而影响自己的从业激情。二是优化新分配教师生活、工作环境,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使新分配教师能进的来、留的住、教的好。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对绩效工资的发放不满意,这其中的原因除总量较低以外,还有教师对绩效工资的理解有偏颇,这与绩效工资政策的宣传、实施有关,绩效工资实施一年了,有关部门的反馈调研工作应及时,针对过去实施的情况进行科学论证,调整发放渠道和办法,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
4.实施有效教研行动,搭建城乡、校际教师教研交流平台。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的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因此,教研活动成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之一。作为农村小学的管理部门,应积极搭建城乡教研交流平台,提高城市优质学校对农村的辐射作用。探索农村小学之间的校际交流机制,切实要提高教研活动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二)发挥任职学校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任职学校作为教师教育价值体现的基本生存环境,对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助推器的作用。
1.学校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学校发展,教师为本。一所学校要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必须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农村小学要任用专业发展意识强的优秀教师做校长,要制定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目标。然后给每一位在职教师定以适当的发展指数,来细化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目标。
2.绩效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作为绩效工资的具体实施者,学校不能搞平均主义。应对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如教师的学习,反思、行动研究的成果,教研论文的发表等等绩效化。
3.丰富农村小学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农村小学要不断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艺体活动,购置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和杂志,使农村教师有球可打、有网可上、有书可读,丰富农村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
4.建立有利于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农村小学目前的评价体系仍然指向是对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更确切地说只是对小学生语文数学考试成绩的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只是对某一方面结果的评价。不仅有悖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把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渗透到这个评价体系中来。
(三)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树立“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理念
所谓“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5]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现状,应该在优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控因素,充分发挥任职学校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的前提下,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树立“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理念:
1.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前提,它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自我更新”取向。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如果没有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外部环境和学校的积极因素也只是一厢情愿的事。
2.增强农村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发展实践表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承诺、动机和行为。因此,应当重视激发农村小学教师发展的主体信念,使教师具有充分的主动发展动机和内驱力。在工作中鼓励教师通过教学日志、教学档案袋等记录对自己发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关键人物,观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措施,保证反思经常化、系统化,不断实现自我改造和更新。当教师每天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时,就能提高自己的效能感。
3.丰富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教师应该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人文素养。针对调查中农村小学教师普遍缺少学习或学习不系统的状况,学校在保障教师有书可读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在本专业的知识学习上有深度,在相关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上有广度,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文化品位。
4.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进取精神。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进取精神,要引导他们对自己有个客观而准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地投入工作,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压”度。面对学历、专业素质等较低的现状,不要自暴自弃,要正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保持农村特有的人际沟通方式来缓解工作的种种不适。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农村人群生活方式,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社会发展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质量,才能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促进教育的公平。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1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2-143.
[3]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0-231.
[4]胡锦涛.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67.
关键词:农村小学 专业发展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37-03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已实现了“有学上”的目标,但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观念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小学开始就把孩子从农村送到城里读书,究其原因还是与农村的教育质量有关,也就是与农村小学教师的质量有关。鉴于此,我们对安徽省H县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本次调查中,我们从全县的农村小学中选取87所,共134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教师生存环境、教师专业知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重重障碍。如何科学归因,寻找对策,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归因: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通过对被调查对象的问卷分析,并就分析的结果进行理论对照,将H县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归因如下: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影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
1.农村教师有不同程度的政策被歧视感。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由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从业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决定的,而教师的待遇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们的调查发现,85%农村小学教师对当前的工资待遇不满意,尤其是实施绩效工资以后,被调查学校所在县的绩效工资总量低于周边地区。因此,绩效工资的实施没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教师有不同程度的政策歧视感。
2.教师的专业发展缺少社会动力。除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的家长以外,大多数农村的家长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转移,或是亲戚、或是祖辈,甚至还有孩子无人看管的现象,他们没有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要求降低,仅仅停留在“看孩子”的低层次上。
3.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教学负担过重。由于近几年农村生源的自然减少,小规模学校大量出现,然而按1:25的师生比(县城为1:23)来编制农村的小学教师,学生少,班数多,包班、复式班现象出现。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每天只是疲于应付上课,根本没有时间从事学习与培训。在对学校布局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性调查中,87.2%的教师认为:农村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农村的学校布局有相关性,这说明大量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的存在成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4.聘用教师的尴尬境遇影响小学教师整体专业发展。全县还有近10%的临时聘用教师,他们的收入较低,职业意识不稳,专业意识不强,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较为特殊的群体,也影响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发展。
(二)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不可避免地通过学校的运行系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影响,通过我们的调查,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学校制度、学校的管理等是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归因。
1.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农村小学在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交通信息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具体表现为校舍简陋,现代教学仪器缺乏,图书资料极其短缺,交通不便,教师生活条件艰苦,信息闭塞,难以了解最新的理念、方法、技术等。
2.学校制度建设缺乏农村小学针对性。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如果决策是一种错误的判断,管理的效率越高就越坏事。学校管理是基于学校本身特点所制定的一系列的制度,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一种适用于一切环境和条件的‘管理模式’也没有万能的管理方法。”[1]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难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管理制度。在被调查教师看来,明知是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制度,学校不得不颁布,教师们不得不执行,特别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强行压到学校的一些制度对农村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没有针对性。
3.农村小学校长管理不高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具体的教学环境。被调查的学校有86%的学校教职工总数不超过15人,调查显示学校校长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何,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学校校长管理角色定位的影响,H县调查显示:现在农村小学校长75%是以前民师转正后提拔,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管理水平不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4.教师培训内容的过于理论化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作用有限。“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2]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有效的教师培训可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可以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可以加快教师的成长,使教师少走弯路。但通过我们的调查反映,农村小学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而在当地的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对自身素质提高有限。
(三)家庭因素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调查显示:这几年由于大中专毕业生陆续分到农村,农村的教师队伍结构也趋于多样化,但农村小学教师的家庭状况仍然制约着他们的专业发展。
1.通过调查发现:73%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为单职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大多数不景气,收入微薄,经济拮据。生活的窘况使他们不得不一边上课一边从事其他活动,靠耕种土地、饲养牲畜、或从事家庭手工业维持生计。这些教师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操持家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习、培训和发展专业。
2.近几年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在全县范围内统一分配新录用的教师,而且全部到农村偏远小学任教,据人事部门的数据显示,有60%的新分配教师不能在距自己家较近的学校上班,作为初任教师,大多新任教师上班以后选择调回居住地工作,因此初任教师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他们的专业发展。
3.由于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农村的经济状况,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家庭人员不支持他们的进修、自学等方面的专业发展,甚至不愿意花钱去购买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益的图书或杂志。
(四)自身因素
“只有具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产生内在的专业发展动力,进而获得专业发展”。[3]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和专业发展能力不强是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
1.调查显示,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由“民办”转为“公办”教师仍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农村教师所接受的教师教育本身就“先天不足”,加上“后天营养不良”,所以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差距较大,即虽然一些教师的学历达标了,但他们学历的获得往往是通过函授,自考的形式,学习的知识不系统,教师的实际专业水平与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3.农村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一方面他们没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把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不再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他们没有研究的意识,反思的习惯,或是安于现状,或者成为专家建议的盲目服从者、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关部门行政指令的机械执行者。
二、对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突破
(一)优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控因素
1.均衡农村编制管理,实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首先,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县城、农村三种类型的编制现状。目前,怀远县所在的蚌埠市小学的编制标准不一,城市、县城、农村的师生比分别是1:19、1:23、1:25,这种编制规定,明显不利于促进农村的教育公平。应该根据农村小学布局相对分散的情况,编制应适当向农村倾斜,确保农村的小学教师能按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有时间参加专业培训。其次,农村的小规模学校的布局调整力度应该加大,各地应认真研究本区域的布局调整方案,针对布局调整可能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应认真调研,尤其是解决好当地干部、家长的思想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只要工作做得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布局调整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优化教育资源重要意义,干部、家长还是认同小规模学校的撤并的,怀远县有的乡镇在布局调整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果,调整后的学校师资也比较充裕,各种教研活动也能规范开展。
2.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机制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切实建立农村教师队伍补充的长效机制,妥善解决临时聘用教师的归属,遏制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教师单项流动,科学安排新分配教师的初任教师岗位。同时,充分利用“国培计划”对农村倾斜的政策优势,培养一批优质的农村小学教师,从而带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对长期在编不在岗及不能胜任农村小学教育岗位的人员要及时、稳妥的进行推出,以优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3.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现行绩效工资水平,特别是区域内的差别过大的问题,同为蚌埠市的怀远县和固镇县农村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差别较大,作为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感到不理解,因而影响自己的从业激情。二是优化新分配教师生活、工作环境,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使新分配教师能进的来、留的住、教的好。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对绩效工资的发放不满意,这其中的原因除总量较低以外,还有教师对绩效工资的理解有偏颇,这与绩效工资政策的宣传、实施有关,绩效工资实施一年了,有关部门的反馈调研工作应及时,针对过去实施的情况进行科学论证,调整发放渠道和办法,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
4.实施有效教研行动,搭建城乡、校际教师教研交流平台。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的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因此,教研活动成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之一。作为农村小学的管理部门,应积极搭建城乡教研交流平台,提高城市优质学校对农村的辐射作用。探索农村小学之间的校际交流机制,切实要提高教研活动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二)发挥任职学校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任职学校作为教师教育价值体现的基本生存环境,对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助推器的作用。
1.学校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学校发展,教师为本。一所学校要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必须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农村小学要任用专业发展意识强的优秀教师做校长,要制定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目标。然后给每一位在职教师定以适当的发展指数,来细化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目标。
2.绩效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作为绩效工资的具体实施者,学校不能搞平均主义。应对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如教师的学习,反思、行动研究的成果,教研论文的发表等等绩效化。
3.丰富农村小学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农村小学要不断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艺体活动,购置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和杂志,使农村教师有球可打、有网可上、有书可读,丰富农村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
4.建立有利于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农村小学目前的评价体系仍然指向是对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更确切地说只是对小学生语文数学考试成绩的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只是对某一方面结果的评价。不仅有悖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把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渗透到这个评价体系中来。
(三)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树立“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理念
所谓“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5]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现状,应该在优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控因素,充分发挥任职学校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的前提下,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树立“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理念:
1.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前提,它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自我更新”取向。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如果没有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外部环境和学校的积极因素也只是一厢情愿的事。
2.增强农村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发展实践表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承诺、动机和行为。因此,应当重视激发农村小学教师发展的主体信念,使教师具有充分的主动发展动机和内驱力。在工作中鼓励教师通过教学日志、教学档案袋等记录对自己发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关键人物,观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措施,保证反思经常化、系统化,不断实现自我改造和更新。当教师每天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时,就能提高自己的效能感。
3.丰富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教师应该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人文素养。针对调查中农村小学教师普遍缺少学习或学习不系统的状况,学校在保障教师有书可读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在本专业的知识学习上有深度,在相关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上有广度,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文化品位。
4.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进取精神。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进取精神,要引导他们对自己有个客观而准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地投入工作,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压”度。面对学历、专业素质等较低的现状,不要自暴自弃,要正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保持农村特有的人际沟通方式来缓解工作的种种不适。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农村人群生活方式,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社会发展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质量,才能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促进教育的公平。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1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2-143.
[3]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0-231.
[4]胡锦涛.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67.